法義隨談 | 歸命阿彌陀佛,這就是安心的地方

2021-01-13 網易

  

  

  (一)先聞法,才能老實念佛

  聞法之後,我們就安心了。

  安心的問題不需要專門去解決,在聞法的過程當中自然就解決了,自然讓我們安心。安心之後,也就自然念佛,即執持名號。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好像是直接通過聞法來念佛了,實際上中間還有一個安心的過程,有一個轉變。

  我們通過聞法,心態發生了變化,這個就是質變。我們現在是凡夫,現在不相信阿彌陀佛,去聽聞佛法、聽聞淨土教法,聽了三天下來,一下子信心大漲,有了信心,整個人的內外就發生了質的變化。

  這個時候我們已經不是凡夫之身了,已經可以安住於不退轉位,叫「凡夫菩薩格」。雖然是凡夫,但是有成佛的資格。這就是善導大師講的,「凡夫可以入佛報土,凡夫決定往生西方」。

  「凡夫決定往生」,不是我們自己決定的,不是我們修行決定的,是佛決定的,佛能保證我們往生。這樣我們就安心了,安心之後就老實念佛。

  能不能老實念佛,最重要的第一步在聞法。你聞法聽得深入,聽得明白,後面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如果第一步的聞法問題沒有解決,後面的問題就會接二連三。

  我們要解決問題,應該從聞法入手,所以要多聽聞佛法,多了解佛法。我們要好好地看經典,看祖師著作,或者聽師父的講解。現在網絡上資料很多,我們喜歡聽哪一個就聽哪一個,深的聽不懂,就聽淺的。

  淺的和深的其實是一樣的,沒有差別。就像一潭深水,上面的味道和下面的味道是一樣的,沒有彼此之分。一瓢水的味道和整個一潭水的味道是一樣的,我們只要嘗到一口水的味道,就知道整個潭水的味道了。我們知道念佛往生的道理,哪怕只是相信「念佛能往生」這一句話,與學懂了整個淨土法門相比,意思一點都不差。

  所以,聞法可以深、可以廣,也可以淺、可以略,主要根據我們個人的根機來修學。根機好,就去深入經典,深入淨土三部經,深入善導大師的法義傳承;如果聞法的能力有限,書籍看不懂,那就聽師父講的最淺顯、最容易懂的地方,能夠聽懂就可以。

  

  (二)老實念佛,不容易做到

  淨土法門的書,有兩個方面的特點。

  第一個方面,是專講教理的,理論上的。

  理論是針對誰講的呢?針對那些喜歡理論的人,針對疑問特別多的人,針對學習其他法門的人。因為學其他法門的人,還有知識分子,他們學了一大堆的經典,這個時候一定要用理論去說服他、引導他。

  還有一種人,不需要學理論,只要簡單地明白念佛往生的道理,知道有一個極樂世界,有一尊阿彌陀佛,阿彌陀佛為我發了四十八願,阿彌陀佛用六字名號來救度我,「好,我接受這一點就可以了」。能完全接受,往生問題一樣解決,一樣安心,一樣可以執持名號。

  還有很多人,只知道有極樂世界,有阿彌陀佛,其他都不知道,能做到老實念佛就行。

  我以前在長沙遇到一位老太婆,九十四歲,從小受家庭影響念佛。她的媽媽告訴她:「你這一生,要念『觀世音菩薩』『地藏王菩薩』 『阿彌陀佛』,每天念三句,一個菩薩念一句。」她很聽話,按照媽媽告訴她的,從十幾歲一直堅持念到九十四歲,從來沒有間斷過。「地藏王菩薩」 「觀世音菩薩」 「阿彌陀佛」,這三句話什麼意思她也不知道,但是每天都要念,從來都不停,每天只念一遍,也不多念。但是她做到了一輩子不間斷、堅持念,這個就是老實念佛人,不容易做到。

  到了九十四歲,遇到我們,告訴她:「三句還可以少,只念一句『阿彌陀佛』就行了。」她聽後就說:「還有這麼簡單、省事的啊?」從那天開始她就放心了,就只念一句佛號了。

  這種人就不需要講很多道理,她能夠老實念佛,她做得到,她也不需要明白很多理論。這種人才是我們大家真正需要學習的。

  要廣學經典不容易,我們一般人學不了,書看多了,看得頭暈。如果善導大師的書看一看,印光大師的書看一看,蕅益大師的書看一看,慧遠大師的書看一看,曇鸞祖師的書看一看,然後又回到禪宗惠能大師的書看一看,這樣看來看去,東講西講的,以誰為主呢?他們個個都是祖師,弄得我們心中無主,反而無法選擇。還不如老實念佛的人,一天念三句,甚至一天念一句。

  我在四川也遇到一個人,二十多年前就有一位師父告訴他,「你每天念三句『阿彌陀佛』」。他每天只念三句,他不敢多念,堅持了二十多年。人家說「只念三句」,他就老實念三句。這種人就很聽話、很容易念佛,要是你身邊有這樣的人,保證他往生極樂世界,不用多想,不用多去勸他,只要告訴他「念這句佛號,臨終阿彌陀佛一定會來接引」就可以了。

  

  (三)心要安在六字名號裡

  「聞法無厭足」,要長期燻修。懂了的人也要燻修,天天燻,法義薰心,就會隨時保持心中的法味存在。我們是凡夫,隔久了不聞法,就忘得一乾二淨了。雖然往生是安心的,但心裡煩惱、妄念很多,業力就比較多,關注力就會轉移到世間的事情上去。有些人說「反正看電視也不影響往生,看看電視吧」,但是電視看多了,佛就忘得一乾二淨了。

  我們安心,心要安在哪裡呢?要安在六字名號裡。聞的是六字名號,安心也在六字名號,念佛念的還是六字名號。這個就叫「宗」,宗旨不變,千變萬變不離其宗。宗在哪裡呢?就在六字名號。

  聽聞名號,聞說阿彌陀佛,就安心於名號,安心淨土,安心念佛,一心歸命阿彌陀佛。歸命阿彌陀佛了,這就是安心的地方。我們要一心歸命,心中不能夾雜其他的。對名號有了解之後,才能真正安心於名號。

  有很多人不能安心於名號,一會兒安心於地藏菩薩,一會兒安心於觀音菩薩,就是因為心沒有定。心不定,往生就不定,這是必然的。

  善導大師講,要「安心定意生安樂,獨超三界出煩籠」。心要安,安了心,才能把意定下來。定到哪裡?定到生安樂,往生極樂世界。我們的心就安住在名號當中,「行住坐臥常念佛,春夏秋冬恆吉祥」,走到哪裡,都在佛光當中。這個時候,我們的心就踏實了,就老實了。

  所謂 「老實」,就是印光大師講的「老實念佛」。很多人不願意老實念佛,就是不安心,心中的問題沒有解決,無法安住於佛號當中。

  如果阿彌陀佛都不能解決我們的問題,那還有人能解決嗎?光中極尊、佛中之王都解決不了的問題,誰還能解決呢?沒有人了。所以安住在這裡是絕對可以放心的。

  

  (四)善導大師的解釋來自佛經

  安心以後就是念佛。對於「念佛」,善導大師有解釋——一向專念、一向專稱。善導大師的解釋也是來自佛經。

  有些人說:「善導大師的解釋跟佛經相吻合嗎?萬一有錯怎麼辦?」我們把佛經拿來對照,善導大師講的在佛經裡面能找到依據,就可以放心。

  「一向專稱」,有沒有依據,依據在哪裡?《無量壽經》中有講,「三輩往生都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善導大師改了一個字,將「一向專念」改為「一向專稱」。改得有沒有依據,依據在哪裡?依據在《觀經》「下品下生」。「下品下生」就告訴我們專念怎麼念。

  《無量壽經》講到「一向專念」。有很多人說「念要用心念,不能打妄想地念」,那是他自己的解釋,我們要看佛的解釋。釋迦佛在《觀經》中講,下品下生的人,剛開始善知識告訴他「要念佛」,結果「彼人苦逼,不遑念佛」,他念不出來佛。

  有念佛體會的人就知道,要不打妄想,集中心思來念佛,是非常難的。尤其是下品下生這個人,造了一輩子的罪業,而且是五逆重罪,到臨終讓他「安心念佛,不打妄想,放下萬緣,一心念佛」,他做得到嗎?他做不到,那個要功夫啊!

  所以善知識告訴他,「汝若不能念彼佛者,應稱無量壽佛」。心中念不出來,就口稱佛的名號,只要口稱佛的名號就行了,他「稱念佛名」「乃至十聲」,最後就往生了。

  善導大師把《觀經》和《無量壽經》這兩部經典上的相應文字統一起來,就是「一向專稱彌陀佛名」。這是有經典依據的。淨土法門的標準就在這裡,往生的標準也在這裡,「只要專稱佛名,絕對往生」。

  不論怎麼念,妄念紛飛地念,業障深重地念,在雜亂的環境當中念,只要念出這句佛號,就可以往生。這就是全仗佛力的地方,不靠我們自己的功夫,不靠我們自己的修行。

  我們念佛,就是稱念佛的名號,這就是解行的地方,安心就是「解」。聞說阿彌陀佛之後,安心於名號,我們的行持就是稱念佛的名號。行住坐臥,自然念佛,名號的作用在日常行為當中就自然表現出來了。我就是一個念佛人,專念佛的名號。

  文:智隨法師

  來源: 法寶之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淨宗法師:歸命阿彌陀佛,是凡夫當生修行的最高境界
    所以「舍」也是不用、不倚仗,就是要看輕。很多人往往是很看重。他為什麼舍不掉?他太看重自己,把自己的心念、所有這一切看得很重。看輕了,就舍掉了。淨土門往生不靠自己,全靠彌陀,這就是「舍己歸佛」。這不是說什麼事都舍掉,要買火車票,阿彌陀佛不會給你買,還得你自己去買。
  • 歸命阿彌陀佛那一刻,我們身上就有阿彌陀佛的生命
    歸命阿彌陀佛那一刻,我們就是阿彌陀佛的人,我們身上就有阿彌陀佛的生命。「我只活幾十歲呀,過了七八十就要死了,阿彌陀佛無量壽,我怎麼沒有無量壽啊?」阿彌陀佛的無量壽命,不是娑婆世界的無量壽命。如果娑婆世界是無量壽命,那就苦啦,一大劫又一大劫。所以,你在娑婆世界當然是要死的。雖然死了,但是壽命還是跟阿彌陀佛是一條命。
  • 善導宣法|〔87〕歸命於佛,要怎麼歸呢?
    也就是說,我們全然活在彌陀的生命當中,我們自己的心就像一滴水投在大海中一樣,整個生命活在阿彌陀佛裡面,這就是「歸」。歸命於佛,那怎麼歸呢?就是歸佛的命令,是心的轉換,而不是怎麼虔誠地禮拜。如果心沒有轉換,還是很驕慢,那麼這個心就沒有交出去。所謂「歸命」,主要是把心交出去,全部交給阿彌陀佛做主就好了。特別是往生這件事情,我們全交彌陀做主,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坦然放下。
  • 法義隨談 | 經義標準 佛說為準
    依經就是依佛所說,這是整個佛法的核心,經典本身是最重要的依據。《阿彌陀經》現在有兩個版本,一個是鳩摩羅什翻譯的版本,另外一個是玄奘大師翻譯的版本,名叫《稱讚淨土佛攝受經》。兩個版本在關鍵的地方可以互相印證,比如鳩摩羅什翻譯的「一心不亂」,玄奘大師翻譯成「繫念不亂」;「心不顛倒」翻譯成「慈悲加佑,令心不亂」,這幾句話都是非常重要的證據,兩個不同的版本一對照意思就更明白了。
  • 我們稱念阿彌陀佛名號,要知道佛的名號本身就是救度我們的佛,不是在名號之外另外還有佛
    所以依此來講,歸命有兩種:一是歸命諸佛,一是歸命彌陀。歸命諸佛,雖然禮拜、歸命,但還要另外學八萬四千法門。諸佛本身的境界是「人法並彰」,但是我們凡夫的根機不契,得不到這個利益,在我們這邊就成為人法分離了。所以,即使皈依、歸命,仍然要去學八萬四千法門。歸命彌陀,這是淨土宗的歸命。歸命阿彌陀佛之後,就可以了。
  • 依怙信願智慧歸命大安樂,三聖圓通照見自性
    因為這關係到十方三世一切眾生生死的大問題,解脫了生死問題,其他都是小事。教人念佛,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最圓滿究竟的度己度人普度眾生的大善。不管一個人多忙,每天靜篤十念相繼,必定可行,越是忙的人,越應該靜下心來念佛觀心,入定生慧照亮人生,不出煩惱災殃。念佛成就靠什麼?
  • 「南無阿彌陀佛」,到底是什麼意思?不要再無知了!
    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壹、玄義分「六字釋"曰:言「南無」者,即是歸命,亦是發願回向之義;言「阿彌陀佛」者,即是其行。以斯義故,必得往生。《觀無量壽經》曰:「具足十念,稱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句佛號大家應該都非常熟悉。但凡修行的人,善信居士,也常常嘴裡念誦「南無阿彌陀佛」。
  •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僧人們要經常念「阿彌陀佛」
    「南無阿彌陀佛」是佛教語,通讀此語就是平常說的「念佛」。南無阿彌陀佛是梵語的音譯,「南無」,是梵文 Namas的音譯,讀作那摩,亦有譯作「南謨」、「那謨」等。是致敬、歸敬、歸命的意思。常用來加在佛、菩薩的名稱或經典題名之前,表示對佛很忠心,很度誠、一心歸順於佛。
  • 「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提起佛教,我想大家最熟悉的便是那句人盡皆知的「南無阿彌陀佛」,許多不明其中緣故的人,會習慣性地將其理解為「南邊沒有阿彌陀佛」的意思,這樣理解是大錯特錯的,「南無」不讀「nan wu」,它是梵文音譯,和漢語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樣的。為什麼佛弟子總是念這六個字,它們有什麼特殊含義嗎?
  • 佛教:「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不要再愚痴了!
    提起「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個大字,大家應該都不陌生。這六個字是佛教專用語,被佛教淨土宗奉為「六字大洪名」,誠心恭敬念誦「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臨命終時可得阿彌陀佛與諸聖眾接引,往生西方極樂淨土。對於學佛修行之人,對這六個字的含義應該都比較清楚,但對於許多未皈依佛門的普通大眾,對這六個字的認識乃至讀音都是比較含糊的。如果不知其然而只是一味誦讀,功德也就散了。「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不要再愚痴了!首先,我們要正確發音,它不是按照漢語發音來讀的,這六個字是梵文音譯而來的,許多經文也是梵文音譯。
  • 這源於他和阿彌陀佛的一段宿世前緣
    皆仁法師(皆仁註:今天是阿彌陀佛聖誕,就和大家講講一個和阿彌陀佛相關的故事吧。)有人問起:「師父,為何釋迦世尊會示現在五濁惡世成道,而不是像極樂世界那樣的淨土成道呢?」這其實是釋迦世尊慈悲,為眾生所做的示現。在《佛說濟諸方等學經》中,世尊講述了他和阿彌陀佛之間的一段宿世前緣,讀罷令人唏噓不已。
  •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d補語漢語後,很多人讀錯了
    劉莊聽後大喜,派十餘人出使西域,求取佛經和佛法這被稱為「漢明·感思·夢」,是印度佛教最初傳入中國的時期現在,很多人在佛教裡做禮拜,在很多電視劇裡,寺廟裡的和尚之類的形象,大家聽了之後都會讀到「南無阿彌陀佛」這幾個字,但是這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我真的讀過了嗎?
  • 「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翻譯成漢語後,才知道很多人讀錯了
    而喜歡佛教的人會知道,佛教中有一句經典的話語,那就是「南無阿彌陀佛」。那麼問題來了,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南無阿彌陀佛,是漢傳佛教淨土宗的一個念佛修行方法,以通過念誦「南無阿彌陀佛」六字來達到轉生西方極樂世界的目的。東晉高僧廬山慧遠提倡「稱念六字名號,願生西方淨土」,在當時非純粹稱名往生,乃藉稱名而便於觀想,為專注思維而念佛。
  • 聖號念誦,是念「阿彌陀佛」還是「南無阿彌陀佛」?
    開示中的「西國正音」指的就是古印度的梵語,譯經時按照「多含不翻」的原則,直接音譯為「南無阿彌陀佛」。我們日常念誦的「南無阿彌陀佛」或「阿彌陀佛」是梵音,而且含義甚深廣大。 我們在念誦佛號時,是念誦「六字」還是「四字」,因為六字名號中「南無」二字除歸命之義外,還含有:歸依、恭敬、頂禮、度我等義,為讓自己增上對怙主阿彌陀佛皈投與恭敬之心,就當以念誦六字名號為主。
  • 阿彌陀佛聖誕日: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創造西方極……
    恭祝 阿彌陀佛 聖誕農曆十一月十七日阿彌陀佛,梵語 Amitabha,意思是:無量光,無量壽,又義甘露(密教稱為甘露王)。他原是世自在王如來時的法藏比丘,發願成就一個盡善盡美的佛國,並要以最善巧的方法來度化眾生,後來成佛,創造西方極樂世界。法藏比丘則成為阿彌陀佛。
  • 佛教裡的「南無阿彌陀佛」,究竟是什麼意思?
    不論大家是否信仰佛教,相信對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都不會陌生。我們到寺院禮佛的時候會發現到處都寫得有這六個大字,而且許多僧眾的嘴裡也常常念這句話,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大多數信眾並不理解,甚至有許多人讀音都不正確,將「南無」按照習慣性的讀音來讀。
  • 佛語「南無阿彌陀佛」啥意思?知道正確讀音後,發現很多人讀錯了
    南無阿彌陀佛,梵語,這種念佛修行方法來自於漢傳大乘佛教的淨土宗,以念誦此語的方法來達到可以轉世入西方極樂的目的。南無與阿彌陀佛中其實是兩個詞,南無是一個意思,阿彌陀佛是一個意思。而阿彌陀佛的讀音則為」 ā mí tuó fó「,連起來就是」nā mó ā mí tuó fó「。這都是梵音,其中」南無「為頂禮,就是最尊貴的禮節。引申的意義就是」皈依「,意味致敬,歸命等等。南無是佛教信徒們表示自己一心向佛的用語,不僅僅是夾在阿彌陀佛前面,在其他的菩薩,金剛,佛等的稱呼或者提名前面也會加上。
  • 念佛感應錄:阿彌陀佛真是大醫王
    她自從接觸佛教就知道阿彌陀佛是大醫王,在念佛堂學習法義,知道念佛往生已定,心裡就打定主意:念佛求往生。她雖然吃不下飯,喝水也很困難,但是佛號不斷。親人都勸她去正規醫院治療,她想:都說阿彌陀佛是大醫王,我就交給您老人家了。於是堅持不去醫院,並且把後事都交代家人了。後來身體支持不住了,家人在半夜把送她去醫院。她迷迷糊糊坐上車,到了醫院門口,已經昏死過去了。
  • 佛教:「阿彌陀佛」翻譯過來有何深意?真知道的人不多
    民間流傳著「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的說法,每一個人都聽過阿彌陀佛的名號,但真正理解這四個字的人很少,阿彌陀佛雖然是一尊佛,但「南無阿彌陀佛」這幾個字,翻譯過來其實是有特殊含義的。很多人都是從影視劇當中知道阿彌陀佛的,很多影視劇裡的出家人,都會把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掛在嘴邊,很多念佛的人,口中也會經常默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幾個字,這幾個字到底有何深意?往下看你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