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副刊 吃到一起的人

2020-12-28 騰訊網

黃曄/文

與好友夫婦一起自駕遊,歷時半月行程五千多公裡,走過七個省市自治區。每到一地,我們都會搜尋當地特色美食,可謂是走一路吃一路樂一路。

我們在凱裡吃了酸得夠味的苗家酸湯,體會貴州人「一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的感覺;到安順嘗了本地人排隊等翻臺的大排檔魚火鍋;去麗江品嘗了滇藏石鍋宴;進喜洲古鎮吃破酥粑粑,紫蘇木瓜片;在都江堰涮火鍋;逛錦裡、春熙路吃龍抄手、鍾水餃、三大炮、軍屯鍋盔……還繞道巫山買脆李、到涪陵購榨菜。

印象最深刻的是大理的白族菜。服務員是個小姑娘,很熱情大方,問清楚要求,給我們推薦了幾道特色菜:臘肉炒見手青、炒洱塊、苦瓜炒蠶豆、茴香炒飯、清湯牛肉。見手青是當季的野生菌,有毒,但處理得當便味道鮮美,昆明的表妹說她中了幾次毒很難受,但還是喜歡吃。

那天,我朋友圈裡對美食味道的記錄文字來自四個人的共同體驗:見手青與臘肉碰撞出意想不到的嗅覺和味覺體驗;追著洱塊的名氣跑了一天,終於品嘗到勁道Q彈的口感,酸菜韭菜臘肉多種味道滲透其中;苦瓜炒蠶豆香脆糯軟,是從未有過的感受;茴香炒飯香味濃鬱,惜乎稍顯油膩;清湯牛肉壓軸亮相,湯色清亮,湯味鮮美,大塊牛肉入口即化——超讚的白族美食。

在香格裡拉,搜到一家網紅店藏餐吧。按圖索驥而去,沒想到才過六點就要等號翻臺,但四人一致同意等待的結果是物超所值。犛牛肉火鍋大片吃肉,鍋底的牛骨頭更是肉爛入味,回鍋洋芋外焦裡嫩,烤香菇肉頭肥厚,撒在上面的糌粑給我們提供了第一次青稞體驗,滿滿一碗大拌菜,紅黃綠紫斑斕養眼,酸酸甜甜更是開胃,主食是一盤精巧的藏式包子,皮薄餡大,顛覆了我們對藏餐的固有印象,餐後甜點是一份宮廷沙拉,其實就是一碟奶香濃鬱的藏式酸奶,令人嘖嘖稱讚。

幾天後到了有「松茸之鄉」之稱的雅江縣,松茸土雞湯自然是要來一份的。穿城而過的雅礱江裡出產的雅魚,形似鯉魚,很像宜昌的青魚,但吃起來肉質細嫩,曾被慈禧贊為「龍鳳之肉」,自然價格奇高。好友說「一輩子能來幾次雅江?」有人一附和,自然也端上桌來大快朵頤。

很多時候,關於旅行,留存下來更鮮活的是與美食有關的記憶。

比如我記得前年在澳門,意外搜到離酒店不遠處有義順燉奶,最終步行半個多小時才找到的那個晚上;還有五年前在濟州島,放下行李就打車去找網評最佳的烤肉店;也沒忘記十多年前和朋友去大連,在海邊吃到白水煮剛打上來的海鮮,鮮美無比……

旅途覓美食,不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慾,更多地是享受一種樂趣,體會風土人情,也能夠溝通旅伴間的情感。陳曉卿《至味在人間》裡說「人是以食物分類的。」這裡的分類,「也是性格氣質的分類。」我覺得,能吃到一起的旅伴,才能玩到一起,並且一直玩下去。

相關焦點

  • 深圳商報副刊|朋友
    凱撒安排亞瑟去經歷未曾經歷過的滾滾紅塵,包括去聲色場所開眼,亞瑟說不喜歡去那種地方,什麼人有,彼此不認識,髒。凱撒說怎麼會呢,你喜歡打網球吧,打的時候,對手也不一定認識啊,單打雙打混雙,都會打,這不一樣嗎,除了沒球拍。這是我見過的對紅燈區交易最正面的描述。
  • 深圳商報副刊|靜下來,慢下來
    李敏/文第一次被燙到嘴唇,活生生燙出個痂來。我問自己:急什麼?貪什麼?公司食堂的早餐一向簡單,白粥天天有,其他四五樣換著來,偶爾來一鍋酒釀湯圓,大家就滿眼放光,歡天喜地的。生活越是簡單,人的欲望越低,但凡有點新鮮貨,總歡喜不已。
  • 【金榜題名】全國報紙副刊散文一覽無餘
    我考上大學後,路費學費都是找人借的,父親託人在鎮上找了工作,是在鎮裡的果園給人家幫工,開春要把肥料挑到地裡,再把修剪的樹枝挑回來。秋後,採摘的蘋果又要挑到坡下的車上,然後又要跟車,到了果庫,又要一擔一擔送到果庫裡。隔一段時間,結了工錢,父親就給人家還一些欠帳,剩下的都給我匯到學校。父親還找人寫信,要我不要太節省要吃好穿好,不要操心家裡。
  • 深圳商報副刊|百樂門情懷
    有時中午逛到那裡,遙遙望見Art Deco(裝飾藝術)風格的「遠東第一樂府」,我都會向它行個仰慕的注目禮。之前沒有走進百樂門,直至最近參加第二屆滬港名媛老旗袍珍品展,才終於走進了金碧輝煌的百樂門。璀璨的水晶吊燈、鋪著紅地毯的旋轉樓梯、民國女明星海報、指針式電梯、黑白鑲嵌的大理石地磚、彈簧木地板、玻璃舞池……以金色和黑色為主色調構成的百樂門,處處彰顯豪華品質,腔調十足。
  • 深圳商報副刊 再至蘇州河邊
    之前,我寫過一篇《蘇州河邊》,我寫到上海灘「銀嗓子」姚莉演唱的老歌《蘇州河邊》;寫到春風沉醉的夜晚,悠閒的上海居民在蘇州河邊釣魚、跑步;寫到我在蘇州河邊和朋友聚會、散步,一起走過流光溢彩的外白渡橋——那時我筆下的蘇州河,充滿了平靜、祥和與甜蜜的氣息。
  • 深圳商報副刊|庖丁解牛:古人沒騙我
    有一天中午,阿海帶我們去吃牛肉,騰衝的銅瓢牛肉。正午的陽光透明清冽,門頭掛著的牛乾巴閃閃發亮。門口兩隻鐵鉤上,各吊著半隻牛,有個小哥兒,手裡抓把半尺長的尖刀,正在分解牛肉。朋友們進去坐著喝茶了,我蹲在門口痴痴地看了好一會兒。從小讀莊子《養生主》裡的庖丁解牛。
  • 深圳商報文化副刊:答問皇上
    一般人會說「陛下第一」或「臣不如也」。殺頭的回答是「並列第一」。王僧虔既不願貶低自己,也不敢得罪皇帝,怎麼辦?他的回答流傳千古:「臣書,臣中第一;陛下書,帝中第一。」他的應答,既維護了職業書法家的尊嚴,也維護了皇帝的龍顏。帝大笑曰:「卿善自謀。」看到了吧,這才是老闆的口氣:愛卿真會替自己謀劃。東晉大臣顧悅之是著名畫家顧愷之的父親,他與簡文帝司馬昱同歲,可是頭髮早已白了。
  • 哈佛專家來深 研討自閉症---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深圳商報訊】(記者 趙鴻飛 通訊員 範文婷 秦茸蓉)昨天,在第九個「世界提高自閉症意識日」來臨之際,哈佛大學孔學君教授與丁巖教授親臨深圳婦幼保健院,進行科研指導、病例會診與討論,並面向廣大自閉症相關專業人士及家長舉辦學術講座。 此次學術講座由深圳市婦幼保健院主辦,深圳市兒童福利會承辦。
  • 2016華語電影深圳盛典今晚舉行---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深圳商報記者 杜翔翔 實習生 李思琦/文 韓墨/圖 昨日,2016華語電影深圳盛典暨第四屆「十大華語電影」表彰盛典發布單元在深圳大學拉開帷幕。當天,在《奇幻同學會》展映後,影片《奇幻同學會》《一個導演的最後五天》《母親的飛機場》《南口1937》的主創亮相,與深大學子見面交流。
  • 分類廣告_深圳商報數字報
    公 告 深圳市漢光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註冊號:440306103858172,於2017年12月1日在深圳商報A12版面刊登的註銷公告中的「2017年11月23日經股東會決議」更正為「2017年11月9日經股東會決定。」特此更正。 個人遺失聲明 ●馮玉華遺失準遷證,證號09789276,聲明作廢。
  • 中國農林低碳進入貨櫃房屋市場---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深圳商報訊】(記者 鍾國斌)24日,香港主板上市的深圳企業——中國農林低碳(01069)收購深圳恆富得萊斯智能房屋有限公司(下稱「得萊斯」)籤約儀式在深圳香格裡拉舉行。根據相關協議,完成收購後,公司獲得萊斯公司全部股權,總代價最高為2.5億元人民幣(可予調整),將以現金及發行股份方式支付。
  • 深圳商報文化副刊:肆說宋詞
  • 非遺傳承大師來深獻藝---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深圳商報訊】(記者 蘇兵 趙川 通訊員 黃小剛 黃美琪)12月17日下午,汴繡、木版年畫、剪紙等100餘件非遺藝術作品讓石巖街道文化藝術中心充滿了祥和的藝術氛圍。創意十二月的重點活動——「2016寶安非遺傳承創意文化節」在此啟動,國家級汴繡傳承人王素花,朱仙鎮木版年畫傳承人任鶴林,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著名剪紙藝人、世界吉尼斯紀錄獲得者胡寶國現場與市民互動交流。
  • 推出文明創建八大行動---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深圳商報訊】(記者 趙川)昨日上午,寶安區召開創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動員大會。會議要求,自2017年4月至12月,寶安區將舉全區之力、集全區之智開展創建第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八大行動。
  • 吉比特回應:不清楚原因---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深圳商報訊】3月28日,吉比特發布的2016年年報顯示,前十名流通股東除持股5.26萬股的華融證券外,其餘9名流通股東全姓「瞿」,並且持股均為1000股。一時間市場輿論紛紛,有投資者質疑A股打新規則存在問題,有人鑽了漏洞,「瞿」姓家族根據漏洞批量家族式打新。
  • 發現深圳(音頻)|深圳人做壽的「冷知識」
    ——深圳7000年,有的是你不知道的故事【主播】劉悠揚(讀創/深圳商報首席編輯)【欄目介紹】《發現深圳》是讀創/深圳商報旗下一份有影響力的文化周刊,致力於挖掘深圳不為人知的歷史,開設以來深受市民歡迎。魏禧(字叔子,寧都人,工古文,有《魏叔子文集》)謂前十之年,必加一而後成;後十之年,必從一而生,此大易貞元之義,於禮為宜。」可見,深圳做壽是到六十歲以上才「上壽」的。六十歲做壽以後,逢七十、八十、九十、一百歲的誕辰儀式更為隆重舉辦。深圳風俗認為「六十為下壽、七十為中壽、八十以上為上壽。」做壽的規模,自然依下、中、上的檔次來進行。
  • 商報副刊:歸功於臣
    月如鉤/文 人都有不合時宜的時候,關鍵是要有人及時提醒。 衛靈公在天寒地凍的季節讓民眾開挖城池,有個叫宛春的人勸諫說:「天冷時幹這個拖泥帶水的活,恐怕損傷百姓。」靈公說:「天冷嗎?」
  • 深大創業園打造「2.0升級版」---深圳商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深圳商報記者 吳吉 今天,2016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暨第二屆深圳國際創客周拉開帷幕的日子,深圳大學創業園將實現全面「升級」。深圳大學創業園成立於2009年,學校每年投入200萬元設立學生創業基金,為大學生搭建了一個集創業教育、創業培訓、創業實踐、創業孵化的實戰平臺。
  • ...用雷射把深圳地標打到月亮上——專訪光峰科技董事長、創始人李屹
    光峰科技董事長李屹:大家好,非常感謝讀創/深圳商報提供這麼一個機會和大家一起交流。讀創/深圳商報記者:既然咱們是《掌門訪談》,我們在採訪的一開始想問一下李博士,您平時看武俠小說嗎?很多人都是從內地到深圳,但是李博士好像有一點不一樣,好像是從美國到深圳。李屹:我是在國內讀完本科,然後去了美國,讀碩士和博士,然後在美國也工作過。讀創/深圳商報記者:您第一次到深圳是哪一年呢?
  • 「原創」商報副刊:各寶其寶
    月如鉤/文每個人都有寶貴的東西,有的是物質,有的是精神,有的物質兼精神。宋國有個人得到一塊玉石,把它獻給宋國建設部長子罕。獻玉的人不是包工頭,送玉石給子罕,不是為了承包工程,而是出於真心敬重。子罕不肯收。獻玉石的人說:「我給玉匠看了,玉匠說這是塊真正的寶石,所以我才敢把它獻給您。」子罕說:「我把不貪當作寶,你把玉石當作寶。如果你把玉石給了我,我們都失掉了自己的寶。還不如各自都保留自己的寶。」以不貪為寶,一生無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