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系列風格音樂的歷史細說,將會陸續整理收錄在「SVIP專享·音樂簡史」裡,並共享給SVIP會員。
隨著布魯斯的發展,慢慢的從布魯斯音樂衍生出了很多其他音樂風格。
5、布魯斯對搖滾樂的影響
說到Muddy Waters,就不能不順嘴提一句他對搖滾樂所產生的影響。沒錯,他所推動的,不僅僅是布魯斯音樂的發展。許多人將其稱為芝加哥布魯斯之父,但實際上,他還可以稱之為搖滾樂的祖父。
搖滾布魯斯的開創者Chuck Berry,孩童時期也是布魯斯音樂的愛好者。他喜歡聽Muddy Waters的歌,自己也在酒館進行一些布魯斯音樂的演奏,音樂風格受Muddy Water的影響頗深。1955年,Chuck Berry來到了芝加哥,便遇見了自己的偶像。在Muddy Waters的建議下,Chuck Berry聯繫了Chess唱片公司,本想憑藉自己的布魯斯音樂打出一片天地,但是卻被迫轉型,錄製了《Maybellene》,四個月後便佔據了「公告牌」排行榜的第五位,以及「公告牌」節奏布魯斯分類的第一位。
《Maybellene》
從此之後,憑藉著描繪青少年文化的歌詞內容以及強烈的律動感,這顆布魯斯搖滾的新星便冉冉升起。約翰·列儂後來評價:「如果你給搖滾另取一個名字,你可以叫它『Chuck Berry』」。
1958年,Muddy Waters去英國巡演,他的大嗓門、大音量,並不被老派的音樂家們所接受,但是卻收穫了年輕一代的青睞。他憑藉著精湛的吉他技術,激烈的電聲音響,以及動感十足的節奏,衝擊了英國年輕一代的音樂理念。一時間在英國人人頂禮膜拜,爭相模仿,無論是曲式還是技巧還是調音。以至於後來一支影響世界的英倫新秀搖滾樂隊的成立,便使用了Muddy Waters一首歌名,他們就是The Rollin' Stone(滾石樂隊)。
愛爾蘭音樂人Van Morrison曾經對Muddy Waters做出過這樣的評價:世界上沒有一個搞搖滾的人能不受到Muddy Waters的影響。
6、同期的德克薩斯布魯斯
提到德克薩斯布魯斯,往往我們的第一反應是」熱辣「。幾乎所有人心中第一個想到的代表人物都是Stevie Ray Vaughan,簡稱SRV。他火熱的德克薩斯布魯斯給我們留下了太深的印象,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太多優秀的作品,是當之無愧的八十年代點燃德州布魯斯風潮的靈魂人物。
但是,是誰影響了SRV呢?在19世紀20年代,被譽為」德克薩斯布魯斯之父「的,是盲人Blind Lemon Jefferson。德克薩斯與密西西比的自然環境有著較大的不同,多是牧場、伐木場,在這裡誕生的布魯斯,聽起來更為輕鬆與搖擺。標誌性特點往往是加入了Cut Boogie律動風格的快速吉他節奏與高亢的唱腔。如果我們去聽聽Blind Lemon Jefferson的代表作《Black Snake Moan》,就會在裡面發現許多SRV歌曲裡耳熟能詳的樂句。
《Black Snake Moan》
但是,受到原聲樂器的表現力限制,此時的德克薩斯布魯斯離我們現在所熟知的還是差距不小。直到Blind Lemon Jefferson的學生,T-Bone Walker的登場。
20世紀四十年代,電聲元素的出現,T Bone Walker開始嘗試使用電吉他的原型,率先在德克薩斯布魯斯風格的基礎上加入電音增強表現力,甚至比Muddy Waters還要早。在20世紀五十年代後,電吉他開始逐漸量產與普及,如果說芝加哥布魯斯流派奠定了樂隊形式的布魯斯演奏以及曲式框架規則,那麼T Bone Walker便是在有意的縮減樂隊編制,加大電吉他在一首歌曲中的「戲份」,使得吉他部分的獨奏與人聲同樣重要。
彼時,大段的電吉他Solo讓布魯斯音樂愛好者為之瘋狂。從那時候起才正式產生「主音吉他」這個概念,就連當時芝加哥一派布魯斯的紅人Muddy Walter都難免受到T Bone Walker的影響。
大家不妨去聽一下T Bone Walker在1956年首次錄製的單曲《T-Bone Blues》,在現在聽來,其實這種風格完全就是芝加哥布魯斯風格,然而,這卻是T Bone Walker地地道道的根植於德克薩斯布魯斯的原創。吉他Solo的形式,幾乎影響了戰後所有的布魯斯樂手,包括但不限於我們熟知的BB King、Buddy Guy、Eric Clapton,甚至Srv。我們在當代幾乎所有的布魯斯歌曲裡都會聽到這種形式的布魯斯Solo。
《T-Bone Blues》
難怪Muddy Waters曾經評價過,」When I arrived to Chicago, T-Bone was the Real Deal" (當我來到芝加哥時,T Bone已經是個真正的大人物了)。
7、後布魯斯時期R&B風格的形成
為什麼要叫「後布魯斯時期」呢?雖然在布魯斯的歷史上並沒有存在過這個分水嶺,也未曾有人提出過這個概念,但無法否認的是,從二戰後開始布魯斯風格就開始逐漸的走向融合。各風格、各流派的布魯斯樂手分界線不再清晰,他們相互借鑑、各取所長,一同將布魯斯音樂發揚光大,讓全世界更多的人能夠欣賞到這種音樂。同時,布魯斯也在影響著其他不同的音樂風格,布魯斯元素的影子在各處都能找到。
這一切都離不開當時唱片公司的商業化運作。「Billboard(公告牌)」排行榜是當時最具權威的金曲排行榜,為了產業的便利,為了方便市場營銷,在四十年代末的時候將所有黑人創造的音樂都歸入到一個分類下:Rhythm and Blues(節奏與布魯斯,簡稱R&B)。
這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最早包含了諸如布魯斯、福音音樂、爵士樂、聖歌等等不同風格,與我們現在所聽到的當代R&B還是有較大區別的。當時佔據R&B榜首的歌曲大多都是Boogie Woogie律動的布魯斯,比較搖擺與跳躍,在現在被稱為Jump Blues。
Paul Williams錄製的《The Huckle-Buck》是1949年霸榜一年的金曲,通過這首歌我們可以感受當時的R&B與我們當代R&B的差異。
《The Huckle-Buck》
到了五十年代,以布魯斯為根基的搖滾樂開始相繼出現在R&B的分類中,貓王的一曲《Jailhouse Rock》登上了1957年的榜首。
《Jailhouse Rock》
從七十年代開始,R&B的定義也越來越「現代」。逐漸成了靈魂樂、放克以及迪斯科風格的代名詞。從The O'Jays 錄製於1975年的《I Love Music》可以明顯聽出放克的律動以及迪斯科的鼓點,而從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至今,R&B的定義更多的吸收了HipHop風格。同一支樂隊錄製於1979年的《Forever Mine》就是典型的靈魂樂唱法結合了HipHop的鼓點律動,引領了當代R&B的主流。
《Forever Mine》
8、放克(Funk)與布魯斯也可以結合
Funk這個詞,在黑人俚語裡是一個難登大雅之堂的詞彙,暗喻著某些肉體的行為。但是這種荷爾蒙蠢蠢欲動的感覺,卻是最能形容Funk這種音樂風格帶給人的感覺。20世紀60年代,James Brown的樂隊以節奏布魯斯風格的歌曲為藍圖,一反黑人音樂通常將重拍打在2、4拍的習俗,開創了一種全新的節奏,將重拍放在1、3拍,並且用連續的16分音符製造律動。和弦多用7、9、11和弦,但是整曲裡往往和弦用的較少,不再強調和聲的重要性而把重點放在律動。
配著吶喊、嘶吼、問答等等的唱法,讓這種音樂形式變得更加自由與隨性,更能酣暢淋漓的將自己的情緒釋放。如果不能完全體會到,那就去看看James Brown在1971年的現場版抖腿神曲《Sex machine》的視頻。
雖然Funk的靈感來源是60-70年代的節奏布魯斯,吸取了布魯斯中的元素,但是這種獨特的律動卻又基因極其強大,能跟不同的音樂風格去搭配,去製造不同的味道。無論是布魯斯,還是與嘻哈音樂或者是搖滾進行融合,強烈的律動感都會讓原本的音樂風格煥發第二春。
隨著音樂的不斷發展,真正「純粹」而「單一」的音樂風格越來越少。音樂人們總是在嘗試將不同的元素融合進不同的風格中行成新的風格。而布魯斯作為影響力最大的一種風格,我們在任何一種現代音樂裡幾乎都能看到它的影子。如果想玩好、理解好現代音樂,布魯斯一定是一道必須要邁的檻。
音樂的豐富多彩,帶來了我們生命的豐富多彩;而自由的駕馭音樂,則是我們不斷去追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