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尼斯大運河是尼斯市的主要水道,從聖馬可教堂至聖基亞拉教堂,長逾3公裡,寬約30~70米,平均深度為5米,並與市內許多小運河相連,呈反S型,把威尼斯分為兩部分。大運河兩岸有羅馬式的、哥德式的和文藝復興式的各種風格迥異的宮殿、教堂、旅館和民居穿插分布,藝術家的足跡隨處可尋,經典篇章順手拈來,素有「亞得裡亞海明珠」之稱。
來,讓我們乘上貢多拉,和著威尼斯船歌,沿著大運河的水路一起領略風情萬種的威尼斯吧!
運河裡的海水有較小幅度的潮起潮落,由於兩岸建築的光影作用,大都情況呈綠色,就像義大利國旗中的一種顏色。
如果從海口向運河深處遊行,亞得裡亞海的暖風會將你輕輕地吹送,心情也柔軟得像風。
在過去,頭戴草帽的行吟詩人常常劃著這種既古老又高貴的交通工具,沿大運河遊覽,他們一邊划船,一邊會吟唱那不勒斯的情歌。
臨運河的紅頂餐廳鮮花簇擁,悠遊自在,日夜滿朋。紅色也是義大利國旗的顏色。
不同風格的建築就像河岸多姿多彩的青春,激情洋溢,也讓藝術家們充滿靈感。
在這裡運氣好的話,還可以聽到百老匯的歌劇《夢幻騎士》的優美樂曲。
德國作曲家理察華格納當年曾經住在文德拉明宮,據說,有一天,他坐在鋼琴旁,突然聽到了貢多拉船夫在急轉彎時的喊號子聲,由此受到啟發,在其歌劇《特裡斯坦》中新加了一段牧羊人的笛曲。
在運河邊,19世紀英國偉大詩人羅伯特白朗寧寫下了很多精美的詩句:「啊,義大利/打開我的心,你會看到/那裡鐫刻著義大利的名字」。
而這幅圖片,猶如馬奈的油畫作品《威尼斯大運河》的再現。
19世紀著名的兩位輕歌劇音樂家吉爾伯特與蘇利文,共同創作了《貢多拉船夫》,在歌劇裡面,他們大量運用了威尼斯船夫的民謠,從而譜寫出了歡快輕鬆的歌劇音樂。
密西西比河岸的作家馬克吐溫在遊覽了威尼斯大運河後,這樣描述貢多拉:「它自由而又優雅,像一條大蛇在滑行」。
更多名人與大運河的傳奇:在一次酒後,英國詩人拜倫曾暢遊大運河,而他所拋棄的一個情婦卻在大運河投河自盡;英國小說家喬治埃利奧特的丈夫曾經從旅館的窗戶掉進了大運河裡、、、
而富有傳奇色彩的義大利美男子卡沙諾瓦的故事更加有趣:傳說他曾經追逐過威尼斯伯爵夫人和伯爵的情婦,並同她們在私人遊船上卿卿我我,事情敗露後,被總督關在總督府頂樓的牢房裡,最後竟然成功地從屋頂的一個洞口逃跑。
很多酒店或私家都有自己的碼頭,船是他們最主要的交通工具。
優美浪漫的景致,愛欲交錯的傳奇故事,賦予了威尼斯神奇的魅力和大運河「水上香榭麗舍」的美譽。
南麂土著小貼士:
1、籤證:義大利屬於申根國家,籤證一定要提前,大使館和各屬區領事館都可以申請。現在可以網上申 請,按提示要求先填好表格,準備好材料,列印出來按提示地址郵寄過去,一般不需要面籤。建議籤證下來後再定機票比較靠譜。參考網 站:
2、交通:如果坐飛機到威尼斯,在機場旁直接坐水上巴士到主島,30歐,不過是一站一站停過來的,要快也有直達的水上快艇,120歐。火車到主島,但到旅遊中心區還要坐船或貢多拉。
3、貢多拉:自從公元11世紀以來,貢多拉已經成為了威尼斯的一部分,細細的船體和平平的船底特別適合威尼斯又窄又淺的運河。在街巷轉角或是橋邊,隨時都會出現 候客的貢多拉和船夫。一般小型船80歐一趟次,可坐4-6人,大型船100歐,可坐6-8人,繞城和運河間的一小周,大約1小時。
4、 餐飲:義大利目魚面最特色,當然還有披薩和通心粉啦。我比較老土,每晚想吃中餐,在威尼斯老城區北部,找到一家在當地口碑不錯的中餐館,叫「翡翠」來的, 溫州永嘉人開的,價不貴,口味純正,有海鮮炒粉幹,再叫一紮冰鎮啤酒,搞定!(地址:Sestiere San Polo,calle dei botter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