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怒了。
他在推特上,罕見的對一部電影開懟。
語氣很激動!
自由派的好萊塢,是最高層次的種族主義者,他們充滿憤怒和仇恨。他們喜歡稱自己為「精英」,但他們並不是精英。事實上,他們強烈反對那些「真精英」。這部即將上映的電影,就是為了製造暴力,然後再責怪他人。他們是真正的種族主義者,對我們的國家非常有害。
看完這一通「激烈」的發言,本來有點困的我,頓時精神了。
忍不住搜索,這到底是部什麼電影。
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
原來懟它的不止川普,還有《福克斯新聞》《華爾街日報》等美國各大媒體。
評價火藥味十足:「危險」、「製造國家動亂」、「煽動國家分裂」、「真正的瘋狂和邪惡」。
面對差評,這部電影,也十分的「剛」。
它直接把「評論」原封不動,印在海報上,當做噱頭。
牛X!
這部讓川普怒髮衝冠,引媒體吐槽的電影,叫:
《狩獵》
反套路的爽片
事先說明,這不是什麼野雞片。
幕後團隊都挺有名的。
導演克雷格·卓貝,是《西部世界》《美國眾神》《守望塵世》的核心班底。編劇尼克·庫斯和達蒙·林德洛夫,曾執筆美劇《瘋子》《守望者》《豪斯醫生》。
演員更有兩次斬獲奧斯卡影后的希拉蕊·斯萬克(《男孩別哭》《百萬美元寶貝》),以及新生代的艾瑪·羅伯茨(《美國恐怖故事》《玩命直播》)。
希拉蕊·斯萬克
艾瑪·羅伯茨
為什麼,《狩獵》能引起如此大的反響?
首先,內容涉及:網絡暴力、種族歧視、槍枝自由、自私自利等敏感話題。
其次,影片借用各種隱喻,撕掉了美國精英群體的底褲,順便還嘲諷了鍵盤俠,不留一絲體面。
用了哪些方式諷刺?嘲笑的有多狠?
別心急,繼續往下看。
從觀影體驗來講,《狩獵》絕對是部爽片。
匯聚各種「反套路」橋段,讓你大呼意想不到。
故事開端就很生猛,一場大逃殺。
花季少女,從昏睡中醒來,發現自己被五花大綁,躺在一片草地上。
站起來,環顧四周。
咦,同類還不少,差不多十幾個。
大夥都「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一臉懵逼。
往前走走。
突然,一個木箱,映入眼帘。
是驚喜?還是陷阱?
管它呢,先打開看看再說。
箱子打開後,連喊了三聲WTF???
竟然,跑出來..........一頭小乳豬。
看來,這場綁架案的幕後主使,很愛開玩笑。
好在,豬身後,還藏著一排「殺人不眨眼」的刀槍。
啥意思?
豬=食物鏈底端,槍=自衛工具。
先把豬放出來,意味著宣示主權,「你們都是我的盤中餐」。
再讓刀槍登場,隱喻著遊戲規則,能不能活下去,看你自己。
生死逃亡,開始了。
奔跑中,艾瑪·羅伯茨飾演的青春美少女,與身材壯碩的猛男相遇。
羞澀的眼神、忍不住上揚的嘴角,讓我以為,這是個英雄救美的故事走向。
結果,我猜錯了。
美少女還沒撒幾句嬌,一發子彈,直接爆了她的頭。
打碎了愛情故事的幻想。
那這是個恐怖故事,總沒錯了吧。
大逃殺嘛!
果然,節奏變快了,音樂也緊湊了。
鏡頭跟隨另一位咋咋呼呼的女士,一通亂跑。
突然「啊」一聲,墜入禁區,中計了!
肌肉猛男匍匐前進,湊上去一看。
女孩胸膛、四肢均被銳利暗器戳穿。
那慘狀,跟斷手斷腳差不多了。
本以為,這時會響起悲傷音樂,女生氣若遊絲的交代後事,寄語男生一定要堅強逃出去。
但,我又猜錯了。
編劇竟然玩了把B級片的惡搞喜劇套路!
猛男一頓生拉硬拽,把女生從暗器中拔了出來。
那肉與金屬的摩擦聲,別提多酸爽了。
血淋淋的女士,跟沒事一樣,依然張牙舞爪的亂跑!
但冒冒失失的她,卻害猛男被炸得「天花亂墜」,連褲衩都不剩。
而自己,又被炸回原地。
妹子絕望的看著天空,心中嘟囔著:「mmp,老娘是逃不出這陷阱了。」
如果你喜歡惡搞喜劇,這個橋段,絕對不能錯過!
逃亡中,僅剩的幾名「勇士」,一路小跑,來到了家便利店(沒錯,這裡還有便利店,我也很震驚)。
老闆,是假扮成小白兔的爺爺奶奶,壞人初露崢嶸。
接下來的故事走向,應該無懸念了吧,壞人一路開掛唄!
沒想到,編劇再一次讓我「出乎意料」。
幾句虛假問候,配上一罐劇毒氣體,兩位老人讓勇士們領了盒飯。
面對勝利果實,這對老人喜笑顏開、蹦蹦跳跳、雙手比yeah。
這時,對講器傳來一聲提醒:「別光顧著笑,還有個妹子,馬上要來了。」
兩位老人自信滿滿,打算複製之前的套路,絕對秒殺!
天有不測風雲,誰知這次來了個「棘手貨」。
這次來的大胸妹子,不好對付。在阿富汗服過役,反偵查能力超群。
一句:「這裡是美國什麼州?一包煙幾塊錢?」,便讓壞人露了手腳。
三下五除二,拿起槍,就是一陣掃射。
至此,反套路結束,反殺片登場。
接下來的劇情,她像個女戰士一樣,各種開掛,爽到不得了!
懂偵查、能爆頭、會搏鬥,幹掉各種攔路虎。
前方高能!
靠過硬智商和超強體力,她一路殺到幕後指使的老巢。
最後的硬仗,即將打響。
直白的階級諷刺
這到底是場什麼遊戲?
逃亡中,有人懷疑,這像是一次有組織、有預謀的群體作案。
情節設置,類似「莊園之門」。
這是啥?
社會新聞的熱搜話題——自由派精英為滿足私慾,特意購買了一家莊園,定期綁架部分底層人士放置其中,以獵殺他們為趣的血腥遊戲。
也就是說,這是場自由派精英獵殺平民的殘酷遊戲。
遊戲中的精英們,有以下特點:
1.位高權重,幾乎清一色公司高層。
2.物質豐富,豪華別墅說整就整。
3.悲天憫人,「氣候變暖」「全球難民」「種族問題」整天掛在嘴上。
他們連在尋找獵物的時候,都要加一個有色人種進去,這樣才「政治正確」。
甚至在「狩獵過程」中,精英們還因為,該不該稱黑色人種為「黑人」,展開激烈辯論。
他們擁有豐富的知識儲備,用著最先進的科技產品,吃著最豐盛的山珍海味,卻在做著草菅人命的荒唐事。
把殺人遊戲,稱為「行使權利」。
哪怕是死到臨頭,都不忘給「底層普通人」,普及一下烤奶酪應該用哪種芝士。
在動手之前,警告對手,不準砸壞自己昂貴的香檳和玻璃。
千裡之堤,毀於蟻穴。
精英們最後之所以輸了。
是因為在挑選獵物的時候,抓錯了人!
他們站在高高在上的道德視角,自認為挑選了一系列「家道中落」、「吸毒偷竊」的底層敗類,試圖操縱他們的人生。
卻不知,無人在執行層面,去糾錯核查。
這個被抓錯的人,就是全程高能開掛的女主(貝蒂·吉爾平飾)。
精英們,叫她「雪球」(snowball)。
與喬治·歐威爾的經典小說《動物莊園》中,那隻帶領革命的豬,同名。
而這本書,也作為隱喻,在片中反覆出現。
小說中的精英,把雪球當做怪物。
影片中的精英,把雪球視為草莽。
他們以為自己高高在上,做著正確的事。
殊不知,正是這份傲慢與無知,引火自焚。
影片臨近結尾時,一路開掛的女主,更正了「雪球」的含義。
反過來,給精英們,上了一課。
雪球是一個理想家,它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所以,其他豬會編織關於它的謊言。把它扔給敵人。
看懂這些隱喻,就不難理解,川普為啥對該片大發雷霆。
但《狩獵》的野心,不僅僅是開撕精英階層。
它還撕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另一類代表——鍵盤俠。
起初,精英們把「獵殺遊戲」當做笑話。
只流傳在同事間的群聊記錄裡,起到發牢騷的作用。
但鍵盤俠們,不止從哪兒捕捉到這則信息。
開始在各種直播間、視頻、文章裡添油加醋、扭曲事實,硬把死的說成了活的。
片中的鍵盤俠語錄
因為這件事,精英們人生盡毀。
為了報復,他們決定,來一場真正的殺人遊戲。
獵殺對象:所有在網絡上,無中生有的鍵盤俠。
為了籌備殺人遊戲,他們甚至請了一位中士當顧問。
所以,片中被捕殺的人,並不無辜。
他們本身也是網絡暴力的推動者(除了一路開掛的女主,只有她是抓錯了人)。
發現沒?
《狩獵》中每個階層最後要抒發的,都是內心的委屈和憤恨。
精英們為了復仇,不惜一切代價。
平民們為了逃生,想盡一切辦法。
雙方只顧自己的利益,卻忽視了復仇與逃生的矛盾源頭——兩個階層源源不斷的敵對。
片中,還有一處「龜兔賽跑」的隱喻,來形容兩個階層的對抗。
不同的是,故事是從烏龜贏了比賽後,兔子如何復仇開始的。
誰是烏龜?誰是兔子?
《狩獵》或許呈現了一種反思,但絕沒有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
這又何嘗不是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情形?
一句隨意揣測,以為是玩笑話,卻可能伴隨致命傷害。
一次惡意報復,以為是暢快感,卻可能使你走火入魔。
在我們無法預知,什麼是絕對正確之前,
起碼,我們可以做到:
不做精緻利己的獵人,也不絕做虎頭虎腦的鍵盤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