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一個原本可以改變三國歷史的人

2021-02-13 三國故事


【導讀】因為劉封、孟達不發救兵,關羽被東吳擒殺。劉備聽從諸葛亮之計,欲擒故縱,先調劉封守綿陽;


孟達機警,與申耽、申儀商議:「我與法孝直同有功於漢中王;今孝直已死,而漢中王忘我前功,乃欲見害,為之奈何?」在申氏兄弟的唆使下,孟達反水,將上庸獻予曹魏,並禍及並導致劉封被殺。

諸葛亮的這一計策加大了西蜀在失去了關羽和荊州以後的損失。法正若在這一切是否還會發生?

法正,字孝直,扶風郿縣(今陝西眉縣東)人,名門之後。其祖父法真號「玄德先生」,是東漢末的名士;其父法衍是東漢末的司徒椽、廷尉左監。

東漢末民不聊生,刀兵四起,富饒閉塞的西川成了躲避戰火的避難所。法正和好友孟達入蜀投靠劉璋(難怪孟達有此一說),但劉璋昏庸不識才。僅委任法正為縣令,法正的缺點是品行不怎麼樣,所以劉璋以後乾脆不予任命。法正這段時間很不得志。

後來法正和益州別駕張松成了好友,在張松的極力舉薦下,法正才獲劉璋委派出使劉備的工作。法正正是利用這次出使的機會結識一代梟雄劉備。

法正和張松決心共同幫助劉備入主西川,後來孟達也加入進來,於是就有了《三國演義》中有名的「張松獻地圖」的故事。

法、張一直苦於沒有機會,直到建安十六年(211),曹操欲取漢中,劉璋為防範曹操大軍禍害益州,再次派遣法正為使者去見劉備。法正暗中向劉備獻計,鼓動遊說劉備奪取西川以成就王霸大業。而收取兩川以做為圖取王霸的根據地正是當年諸葛亮在隆中對中為劉備設計好,可以說是不謀而合,劉備即率步兵數萬人由水道入蜀﹐留諸葛亮﹑關羽駐守荊州。

當劉備圍攻雒城將近一年的時間不能下時,法正曾寫一封長信給劉璋勸降,雖然劉璋沒有立即接受法正的建議,但是雒城被攻破,劉備進軍包圍成都,只有幾十天,城中尚有精兵三萬,谷幣還可以支持一年,吏民均願意死戰的情況下,劉璋卻開城投降了,這不能不說劉璋是考慮了法正的勸降信作出的選擇。劉備於十九年奪取益州。從此擺脫困境﹐奠定了鼎峙的基礎。

法正任為蜀郡太守、揚武將軍,外統都畿,內為謀主。法正最大功績是在獻計取漢中。當時曹操擊敗張魯佔領了漢中,法正目光敏銳地看到漢中對於蜀漢的重要性暨奪取漢中的可能性。

他分析指出曹操降伏張魯後,沒有趁勝奪取巴蜀,而是留夏侯淵、張郃二將守漢中,曹操自己北還是迫不得已,可見取漢中機不可失;另外曹操留守的夏侯淵、張郃的才能難堪鎮守漢中的大任。

夏侯淵、張郃是有勇無謀的煞將,曹操手下能獨擋一面的大將有張遼、曹仁、于禁、曹休、司馬懿、曹彰等,可見曹操在用人方面的不當,利用這麼難得的機會,主公親統大軍前往徵討,一定能擊敗曹軍。


而且奪取漢中有三點好處:①能擊敗曹軍,得到東漢王室的褒獎和歡心。②佔領漢中後可以蠶食雍州、涼州,開疆拓土。③佔領漢中可以鞏固益州,是立國的根本。

正是在法正極力主張下,建安二十二年,劉備拒絕謀士周群等勸阻,毅然進兵漢中。在具體的指揮戰鬥中,法正的出謀劃策又起了重要作用,法正協助老黃忠斬夏侯淵的故事更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法正的計謀擊破夏侯淵軍,使他的對手曹操都為之嘆服,諸葛亮也常常為法正的智慧和計謀所折服。劉備奪取漢中,其興漢的大業才真正達到了頂峰。

劉備即位漢中王時,就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可惜法正命薄,年僅四十五歲就死了。劉備為法正的死累日痛哭。劉備任命劉巴接任尚書令,後來追封法正為翼侯,賜爵於其子孫。

《三國志》記載,為了替關羽報仇,奪回荊州,劉備不聽諸葛亮及群臣的勸諫,一意孤行,起兵東徵東吳。彝陵慘敗後,諸葛亮慨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東行也;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這段話反映了歷史上法正在劉備心目中的地位、才幹要遠勝過諸葛亮,一代妖相諸葛孔明心比天高,曾自比管仲樂毅,放眼天下,大有高手寂寞之感。可也不得不嘆息法正不在的遺憾。

三國志裡還有一個相關的故事:

有一次,劉備和曹操作戰,形勢非常不利,後退是最佳的選擇,但劉備大怒不肯後退,沒有誰敢勸說。這時候,箭若飛蝗。法正於是站到劉備的前面,劉備說:「孝直避箭。」法正說:「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

劉備只得說「孝直,我和你一起走。」於是撤退了。蜀郡太守許靖原本不為劉備所喜愛,在法正的勸說下,劉備厚待許靖,封許靖為太傅。可見,劉備對法正的意見是相當尊重的。


陳壽對法正的評價是法正堪比曹操麾下最優秀的謀士程昱、郭嘉。

法正的早逝給蜀漢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量。法正若在,孟達就不用擔心劉備會加害自己而反叛,上庸這麼一個重要的戰略基地就不會落到曹魏手裡,也就不存在劉備甚怒之下斬掉虎將劉封;

法正若在,也許他真能阻止劉備的東徵,即使東徵,以法正的才華,是不會讓劉備犯下在彝陵那樣的低級錯誤,而導致慘敗;三國鼎立最終局面會是怎樣呢?法正若在……大家說說看!

END

喜歡暢談三國的 :歡迎加入

三國故事1 QQ群 :174658423

三國故事1 微信群,加小編微信:tlq3838388  拉你進群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三國故事

一起來暢談三國

相關焦點

  • 有人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歷史上總有很多特別傳奇的人物,就算這些人已經去世上千年,依舊有人在猜測和假設各種如果,尤其是關於三國的歷史,假設實在太多,有人說郭嘉不死,便無三國,有人又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可事實上真的如此麼?法正的名氣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雖然這個人也確實是有些能力的,不過比起諸葛亮的名氣,似乎要小很多,那麼為何諸葛亮都無法改變的現實,法正就有希望改變呢?真實歷史是否會如此呢?
  • 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法正到底有多厲害?
    法正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何會有人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法正到底有多厲害呢?翻開史書,查看法正的履歷,這個人不簡單,史書上說他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漢中之戰是曹操第一次敗於劉備,當得知漢中之戰是法正出奇謀斬殺夏侯淵時,說到我就知道劉備哪有那麼大能耐,原來背後有法正這個高手在教他,又說「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 三國故事館丨他被稱之為蜀國的郭嘉,劉備最為倚重的謀主——法正
    在三國世界中,有這樣一人,他可以稱得上是蜀漢的郭嘉,其才華與郭嘉相似,驚才絕豔,擅長奇謀,命運也與郭嘉非常的接近,英才早逝,令人嘆息;甚至死後的待遇也和郭嘉差不多,老闆(劉備)痛哭,給與諡號,可謂譽滿身後。這個人就是法正,大仙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就是法正法孝直的故事。
  • 《三國群英傳8》龐統法正馬良登場
    近日,《三國群英傳8》官博發布了龐統,法正,馬良的角色立繪和武將技。龐統,字士元,號鳳雛,漢時荊州襄陽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重要謀士,與諸葛亮同拜為軍師中郎將。進圍雒縣時,龐統率眾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葬於落鳳坡。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二十七期】劉備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過諸葛亮?英年早逝的蜀漢超級智囊法正(歷史系列第698講)
    再接下來,在對許靖這個人的處理上,法正也頗有建樹。許靖原本也是一代名士,卻因為膽小怕死,曾在劉備圍城時翻牆逃跑,結果被劉璋發現並抓回來,關進大牢,要以「叛逃罪」論處。好在後來劉備很快拿下成都,驅逐了劉璋,才令他保住一命……對於這樣一個膽小而背主之人,劉備自然是極度鄙視。然而法正卻勸告他說,許靖雖然只是浪得虛名,但虛名也是名,不能忽視之。
  • 諸葛亮名震三國,卻為何被曹操無視?你看看曹操是怎麼評價法正的
    但讓人奇怪的是,曹操對蜀漢集團的重要人物諸葛亮,卻從來沒有點評過一句,無視諸葛亮一般。莫非諸葛亮的級別不夠?那是不可能的!沒有了諸葛亮的三國,就根本不是一個完整的三國。其實,若想搞明白這個問題,就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分析了。
  • 王平,一個不為人知的常勝將軍,改變三國歷史走向的男人
    三國這個英雄的時代,除了無數的英雄豪傑,我們熟悉的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曹操、劉備、孫權、魏延等等。但,王平這個改變三國的人,卻鮮有人知。大部分人連王平是誰都不知道,少部分人知道王平是蜀漢的將領,但關於他的事,就沒有幾個人知道了。其實,王平非常厲害的將領,只是英年早逝,如果在給他多一點時間,成就絕不在關羽張飛之下。觀其一生甚至連敗仗都沒有打過,就這一點我們就能看出他的能力有多強,只不過他的起點比較低就一個普通小兵,所以沒有被我們的識人天才曹阿瞞發覺與重用。
  • 法正活著的時候和諸葛亮相比,他倆在蜀漢的地位誰的高?
    ,劉備死後甚至白帝城託孤於他,諸葛亮甚至被稱為《三國》最聰明之人,後世傳說他料事如神。但是對於法正這個人物,大家知道的就不是太多了,這個人物在三國的歷史上,被淹沒在眾多閃耀的星星裡。一、法正與諸葛亮的對比法正在年齡上是比諸葛亮大的,應該是諸葛丞相的大哥,兩人同為劉備股肱之臣,就是左膀右臂的意思,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這意思再明顯不過了,其實法正在智慧上還是絕對不遜色於諸葛亮的,畢竟謀士也是需要智商的。
  • 那些倒在三國前夕的名人
    狹義的三國從曹丕稱帝算起,到司馬炎滅吳完成統一為止。按照這個概念,曹操不算是三國的人。根據史書記載,曹操病逝於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正月,享年66歲,而曹丕稱帝發生在同年的十月,這裡有九個月的時間差。
  • 若和司馬懿對戰的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結果如何?
    三國時期,雖然諸葛亮能力很強,但他與司馬懿交戰時,仍未見成效,司馬懿也並非是一位無能之輩。所以如果諸葛亮是用來代替諸葛亮的,他能打敗司馬懿嗎?這將導致什麼結果?說到法正,大家肯定都很理解,說他是劉備手下的第一謀臣也不為過。
  • 法正是誰?為何連諸葛亮都不敢惹怒法正?
    在歷史上,諸葛亮都是忠臣的代表,更為重要的是,時至今日,諸葛亮已經成為了忠臣的代表人物。諸葛亮一生為蜀漢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劉備病逝後,諸葛亮也沒有私心。諸葛亮一生為蜀漢建功立業,可以說是劉備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諸葛亮任蜀漢的丞相,成為了大權獨攬的人。也就是古代的權臣。在歷史上,能夠媲美諸葛亮的謀士可不多,無論是謀略還是人品,諸葛亮都是做到了極致。
  • 三國歷史多紛爭 背後竟是這五個男人在搞事情!
    眾所周知三國時代是一個群英薈萃的年代正所謂時勢造英雄亂世紛爭之時
  • 十部精品三國爭霸類小說,喜歡三國的朋友可以進來看看(上)
    《混在三國當軍閥》作者:寂寞劍客內容簡介:這是真正的亂世,原本還可以投官軍,在官軍中慢慢發展,爭取天下大亂之後像袁紹、曹操他們那樣當個割據一方的軍閥,現在倒好,一夜之間成了天下通緝的欽犯,這日子還怎麼過?一槍戳下來或者一聲令下讓人來綁了他,那他就算是賭博失敗,徹底玩完了,以這樣的方式落到官軍手裡還能有什麼好下場?
  • 劉備為什麼那麼愛法正?
    不恰當的比方:諸葛亮的口吻,好像賢惠的正房在回憶已故的愛妾,又像是阿紫在跟蕭峰感嘆:「如果是我阿朱姐姐活著,你一定聽她話……」法正跟劉備,關係恁好呢?法正是扶風郿人。郿是董卓築城的所在。法正是建安年間進四川的,可以想見,之前在長安一帶,一定見識了血雨腥風。就像諸葛亮在歸隱南陽前,在山東的少年時期,多半見識過曹操屠城。
  • 劉備與法正,為啥恁恩愛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不恰當的比方:諸葛亮的口吻,好像賢惠的正房在回憶已故的愛妾,又像是阿紫在跟蕭峰感嘆:「如果是我阿朱姐姐活著,你一定聽她話……」法正跟劉備,關係恁好呢?法正是扶風郿人。郿是董卓築城的所在。
  • 率土名將——法正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
  • 三國軍師謀士精準排名
    歷史每個時期都有謀士軍師,但是三國時期卻是軍師最多也是最讓人提起的話題。今天就說說三國各位軍師的才能分析排名一下。
  • 劉備沒統一三國 ,居然全因這個眉縣人!
    三國時期要想當老大,那可有一個硬指標:帳下謀士過千、良將無數。不然你出門打天下,都不好意思跟別的大佬們打招呼。一句話,四個人,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子初劉巴,孝直法正,這四個三國時期在燦若星河的謀士群中,仍舊可以釋放出耀眼光芒的謀士,先後都加入了劉備打天下的隊伍中,再加上關羽、張飛、趙雲等等牛的不要不要的將領……
  • 不讀三國枉少年!讀透三國,可以改變孩子的一生
    但有一點他們都會認同:少年讀三國,可以去認識,仁德劉備、忠義關羽、智慧諸葛;可以去感受千裡江山、家國情懷、英雄氣概。暑假來了,先讓孩子讀一下三國,但是作為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對於小孩子來說略顯晦澀,不如先讓孩子從理解三國開始。
  • 為什麼說三國是河南人的時代?4個河南籍名人改變了三國歷史
    三國時代,群雄爭霸,逐鹿天下。曹操、劉備和孫權,成為三國時代的三大巨頭。這三人雖然能力各異,各有千秋,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非常重視人才的招攬與引進。他們都深知「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想盡辦法千方百計挖掘搜集各路人才,為己所用,三國時代也因此群英薈萃,燦若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