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為什麼那麼愛法正?

2021-02-13 張佳瑋寫字的地方

劉備和諸葛亮,魚水情,天下知。白帝託孤,史傳說,天下至公,古今盛軌。但這段君臣情,還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者,眾所周知:關羽死後,劉備東徵吳國報仇,諸葛亮沒勸住,道:

如果法正在,就能勸住劉備不東行;就算東行,不至於遭殃。

「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不恰當的比方:

諸葛亮的口吻,好像賢惠的正房在回憶已故的愛妾,又像是阿紫在跟蕭峰感嘆:

「如果是我阿朱姐姐活著,你一定聽她話……」

法正跟劉備,關係恁好呢?

法正是扶風郿人。郿是董卓築城的所在。法正是建安年間進四川的,可以想見,之前在長安一帶,一定見識了血雨腥風。就像諸葛亮在歸隱南陽前,在山東的少年時期,多半見識過曹操屠城。

他不是西川本土人,所以也看不上劉璋。他和張松一起謀劃,自己以結好外援為名義,去荊州見過了劉備,回來了,就勸張松一起迎劉備入川。這件事當然算不得光明正大,說他是蜀奸都不為過,但他根本沒表現出在乎來。

之後劉備入川,前前後後,基本是法正和龐統在謀劃。龐統半途夭亡,法正接手到底。他對西川了如指掌,為劉備省力不少。《三國志》載了他兩個關鍵的進言。

其一,鄭度勸劉璋:直接堅壁清野,放棄百姓,對付劉備。劉備聽了都心虛,法正卻說沒問題,劉璋不會這麼辦,被他猜中了。這個例子,法正猜人心思極準,仿佛郭嘉一樣。

其二,法正給劉璋寫了勸降書。文辭頗佳。開頭先照例自謙兼剖白,說怕您左右說我壞話,我才躲遠點兒;現在局勢危急,必須跟您談談。您形勢如何如何糟糕,劉備這裡張飛如何把巴東解決,孫權正在給我們做後援,您麻煩大了;蜀地三分已丟其二,這事我都明白,您左右英才濟濟怎麼可能不知道?因為他們想自保啊,不願意跟您說。現在我說了,您看著辦吧——話說得看似客氣,其實兇狠直接,威脅帶離間,讓劉璋深感孤立無援:劉備孫權都要來對付我,我手下的人都不忠心!

——如是,法正是個心狠手辣、鋒芒畢露之人。和郭嘉一樣有恐怖的判斷力,而且,他很擅長讓對手覺得自己孤立無援。

當時,蜀地形勢不佳;劉璋門下的老牌流浪名士許靖,想逾城投降劉備,未遂。後來成都取下了,劉備不喜歡許靖的為人,法正就勸劉備重用他,意思是:

許靖是個有名無實的貨,但他確實有名。您現在不重用他,大家都覺得您不尊重賢士。您就擺擺樣子吧!

(「天下有獲虛譽而無其實者,許靖是也。然今主公始創大業,天下之人不可戶說,靖之浮稱,播流四海,若其不禮,天下之人以是謂主公為賤賢也。宜加敬重,以眩遠近,追昔燕王之待郭隗。」)

這段話極妙,後面還透出三點。

A 法正非常看不上虛名之輩。

B 法正很現實:雖然許靖是虛名,但物盡其用。

C 法正對容易被虛名哄騙的「天下之人」,其實頗抱小覷之意——他又濃濃的智商優越感。

法正非常清醒的,對全世界都懷有智商的優越感。

後來,又是他勸劉備攻打漢中,為劉備出策解決夏侯淵。跟夏侯淵相持近年,最後是他出了計策:急襲張郃,逼夏侯淵分兵一半去救,然後襲夏侯淵,斬殺之。對這套戰略最高的評價,出於曹操。曹操不相信劉備做得到,「一定有人教啊!」

曹公西徵,聞正之策,曰:吾故知玄德不辦有此,必為人所教也。

因為法正的策謀,不只是劉備做不到,而且是想不到——因為法正的計策,果決狠辣,精準現實,帶有賈詡的黑暗和郭嘉的靈感。

翌年,法正去世。人生閃光,不到十年。

法正不只和劉備的關係好,和諸葛亮的關係也很微妙。法正和諸葛亮愛好不同,但彼此敬重。除了諸葛亮「法正一定能哄住主公」之外,諸葛亮和法正還有兩個段子。

其一:諸葛亮立法嚴峻,法正有異議;諸葛亮認為亂世用重典。

其二:法正睚眥必報,有人勸諸葛亮控制一下他,諸葛亮說了非常有名的一段話,大意是劉備當年苦哈哈時,四處樹敵,如今終於翻然翱翔,怎麼能不讓法正自由自在?

這兩件事上,把諸葛亮替換成荀彧、法正替換成郭嘉、劉備替換成曹操,看起來毫無違和感。

在所有這些故事裡,法正都是這麼個形象:率性、現實、狠辣、直擊人心、睚眥必報、狹隘但鋒銳。

劉備為什麼喜歡他呢?——身為三國唯一沒有屠過城、向來以長厚著稱的劉備?他甚至比法正還大了十五歲,都該有代溝了。

說劉備。

周瑜和陸遜給孫權寫信時,說劉備是「梟雄」。

劉備少年時,愛聲色犬馬,不愛讀書,喜歡交結豪俠——豪俠都是些江湖人物,不是讀書人。

《三國演義》裡,張飛怒鞭督郵,其實是冤枉了。這事是劉備自己幹的:求見督郵,未遂,大怒,禁區綁起督郵來,打了二百杖。這是年輕時的劉備:戾氣未除,比張飛還透著殘暴。

他是能折節下士之人,但不是老好人。劉備一直喜歡陳登這樣的豪氣之士,而且越到晚年,性子越辣。年近半百,還感嘆髀肉復生,野心十足。

遇到了法正,就像遇到了另一個自己——劉備骨子裡也有戾氣,也狠辣,但沒法正做得這麼絕;這有點像是劉備老來,遇到一個「我想成為的傢伙」似的。實際上,跟法正一起去打漢中時,劉備老夫發少年狂,放出「曹操來也不怕,我必得漢中了」的豪言。

(「曹公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川矣。」)

這是他以往不太會說的。

劉備要娶吳懿的妹妹了,忌憚吳阿姨的前夫也姓劉,跟自己同族;法正來了句:

「論其親疏,何與晉文之於子圉乎?」

晉文公曾為了大業,娶了自己侄子子圉的老婆。這事當然不光彩。法正這麼說,其實邏輯等於這樣:

「哎呀不好,我和女朋友拍了鴛鴦戲水照流出了!」

「怕什麼?你還能比陳冠希過分麼?」

法正是個喜歡試探底線的人。

於是出了這檔子事:

劉備跟曹操對決時,局勢不妙,劉備不肯退,無人敢諫。法正過去,擋在劉備面前,劉備心疼了:孝直躲開!

法正:你親自在前,何況我?

劉備:孝直我們一起走!

先主與曹公爭,勢有不便,宜退,而先主大怒不肯退,無敢諫者。矢下如雨,正乃往當先主前,先主云:「孝直避箭。」正曰:「明公親當矢石,況小人乎?」先主乃曰:「孝直,吾與汝俱去。」遂退。

這一招苦肉計,玩得很絕,就是敲中了劉備的心。

所以了,這就是法正:

他非常現實,和賈詡一樣現實,深明人心的脆弱所在。

他不相信虛名,鄙視普通人,就像一切憤世嫉俗的天才。

他有郭嘉級的恐怖判斷力和口才,所以劉備無法拒絕他的提案。

要勸劉備躲避,就先把自己暴露在箭雨中。

法正從來不追求道義上的最優解,而是給出最現實而有效的方案。

剛烈,狠辣,豁得出去,現實,殘忍,精確。

當然,還有著名的「睚眥必報」。

不是正人君子,但有豪俠之風。

劉備骨子裡是個遊俠,但有寬仁的一面。法正這種爽快很合劉備的脾氣,而那種睚眥必報之感,多少也是劉備自己一直想成為、卻始終無法成為的,另一個自己。

最後一個彩蛋。

為什麼法正對劉玄德如此一見鍾情?除了劉備一向有的「能得人死力」的人格魅力,還有其他麼?

答:法正的爺爺叫法真,為當時名士,中平年間過世,活到八十九歲。他老人家死後一年,就發生了董卓鬧京事件。

而法真爺爺他老人家的號,叫做:玄德先生。

不騙你。就這麼巧。

所以對法正而言:

「玄德公就是我親爺爺!」

相關焦點

  • 劉備與法正,為啥恁恩愛
    因為法正的策謀,不只是劉備做不到,而且是想不到——因為法正的計策,果決狠辣,精準現實,帶有賈詡的黑暗和郭嘉的靈感。翌年,法正去世。人生閃光,不到十年。法正不只和劉備的關係好,和諸葛亮的關係也很微妙。法正和諸葛亮愛好不同,但彼此敬重。除了諸葛亮「法正一定能哄住主公」之外,諸葛亮和法正還有兩個段子。
  • 劉備的軍師法正
    那劉璋為什麼要請劉備入蜀呢?這不是搬石頭砸腳嗎?說簡單點就是以劉璋的能力無法處反對他的人和不服他的人。反劉璋的人明面上有漢中的張魯,跟劉璋有殺母之仇,自己的巴西太守龐羲,還是劉璋女婿,但人家就是想跟張魯好;還有別家從事張肅還直接帶人帶物送到曹操那混了個廣漢太守。
  • 劉備的首席軍師並非是諸葛亮,而是法正,劉備對他言聽計從
    諸葛亮 但是正史中的諸葛亮並非如此,真實的諸葛亮是懂軍事,但不是《三國演義》吹的那麼神。諸葛亮剛到劉備那時,只是主管後勤和稅賦的官員,並沒有管軍事。而劉備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軍師是龐統,這點從劉備取西川時可以看出,他是帶著龐統入川的,諸葛亮在荊州留守。龐統確實軍事才能了得,但可惜死的太早了,在進攻四川的時候被守軍的流矢射死。接下來就該說說法正了,法正是西川劉璋手下的小官,一直得不到重用,張松忽悠劉璋引劉備入川,就是法正接待的劉備。後來龐統死了,法正就接替了他的位置成為劉備的首席軍師。
  • 拿下成都,劉備賞賜諸葛亮法正關羽張飛黃金五百斤,為何沒有趙雲
    這四個賞賜最多的人分別是:關羽、張飛、諸葛亮、法正。為什麼是他們呢?有了諸葛亮之後,劉備深刻感覺到諸葛亮的作用,當年劉邦把蕭何的功勞排到第一,但蕭何連一天戰場都沒有上過,這就是劉邦的理由,而諸葛亮的作用與當年的蕭何有過之而無不及,當然也是劉備手下最大的功臣,這就是諸葛亮受賞賜的理由。如果說諸葛亮在劉備陣營的作用相當於荀彧在曹操陣營的作用,那麼法正的作用就相當於曹操手下荀攸和郭嘉的總和。
  • 三國故事館丨他被稱之為蜀國的郭嘉,劉備最為倚重的謀主——法正
    ——《法正列傳》建安十三年,曹操於赤壁兵敗,劉備勢大。於是劉璋意圖派人交好劉備,派法正為使者。劉備見到法正以後,「一見鍾情、再見傾心」,對法正極盡籠絡之能事,讓法正覺得劉備很是雄才大略,是能夠輔助的明主。因此,他回到益州以後,與別駕張松密謀,決定暗中投靠劉備,並以西川作為贈禮贈與劉備。
  • 法正是誰?為何連諸葛亮都不敢惹怒法正?
    當時法正與張松關係不錯,在張松的引薦之下,法正前往了劉備所在的荊州。當時的法正對劉備根本沒有抱什麼期望,畢竟劉備與其他諸侯相比,實力相差很多。到了劉備這裡,法正是建功立業。劉備擊敗曹操,佔據荊州,在這時候,法正才覺得是時候真正的效忠劉備了。
  • 【薩沙講史堂第一千四百二十七期】劉備重用法正的程度要超過諸葛亮?英年早逝的蜀漢超級智囊法正(歷史系列第698講)
    為什麼以法正的能力本事,卻受不到劉璋的重用,反而是長時間被閒置,鬱郁而不得志呢?難道說,蜀中人才真的多到了數不勝數的地步,就連法正這種才華出眾的人,都只能泯然於眾人,混跡於底層?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其實,法正之所以不被重用,原因很大程度在於劉璋自身的用人策略。以及他在繼承父親劉焉的「益州牧」官位以後,在蜀中所採取的「政治平衡」策略。我們知道,劉璋的上位過程其實也並不順利。
  • 諸葛亮、龐統、法正三個重要謀士,對劉備集團的三個重要戰略
    比如說袁紹有佔據河北南下的戰略;曹操有"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江東集團早先有所謂的"天下二分之計",劉備集團自然也有自己的戰略。諸葛亮、龐統、法正這三個重要謀士,分別對劉備提出三個重要戰略。下面小編就聊一聊這件事。
  • 法正在劉備心裡的地位為什麼那麼高?他對蜀漢做出了多大的貢獻?
    相對於劉備這邊就比較凋零,但是都是人傑。龐統和法正是絕對的謀主,一出手就謀人國的那種。可惜命運弄人,能跟魏吳抗衡的謀士龐統和法正還都英年早逝,在劉備最需要的時候去世了。法正還好,把漢中拿下來了,龐統剛剛在劉備那裡得到重用,得遇明主,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就中箭而亡。他死前給劉備留下最大的財富就是幫劉備奪取益州制定了戰略方向,讓劉備奪取益州少走不少彎路。
  • 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法正到底有多厲害?
    法正究竟是怎樣的一個人?為何會有人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法正到底有多厲害呢?翻開史書,查看法正的履歷,這個人不簡單,史書上說他善於奇謀,被陳壽稱讚為可比曹操帳下的程昱和郭嘉。漢中之戰是曹操第一次敗於劉備,當得知漢中之戰是法正出奇謀斬殺夏侯淵時,說到我就知道劉備哪有那麼大能耐,原來背後有法正這個高手在教他,又說「吾收奸雄略盡,獨不得法正邪?」
  • 孫尚香三年都未孕,為何劉備娶一寡婦卻連生兩子?法正:生不得!
    劉備打下了自己的江山,卻差一點沒有兒子繼承皇位,這塊心病一直困擾著他。劉備的妻子孫尚香年輕貌美,和劉備結婚後應該可以很快懷上孩子的,可是3年過去了,孫尚香一個子嗣也沒給劉備留下。直到劉備娶了一位寡婦回家,才喜得二子,這是為什麼?
  • 率土名將——法正
    法正(176年-220年),字孝直。扶風郿(今陝西省眉縣小法儀鎮)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名士法真之孫。原為劉璋部下,劉備圍成都時勸說劉璋投降,而後又與劉備進取漢中,獻計將曹操大將夏侯淵斬首。法正善奇謀,深受劉備信任和敬重。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進位漢中王,封法正為尚書令、護軍將軍。次年,法正去世,終年四十五歲。
  • 說三國07 |益州之戰:劉備沒有聽從龐統、法正等人在席間殺劉璋的勸說,反而證明他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
    從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派法正迎劉備入川,到建安十九年(214年)劉璋開城投降,持續了三年多。1.建安十六年(211年)劉璋派法正迎劉備入川,(法)正因陳益州可取之策。法正去迎劉備時,就勸劉備拿下益州了。法正何人也?法正是從扶風逃難到益州而依附劉璋的,劉璋並沒有重用他,先讓他做新都令,後讓他做署軍議校尉。
  • 若和司馬懿對戰的是法正,而不是諸葛亮,結果如何?
    說到法正,大家肯定都很理解,說他是劉備手下的第一謀臣也不為過。到了劉備時期,只有法正才能封侯,甚至諸葛亮也做不到。諸葛亮被描述為《三國演義》中的神人,天文地理、行軍打仗無所不用其極,但在三國正史上,諸葛亮的軍事才能卻是比不上法正的。在劉備時代,法正才是他手下的頭號謀士,劉備每次徵戰都基本是帶著法正的,而諸葛亮主要負責國政!
  •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
    劉備為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極為信任的諸葛亮?熟讀《三國演義》的朋友,對於劉備為什麼要把兵權交給李嚴,而不是諸葛亮表示不理解。在這部分人看來,李嚴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不見經傳的人物,甚至認為李嚴根本沒有資格替劉備掌管兵權。
  • 劉備的人格魅力為什麼會那麼強大?
    一、問題的提出劉備的人格魅力為什麼會那麼強大? 殺劉備的刺客為什麼會不忍心下手,被劉備「語之而去」⑴呢? 為什麼陶謙一見劉備來徐州,就甘願以徐州拱手相讓(而且還是一讓再讓)?反覆無常的呂布奪了劉備的徐州、抓了劉備的妻子,劉備一無所有了,為什麼呂布還會歸還劉備的妻子,讓劉備屯兵小沛,給了他安身之地,盡力討好他? 曹操、袁紹這樣名望頗高的人,為什麼聽說劉備勢敗來投,都是那麼的盛情款待,曹操是「禮之愈重」⑵,表劉備為左將軍,袁紹親自出鄴城二百裡相迎,何等看重劉備? 像龔都這樣的賊寇,都甘願為劉備鞍前馬後,盡忠報效,何其有魅力!
  • 法正:一個原本可以改變三國歷史的人
    法正這段時間很不得志。後來法正和益州別駕張松成了好友,在張松的極力舉薦下,法正才獲劉璋委派出使劉備的工作。法正正是利用這次出使的機會結識一代梟雄劉備。法正和張松決心共同幫助劉備入主西川,後來孟達也加入進來,於是就有了《三國演義》中有名的「張松獻地圖」的故事。
  • 有人說法正不死,便無三國,法正到底有多「恐怖」?
    法正的名氣我想很多人都知道,雖然這個人也確實是有些能力的,不過比起諸葛亮的名氣,似乎要小很多,那麼為何諸葛亮都無法改變的現實,法正就有希望改變呢?真實歷史是否會如此呢?第二個方面是法正得到劉備信任與重用的過程,前邊說過法正最開始投靠劉備,就已經出賣劉璋給了劉備一個大禮,這對於當時的劉備而言,無疑是雪中送炭,所以劉備對法正的感覺會不一樣。但是僅僅這一件事情,還不足以讓劉備對法正絕對信任。劉備對法正更加信任,是因為偷取益州一事。
  • 襄陽之戰時,蜀漢第一謀士法正為何會失聲無策?
    導讀由於受《三國演義》的影響,很多人認為在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以後,諸葛亮就一直是劉備麾下的第一謀士,但事實卻並非如此。諸葛亮為股肱,法正為謀主。——《三國志·先主傳》事實上,劉備是將諸葛亮定位為治國能臣(股肱),即相當於當年蕭何的角色,因此,諸葛亮平時都是留守在後方,而不是與劉備一同上前線。
  • 世人都說劉備的江山是哭出來的,那麼事實的真相確實如此嗎?
    騙取別人的同情,不是憑自己的真本事打下的江山,那麼真實的劉備真是如此不堪嗎?但在現實中真正的人才又不是那麼容易得到的,於是劉備就根據自己仁厚忠義的秉性延伸出一種最煽情的手段「哭」來換取別人的同情。一哭徐庶被迫離開,劉備真心不捨得徐庶離去,但又無可奈何徐庶是個潁川奇才,他自從跟隨劉備沒少給劉備立下大功,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徐庶大破曹仁的「八門金鎖陣」,自此之後劉備很看重徐庶,但是曹操為了不讓徐庶為劉備所用,便設計用徐庶的母親要挾徐庶,讓他趕快投靠曹營,徐庶是個大孝子他無可奈何,只好向劉備辭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