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無前例!天文學家發現一顆前所未聞的巨大「怪物」超新星

2021-01-11 天文在線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系列徵文賽。

「特立獨行」的巨大超新星

天文學家在此前觀察到一顆與眾不同的超新星,可能是一顆重要星球消亡的證據,塑造了早期星系。

SN 2006gy。2006年,科學家在英仙星座發現迄今為止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炸,目前該超新星被稱為SN 2006gy,其亮度是太陽的500億倍,1月23日《科學》雜誌一篇論文詳細分析了超新星SN 2006gy,天文學家發現此次超新星爆炸持續了70天,最初SN 2006gy可能是由兩顆恆星構成。

SN2016iet主恆星的藝術創作

這顆超新星名為SN2016iet,不適用於當前科學家們對超新星的分類規則。它看上去像「不穩定成對超新星」,來源於一顆超大恆星。根據由哈佛大學研究生Sebastian Gomez研究團隊的研究表明,這可能是觀測到變為超新星的恆星中最大的恆星。

(天文學家在行星狀星雲Henize 2-428的中心驚奇地發現了兩顆白矮星。這兩顆白矮星近環繞彼此旋轉,間距越來越近,大約7億年後兩顆星合二為一之時,它們便會擁有足夠的物質,引發一場劇烈的超新星爆炸。一些恆星會在它們「生命」的末期產生形狀如此古怪並且不對稱的星雲。

「能夠發現與我們所知內容相差甚遠的新事物是如此的令人興奮,」哈佛大學研究作者和天文學教授Edo Berger向天文在線講到。

銀河系蓋亞望遠鏡於2016年11月14日首次發現該亮光,之後由天文望遠鏡,包括Catalina實時瞬間測量和Pan-STARRS瞬間測量得到再次驗證。天文學家如今不斷觀察所產生的亮點,包括亮度和所包含的元素密度。

這顆超新星到底有何不同?其一,大多數超新星閃爍一次之後幾個月會從天文學家的視野中消失。但是SN2016iet經歷了兩次這樣的過程,並且其殘留物保存到至今。它的光譜特徵顯示並不包含氫和氦,這兩種物質通常存在於其他超新星中,但是SN2016iet含有大量的鈣和氧,與其他所觀測到的超新星具有較大差異。甚至這種現象發生的位置也十分奇怪,與星系中心相距較遠,具有一種極低水平的重元素。

結合數學模型的近三年以來觀察表明,這顆恆星可能為太陽質量的130到260倍之間。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外層的氫和氦大部分會脫落,通過聚變成為剩下的重元素高密度核。如果這個模型是正確的,核內伽馬射線會向外產生壓力,被重元素的中子吸收,恆星會由於其自身的重力坍塌。其結果會是一次核爆炸,該過程稱為成對不穩定超新星。

這是第一個成對不穩定恆星,其重元素數量和推測的初始恆星質量符合理論預測,此依據是發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的論文。

這是一項令人激動的物體,但是還有無盡的未知待研究者研究。「尤其在爆炸前快速噴射出物質這類情況下,他們所需要的參數並不能夠非常合適的用當前模型解釋,」都柏林三一學院副教授Kate Magiure在與天文在線的郵件中寫道。「該論文的主要局限性在於其當前的理論模型不能解釋所有的特性,因此並沒有一個明確的結果解釋恆星是在何時以何種類型爆炸的。」

如果這個超新星真是一個成對非對稱超新星,這是令人激動的,Berger講道。「我認為在第一代大質量恆星中,這些爆炸在早期宇宙中是普遍存在的」。這些超新星可能塑造了當今星系化學構成方式。SN2016iet可能是一個個別例子,說明某些物質只限於遙遠的太空。

(參宿四迎來「至暗時刻」,天文學家猜測可能發生了超新星爆發。一顆流星划過地平線上空的獵戶星座。紅巨星參宿四(左)是這個著名星座的一部分。

攝影:BABAK TAFRESHI,NAT GEO IMAGE COLLECTION

超新星:由於災難性爆炸噴射出其大部分質量而亮度突然增加的恆星。

2018年3月29日, CRTS發現II型超新星SN 2018anu。

Catalina實時瞬間觀測:一種包含33,000平方度的星空天文探索以發現罕見且有趣的瞬間現象。這項發現使用了高度成功的Catalina太空研究近地(CATS)天體項目的三臺望遠鏡的數據。CRTS發現和公開發表了數分鐘內的所有瞬間變化,因此所有天文學家可以跟蹤正在發生的事件。

泛星計劃全景圖,(泛星計劃):由夏威夷大學天文研究中心建立和運行的廣域天文成像系統。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李Nn- Ryan F. Mandelbanm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有史以來最明亮的超新星爆炸,有了新的發現
    一些比普通超新星至少強10倍的強大爆炸可能來自白矮星與一顆巨大的伴星合併。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同意這一解釋。自從在本世紀之初發現超高光度超新星以來,就一直困擾著天文學家們。這些閃耀的爆炸展現了恆星爆炸的特徵,但它們威力比普通超新星至少強10倍。
  • 在距離地球1億光年外,發現一顆不同尋常的「超新星」正在爆炸!
    在距離地球1億光年遠的地方,天文學家發現一顆不同尋常的超新星正在爆炸。這顆正在爆炸的恆星被稱為「超新星LSQ14fmg」,是由佛羅裡達州立大學物理學助理教授埃裡克·肖領導的一個37人國際研究小組發現的遙遠天體。其研究發現發表在《天體物理學》期刊上,幫助揭示了這顆恆星所屬的超新星群起源。
  • 天文學家發現了一顆巨大的行星,那裡下著鐵雨
    這現象中沒有一個像WASP-76b那樣金屬含量極高,WASP-76b是一顆距地球約640光年的超高溫行星。在遙遠的行星上,當白天變成黑夜時,奇怪的事情發生了。這一發現發表在周三的《自然》(Nature)雜誌上,是通過位於智利的歐洲南方天文臺(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超大望遠鏡對WASP-76b進行的60天觀測得出的。
  • 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
    科學家發現氦逃逸了巨型行星的大氣,哈勃望遠鏡的觀測表明,一顆木星大小的系外行星在距地球200光年的系統中失去了大氣。天文學家第一次發現氦逸出了巨大的行星大氣。圍繞行星的氣體包層延伸到了太空。結果出現在5月3日的Nature中。
  • 天文學家從早期宇宙中發現巨大的星系盤
    在周三發表在《自然》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中,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探測到了潛伏在宇宙中遙遠角落一個古老而巨大星系盤發出的光。這道光大約花了125億年的時間才到達地球上 ,這意味著這個星系盤在宇宙大爆炸後大約15億年左右形成,也就是宇宙最早的時候。
  • 參宿四迎來「至暗時刻」,天文學家猜測可能發生了超新星爆發
    一顆流星划過地平線上空的獵戶星座。紅巨星參宿四(左)是這個著名星座的一部分。 像參宿四這樣的紅色恆星生命很短暫,死亡時會發生被稱為超新星的劇烈爆炸,在非常遙遠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因此,儘管參宿四是一顆相對年輕的恆星(只有大約850萬年),但天文學家們清楚它正接近生命的盡頭。 「現在最大的問題是它什麼時候會爆炸成超新星,」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研究參宿四和恆星爆炸的Sarafina Nance發推說。
  • 2020年,天文學家發現了這10個巨大的黑洞,其中一個很詭異
    Buonanno, and the SXS Collaboration) LIGO及其歐洲同行的處女座通過引力波觀測黑洞,當巨大的物體振動時,會在時空中產生巨大的波紋。這些設備已經獲得了大量的令人印象深刻的發現。但是在五月份,合作方宣布已經探測出迄今為止最大的黑洞碰撞,是由一個85倍和一個66倍於太陽質量的兩個黑洞碰撞而形成的,此黑洞的質量是太陽的142倍。
  • 什麼樣的超新星創生了蟹狀星雲?
    圖解:蟹狀星雲(M1,NGC 1952或金牛座 A)是位於金牛座ζ星(天關)東北面的一個超新星殘骸和脈衝風星雲。蟹狀星雲距地球約6,500光年(2,000秒差距),直徑達11光年(3.4秒差距),並以每秒約1,500公裡的速度膨脹。它是銀河系英仙臂的一部分。回答:根據記載,1054年,中國的天文學家們首次觀測到了創生蟹狀星雲的超新星。
  • 這是宇宙中最壯麗的景色,現在我們就來了解它——超新星
    天文發現並不需要多麼專業的天文知識。2011年1月,一個10歲的女孩在2.4億光年外的星系裡發現了一顆超新星[資料來源:文森特(Vincent)]。科學家經常依靠合作的天文學家在天空中巡視,以尋找新出現的、比周圍物體更明亮、更清晰的精確點。即將進入超新星的恆星,由於溫度升高而將顏色從紅色變為藍色[資料來源:明克爾(Minkel)]。
  • 太空「巫婆掃帚」 超新星爆炸殘骸形成鉛筆星雲
    鉛筆星雲是1835年英國天文學家約翰-赫歇爾發現的  【搜狐科學消息】 據英國每日郵報報導,童話迷們對鉛筆星雲稱為「巫婆的掃帚」,這個特殊的發光氣體星雲是一顆超新星大約11000年前爆炸後殘留環狀殘骸的一部分。
  • 美媒:天文學家發現銀河中心發生過古老星爆
    原標題:美媒:天文學家發現銀河中心發生過古老星爆美媒稱,天文學家通過觀測銀河系中心發現了銀河系恆星是如何誕生的新證據——似乎比我們想像的更劇烈。根據歐洲南方天文臺發布的新聞稿,如此精確的恆星成像相當於在慕尼黑髮現150英裡外蘇黎世的一個足球。為獲取這樣的細節,天文學家使用了甚大望遠鏡的HAWK-I儀器,以便觀測濃厚的氣體雲和塵雲之外的情況。研究人員拍攝的圖像最早於今年10月發表在《天文和天體物理學》雜誌上,但本周《自然·天文學》雜誌刊登了新的分析文章。
  • 超新星前兆
    紅色超巨星參宿四(Betelgeuse)註定要在超新星爆炸中結束生命。一些天文學家認為突然變暗可能是超新星爆發前的事件。該恆星相對較近,大約相距725光年,這意味著變暗將在1300年左右發生。但是現在它的光才剛剛到達地球。
  • 天文學家在已知最古老恆星的大氣中發現大量氧氣
    天文學家在已知最古老恆星的大氣中發現大量氧氣  Emma Chou • 2020-01-24 18:42:48
  • [訪談]王力帆:從超新星1987A到雙中子星引力波
    2017年,雙中子星引力波事件在中國掀起了輿論的熱潮,中國在南極崑崙站的天文臺也拍攝到了該事件的光學圖片,相關文章發表在中國國內的《科學通報》上,引起了巨大的社會反響。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南極天文中心主任、美國Texas A&M大學教授王力帆也進入了科學媒體的視野,蝌蚪五線譜網站在事件沉靜後的一個多月後對他進行獨家訪談。
  • 發現距今最早的「怪物」類星體!宇宙剛剛萌芽,它如何能出現?
    近日,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刊文報導,天文學家發現了在宇宙誕生早期已知的最大規模的「怪物」類星體,它距地球約130.2億光年。該類星體包含了一個質量相當於15億倍太陽質量的黑洞。新發現的類星體被正式命名為J1007+2115,是同一宇宙時期已知的兩個類星體之一。
  • 天文學家現在知道「怪物」黑洞是如何誕生的
    黑洞是宇宙中最神秘、最極端的實體之一,但天文學家們離了解這些巨型怪物的起源又近了一步。超大質量黑洞形成於一個鮮為人知的時代,被稱為。直到現在,人們還不知道這些黑洞是如何變得如此巨大的,它比我們的太陽大了10萬倍。
  • 神秘的超新星SN2016iet,到底哪裡與眾不同?
    這顆巨大的超新星與眾不同插圖:雙子星天文臺/ 美國科學基金會(NSF) / 大學天文研究協會(AURA) /喬伊·波拉德(Joy Pollard)繪圖  天文學家觀察到一顆與眾不同的超新星,它可能為一種重要的,塑造早期星系的恆星死亡類型提供有力證據。
  • 四個角度拍攝超新星爆炸場面:光線穿過星系時彎折
    從左至右分別為:可見光下拍攝的iPTF16geu超新星及周圍環境;放大20倍的紅外光照片;放大5倍的可見光照片;紅外光下拍攝的照片。該星系距地球20億光年,將超新星爆炸的亮度放大了50倍,使天文學家得以觀察到這顆編號為iPTF16geu的1a類超新星爆炸的壯觀場面。1a類超新星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因為天文學家可藉助它們判斷宇宙的膨脹速度,以及物質在星系中的分散規律。
  • 超新星:宇宙中的能量之星
    利維坦按:超新星是某些恆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時經歷的一種劇烈爆炸。爆銀河系中距今最近的一次超新星爆炸為G1.9+0.3超新星,發生於100多年以前。----譯/loveandtear超新星可謂超凡脫俗,舉世無雙。這些璀璨奪目的星光標誌著一顆死亡之星的迸發。超新星的光是如此的奪目,以至於它發射的能量可與太陽一生所產生的能量相提並論,以至於它的騰焰飛芒一時之間可蓋過其周圍所有星系的光芒。
  • 距地100光年,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類地行星,或為宜居星球
    有天文學家推測,大約是地球上沙子數量的100倍。我們都知道,沙子是多到數不清的,試問大家如果去海邊,或者在平時看到了沙子堆,根本就不會想要去數沙子有多少顆,因為這顯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由此可見,在宇宙中地球這樣的行星根本就不算稀奇,我們沒有找到地外生命,或許真的只是因為我們的科技不夠發達,當然,也有可能我們從一開始探尋的方向就錯了。為何這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