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我們是澎湃新聞「有戲」欄目的微信公眾號,欄目官方微博為「澎湃有戲」,唯一的APP叫「澎湃新聞」。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有戲」欄目,未經授權,謝絕轉載。轉發朋友圈請隨意。
撰文:澎湃新聞記者 程曉筠
在七部007系列電影中扮演主角邦德的羅傑·摩爾。視覺中國 資料
昨日,令英國舉國陷入悲哀的不僅有奪去22個鮮活生命的曼徹斯特恐怖襲擊,還有一位國寶級演員的離世。當地時間5月23日,在七部007系列電影中扮演主角邦德的羅傑·摩爾(Roger Moore)因癌症離世,享年89歲。
粉絲在好萊塢星光大道為羅傑·摩爾獻上鮮花。視覺中國 圖
他的死訊經親屬公開確認後,演藝圈的一眾明星紛紛藉由社交媒體表達哀思。其中包括演員拉塞爾·克勞(Russell Crowe)、米婭·法羅(Mia Farrow)、英國流行組合「杜蘭杜蘭」——1985年由摩爾主演的《鐵金剛勇戰大狂魔》(A View to a Kill)的同名主題曲正由該組合演唱。此外,英國老牌歌手「男孩」喬治(Boy George)表示,「願你安息,羅傑·摩爾爵士,曾經的扮酷之王。」
英國演員、聯合國親善大使伊萬·麥克戈雷格(Ewan McGregor)也表示,「羅傑,感謝你過去26年來不辭辛勞,為全世界兒童權益所做出的卓絕貢獻。」受到好友奧黛麗·赫本言行的影響,摩爾曾長期擔任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
羅傑·摩爾在1976年主演了《福爾摩斯在紐約》一片。視覺中國 資料
從雜役起步的電視明星
羅傑·喬治·摩爾爵士1927年10月14日生於倫敦南區的斯託克維爾,父親從警,母親是全職主婦,家中僅有他一個孩子。
中學畢業後,摩爾進入一家動畫製作公司當雜役,但沒做多久就因為能力不夠被人掃地出門。這時候,一個小毛賊的出現改變了羅傑·摩爾的命運。
英國導演布賴恩·德斯蒙德·赫斯特(Brian Desmond Hurst)家中遭竊,已晉級為探長的老摩爾正好負責該案。知道對方是知名導演,老摩爾主動向赫斯特推薦起自己的兒子來。於是,羅傑進入赫斯特正在拍攝的《愷撒與克麗奧佩拉》(Caesar and Cleopatra)劇組,當起了群眾演員。
不僅如此,赫斯特還出資送他入讀鼎鼎大名的皇家戲劇藝術學院(RADA),但沒過多久,隨著二戰升級,摩爾也被招募入伍,最終官至少尉。
戰後,憑藉其1米85的身高以及俊朗的外形,摩爾繼續演藝事業,同時兼做模特,接拍廣告。他曾先後與米高梅、華納兩家好萊塢大公司籤約,但接到的儘是些無足輕重的小配角。最終,摩爾決定從美國回英國,由電視螢屏重新起步。
1958年ITV電視臺拍攝的經典小說改編作品《撒克遜英雄傳》(Ivanhoe)以他為男一號,為他躋身明星行列奠定基礎。此後十多年裡,他先後演出《賭俠馬華力》(Maverick)、《聖徒》(The Saint)等熱門劇集,漸漸成為西方觀眾家喻戶曉的明星。
羅傑·摩爾出演1973年的《鐵金剛勇破黑魔黨》(Live and Let Die)
靠眉毛演出三種表情的007
1966年,肖恩·康納利宣布不再接演007,一時之間,摩爾成為繼任者的熱門人選。據說,製片方本已制定計劃,下部作品要拍《鐵金剛大戰金槍客》(The Man with the Golden Gun),主演就是摩爾。結果卻因為外景地柬埔寨政局不穩,拍攝計劃推遲,摩爾又與《聖徒》劇組籤了新約。
之後,歷經喬治·拉扎貝(George Lazenby)曇花一現的《鐵金剛勇破雪山堡》(On Her Majesty's Secret Service)以及康納利復出江湖的《鐵金剛勇破鑽石黨》(Diamonds Are Forever),製片人阿爾伯特·布洛克裡終於等來了自己心儀已久的羅傑·摩爾,出演1973年的《鐵金剛勇破黑魔黨》(Live and Let Die)。
為與過往的007形象有所區分,編導特意為摩爾設計了更為輕鬆詼諧的對白與情節,以符合其瀟灑外形與當年的觀眾口味。
影片上映後,評論界針對摩爾的演出褒貶不一。著名影評人羅傑·伊伯特認為,「摩爾擁有飾演邦德此角所需的各種表面屬性:文雅的氣質、聳起的眉毛、不管是生死關頭還是溫柔鄉中都能保持鎮靜。」 但仍覺得他沒法完全取代前任肖恩·康納利。
《鐵金剛勇破黑魔黨》劇照
BBC影評人威廉·梅傑也表示,「康納利身上有種藏著的狠勁,拳頭時刻緊緊捏著,但換成摩爾,一句諷刺人的俏皮話,一條聳起的眉毛,就是他最致命的武器。」
眉毛,成了摩爾版007最大的標誌。多年之後接受採訪,他自己都忍不住自嘲:「我演007隻有三種表情,一是左邊眉毛聳起,二是右邊眉毛聳起,三是被『鋼牙』抓住的時候,兩條眉毛絞在一起。」
此後,摩爾又相繼拍攝了《鐵金剛大戰金槍客》、《鐵金剛勇破海底城》( The Spy Who Loved Me)、《鐵金剛勇破太空城》(Moonraker)、《鐵金剛勇破海龍幫》(For Your Eyes Only)、《鐵金剛勇破爆炸黨》(Octopussy)和《鐵金剛勇戰大狂魔》等六部007電影。
從1973年拍到1985年,由46歲演到了58歲,羅傑·摩爾成為當仁不讓的最老007,也是歷任邦德中時間跨度最久、影片數目最多的一位。曾有不少組織做過「史上最佳007」的民意調查,幾乎每次都由羅傑·摩爾拔得頭籌。
羅傑·摩爾在《鐵金剛勇破海底城》( The Spy Who Loved Me)中。視覺中國 資料
抵制鵝肝的聯合國親善大使
飾演007之餘,摩爾也沒停止出演其他電影作品,其中就有我國中老年觀眾耳熟能詳的《野鵝敢死隊》。
摩爾在該片飾演肖恩中尉,與理察·伯頓、理察·哈裡斯等大牌聯袂合作。而在片中飾演銀行家一角的,正是摩爾少年時代的偶像,英國老牌影星斯圖爾特·格蘭傑(Stewart Granger),兩人在片中雖無對手戲,但摩爾卻圓了自己曾經的夢。
《野鵝敢死隊》1978年夏天在英國上映,票房成績頗佳。1986年3月,影片經由上海電影譯製片廠翻譯引進,掀起全民觀影熱潮,由蓋文源配音、摩爾飾演的肖恩中尉一角更是憑藉其風流倜儻的人物造型和瀟灑的身手,給中國觀眾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正是在這一時期,摩爾主演的《逃往雅典娜》、《海浪突擊隊》等片都被譯製引進,稱其為上世紀80年代中國觀眾最為熟悉的英國男星之一,毫不為過。
進入1990年代後,摩爾基本處於半息影狀態,偶爾參演的作品也多是無足輕重的小製作。與此同時,他將更多精力投入慈善事業,由1991年起擔任聯合國親善大使,後來還與保護動物組織合作,強力發聲,抵製法國傳統美食鵝肝。
2003年,摩爾被英國皇室授以爵士頭銜,以表彰其為慈善事業做出的多年貢獻。摩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這要比因為其演藝事業而頒發爵位給他,來得更有意義。
摩爾與演員露意莎·馬迪奧裡。視覺中國 資料
戲外風流不輸邦德
個人生活方面,摩爾年紀輕輕就與戲校同學朵恩·范·施泰因(Doorn Van Steyn)有過一段不成功的婚姻,之後又與比自己年長13歲的歌星多蘿西·斯誇爾斯(Dorothy Squires)成婚,但也問題多多。
1961年,身為人夫的摩爾在義大利拍戲期間,戀上同片演員露意莎·馬迪奧裡(Luisa Mattioli)。經歷連串官司與種種訴諸媒體的口水戰後,摩爾終於與斯誇爾斯完成離婚手續,正式迎娶馬迪奧裡。長達32年的共同生活中,兩人生下三個子女,也曾一度是娛樂圈中人人稱羨的銀幕情侶。
1993年,66歲的摩爾罹患前列腺癌,之後手術成功,他也自認人生觀、世界觀都有了顛覆性的改變。這一年,他愛上了妻子的好友、他們在法國南部度假屋的鄰居、丹麥女富豪克裡斯蒂娜·索爾施特魯普(Kristina Tholstrup)。三十年前的狗血劇再度上演,漫長的離婚官司和口水戰再次持續多年。
2002年,摩爾與馬迪奧裡正式離異,與索爾施特魯普成為合法夫妻。近年來,摩爾患有糖尿病、心臟病、皮膚癌等多種疾病。在銀幕上能上天入地的007,終於未能逃過病魔毒手。
曾經有觀眾問過羅傑·摩爾,扮演007的秘訣是什麼。「我只是演我自己。」他如此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