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姐姐「乘風破浪」,熟女綜藝浪裡淘金

2020-12-28 和訊

本文來自公眾號36氪出海,歡迎在文末掃碼關注並加入出海社群,遇見全球商業夥伴。

這個夏天,被一檔「姐姐綜藝」霸了屏。

這檔節目以「乘風破浪」為名,重新定義了30+熟女的形象,也開創了國內熟女 PK 成團的先河。根據芒果 TV 平臺的數據,《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下簡稱《浪姐》)在首播後的12個小時內獲得了1.4億的播放量,豆瓣評分8.6,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截止發稿前,《浪姐》在芒果 TV 平臺的播放量已達到18億次。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隨著以表達女性訴求為核心的「女性綜藝」走俏螢屏,標榜著展現成熟女性個人魅力的「姐姐類綜藝」也以燎原之勢在全球多個市場火熱起來。然而,由於地緣文化的不同,不同國家的姐姐類綜藝也有不同的「面貌」。如:不僅能乘風破浪還能 Slam Dunk(大灌籃) 的中韓姐姐、偏愛大尺度的日本姐姐,以及不懼年齡、放肆逐夢的歐美姐妹等等。

「翻江倒海」的姐姐們

女性綜藝通常指以女性為節目主導(女主角、女主持人、女編導),並以表達女性訴求為主的綜藝節目。女性綜藝幾乎輻射到所有年齡層的女性,姐姐類綜藝則是以成熟女性為主角的女性綜藝的分支。而在全球幾個發達的綜藝市場中,歐美、中國、韓國和日本的姐姐類綜藝也各有不同。

?歐美市場:姐妹都能踏浪逐夢

從時間線上來看,女性綜藝在歐美的發跡要早於亞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但節目表現形式相對單一。隨著時代的演變,歐美的女性綜藝也變得更加多元化,如:選美類節目《全美超模大賽》(America's Next Top Model)、脫口秀節目《艾倫秀》(The Ellen DeGeneres Show)、媽媽類綜藝《宮心媽媽》(Pretty Wicked Mom)等等。

然而,從年齡層上看,歐美市場大部分的女性綜藝都是關於年輕女性或覆蓋各個年齡層。所以,嚴格來說,歐美市場沒有「姐姐類綜藝」。比起年齡,歐美女性綜藝更關注女性在社會中所扮演的角色,例如母親、妻子、職業女性,以及她們對於人生的感悟。

?亞洲市場:中國、韓國和日本,姐姐類綜藝的起源地

在中國、日本和韓國,女性綜藝的興起幾乎都是在千禧年之後。在此之前,韓國和日本的綜藝節目主要是「男權當道」,中國也沒有純女性綜藝。姐姐類綜藝更是近幾年才孵化出的「新物種」。

三個國家之中,韓國綜藝對於中國綜藝有著深遠的影響,「中國版」 《Produce 101》、《花樣姐姐》等女性綜藝也被搬上了熒幕。《浪姐》則對標了韓國的《姐姐們的 Slam Dunk》(以下簡稱《Slam Dunk》)。

《Slam Dunk》是韓國電視臺 KBS 於2016年推出的一檔女性真人秀節目。節目中,六位成員組建了一個「夢想互助會」,幫助彼此實現曾經的夢想,而其中的一個夢想是成團出道。最終,由上述六位成員組成的、全韓年紀差距最大的女團 UNNIES 成功出道,成員中包含了兩位80後和四位70後。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從時間線上來看,兩個國家女性綜藝的發展軌跡也較為同步。韓國最早的女性綜藝可以追溯到2004年的一檔棚內錄製的遊戲類綜藝節目《女傑》,而中國在2005年推出了紅遍大江南北的選秀類綜藝《超級女聲》。

2010年以後,中韓兩國的女性綜藝也進入了爆發期,不僅節目的數量有所上升、種類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女性也在節目的製作過程中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更多的女性開始擔任主角、主持人、製片人、編導、編劇等等。在此期間,姐姐類綜藝也有了更豐富的表現形式。

例如,在韓國,有熟女們圍爐而坐,暢談人生的美食治癒類節目《飯 Bless you》、主打「奶奶級 Rapper」的《嘻哈民族》,以及剛剛提及的《Slam Dunk》;中國則有以妻子為主題的《妻子的浪漫旅行》、旅行綜藝《花樣姐姐》,以及此次大火的《浪姐》。

雖然日本和中韓兩國地緣文化相近,但日本的女性綜藝和姐姐類綜藝的套路則略有不同,尺度也相對較大。例如,主打 「女性私密話題,男生勿入」的綜藝節目《女子流言研究所》、美魔女選秀的熟女綜藝,以及美妝類、遊戲類綜藝。此外,日本還推出了一檔「以男性嘉賓擔當主角」的女性綜藝——《晚安王子》。這檔深夜播出的晚安節目以三位男性嘉賓為主角,用展現自己魅力的方式為女性們讀上一本晚安書,幫助觀眾入眠。

事實上,不僅節目中的姐姐們千姿百態,姐姐類綜藝為了突圍、捕獲更多觀眾,也是套路滿滿。而在上述幾個市場中,韓國和中國的姐姐類綜藝發展脈絡更為相近,可對比性也更高。讓我們來看看中韓的姐姐類綜藝都有哪些套路。

中韓姐姐們的吸睛套路

在綜藝節目製作過程中,一個好的套路是劇本中必不可少的催化劑。套路之中,最常見的就是「衝突性」。因為「製造衝突,放大矛盾」能夠快速地調動觀眾的情緒,使觀眾產生價值觀共鳴——在爭辯之中,熱度和話題性也就隨之產生。

那麼,如何製造衝突呢?最簡單的方式就是「競爭」和「差異化」。在這一點上,國內綜藝表現得更為明顯。以《浪姐》為例,這是一檔「競技類」的綜藝節目,姐姐們通過淘汰賽的方式成團出道,30個姐姐最後僅能留下5人,這樣就給人物之間設定了競爭關係,增添了衝突的可能性。

「差異化」的劇本設定也為製造衝突添了一把火。例如,一些有背景或知名度的姐姐,儘管才藝普通也能順利晉級,而一些身懷絕技但名不見經傳的姐姐則早早就被淘汰出局。這樣的「差別對待」或「不公平」,很好地調動起了觀眾的情緒。

而在劇本設定上,相較於氣氛緊張的《浪姐》,韓國的《Slam Dunk》則走的是「雞湯溫情風」,沒有競爭、沒有攀比,只有 「女性抱團取暖、攜手逐夢」。 正如 KBS 製片人所說,女性力量更多體現在「團結」和「堅毅」,比起爭奇鬥豔,抱團取暖更容易獲得韓國觀眾的喜愛和情感認同。

此外,一個恰當的角色才能夠將好的劇本發揮出來。在角色的選定上,中韓兩國的綜藝節目也都利用到了「差異化」。

以《浪姐》為例,從年齡結構上看,30位女性成員中,年齡最大的伊能靜與幾位90年小姐姐的年齡差是22歲,這是差了一代人的概念。擁有不同視野、經歷和觀念的她們,在互動時就很容易產生衝突。

從人物性格上看,這些在娛樂圈摸爬滾打十年以上的姐姐們,人物個性已經非常鮮明。而在一個多人團體中,成員間巨大的性格反差也會造成衝突。

而《Slam Dunk》除了年齡差距外,還放大了「藝人背景的多元化」和「真實性格與人設的反差」。例如,六位成員中有當紅歌手、有知名女團的前成員、有資深綜藝老大姐和演員。

此外,真實性格和熒幕形象的反差也是這個節目另一個吸睛的重點。在熒幕前以性感形象示人的藝人,私底下的性格是大大咧咧的假小子。

圖片來源:視頻截圖

劇本、演員齊備,就差一個會「搞事情」的製作團隊。剪輯、配樂與文案會將劇本和角色營造的氛圍推至高潮。

同樣以《浪姐》為例,芒果 TV 的一大特色就是「雞湯、勵志」的文案。如《浪姐》首播時的宣傳文案:「一切過往,皆為序章,直掛雲帆,乘風破浪。」 前半句引自莎士比亞的戲劇《暴風雨》,而後面兩句則來自李白的《行路難》。

中西合璧的四句話,將成熟女性的獨立、果敢、衝破禁錮、重新逐夢的立意展現的淋漓盡致,再配上慷慨激昂的 BGM,令觀眾情緒高漲。

而剪輯也將人物刻畫的形象進行了放大。例如,為了體現一個姐姐不紅,就將「不斷有人越過她去和別的姐姐打招呼的片段」剪輯在一起,對比上本人尷尬的表情,並配上「越過 N 次」這種文案。一個「不紅姐姐」想要努力被人看見的形象就這樣被塑造出來了。

同樣的,在《Slam Dunk》中,剪輯師也將追逐夢想的主人公所遇到的困難、情緒化的表現和姐妹們的鼓勵剪輯在一起,再配上雞湯的文字,讓觀眾看到了她們的努力和團結。以其中練舞的一個過程為例,節目將姐姐們之間的不和諧、對舞蹈的不熟練、崩潰的過程剪輯在一起,並對比出道時的完美表現。在節目播出時,不斷回放對比的畫面,讓觀眾對她們「團結、努力」的形象有了深刻印象。

對比下來,中韓兩國的姐姐類綜藝想要突出的重點有所不同,國內的綜藝更加突出人物「衝突性」和「戲劇化」,韓國綜藝則更加體現藝人本身的多樣性(個性、背景)所產生的化學效果。

談及中韓兩國綜藝節目的宣傳模式,大致可以分為前期的宣傳和播映期間的宣傳。其中,前期宣傳包括宣傳片、發布會等等,而播映期間宣傳則有開設粉絲互動專頁和話題欄,讓粉絲暢所欲言,炒熱話題。

雖然《浪姐》此次並沒有前期的官宣,但早在播出前的1個月就已經不斷放出消息,就連嘉賓的挑選也始終保持神秘,給觀眾留下足夠的想像空間。神秘感讓觀眾的期待值也增長到了最高。

而《Slam Dunk》播出時,正值韓國綜藝的「破壁」時期。各大製作團隊努力尋找新套路來消除觀眾的審美疲勞。KBS 的製作人稱,《Slam Dunk》的推出是一次大膽的嘗試,「熟女成團出道」將打破傳統,成為一大亮點。事實證明,該節目播出時,也獲得了同時段節目中最高的收視率。

姐姐類綜藝,吸睛也吸金

談及姐姐類綜藝的吸金套路,其實與其他綜藝節目的套路基本相同。製作團隊通常會通過廣告收益和周邊衍生產品謀利。而播放平臺則通過會員費、轉播權售賣的方式獲得收益。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製作團隊。製作團隊通常指的是製作節目的影視公司。而他們之中有些則背靠電視臺,例如《浪姐》的製作團隊——芒果超媒(300413,股吧)。

談及吸金套路。廣告收入是一檔綜藝節目最重要的收入之一。節目通常靠著冠名商和特約贊助商就能夠攤平成本,而國內的冠名費早就突破億級大關。據悉,2015年《爸爸去哪兒》拿到了伊利5億元的天價冠名費。而《浪姐》的火熱也讓其贊助商的數量達到了13個,是同期的《青春有你2》的兩倍。

另外,節目周邊衍生產品也是生財的好方法。製作團隊可以通過線上同名遊戲、電視劇、明星同款產品的授權謀利。據悉,《奔跑吧,兄弟》的製作團隊通過手遊授權一年就獲得了2000多萬元的收入。除此之外,如《奔跑吧,兄弟》這樣的外景節目還可以通過線下的營銷賺錢。例如,通過授權拍攝場地拿其作為吸引遊客的「噱頭」來收取贊助費用。

而韓國的綜藝節目是「PD(製作人)中心制」—— 從創意、組建製作班底、聯絡嘉賓、拍攝到後期剪輯、拉贊助等等與節目相關的事情都需要 PD 統籌規劃。而 PD 的收益也會受到其製作綜藝知名度的影響。據傳,像製作《Running Man》的趙孝鎮等韓國頂級 PD 的年收益在百萬至千萬元左右。

此外,許多韓國綜藝也通過上述「線下營銷」的方式獲利。許多外景節目的拍攝場地在節目播出後成為了粉絲旅遊時的打卡勝地。

對於播放平臺而言,通常是通過會員費和播放權的售賣來謀利。例如《Slam Dunk》曾在嗶哩嗶哩、Youtube 等平臺播出。而一檔火熱的綜藝也可以讓播放平臺獲得更多的新註冊會員。

近年來,直播帶貨的火熱,讓綜藝節目看到了商機,也成為了其產業鏈上的「衍生環節」。在高話題、高流量之下,《浪姐》也投入到直播帶貨的潮流中。芒果與抖音聯手打造了《乘風破浪的姐姐》的直播活動。30位姐姐以每場2位分批次進入直播間進行直播帶貨。直播間的招商品類涵蓋服飾、家居、酒飲、遊戲、3C、汽車等諸多範疇。

然而,姐姐們的直播首秀並沒有預期中的「乘風破浪」。首播的4個小時僅賣了360萬元。同比之下,薇婭在《嚮往的生活4》的「蘑菇屋直播」環節中,攜手蘑菇屋的幾位嘉賓僅用了1個多小時,銷售額就達到了520萬元。此外,在姐姐們直播的當天,羅永浩則在直播間拿下了1000多萬元的銷售額。

隨著「不吃青春飯」的姐姐綜藝的火熱在全球蔓延,《浪姐》和《Slam Dunk》也都已成功出海,並收穫了一波海外的粉絲。其中,《浪姐》在越南的粉絲還為該節目建設海外網站,並且組建各種應援活動。甚至還有傳言稱,由於《浪姐》的火熱,泰國的粉絲已經開始對標本國明星,想要推出一個「泰國版的浪姐」。

文 | 雲晞@36氪出海

編|趙小純@36氪出海

圖 | 視頻截圖

(責任編輯:董雲龍 )

相關焦點

  • 全球姐姐「乘風破浪」,熟女綜藝浪裡淘金|出海創投周報
    來源:36氪熟女綜藝吸睛也吸金。這檔節目以「乘風破浪」為名,重新定義了30+熟女的形象,也開創了國內熟女 PK 成團的先河。根據芒果 TV 平臺的數據,《乘風破浪的姐姐》(以下簡稱《浪姐》)在首播後的12個小時內獲得了1.4億的播放量,豆瓣評分8.6,成為了「現象級」的爆款。截止發稿前,《浪姐》在芒果 TV 平臺的播放量已達到18億次。
  • 《乘風破浪的姐姐》之後,看看還有哪些熟女綜藝模式值得挖掘?
    6月12日,芒果TV《乘風破浪的姐姐》在零宣傳的情況下上線,播放量迅速破億,引發全網熱議。在近年來的女性選秀都主打「青春」的情況下,這檔以30+女性為主體的逆齡女團選秀成為當前熱度最高的綜藝之一。相比國內「姐姐」綜藝的稀缺,韓國近年來推出了一系列以熟女為主體的節目,關注年紀從30到60不等的女性。這些熟女綜藝多樣化的表現形式背後,都傳遞出女性不應被年齡束縛、要勇敢活出自我的價值觀。
  • 綜藝也玩接龍:《乘風破浪的姐姐》結束,《姐姐的愛樂之程》接棒
    一檔節目能聚集那麼多的娛樂圈熟女,單憑這個「30+」的梗,就足以吸引一波粉絲。《乘風破浪的姐姐》錄播之前,有幾個關鍵字眼令人印象深刻:我們是認真的:張萌公開地說過,參加這檔綜藝節目,「挑選演員」是其中一項任務(目的)。這樣子的一番話,後來有人解讀為「不認真對待成團」。因為人家是製作人,所以,能理解她的口直心快!我們不是來打醬油的:一公,二公。
  • 乘風破浪之後的「熟女文化」,是中國的女性主義下的產物嗎?
    7月盛夏要在《乘風破浪的姐姐》熱度中繼續「衝浪」,明日也就開始了《浪姐》新一期的開播,眾多小姐姐們,熟女們都開始端著小板凳準備候著了。正是在炎炎夏至,掀起了這一浪又浪的「熟女」熱潮,「姐姐」熱潮,這熱潮背後又會伴隨怎樣的「熟女文化」呢?
  • 中國綜藝要崛起?韓國綜藝抄襲《乘風破浪的姐姐》?
    一群30以上的女藝人的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在一眾綜藝節目中脫穎而出。每播一期必有熱搜,而這部綜藝不僅僅在國內火,還火到了韓國。一向被詬病抄襲韓國綜藝的國產綜藝這次來了個鹹魚翻身。被曝抄襲的這檔綜藝名叫《Miss Back》,節目將邀請曾經是偶像藝人但是現在卻沒有人氣的女歌手參加節目,通過此檔節目幫助他們再次翻紅,有沒有很像《乘風破浪的姐姐》的概念。
  • 《乘風破浪的姐姐》女性綜藝為何刷爆網絡?
    《乘風破浪的姐姐》自打播出以來其話題度便一直居高不下。三十位在各自領域有所成就的姐姐們互相比拼競爭,最後挑選出五人成團的噱頭也讓所有人都覺得很有看點。第一期播出之後,節目的點擊量直破3億,之後的一個星期之內都處於點擊量第一的地位,在播放第二期之後,不到一天的時間播放量更是直衝6億。2020綜藝黑馬,《乘風破浪的姐姐》作為一檔女性綜藝,何以刷爆網絡?
  • 《乘風破浪的姐姐》們為什麼這麼火?
    《乘風破浪的姐姐》這檔綜藝最近很火,話題很多,並且當天就火爆全網。就連微博熱搜功能暫停,也沒能擋住姐姐們的熱度,網友們果斷自製了手工熱搜榜聲援。其實這檔節目的賽制很普通,就是通過訓練和考核,從30位姐姐中選出5位組成女團。特別之處在於,這次的選手不是二十來歲的小女孩,而是30歲以上,在娛樂圈打拼多年的「前輩」。
  • 乘風破浪的姐姐殺青,立體通裸視智慧膜讓3D綜藝乘風破浪而來
    終於,承包了我們整個夏天的《乘風破浪的姐姐》迎來了總決賽,三十位年齡橫跨30+、40+、50+的姐姐們也完成了自己的成團之路,讓我們真真兒地見證了這幫老娘兒們的光芒萬丈,自由任性。港真,今年夏天最大的浪花,當屬姐姐們的乘風破浪無疑。這一朵大浪花,也讓日漸焦慮的我們豁然開朗,甭管你今年多大,年齡都不是事兒,誰還不是乘風破浪的姐姐了!
  • 《乘風破浪的姐姐》被爆劇本化綜藝,現在的綜藝怎麼了
    真是天下綜藝是一家,沒有任何一個綜藝能夠擺脫劇本的束縛。每一個綜藝的的背後都有一個令人作嘔的劇本,很多的綜藝節目在嘉賓來節目中或者是從節目中離開,都會說一段煽情的臺詞。如果真的是真情實感,有感而發觀眾聽起來會很舒服。但是這種背劇本的方式真的讓人感到噁心。
  • 《乘風破浪的姐姐》能否成為下一個現象級綜藝?
    「現象級綜藝」地位,也成就30+姐姐的「王者歸來」?《乘風破浪的姐姐》未播先火有各種數據的強力佐證,但這份熱度能否在開播後再持續高漲,「燃」出一個現象級綜藝,卻要打上一個問號。大眾喜歡看戲,但《我就是演員》《花兒與少年》等節目也早已證實,過分熱衷做戲的綜藝總會被戲所累。此外,《乘風破浪的姐姐》節目的理念與製作邏輯和韓國綜藝《姐姐們的Slam Dunk》有明顯「撞車」。
  • 爆紅綜藝的運營邏輯--乘風破浪的姐姐
    5月初,芒果TV自製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們》正式開始錄製。在拉新階段,綜藝還沒有上線播出,不難發現,在微博上經常有關於《乘風破浪的姐姐》中選手的相關話題以及綜藝題材本身衍生出的話題如:披荊斬棘的哥哥① 話題選手話題選手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網紅博主,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KOL;另一種就是所謂的「回鍋肉
  • 《乘風破浪的姐姐》火遍全球?且看姐姐們如何slay英文媒體
    《乘風破浪的姐姐》開播當天就迅速火爆全網! 明明開播前零宣傳,但僅僅一天,就拿下了2億的播放量,在豆瓣上還收穫了高分好評。
  • 乘風破浪的姐姐,為什麼不會老?
    在玻玻看來,2020年簡直就是可以被稱為「姐姐年」了!先是劉敏濤姐姐憑藉一首《紅色高跟鞋》slay全場的表現,坐擁千萬直拍,一夜出圈。再是新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一經開播,播放量便直接衝破 1000 萬,自帶超高熱度,引發了網上眾多的討論。
  • 梵蜜琳《乘風破浪的姐姐》成團綜藝,《姐姐的愛樂之程》定檔
    要說今年最火的綜藝節目,那必須屬於前段時間的梵蜜琳《乘風破浪的姐姐》,相信那播出的幾個月有姐姐們陪伴的時間裡,各位觀眾們也是過足了癮。雖說節目最終成團到現在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關於姐姐們的熱度卻絲毫未減。
  • 姐姐乘風破浪,卻餓得頭昏眼花
    這些年,追捧女性尤其是30到40多歲「熟女」的文化作品越來越流行,比如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電視劇《三十而已》等等。換句話說,熟女有大把時間在消費這些文藝作品,並且她們作為消費決策者的地位越發穩固,所以必須討好她們。而在10年前,情況並非如此。為什麼有這個變化呢?我認為與經濟形勢特別是資產價格和通脹有很大關係。聽我慢慢講這個邏輯。首先,中國有越來越多的全職媽媽群體。
  • 乘風破浪的金瓜姐姐:姬圈性吸引力大賞
    作為一個不常看綜藝的人,躲過了有各式漂亮妹妹的《青春有你》和《創造營》,躲過了鮮肉雲集的《偶練》,卻失足在全員30+歲的《乘風破浪的姐姐》的坑裡...當然,像我這樣失足的人並不少,光桃子自己身邊就有好幾個從不看綜藝的朋友卻磕起了「浪姐」。
  • 韓國推出新綜藝,被質疑抄襲《乘風破浪的姐姐》,芒果臺出息了
    《乘風破浪的姐姐》這個節目到底有多火,相信大家都有目共睹。每次《乘風破浪的姐姐》一更新,關於這檔節目的各種討論話題就層出不窮,熱度飆升,熱搜更是上個不停。事實上,《乘風破浪的姐姐》能夠取得如此矚目的成績,並且節目熱度長時間居高不下,其中一個原因就是節目邀請的到的這些30+的姐姐們。
  • 《乘風破浪的姐姐》疑被韓綜抄襲,國產綜藝開始揚眉吐氣?
    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6月開播後,掀起一陣熱潮,每周討論度都破表,參加節目選秀的「姐姐」們也吃到節目紅利,戲約、代言接不完。但近期,韓國綜藝節目《Miss back》因為綜藝模式與概念與《乘風破浪的姐姐》相似,引發抄襲質疑。
  • 乘風破浪的姐姐:不想講故事的姐姐不是一檔好綜藝
    最近芒果臺大火的綜藝節目《乘風破浪的姐姐》,召集了30位1990年之前出生的女星,通過訓練和考核,最終選出5位成員組成女團。 這檔30位30+年紀女藝人的選秀成團節目,剛剛上線12小時,就獲得了1.4億的播放量。上線一周,豆瓣6萬多觀眾隨即給出8.4的高分。
  • 2020年度最佳綜藝,為什麼非《乘風破浪的姐姐》莫屬?
    2020年度最佳綜藝,為什麼非《乘風破浪的姐姐》莫屬?2020年這個特殊的年份,大家相對過得比較沉悶。但夏天裡這檔頗具特色的新綜藝《乘風破浪的姐姐》,著實讓大家痛痛快快地嗨了一把。包括參加節目的姐姐們和有幸前往現場的觀眾們,也包括電視前、電腦前和手機屏幕前的每一位觀眾網友,幾乎每一位關注著這檔節目的朋友,都體會到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感覺。姐姐們的美妙歌聲、姐姐們的婀娜舞姿、姐姐們的獨特見解、姐姐們的拼搏精神......無不讓我們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追夢,只要勇往直前,就有無限可能;追夢,只要在自信中奮鬥,一切皆有可能。哪有什麼青春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