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8月6日,50歲演員張嘉譯的社交帳號,也是他的官方帳號,從「張嘉譯工作室」突然改名為「張嘉益工作室」。
其實,「張嘉譯」也並非他的本名,他的本名叫「張小童」。早年間,他被問及為什麼改名時,就說過:「我早就想改名字了,兒童的童,太幼稚」。
如今,他又把「譯」改成了同音字「益」,而「張嘉譯」則成了曾用名。
02
「益」是個商代甲骨文,字的形狀就像是器皿中的水滿了,向外流出。意思是「增加」、「更加」、「好處」。
改名字是一件很麻煩的事情,尤其是50歲的時候突然改名字,一定是有原因和契機的。
於是,很多人就在猜測他為什麼會改名字。大家最認可的一種解釋是:為了健康,才改成了「駐顏益壽」、「老當益壯」的「益」。
03
為什麼他改名是為了「健康」?
因為他患有「強直性脊柱炎」,常年病痛纏身。
看過他電視劇的人,會發現他在劇中的站姿、走路的姿勢,都是頭向前傾、上半身向前傾、有點駝背。
因為他演的角色,基本都是中年男子,所以這樣的姿勢不但不顯得突兀,反而成了他的特色,有一種「社會範」、「大爺範」、「市井範」。
04
然而,這樣的姿勢,並不是他為了角色而刻意為之,而是他的腰真的不能完全直起來。
他在劇中是這個姿勢,他在劇外也是這個弓腰、駝背、向前傾的姿勢。並且無論是出席多么正式的場合,他都是這個姿勢。
之前,很多人覺得他這個姿勢很有範兒、很霸氣,還爭相模仿。後來才知道這個姿勢背後的心酸和無奈。
而這些心酸和無奈,也只有他,也只有患了這個「強直性脊柱炎」的風溼慢性病的人,才能真實體會到。
除了他之外,偌大的娛樂圈,還有很多明星也有這個病,在光鮮亮麗的背後,飽嘗著別人看不到的煎熬和苦楚。因為這個病是慢性的,一旦得了就不能根治,只能控制,伴隨一生。
05
天王周杰倫,年輕的時候就有了這個病,並且因為這個病,而被免去了義務服兵役。
早年間,關於周杰倫和這個病的新聞報導挺多的:比如要開演唱會了,他的這個病卻犯了,只能打了封閉,才能在臺上又唱又跳;比如他在《康熙來了》也被小S問及這個病,當時他說「會常常在半夜痛醒」。
這個病有一定的遺傳性,周杰倫的叔叔也有這個病。
剛開始的時候,周杰倫以為腰背痛是工作過度勞累導致的,以為休息一下、好好睡一覺就好了。結果,這種疼痛感越來越嚴重,不但晚上會痛醒,就連早上身體也會僵硬得起不來。最後實在痛得受不了了,他才去醫院就診,才得知自己是「強直性脊柱炎」。
周杰倫是樂壇的常青樹,展現給大家的都是風趣幽默、積極正面的狀態,尤其是近些年,也再沒有關於他和這個病的相關報導了。
但是沒有報導,並不代表沒有,只是他不願意「賣慘」罷了。從他在不經意間流露的和張嘉譯類似的站姿可以知道,這麼多年他一直在和這個病默默抗爭。
06
《甄嬛傳》的皇后娘娘蔡少芬,在2008年和張晉結婚後的蜜月期間,因為背部劇烈疼痛,得知自己患了這個病,並且在家裡躲著哭了兩天,那年她35歲。
當時的她,倍感絕望:一方面,她新婚不久,還沒有生孩子,而這個病有一定的遺傳機率,很可能會傳給下一代;另一方面,她在網上查了這個病很難治癒,甚至可能會癱瘓。
後來,在丈夫、親友的鼓勵陪伴下,她積極治療,並且在2011年、2013年生下兩個女兒。
2015年,蔡少芬在社交帳號上發布了一條狀態,內容是「願強直性脊柱炎的病人,能平安,快樂健康起來」,並分享了自己對於這個病的心路歷程,她說:「只希望患這個病的朋友,能夠對自己有信心,用喜樂的心去面對每一日」。
而這也是她患病7年來,首次公開和證實,這麼多年,她也並沒有賣「生病志堅」的人設。
07
再說回和周杰倫、蔡少芬「同病相憐」的張嘉譯。
張嘉譯是西安人,39歲才因為《蝸居》中的「宋思明」一角爆紅,算是大器晚成的演員。
很多人以為他是半路出家,其實,他是科班出身。
17歲時,他同時被上海戲劇學院、北京電影學院錄取,最終選擇了北影表演系。大三時,年僅20歲的他就出演了人生第一部電影《魔錶》,21歲,他從北影畢業,畢業後就被分配到老家的西安電影製片廠。
08
僅僅過了一年,22歲的他有了這個病。
那個時候,是1992年,他還沒找到控制的方法,每天都在疼,疼的話就吃止痛藥。
拍戲的時候,他要比別人早起半個小時,然後拿很熱的水從頭開始衝脊柱,因為每天一覺睡醒,背都是僵硬的。如果要拍幾個月的戲,就要帶幾個月的中藥,到劇組裡熬。
很多年後,當他回憶這段時,他說這個病曾經一度讓他的演員夢碎。因為一旦疼起來,根本是直不起腰來的那種。更糟糕的是,它就是那種像風溼一樣,隱隱作痛的感覺始終牽制著你,有時候,背就跟一塊鐵板一樣。
當時,他並沒有意識到這個病的嚴重性,後來才慢慢知道,這個病會伴隨他的一生。
09
2000年,在西安老家待了整整九年的他,帶著這個病,來到北京,開始「北漂」。
那一年,他30歲,三十而立。男人在步入社會後,會考慮一個問題:是先成家,還是先立業。
而那時候的他,雖然已經步入社會9年了,卻是事業和家庭都沒有什麼成績。也許就是這一份不甘心,讓他在30歲的「高齡」,開始北漂,並且發狠「到45歲,一定要演出來,到60歲,成為表演藝術家」。
10
如今的他,異常忙碌,一年要拍好幾部戲,行程安排得非常滿。而在2000年,剛到北京的他,則非常閒,接到的戲很少。
不過,在2004年時,他因為出演何群導演的《國家使命》,和女演員王海燕相識相戀,兩個人在2007年低調成婚,2010年有了愛女張譯心。
女兒出生那年,他40歲,已經在一年前憑藉著《蝸居》火了,前途一片光明。而「老來得女」的他,對這個女兒異常疼惜,甚至說過「下半輩子為了女兒而活」的話。
注意,女兒的名字叫「張譯心」,由此可以看出,他還是很中意「譯」這個字的,否則怎麼會把這個「譯」字放入寶貝女兒的名字裡呢?
11
他在30歲開始北漂時,發狠說的「45歲出人頭地,60歲成為表演藝術家」的前半句,已經在39歲的時候實現,算是提前了6年。
如今,他50歲,距離「60歲成為表演藝術家」的目標還有10年。
按理說,到了他現在的江湖地位,沒必要再對自己那麼狠了,輕鬆一些,少接一點戲,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畢竟他還有強直性脊柱炎。
而且這段時間,關於他身體狀況不好的報導還挺多的,比如滿頭白髮、神情憔悴、老態盡顯…很多人看了這些報導,也紛紛為他表示擔心,希望他不要這麼拼了。
12
他的好朋友,42歲的秦海璐曾這樣評價過他:像我和他這個年齡,還留在這個行業,不是為了賺錢,是為了喜歡。
22歲開始,他開始被病痛纏身。
30歲,他帶著病痛,發狠北漂。
50歲,他帶著病痛,改名「張嘉益」。
這次改名,可能是為了健康和轉運,也可能是為了再一次「發狠」。
「益」為更加、更好、好上加好。
50歲,一個新的開始,為了10年後成為「表演藝術家」再發一次狠,精益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