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小姐是「充滿魔法的香格裡拉」公益藝術展志願者之一,本文是她作為志願者在國慶期間前往香格裡拉從布展到參展的整個感受。
【本文為筆者個人感想】
在差不多離職,差不多想換個心情的時候,差不多小姐聽說,807招募公益藝術展的策展助理,仿佛聽到有人喊我。👉這個國慶,與你一起在世界盡頭完成一場神秘藝術展
/ 香格裡拉,我們為公益藝術展而來 /
跟807創新空間結緣是剛畢業來廣州找工作的時候,然而最終還是選擇了一個中等規模的公司,結結實實擰螺絲。差不多有時間就當義工,志願者,找樂子。聽到807招募香格裡拉公益藝術展的策展助理,差不多小姐就撲了上去。
平時喜歡逛畫展,從大學的美術學院的展覽,驚異於同輩人的創意,到廣州那些美術館的展覽,對大師的崇敬,好的作品就只剩下讚嘆,哪還有什麼唧唧歪歪的評論。策展思路,展示方式,以及其中的九曲十八彎的溝通協調,這次漲知識了。
/ 沒有差不多的團隊 /
對策展的事情迷迷糊糊,於是跟著807創新空間策展團隊李敏老師,陳欣,當地小夥伴阿錦走訪唐卡中心。80後的年輕畫師,普通話有股藏味兒,英語倒講得不賴。耐心解答唐卡門外漢的各種疑問,當然我們也沒放過提問的機會,比如畫中猴子怎麼最後消失啦?黑象跟白象的區別?原來畫師們跟我們差不多,也聽流行歌,刷微信,吃臘肉。
接著去古城中心月光廣場州博物館看場地,聽雲裡霧裡的"天,地,人"的策展思路,差不多小姐差不多暈掉。
我們是為了好好工作才去玩兒的!反之也成立~我們是為了好好玩兒才工作的!比如說去納帕海燒個烤,聽李敏老師為返鄉青年創業思路轉型的梳理,陳欣對公益項目的理解與分析。或者開四個多小時山路一百八十度拐彎去梅裡雪山,自封為優秀的副駕駛,硬是認定自己學不會開車,那就幫司機阿錦提提(fen fen)神吧。
▲李敏老師
李老師超開心,沒白費六點的鬧鐘,看到驚豔全場的——梅裡雪山日出金頂。一直說這是做了多少善事的福報,難得第一次來梅裡就看到那麼美的日出,於是整個早上,連在咖啡店喝咖啡時也要拍雪山。
屋頂稀稀疏疏的人影,但是每個樓頂都有舉著相機的遊客,歡呼著自己今年肯定要走好運,來來回回,放大著快樂的情緒。驚豔,一瞬就夠了。扭頭,望慢慢泛黃的雲,黑灰的炊煙嫋嫋,差不多小姐覺得還是吃飯比較重要。
這種慢慢跳的節奏我還可以跟得上,壞笑。不過隨時切換為工作狀態的策展團隊,齊力做好一件事,連一釐米的距離也不放過的精神,讓差不多小姐深感敬畏。哎,差不多就好啦。不行。
/ 兩條腿一張嘴 /
得知展覽推遲,吃貨的反應就是,走,去菜市場。每次第一次進一個市場,總要暈掉,眼花撩亂,就像第一次去圖書館,挑半天。只好中午跟青旅做飯的餘姐再去一趟,終於買定離手。
菊花菜,韭菜花,魔芋粉,巨大的豆莢,粉番茄,紅彤彤五味子,水性楊花,浸泡的豆腐,各種豆子,醃菜,不過主色調都是,紅,中國紅,可憐可憐有鼻炎的人吧。值得一提的是市場常用的包裝袋是紡織布的,好像環保意識還不錯,但是要堅持重複利用才好。當地人會背著花花綠綠的布筐出來購物,然而裡面還是左一袋,右一袋。
▲當地人背的背簍
青旅義工小胖說,可惜你偏偏吃素。其實我是戒不了海鮮的非嚴格素食主義者。黃色的土豬頭望著天,滿眼犛牛肉腥紅,黑色白色的牛尾毛懸吊在各種地方,餐館,手工藝店,旅館。那淡水魚刺兒多,肉有土腥味。還是買雞蛋買水果買瓜子吧,葵花花盤居然整個賣的,下回遇到一定買。青旅店長說,還是你的菜對胃口,廣東菜。
每天早上一碗溫柔的粥,米粒入口即溶,米湯不混不淡,喝完精神抖擻。步行街,走過路過,可惜那圖書館關著門,香格裡拉之聲的紅牆吸引攝像頭,各種建築的窗子,那些小正方塊密密麻麻,紅的綠的黃的藍的,看起來胃口很好的樣子。
四方街的夜晚,沸騰的人潮。那個渾身大汗的黑衣短袖大哥,舞姿輕盈帶著面罩的妹子,紅頭巾老大娘,大爺笑得無比燦爛,不在乎嘴裡剩幾顆牙,搗亂的小鬼頭臉蛋紅撲撲,鑽進鑽出,鼓點炒歌聲,香氣四溢地勾引著過路的遊客。外國朋友用迪斯科的方式也跳得很歡,無力抗拒的我,跟著轉啊轉,左腳右腳,手往前往後,哪裡都是笑臉,羨慕如此簡單的快樂。
/ Yes,We Make It /
吐蕃鎮魔圖,歷經兩三個月的籌備,策展團隊終於出手鎮住了魔女,比喻,這只是個比喻。
傳說是這樣的,當年文成公主進藏,根據細推觀察,繪製出雪域西藏的地形,儼如羅剎魔女仰臥的形狀,後人以大昭寺鎮壓女魔心臟,在女魔四肢關節部位,修建鎮魔十二神廟。它形象地表現出藏區人民的宇宙觀,空間想像。
畫面上的藏文,我也看不懂,是神廟的名稱。來博物館參觀的喇嘛,或者本地的藏民幾乎都要在此駐足,大家的反應差不多,舉起相機,咔咔留念。情不自禁動手觸摸的,手下留情哇,畢竟人和佛是有距離感的(手上的汗,皮屑會影響畫質的呈現)。說到此畫的創作者,不得不提大力支持此次展覽的唐卡中心。
唐卡中心是一個民營非營利公益組織,為傳播,繼承唐卡文化,向公眾提供學習唐卡繪畫的課程。展覽現場,除了提供三幅精美的壇城,四幅珍貴的佛像作品,五色佛,礦物顏料,更派出畫師頓珠師傅,當場為一幅高1.25M,長1.80M,巨幅的半成品——感恩圖,上色。並與現場有緣人互動,體驗勾畫佛頭的過程。有靈性的小孩子一進館就往坐墊上坐,拿起鉛筆向師傅求教。
▲小孩子體驗畫唐卡
這一角向來是全館人氣最旺的地方,畢竟除了近距離觀察作畫過程,還可以直接動手參與。學無止境,對著18幅講香巴拉王朝的頓珠師傅,對月賢王的故事的噴畫展板連連稱讚,說壇城文博中心的畫法特別精細,跟他們平時的畫法不一樣,得好好學習,借鑑。
▲唐卡展示
這個部分是一進門最先看見的,其中還包含三種主要畫派的介紹,葛丹畫派,赤唐畫派及葛瑪嘎孜畫派,總的來說是以唐卡為載體,表現物華天寶的藏族文化,名之為「天」的部分。
▲黑陶「吉祥八寶」展示
頂天立地,回頭來看地大物博——「地」的部分。展覽抽取藏區最常見的"吉祥八寶」圖案元素,尼西鄉湯堆洛桑恩主的黑陶,它黑乎乎的顏色居然能表現出比彩色還細膩的張力,讓你不得不驚嘆他們代代相傳的手藝。同時我們還選取了由兩支分岔的醫療樹,到三岔,四岔的發展進程,展現天人相應的藏醫藥哲學思維。
▲「雪山裡的魔法小鎮」展示
公益藝術展,經受藏文化精美絕倫的藝術品薰陶後,咱們重點來看公益部分,也就是以「天,地,人」為策展主線的最後一站,點題,充滿魔法的香格裡中——雪山裡的魔法小鎮。
吸取唐卡佛像的臉部線條特色,加上傣族服飾的演繹,畫面上一個沉醉於舞蹈的女子,歡迎大家來到虎跳峽鎮紅旗村魔法小鎮幼兒園。這是2015年借力於騰訊公益,為彝族兒童翻新校舍,並招募,培訓兩位本地的幼兒園老師,為近六十位孩子提供學前教育,提升漢語交流水平,今年三月已正式開園招生。
▲孩子們在六一音樂會跳舞
同年六一兒童節,聯合眾樂樂團通過三千六百位熱心朋友的支持,送樂下鄉,和雪山裡的孩子共同施展了一場聽覺的魔法,得到紅旗村村委的肯定與讚頌。
魔法小學的魔法還神奇在哪兒呢?魔幻的視覺效果。還記得那個沉醉於舞蹈的女子嗎?這是社區藝術進村計劃的阿寶老師花費一個星期創作出來的,與傳統匠人的接觸與交流,進行再創作的成果!
▲牆繪
陽光燦爛,笑臉盛開的學校外牆,是美麗的阿寶老師耗時半個月繪製的。一切的一切,只為換得孩子們純真的笑臉。所以"人"的部分就借雪山裡的魔法小鎮公益項目呈現香格裡拉多民族聚集,和諧相處的精神內涵。
歡迎你帶走一片瓦藍瓦藍的宣傳頁,掃碼關注,支持807創新空間在雪山變笑臉的魔法。衷心希望大家來到美景如畫的香格裡拉的同時,也關注到香格裡拉這片土地人與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及其自然天成的公益文化。
此處應有掌聲。
▲項目負責人陳欣
好了,總算把三份乾貨吃完,愛我別走,開幕式吃飽一起走。
▲香格裡拉本地公益夥伴阿錦
本次展覽由一群結緣於"雪山裡的魔法小鎮"公益項目的人們發起,由博世中國慈善中心資助,在迪慶藏族自治州文體廣電和新聞出版版權局的鼓勵和指導下,由迪慶藏族自治州博物館,廣州市越秀區捌零柒社會服務中心承辦,並獲得當地多家文化單位,商業力量的大力支持與協助。
差不多小姐差不多講完咯
展覽只是一個開始
想要一起來當魔法師?
加入807
更多好玩的活動等你來
👇
2016快結束,我們送你一份好玩的工作?
項目由博世中國慈善中心資助
▼
博世中國慈善中心是博世在華慈善項目運作的主體,從2011年成立至今已五年,始終秉承著「博愛天下、世行善舉」核心理念,致力於支持中國教育發展和扶貧事業。
●點擊了解「雪山裡的魔法小鎮」●
👇
作者:差不多小姐
編輯:Kh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