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安吉拉
5月15日是國際家庭日,它旨在促進家庭和睦、幸福和進步。
如果前幾天的母親節,你心存感恩,但還沒有及時送上對媽媽的祝福。
不如就在今天,放下手頭上的工作,回家陪媽媽吃頓飯,或者打個電話給媽媽,細談生活中的小確幸?
和媽媽聊天中,我們總喜歡吐槽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而媽媽們就最喜歡曬自己年輕時的「威水史」。
「我當年可是翻版張曼玉,靚絕幾條街!」
「你現在穿得跟個書呆子一樣,看看我當年的喇叭褲多潮!」
甚至為了證明自己當年的風採,不惜翻開床底下的小木盒,把所有陳舊的老照片晾在你眼前。
於是,一張張被塵封的社會風情畫突然湧現腦海,猶如向你隔空挑釁:「你那也叫時尚,呵呵。」
如今是中國建國70周年,改革開放40年。
我們翻開歷史的照片時,就會驚奇地發現,中國這幾十年,真的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那段逝去的歲月,不僅記錄了人們的生活習慣,也記載著女性服飾的花樣變遷,呈現出一個時代的光彩風貌。
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從老照片中,見證中國女性服飾變遷的幾十年,不知道其中有沒有你媽媽或者奶奶的身影呢?
01
50、60年代:響應意識形態
上世紀50、60年代,當時剛剛建國,物資匱乏,百廢待興。
很多人工資一發,首先把全家的柴米油鹽買齊,便所剩無幾。
那時候的家庭婦女也大多從工幫補家用,於是簡單樸素的工裝成為主流,「列寧裝」就是當時最時髦的女裝。
中國第一位女拖拉機手梁軍,工作時就穿著列寧裝
它帶著西式的大開領、雙排扣、兩側各有一個斜捅的口袋,基本上是黑 、藍 、灰三色。
儘管「列寧裝」非常中性,很多勞動婦女穿列寧裝時都會加上一條腰帶,以這個「小心機」突顯自己的身材曲線,幹練利索,還十分精神。
就在舉國上下的婦女都是清一色工裝時,一種名為「布拉吉」連衣裙悄悄進入中國,才逐漸打破這個單調乏味的衣著潮流。
布拉吉來自蘇聯,款式非常簡單:泡泡短袖、簡單的圓領、褶皺的裙身,且多為碎花或格子。
那個年代的女孩子,最開心就是試穿布拉吉的時候
在一片刻板的工裝汪洋中,布拉吉透露著青春少女的活潑氣息,給女性著裝增添了不少美感,所以深受當時中青年女性的喜愛。
直到60年代,一度流行的蘇聯風格服飾開始銷聲匿跡,軍裝開始成為最高時尚。
梳著兩個「小刷子」,戴著軍帽,一身標準的草綠色舊軍裝,腰間紮上棕色武裝帶,胸前佩戴毛澤東像章,斜跨草綠色帆布挎包,胳膊上佩戴紅底繡金色或黃色「紅衛兵」字樣的袖章。
紅衛兵形象
那是當時很多女孩子夢想的樣子,即使沒有全套,半身也好,舊的也行,而且越舊說明資歷越老。
於寧說:"那時候有件軍裝可是牛大了!由於軍裝的難得,中學生之間除了流行穿軍裝,還流行搶軍帽,搶軍用挎包。軍裝在那個年代絕對是風光無限。」
02
70年代:藍綠灰黑海洋被逐漸打破
70年代初,女裝依然是軍便裝的天下。
那個年代的知青都把熱血和青春奉獻在荒蕪的土地上了,似乎都沒有太多心思在意著裝,所以那一時期的女性服飾基本處於停滯階段。
但也有很多女孩子在工裝和軍裝的海洋中追求美,白裙子就是她們低調變美的首選。
雖然白裙子簡簡單單,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花紋或裝飾,但相比於土布工裝,仙氣飄飄的白裙子實在好看太多了。
而就在我們艱難掙扎之時,遠在太平洋彼岸的歐美地區,正掀起一股即將風靡全球的嬉皮文化,並在70年代後期悄悄潛入中國。
1976年歲末,冬天過去,國門逐漸打開,服飾的寒冰也跟著消融。喇叭褲、迷你裙等奇裝異服開始闖進來,在國內引起軒然大波。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衣裳,大家都感到太驚奇,但其款式的前衛超出當時人們的想像,大家並不敢嘗新。
直到70年代末,人們的物質生活不斷改善,思想逐漸開放,大家才紛紛脫下列寧裝、軍裝、便裝,但藍綠灰黑仍然是中國人穿衣的主旋律。
其實壓抑太久的女同胞,內心早已渴望服裝的改變。
於是,當時一些思想開放的女孩子率先脫掉藍灰外衣,換上色彩豔麗,款式前衛的服裝,開始追逐服裝新潮流。
漸漸地,中性沉悶的工裝、軍裝被人們摒棄,早期被遺棄的花襯衫、小腳褲管等也開始復活了,女性服飾才真正有了煥然一新的局面。
1979 年,法國著名時裝設計師皮爾.卡丹率領的法國時裝來中國表演,臺上多姿多彩的衣著與臺下的一片「藍、灰、黑」形成了鮮明對比。
03
80年代:潮人湧現
如果說70年代是歐美時尚界懷念的年代,那麼80年代就是中國難以忘卻的潮流年代。
上世紀80年代初,美國電視連續劇《大西洋底來的人》成為最早在中國官方電視臺公映的西方影視作品,一時萬人空巷。
與此同時,它也在引領著一番新潮流:一是大得誇張奇特的蛤蟆鏡;二是褲管大得出奇、臀部包得很緊的喇叭褲。
因為《大西洋底來的人》中的男主角麥克·哈裡斯在劇中經常帶著一副大墨鏡,看著十分酷炫,於是蛤蟆鏡便成了那時人們逛街拍照的必備單品。
80年代戴著蛤蟆鏡,笑靨如花的潮流女性
雖然喇叭褲在國外流行多年,並隨後流入中國,但因為它的臀部包得緊,非常凸顯線條,所以當時最先穿喇叭褲的人都慘被視作「流氓」。
美國貓王就是把喇叭褲帶火的那個人
但即使在很多人看來,喇叭褲=不良少年,也依舊阻擋不了時髦青年們穿著喇叭褲瀟灑舞一回。
80年代,也是日本電視劇風靡中國內地的時代。
《血凝》、《排球女將》、《追捕》等等日劇,不僅在國內大受歡迎,還首次引起「哈日」熱潮。
日本電影《追捕》的海報
其中三浦友和和山口百惠主演的《血凝》,這個揪心的愛情故事不僅感動了無數人,兩位主角的著裝還被影迷爭相模仿。
山口百惠飾演的幸子,其學生裝、短上衣等成了熱門服裝款式,甚至還出版了《幸子衫裁剪法》、《幸子衫編織法》等裁剪類書籍,專門介紹幸子各種服裝的裁剪方法。
而三浦友和的闊腿褲、高領毛衣、風衣等,也成了當時的男裝爆款。
除了國外電視劇引起一波又一波的時裝潮流,我們國內影視圈也不服輸。
當年《紅衣少女》和《街上流行紅裙子》兩部電影,不但打破了女性衣著相對保守的觀念,還給了我們敢於求美求豔的膽量。
因為那兩部電影,女性開始勇於嘗新,街上出現不少穿著鮮豔的美女。
在那年代的潮流前線上,運動服同樣是不能忽視的潮流標誌之一。
當時,有健美運動員在比賽中穿了一種上下分離的兩式泳衣,僅僅遮住了女性最敏感的三個部位,線條清晰,近乎「裸體「,遭到多家媒體口誅筆伐。
但這個站在風口浪尖的著裝,卻為後來的運動健美風作了前瞻。
那時一部震撼中國青少年的歌舞片,美國電影《霹靂舞》一經引進,引起不少年輕人的騷動。
"太空步"被視為當時最流行、最酷的舞蹈,開始席捲內地。
甚至一些年輕人跑到大街上跳舞,引得觀者如雲,堵塞交通。
仿佛只要你穿上緊身衣、蝙蝠衫,再加個頭帶,就能無視別人眼光,肆意尬舞。
當然,也有不少美少女以比較傳統的運動上衣+短褲或短裙亮相街頭,青春活潑、俏麗過人,如同行走在現實中的排球女將。
80年代,是個色彩繽紛,讓人眼花繚亂的年代。
它似乎要把壓抑已久的時尚欲望一次性綻放出來,讓我們應不接暇,又回味無窮。
可以說,80年代完全開啟了屬於中國歷史上的時尚,女性服裝越來越來開放多姿。
04
90年代:接軌國際,港風來襲
80年代末,我們才剛接觸到一些稀奇古怪的新玩意,到了90年代,時尚開始湧現各個街頭。
隨著國家改革開放,經濟開始騰飛,國內與香港交往更密切,更多香港電視劇開始映入內地觀眾的眼帘,引領一股港味時裝潮流。
港劇《大時代》女主演們的合照
特別是香港的商業電視劇,劇中的辦公室女郎,穿著一套幹練端莊的西裝,腳踏咯噔咯噔的高跟鞋,散發出叱吒風雲的氣場,成了許多年輕女孩追逐的夢想。
90年代,上海街頭職業裝扮的女性
這種凌厲的職業女性裝扮,不能少了「一步裙「,顧名思義,裙子短而緊,只能讓腿邁開差不多一步之大,再配上一雙高跟鞋,既凸顯女性嫵媚,又不失職業範。
除了職業風的盛行,一波靚麗的香港美女明星的日常穿搭也是女孩子們的時尚導師。
溫碧霞的緊身針織衫▼
王祖賢的牛仔衫▼
朱茵的連帽衛衣▼
鍾楚紅的黑皮衣▼
張國榮曾在《今夜不設防》中表示,全香港找不出第二個比鍾楚紅穿皮衣更好看的女人了。
花樣百出的港風服飾,每一個造型都攝人心魂,成為萬千少女的時尚啟蒙。
從那時起,人們開始擺脫拘謹與束縛,追求服裝款式的變化多端,隨意打扮成自己喜歡的模樣。
無論城市還是鄉村,每個人都有機會追逐潮流,即使是簡單的碎花連衣裙+高跟鞋,都能成為街上焦點。
當年的碎花裙,不就是現在的田園風嗎?
與此同時,隨著國家越來越開放,經濟越來越繁榮,外企競相來到中國,讓大家有更多機會接觸外界新事物。
羽西、LV等時尚品牌也在90年代相繼落戶中國,我們不斷被開放的交流告知流行色和流行服飾。
到了90年代後期,國內服飾已經全面開放,女性袒胸露背不再被非難。
車展上,很多美女模特穿著緊身連體泳裝,成為一道不可或缺的靚麗風景線。
我們可以盡情展現優美的身體曲線,追求都市女性的性感風情,性格也由傳統的內斂性格向外向型發展。
鞏俐1993年參加坎城電影節時的照片
05
現在:凸顯個性、走向國際
進入21世紀,中國的經濟可謂飛速發展,而我們對服飾的追求,日益繽紛多彩。
物質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我們已不屑於以廉價、耐穿為目標。
我們更多地追求高檔、美觀,從服裝上勾勒自己的個性,體現個人品味和與眾不同。
或許很多人不怕這件衣服有多麼出挑,但最怕的,就是在街上「撞衫」了。
「「非主流」的前十年」
從00年代到10年代, 90後是中國第一批弄潮兒,彼時正處於個性審美意識的形成。
那些年,《還珠格格》、《流星花園》等等是我們重要的青春回憶,偶像們的穿搭也是我們很多人的時尚教科書。
《還珠格格》劇組演員拍攝的2000年時尚寫真掛曆
整個00年代誕生出眾多現象級明星偶像,他們的各種混搭也成為了整個00年代服飾特徵。
光怪陸離的裝扮充斥街頭,成了當時的主流審美,令幾乎所有的年輕人趨之若鶩。
S.H.E海報
到了00年代中後期,我們出現了更多「非主流」現象,QQ空間、火星文、大頭貼……
其實當時,我們正處於借鑑日韓視覺、歐美朋克的階段,結果沒有集大成,倒是把所有時尚元素山寨混合,從而迎來自己的流行風尚。
街頭「殺馬特」
後來,國內娛樂產業因選秀節目蓬勃發展,中國時尚也初見端倪,那些「洋氣」的非主流造型,整整影響了一代人的審美。
2005年《超級女聲》
「標新立異的後十年」
幾年前,我們還得守在電視機前,或在小報攤買上時尚雜誌,才了解到一期又一期的潮流。
現在,我們只要動動手指刷刷手機,每天都能迅速獲得國際上最為流行的時尚資訊。
加上H&M、ZARA、優衣庫等國外品牌服裝店在國內遍地開花,我們已經可以對最新潮流進行無縫連接。
而非主流、殺馬特這些拙劣的時尚模仿開始絕跡,大家似乎在一夜之間都時髦起來,使中國時尚開始打開了新紀元。
電影《小時代》無疑是「90後」步入21世紀後10年代的真實寫照,精緻奢華的生活成為無數少男少女追逐的夢想。
《小時代》的宣傳海報
除了電影的時尚指引,參加時裝秀也無疑是時尚達人獲得最新資訊、彰顯身份的必要活動之一。
明星們前僕後繼地扎堆國外時裝周的熱潮,讓很多新興年輕人也追起了時裝周,化身時尚達人引領潮流。
迪麗熱巴在米蘭時裝周的走秀
而且,時裝周也不再是國外的時尚盛事,中國國內也舉辦各個大大小小的時裝周。
只要一到這時間段,各路時尚達人就會匯聚在秀場外的街頭,等待攝影師捕捉自己美妙絕倫的瞬間。
上海時裝周街拍,來源微博
五花八門的奇裝異服,每個街拍達人都在極力顯示自己的獨特個性,帶給我們精彩的視覺盛宴。
上海時裝周街拍,來源微博
除了服裝品類更繁多,服飾的流行周期也更短,堪稱服飾的爆炸時代。
前天是波西米亞風的飄逸大長裙,昨天是顯瘦神器A字裙,今天是職業幹練的白襯衫……
甚至時不時又翻出上世紀的經典單品,稍微改良一下,又深受年輕人的追捧。
流行至今的「老媽褲」
並且,我們可以不必追求西方的流行風格,也能創造出自己的一套中國風熱潮,並把它擴大到世界範圍。
國內設計師為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設計的服裝稿
國際舞臺上的中國風時裝,既包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底蘊,又富有國際範的生命力,完美地展現了中式服裝的內斂與現代。
2015春夏巴黎高級定製時裝周,中國時裝設計師勞倫斯·許主題為《敦煌》的時裝大秀
也有不少中國服裝品牌衝向世界,在國際上大放異彩,引領潮流。
中國李寧在紐約時裝秀場
06
已故的《紐約時報》編輯Amy M. Spindler曾經寫道:
「無論誰在時裝界超過5年,都會感覺時尚的輪迴重複,就像溺水的人回憶一幕幕生活片斷一樣。」
從未涉入過時尚圈的我們,或許難以理解Amy那句話。
但當我們翻開媽媽,甚至奶奶的衣櫥時,就會發現,那件花襯衫、那條波點連衣裙、那條喇叭褲等等,不就是現在時尚雜誌上的必備單品嗎?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女性的服飾變遷,也成了令人回味無窮的浩大史詩。
它不僅反映了不同時代的審美愛好,更折射出政治、經濟、文化等多層內涵。
回顧那幾十年的時尚,我們從追逐外國,到借鑑外國,再到創造屬於自己的時尚,中國的潮流服飾越來越有自己的風格,越來越閃耀世界。
時尚,現已成為我們觸手可及的事物,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的生活方式和個人的價值觀。
不知道下一個十年,中國女性的服飾又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參考資料:
20世紀50——90年代服裝風格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女性風格的嬗變
中國改革開放40年服裝變遷
中國女性從80年代以來的時尚變遷
2000年之後,中國年輕一代的衣品審美都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作者:安吉拉,一個喜歡深夜捧半杯殘酒俯瞰地上「小螞蟻」的神經質。關注家庭雜誌(ID :jiatingzazhi),每晚與你一起探討詩和遠方、雞毛和蒜皮。
公眾號推薦
今天家庭君給大家推薦一個值得關注的公眾號,它能讓你在閒暇的時候,擴寬視野,每一篇推文都值得你點開。
尤今的心靈世界
ID:youjinshijie
簡介:尤今,原名譚幼今,為南洋大學中文系榮譽學士。現在專事寫作,作品廣泛刊載於中國內地、馬來西亞及新加坡等國家,已出版遊記、散文、小品文、小說等193部作品。
每天中午12點,尤今老師用文字和照片,與你分享天涯海角的所見所聞,一起探尋這個神秘而有趣的世界。
▲長按上方二維碼識別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