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見皆是可愛之人

2021-02-18 杭州慈濟

【靜思小語】

心懷感恩、不計較、能信任,則眼見皆是可愛之人。

慈悲,人人如手足親人

大陸中央電視臺主播白巖松、製作人劉愛民來訪,觀察到臺灣學子利用暑假投入志工服務行列,令人讚許。

上人回應,年輕人到醫院當志工,親見困苦境界,可體會人生真諦。「現今臺灣的孩子被父母寵愛、呵護著,不知人間疾苦。而醫院裡的人生形形色色,可以讓他們看到任何人不分貧富貴賤,都逃不過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

上人表示,年輕志工看到與自己年齡相近的傷患,因飆車發生意外,在旁盡心照顧的父母十分憂傷,這樣的畫面會啟發他們自省且對父母生起感恩心。看到年老的病患,子女不在身旁照顧,這般孤苦的情景,也會激蕩起他們的憐憫心和正義感。

白巖松請問上人:「佛教對於『愛』多是蘊而不顯。慈濟常說『大愛』、『互愛』,是否為了使現代人更容易接受?」

上人闡言:「各宗教在名詞上的表達不盡相同,但強調的都是最單純的愛。如基督教、天主教談『博愛』,佛教則言『慈悲』,而『慈悲』意指最寬廣的愛,就是『大愛』。」

「慈」是予樂,希望人人快樂,故說「無緣大慈」;「悲」是拔苦,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故謂「同體大悲」;這八個字的意義等同於「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雖然你我無血緣關係,無私的愛卻能使人人如手足親人,互愛互助。

付出,伴隨尊重與愛

白巖松表示,一般人對於佛教的看法,大多是自我修行為主;而慈濟人遍布全球各社會階層,救援範圍廣闊,被眾所認定是履踐「人間佛教」思想。

上人表示,於時間與空間的交會,人與人之間互動,是謂「人間」;在某個空間,把握時間,善盡個人本分為人間付出,就是「三間合一」。

「我常告訴慈濟人,要把握當下,恆持剎那,莫輕易放掉當下的因緣。當面前有人需要幫助,即要起而行動,因緣稍縱即逝。」

「慈濟人懷抱感恩心,以尊重與愛付出;因為受到苦難人的啟發,方知自己有能力付出是幸福,所以要感恩。」上人說,慈濟人因為知福,所以知足,在空間、時間、人與人之間以「感恩、尊重、愛」修持己心。

白巖松請問上人:「每天要面對那麼多的人事物,是否藉此思索事理?」

上人坦言,實在沒有空餘的時間來思索事理,只是深感要做的事情還很多、需要救援的人還很多,然時間匆促而逝,實是「來不及」!「把握現在,做對的事;不要想太多。」

白巖松再問:「如何做到『普天三無』?」

「其實很簡單,只要懷有感恩心,普天下就沒有我不愛、不信任、不原諒的人。我常告訴大家,不要怕被磨,被磨的石頭會發亮,磨人者卻是會耗損。人生沒有誰是誰的敵人,僅是觀念不同而已,何須斤斤計較?不計較,就沒有可恨的人,既無可恨之人,則見人人都可愛。所以普天之下,沒有我不愛的人。」

「信己無私、信人有愛,還有什麼不能原諒、不能信任的人?只要觀念一轉,世間就是如此平靜、可愛。」

上人結語,自己天天都在感動中,「因為慈濟世界在在展現無私的大愛,天天都有感人事!」

---慈濟月刊465期 2005年7月

相關焦點

  • 眼見不一定為實
    現在這個時代,媒體網絡太發達,傳播謠言的傷害力更為恐怖
  • 萬裡山河,有你皆安!這部電影,獻給最可愛的人
    【萬裡山河,有你皆安!這部電影,獻給最可愛的人!】雪地裡的行軍、硝煙中的英雄。沒有昨日的負重前行,哪來今天的歲月靜好。守望故土,保家衛國,他們永遠都是最可愛的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七十周年動畫電影《最可愛的人》即將上映,一起期待吧!
  • 《如意芳霏》原著:傅容的三段感情,皆有可取之處
    不過,《如意芳霏》原著傅容的三段感情,皆有可取之處!但,章晏的母親只有他一個兒子,她眼見傅容得到兒子全部的愛,她內心又怎會開心,所有她想方設法給傅容穿小鞋,而在蜜罐中長大的傅容,自然不堪忍受這些屈辱,最終她主動提出和離。章晏雖然有心挽回這段感情,但他眼見傅容每日以淚洗面,挽留的話語,他也說不出口,最終,他以一紙和離書,放傅容自由。
  • DG三十三年,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
    摩爾在參加Miu Miu中國大秀時,剛好遇見兩位義大利時尚人士,他們說其實義大利人也不是都喜歡DG的,因為他們太張揚,太商業,太把功利心流露於表面。如今,我們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宴賓客,眼見他樓塌了。不像現在的「Dolce&Gabbana式華麗」,品牌誕生之初,每一件衣服、每一個模特,都像極了40年代義大利電影裡面的美人兒,復古而充滿魅力。
  • 人皆有不忍之心
    人皆有不忍之心先秦:孟子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交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而然也。
  •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
    元宵喜樂會靳夢佳造型其實愛美之心,人皆有之,而且作為一個明星,要經常出現在大家視野中,肯定比平常人更注重形象管理。整容作為個人的選擇,別人也沒資格去指責。甜美風格看《中餐廳》的時候,就覺得靳夢佳是個可愛的姑娘,總是一個人安安靜靜的在洗碗,也不搶風頭,挺能吃苦的,吸了不少路人粉。
  • 徐崢半夜曬照回應肚子大事件,眼見不一定為實,善待孕婦拒絕合影
    近日,有媒體拍到徐崢穿著藍色襯衫現身某火鍋店的照片,飽餐一頓之後與朋友離開火鍋店,而他的肚子引起很多人的關注。對此,徐崢半夜曬照發文,眼見不一定為實。說到徐崢這個「肚子大」事件,不少人網友曬照調侃,其中就有網友看到徐崢的肚子笑了,並且還說:「我不擔心飯好不好吃,我在意這個肚子幾個月了
  • 【天下無詐】眼見不一定為「實」
    【天下無詐】眼見不一定為「實」 2020-10-30 11: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州海珠:舉目之處,皆是花色
    春節前夕來到廣州的海珠溼地,我生活的城市南京正是寒冬,須穿毛衣外加厚棉襖,而在海珠溼地遊玩時,舉目之處,皆是花色。公園中有湖有林,湖分內湖與外湖,渾然天成「金鑲玉」之景;林有萬千果木,鬱鬱蔥蔥。說海珠溼地為廣州「綠心」,名副其實。 走進「綠心」,最先看到紅色的花,便是正在花季的紫荊花。紫荊花開在樹上,灌木叢中開著被稱作「日日新」的白色長春花。 一路行去,眼見整片的鳳仙花,還有朦朦朧朧的醉蝶花,星星點點的迎春花。
  • 經典賞析《孟子》選讀之四: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 萬物皆可擬—這樣的貓咪敲可愛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萬物皆可擬環節了。這次我們的主角是—貓咪。本小編帶來了各種風格的貓咪擬人圖,大家來看看哪種風格是你的菜?帥氣風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這隻貓咪眼中仿若星空大海。實在是太漂亮了。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 看完這部劇,我再也不相信眼見為實了
    深夜君也驚嘆於這神奇的操作,沒想到換臉這種東西能離我們如此之近。然而這軟體上架不久就被唱了涼涼,原因是裡面的用戶協議裡有一條可免費使用你的肖像權,還能把肖像隨便給第三方。侵犯肖像權,你不涼誰涼。深夜君瑟瑟發抖,連樓下能刷臉的販賣機也不敢用了,感覺科技進步的同時自己的隱私也會隨時被侵犯。
  • 人人皆可換臉,眼見不再為真:深度偽造如何影響了我們的安全與道德?
    在人類邁入人工智慧時代之時,我們又應如何與大門口的陌生人共處?每一個人都是潛在的目標。人工智慧重塑人的認知,而人作為人工智慧的開發者將固有的偏見傳遞給了技術。技術並非中立,它復刻且放大了不公正的社會結構,也反映並強化了既有的、結構性的性別秩序。
  • 什麼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
    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先跟大家講一個跟這一則內容相關的故事。《水滸傳》主要描寫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條好漢在山東梁山泊聚義的故事。
  • 《真相捕捉 第一季》眼見未必為實
    女主雖然是靠潛規則上位,卻一點也不讓人反感。男女主全程基本都是分線進行,他們需要在各自的生活裡面對挑戰,且從未產生感情。我實在太喜歡這種男女主不是一對情侶的戲了。誰說大女主劇一定要有愛情?女主穿風衣的樣子太颯了。看完這劇,以後覺得監控錄像也不可信了。眼見也未必真實啊。
  • 眼見「錢飛了」?!
    雖說網上交易非常方便但是這一步不知道小心眼見「錢飛了」!轉帳的「貓膩」之前看到新聞,有人進行網上交易轉帳,明明親眼看見對方將錢轉給了自己,自己也點擊了收款,但錢卻遲遲沒有進自己的「口袋」,最後還「飛走了」。
  • 愛玉之人皆「好色」
    愛玉之人皆「好色」。 如今在玩玉界也有這麼一群「好色之徒」。 今天,我們就來盤點一下,「好色之徒」,都喜歡哪些顏色?
  • 送票 | 眼見未必為實,不可說的《神秘家族》
    這張是《神秘家族》的劇照,下面寫著「眼見未必為實」。這部性侵、滅門、謀殺等犯罪元素一個不落的影片迷霧重重!犯罪動機詭異、犯罪經過兇殘,破案後被稱為「中國三大滅門奇案之首」,到底是社會的弊病產生了悲劇?還是罪犯玷汙了社會?《神秘家族》想用影片來呈現弊端的存在,在層出不窮的社會問題和比比皆是的刑事犯罪中,以突出矛盾的方法來拷問社會。
  • 《圈套》眼見不一定為實
    1mm真的就是那麼重要,眼見不一定為實說的就是這樣的吧。4星推薦,期待雙結局!!
  • 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
    孔子:眼見也不一定為實!有句常用俗語,叫「耳聽為虛,眼見為實」,是形容不要輕信傳聞,看到的才是事實。聽來的傳聞是靠不住的,親眼看到才算是真實的。是謂親眼看見的比聽說的要真實可靠。那麼,眼見就一定為實嗎?其實也不盡然。比劉向更早的孔子,就曾說過,「所信者目也,而目猶不可信」。孔子的這句話是說,按理說,人們應該相信眼睛看見的,但是,親眼看見的也不一定是真實可信的。孔子為何有如此感嘆呢?原來這與他的一次親身經歷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