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獅市尾水回用內溝河工程體系生態效益顯著 城市內河水清魚現

2020-12-27 閩南網

  「真沒想到啊!成群結對的小鯽魚遊回了塘園溪,這在過去是不敢想像的事情。」9月22日,記者在塘園溪鳳裡街道長寧路段採訪時,社區居民邱先生驚嘆道。不僅在塘園溪,在東溝東村段也有成群魚類出現。2012年以來,石獅在城市治水中採取的尾水回用內溝河創新之舉,生態環境效益逐漸顯現,曾經臭水溝,而今活魚遊!

  石獅是一座「水尾城市」,內陸無大江大河,城市內溝河治水向來受制於無活水補給的不利因素,城市內溝河水動力不足、流動緩慢易發臭,衝汙全看老天爺下雨。「先讓內溝河沒有汙水,再引『活水』衝汙」,這是石獅內溝河治汙的基本思路,經過持續多年的截汙改造、雨汙分流,市區內溝河的生活汙水大幅減少,但「活水」從何而來?

  曾有人提議,石獅三面環海,可將海水淡化處理後,引到城市內溝河作生態補充用水。這可行嗎?有關部門請來海洋研究所專家,經論證又覺得不靠譜,「即使不考慮成本問題,也要考慮可能帶來的不可挽回的環境危害。」還有別的路可走嗎?石獅想到了中心市區城市汙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後的尾水,每天10多萬噸處理後的尾水排向下遊流入大海,何不輸送到城市內溝河補充生態用水?思路一轉,石獅城市內溝河引來了「源頭活水」——

  2012年11月,石獅中心市區汙水處理廠尾水回用衝刷工程管道在東茂溝成功通水,結束石獅內溝河無生態用水調節的歷史,東茂溝及下遊的龜湖溪重現水清岸綠。2014年7月,東溝子芳路泰馬橋段生態補水點投用,出水口設在溝壁形成約兩米高的「小瀑布」,還給內溝河帶來了一道景觀。2017年以來,這一工程體系由東溝向西溝延伸,分別在塘園溪長寧路段、香江路路段、星期YI創意園段、南洋路慶蓮橋段等地建成4處生態用水補給點,分別以「瀑布簾」「箱式瀑布」「水景觀」等結構形式呈現,相關工程至今已全部投用。

  而今,走在塘園溪長寧路段、東溝泰馬橋段以及東村段,水溝清澈見底,以鯽魚為主的成群魚類在水中暢遊覓食,令人欣喜。「不僅有小鯽魚,還有一兩斤重的大魚。」附近居民說。記者從石獅市水務處了解到,截至目前,石獅中心區生活汙水處理廠尾水回用工程可實現每日15萬噸尾水城東、城西動態調節,補給城市內溝河。其中,在西溝水系,尾水回用主管道已延伸至鴛鴦池公園,具備向公園湖面補給生態用水的基礎能力。

  城市內河,水清魚現!石獅創新謀變,將城市生活汙水處理廠達標排放的尾水輸送到城市內溝河補充生態用水,以生態的辦法破解治水之困,不僅為內溝河引來「源頭活水」,還讓魚兒重返內溝河。

  (記者林恩炳顏華傑通訊員邱於益)

原標題:石獅市尾水回用內溝河工程體系生態效益顯著 城市內河 水清魚現

責任編輯:凌芹莉

相關焦點

  •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工程成效凸顯
    現在工程開工了,我們都期盼著河道重獲新生。」家住明堂河沿線的市民曹麗說,之前因為河道淤堵嚴重、部分河段垃圾堆積,明堂河成了附近居民「繞道走」的地方,而眼下隨著工程的推進,新的明堂河雛形初現,也讓她滿心歡喜。良好的水生態是我市各項事業發展的基礎,構築水生態文明、保障水生態安全,也是社會共同關注的話題。
  • 水清岸綠 伊通河歡唱幸福之歌 | 長春榮獲「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
    水清岸綠 伊通河歡唱幸福之歌 | 長春榮獲「中國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亮點解析(五) 2020-07-22 08:5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文昌城區黑臭水體變身生態公園
    其中,霞洞湖水生態綜合整治工程還綠於民,成為市民休閒的好去處。還綠於民霞洞湖是文昌市文城鎮城區內的一個內湖,水體面積24600平方米,以前周邊住宅小區的生活汙水未經處理直排入湖,加上湖邊畜禽養殖汙水、餐飲汙水排入,造成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水葫蘆爆發性生長,水體發黑髮臭,嚴重影響了周邊居民的生活。
  • 許達哲在株洲檢查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重現水清岸綠景美
    許達哲在株洲檢查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時強調  精準實施科學治理 重現水清岸綠景美  黑臭水體治理是公眾對水環境質量改善最迫切的願望之一,也是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記者 趙持 攝)  9月20日,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赴株洲檢查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他強調,要增強生態優先的思想自覺和責任擔當,把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作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精準實施科學治理措施,確保見到實實在在的治理成效,重現水清岸綠的美景。  省政府秘書長王群參加調研。
  • 水清岸綠 魚翔淺底
    如今,新都區已初步建成西江河流域水質監測網絡,實行大數據分析,科學定策、精準管控;探索實施水生態修復工程,加快推進鍾家灣生態補水工程(修建引水渠、改造閘壩等)建設,初步實現試通水,緩解了無生態基流對河道水質的影響;建立健全上下遊跨區域合作聯防聯控機制,通過召開上下遊河長制聯席會議,有針對性地解決輸入性汙染問題。
  • 巨野縣柳林鎮:清水工程繪就「水清岸綠景美」幸福圖景
    「現在這條河是『鳥飛有影,魚遊有蹤』,絕對是個釣魚休閒的好地方。但是以前我來這裡釣魚,河水汙染挺厲害,釣魚都能聞到惡臭,釣上來的魚也不敢吃。你看我們坐的後方,以前就是一個排放汙染的小作坊。」張建雷一手握著釣竿,一手向記者指了指。   據柳林鎮河長制辦公室管理員崔玉先介紹說,河邊的這個小作坊,原來主要是做塑膠袋粉碎和清洗,對河水汙染很大,後來被依法取締。
  • 甘肅首創保水劑替代地膜技術 經濟、生態效益顯著
    甘肅首創保水劑替代地膜技術 經濟生態效益顯著每日甘肅網11月23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 近日,中國礦業大學、中國農科院、甘肅農科院、甘肅農業大學舉行成果評價會,多位專家對「海瑞達保水劑替代地膜技術」項目給出了綜合評價,認為該項技術在國內屬於首創,
  • 羅帶河:生態修復顯成效 河暢水清入畫來
    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羅帶河好風光。經過生態修復和綜合治理,羅帶河迎來了美麗蛻變。下面請跟隨記者的鏡頭去感受她的變化。戴富文是錦江生態環衛公司的一名員工,他告訴記者,他每天的工作就是和同事分組,對羅帶河河道的水草、岸邊的垃圾進行清理,看著經過修復後的羅帶河環境越變越好,水質清澈見底,過去的黑臭水體也不復存在,他也感到十分的開心。錦江生態環衛公司員工 戴富文:我們每天都按規定的時間到這裡來清理河道兩邊的垃圾。這個環境整潔好了很多,晚上有時候我們也過來河道兩邊散散步,感覺風景挺好的。
  • 膠州提高城區汙水處理能力 不斷強化生態補水過城河道再現水清岸綠
    原標題:膠州提高城區汙水處理能力,不斷強化生態補水過城河道再現水清岸綠   三裡河、護城河、雲溪河、市東渠,「三河一渠」自膠州市區穿城而過,最終匯入膠州灣。
  • 亞洲最大城市內湖綜合治理工程拉開序幕
    8月6日,由長江環保集團牽頭、長江設計公司和中建三局參與的聯合體中標三湖三河水環境治理——湯遜湖流域綜合治理一期工程。該項目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沿湖排口截汙改造工程和紅旗湖生態淨化工程。自此,湯遜湖流域系統治理正式拉開序幕,為武漢市疫後生態文明建設增添動能。
  • 鄞州「水下森林」重塑和諧水生態
    鄞州「水下森林」重塑和諧水生態 2020年12月25日 05:30:55來源:浙江在線記者 王波 通訊員 周麗麗   浙江在線12月25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王波 通訊員 周麗麗) 水下是植物群,魚蝦穿梭自如,水上有噴泉……連日來,寧波市鄞州區院士公園河成為市民的打卡地。
  • 寧波通過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試點驗收
    水利部驗收組一致認為寧波市試點建設工作紮實、成效顯著、特色突出,寧波圍繞「水管理、水安全、水資源、水生態和水文化」五大體系,完成了18項建設任務,建成了水源地保護、溼地建設與保護、江河湖庫互聯互通、智能化高效節水灌溉等10項重點示範工程項目,各項考核指標均達到或優於目標值。這不僅標誌著寧波成功躋身全國水生態文明城市之列,也為我市名城名都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水利支撐。
  • 描繪生態「西美」畫卷
    該遊園正是上街區圍繞鄭州「西美」的功能定位,加快推進生態環境建設的生動實踐之一。今年以來,該區出臺《上街區美麗生態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推進國土綠化和生態園林城市創建、加大水生態系統保護力度、解決環境空氣品質突出問題,努力建設地綠水清天藍、宜業宜居宜樂宜遊的美麗上街。
  • 入河排汙口怎樣排查整治?來看重慶試點經驗
    治理後的長田溝水庫水清岸綠。新華網 耿駿宇 攝新華網重慶12月22日電(陳雨)「沒整治以前,水面上經常有泡沫、塑膠袋等各種漂浮物,還有厚厚一層水藻,水看起來也很渾濁。現在好了,庫底的黑泥和垃圾都清理乾淨了,還經常有水鳥嬉戲,水清岸綠的長田溝又回來了。」說起長田溝水庫最近的變化,在附近居住近六年的張先生很欣喜。
  • 碧水保衛戰 | 好生態帶來龍江「河暢、水清、岸綠、鳥飛」~
    碧水保衛戰 | 好生態帶來龍江「河暢、水清、岸綠、鳥飛」~ 2020-12-10 17:1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洛陽市洛龍區全域水生態治理 提升城市顏值品質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
    「這溼地遊園老美了,我每天都要來一兩回。」正看著孫子和外孫女在遊園裡玩耍的市民周大媽感慨地說,「以前這裡是爛河灘、垃圾場,臭氣燻天。現在空氣清新,環境優美,政府真是辦了一件大好事!」伊水溼地遊園「前世今生」的極速嬗變,是洛龍區不惜巨資,全力實施全域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取得的諸多喜人成效之一。
  • 依河而興伴河而盛,探秘福州內河古蹟古榕
    內河,是福州城的命脈,也是文脈。散布河邊的古榕、古蹟,與內河相伴相生,千百年來,它們庇佑著沿河的福州人,見證了福州城的飛躍變遷,共同形成榕城獨特的內河文化。此次福州水系綜合整治,內河沿線的文化遺產得到梳理和保護,而沿河古榕更是不計其數。 (本系列報導中所摘錄梳理的文物信息,感謝福州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總院城市研究中心提供。)
  • 水清、岸綠、河暢、景美!普陀這些老舊小區多了個「濱水後花園」!
    在短短一年時間內,真如港通過疏浚河道、新建生態駁岸、構建濱河景觀帶等措施,使其滿足水系防汛排澇功能及中遠期引清調水的需要,並通過構建生態水環境,逐步形成循環自淨化系統,從而提升區域整體河岸環境。2019年底,該項目基本完成水質淨化等主體工程,河流水質達到Ⅳ類水質要求,護岸改造及河岸環境美化工作於2020年收尾。
  • 文昌持續整治河湖汙染 常態化推進清「四亂」
    海南日報文城11月29日電 (記者 李佳飛 特約記者 黃良策)「瞧,這裡以前是養殖塘,現已全部清退,種上了美人蕉、黃花燕尾、椰子樹,不僅消滅了汙水排放點,將來還要打造人工溼地,通過引水循環過濾工程,達到自然淨化的目的,河水會變得越來越清澈!」11月28日,在位於文昌市錦山鎮山雅村的珠溪河水質達標治理項目現場,施工方負責人譚曉龍指著一片剛剛種上綠植的池塘介紹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