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的《誤殺》上映後,獲得了很多觀眾的好評,成為史上評分最高的國產犯罪題材電影。影片中,一個平凡家庭的女兒被高官兒子威脅,反抗時失手打死對方,父親為了保護妻女設置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據,並頂住了警察的拷問和搜查,最終又因良心過意不去,替女認罪。剝開劇情,整部電影其實講述的就是一個因家庭教育失敗而引發的矛盾衝突,難怪有網友稱之為家庭科教片的典範。
影片中,陳衝飾演的鐵腕女警長拉韞,做事幹練、作風彪悍,但對兒子卻百般縱容嬌慣。兒子犯錯後,不僅不教育,反而想辦法幫其把問題擺平。姜皓文飾演的都彭,一心放在仕途上,平時沒精力管教兒子,兒子闖了禍就拳打腳踢,粗暴地教訓一通。在這樣的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得到過良好的家庭教育。長大一些後,當意識到自己家境優越、母親無原則的溺愛和袒護後,對外交往上就會高高在上、仗勢欺人,只顧自己快活,不管別人感受。再加上青春叛逆期,對父親的打罵開始有恃無恐,對社會上的道德規矩更毫無戒畏之心。當被不良欲望附身後,儼然就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壞小子,就如影片中譚卓飾演的母親阿玉所說的那樣,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家庭本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本應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但《誤殺》中都彭和拉韞,完全沒有盡到一個好父親好母親的責任。要知道,過分的溺愛只會催化孩子不斷增長的欲望和不斷挑戰規則的衝動;嚴厲的打罵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並且因情緒的不穩定而更容易做出過激行為。不幸的是,《誤殺》中邊天揚飾演的壞小子素察,同時擁有了這兩種類型的父母。正是失敗的家庭教育讓一個孩子最終變成了禽獸,這種孩子註定要成為家庭的定時炸彈,遲早會毀掉整個家庭。而《誤殺》的最後,素察死了,都彭和拉韞的權利、地位也沒了,只能以淚洗面,後悔不已。
現實生活中,從小被寵壞了的「巨嬰」,最後既害了自己、又拖累了原生家庭的事件屢見不鮮。李天一的經歷就與《誤殺》中素察有太多的相似之處。曾經被稱為「根正苗紅」的李天一,4歲入選中國幼兒申奧形象大使,多次在鋼琴、書法、冰球比賽中摘金奪銀,2009年成為海澱書法協會最年輕會員。但就是因得到萬般寵愛於一身,當李雙江和夢鴿還在大談育兒經驗時,隨著逐漸長大,李天一已從乖巧聽話的好孩子變成了驕橫跋扈的「小霸王」。15歲時就因與人鬥毆被拘留教養1年,17歲時又因強姦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但這樣的結果絕不能把錯都歸結到李天一一個人身上。如果夢鴿在李天一14歲時,不出於溺愛,明知未成年不能駕車,還送其豪車,點燃了李天一藐視法規的意識;如果在李天一常常開車出入夜店玩到凌晨兩三點才回家時,不出於嬌慣,明知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好,仍然不管不問,培養了李天一追求放縱享樂的生活情趣;如果在李天一打人時,不出於袒護,明知應該認錯改錯,卻只是家長出面幫助解決問題,助長了李天一目中無人的囂張氣焰。李天一也許仍然是父母的驕傲,還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有志青年。
看完《誤殺》,再想想這些身邊的真實案例,真的要提醒每個家庭在培養教育孩子時,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他們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上,還要格外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塑造健全的品質和人格,這樣才能在今後的人生旅途中,不至於迷航甚至觸礁。
首先,愛雖然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但絕不是溺愛。教育界有句名言:教育之道無它,愛與榜樣而已。家長給予孩子的愛應該體現的是尊重、信任、體貼、支持,而不是放縱、嬌慣。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中生長,明白事理,懂得感恩,富有愛心,幸福感、自信感、責任感都會很強。而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別人,遇到不開心的事就耍橫、蠻不講理。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既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也要堅持原則。對孩子的訴求,合理的儘量滿足,一時實現不了的要向孩子說明原因,不合理的則堅決反對。告訴孩子雖然父母的愛是最真誠無私的,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以孩子為中心,都要以滿足孩子的需求為第一位,家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父母愛孩子,孩子同樣也要愛自己的父母。記得一個案例,一個奶奶經常帶孫女去吃牛肉麵,每次奶奶都會把自己碗裡的牛肉挑出來給孫女吃,有一次遲遲沒挑出來,孫女立馬就打了奶奶一巴掌,質問奶奶為什麼不把牛肉給她吃。這樣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認為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心中沒有感恩之情。那個在雨中給孩子打傘而淋溼自己的父親,雖然看了讓人感動,卻不能是常態。
其次,良好的習慣養成和人格品質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孩子每一次試錯後,家長都要及時跟進教育,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讓孩子慢慢地形成觀念、養成習慣,追求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品質,避免誤入歧途。在日常的教育中,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培養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主要包括:良好的作息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良好的文明習慣、良好的守規習慣。二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課前預習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定期複習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主動請教的習慣、查缺補漏的習慣、歸納總結、舉一反三的習慣。三是培養孩子優良的性格品質,主要包括:相信自己、擁有自信,樂觀進取、積極主動,面對挫折、不棄不餒,勇於探索、敢於競爭,愛護自己、樂於助人,嚴以自律,持之以恆。四是培養孩子正確的道德觀念,主要包括:謙虛尊長、不狂妄自大,誠信友善、不投機取巧,敢於擔當、不推卸責任,心存感恩、不自私自利,勤勞節儉、不盲目攀比,寬容以待、不驕橫跋扈,知明守理、不唯利是圖。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就如李嘉誠所言,「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希望大家在看了《誤殺》後都能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祝願各位家長都能培養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下一篇,我還會再談《誤殺》中一個平凡家庭的親子關係,是如何由親變淡、再由淡變濃的。我是《今日頭條》上的「紅爐煮雪親子教育」,也是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國家認證親子溝通培訓師,希望今後與大家一起溝通交流親子教育等方面的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