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誤殺》,驚嘆失敗的家庭教育足以毀掉整個家庭,那該怎麼做

2020-08-29 紅爐煮雪親子教育

去年底,翻拍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的《誤殺》上映後,獲得了很多觀眾的好評,成為史上評分最高的國產犯罪題材電影。影片中,一個平凡家庭的女兒被高官兒子威脅,反抗時失手打死對方,父親為了保護妻女設置了完美的不在場證據,並頂住了警察的拷問和搜查,最終又因良心過意不去,替女認罪。剝開劇情,整部電影其實講述的就是一個因家庭教育失敗而引發的矛盾衝突,難怪有網友稱之為家庭科教片的典範。

影片中,陳衝飾演的鐵腕女警長拉韞,做事幹練、作風彪悍,但對兒子卻百般縱容嬌慣。兒子犯錯後,不僅不教育,反而想辦法幫其把問題擺平。姜皓文飾演的都彭,一心放在仕途上,平時沒精力管教兒子,兒子闖了禍就拳打腳踢,粗暴地教訓一通。在這樣的家庭裡成長起來的孩子,可以說根本就沒有得到過良好的家庭教育。長大一些後,當意識到自己家境優越、母親無原則的溺愛和袒護後,對外交往上就會高高在上、仗勢欺人,只顧自己快活,不管別人感受。再加上青春叛逆期,對父親的打罵開始有恃無恐,對社會上的道德規矩更毫無戒畏之心。當被不良欲望附身後,儼然就成為一個不折不扣的壞小子,就如影片中譚卓飾演的母親阿玉所說的那樣,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是禽獸。

「家庭本是人生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本應給孩子講好『人生第一課』,幫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但《誤殺》中都彭和拉韞,完全沒有盡到一個好父親好母親的責任。要知道,過分的溺愛只會催化孩子不斷增長的欲望和不斷挑戰規則的衝動;嚴厲的打罵只會讓孩子更加叛逆,並且因情緒的不穩定而更容易做出過激行為。不幸的是,《誤殺》中邊天揚飾演的壞小子素察,同時擁有了這兩種類型的父母。正是失敗的家庭教育讓一個孩子最終變成了禽獸,這種孩子註定要成為家庭的定時炸彈,遲早會毀掉整個家庭。而《誤殺》的最後,素察死了,都彭和拉韞的權利、地位也沒了,只能以淚洗面,後悔不已。

現實生活中,從小被寵壞了的「巨嬰」,最後既害了自己、又拖累了原生家庭的事件屢見不鮮。李天一的經歷就與《誤殺》中素察有太多的相似之處。曾經被稱為「根正苗紅」的李天一,4歲入選中國幼兒申奧形象大使,多次在鋼琴、書法、冰球比賽中摘金奪銀,2009年成為海澱書法協會最年輕會員。但就是因得到萬般寵愛於一身,當李雙江和夢鴿還在大談育兒經驗時,隨著逐漸長大,李天一已從乖巧聽話的好孩子變成了驕橫跋扈的「小霸王」。15歲時就因與人鬥毆被拘留教養1年,17歲時又因強姦罪被判處有期徒刑10年,但這樣的結果絕不能把錯都歸結到李天一一個人身上。如果夢鴿在李天一14歲時,不出於溺愛,明知未成年不能駕車,還送其豪車,點燃了李天一藐視法規的意識;如果在李天一常常開車出入夜店玩到凌晨兩三點才回家時,不出於嬌慣,明知這樣的生活方式不好,仍然不管不問,培養了李天一追求放縱享樂的生活情趣;如果在李天一打人時,不出於袒護,明知應該認錯改錯,卻只是家長出面幫助解決問題,助長了李天一目中無人的囂張氣焰。李天一也許仍然是父母的驕傲,還能成為一個優秀的有志青年。

看完《誤殺》,再想想這些身邊的真實案例,真的要提醒每個家庭在培養教育孩子時,不能只把注意力放在他們的身體健康和學習成績上,還要格外關注他們的心理健康,塑造健全的品質和人格,這樣才能在今後的人生旅途中,不至於迷航甚至觸礁。

首先,愛雖然是最好的家庭教育,但絕不是溺愛。教育界有句名言:教育之道無它,愛與榜樣而已。家長給予孩子的愛應該體現的是尊重、信任、體貼、支持,而不是放縱、嬌慣。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中生長,明白事理,懂得感恩,富有愛心,幸福感、自信感、責任感都會很強。而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往往自私自利,不懂得尊重別人,遇到不開心的事就耍橫、蠻不講理。所以家長在教育孩子時,既要尊重孩子的感受,也要堅持原則。對孩子的訴求,合理的儘量滿足,一時實現不了的要向孩子說明原因,不合理的則堅決反對。告訴孩子雖然父母的愛是最真誠無私的,但並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以孩子為中心,都要以滿足孩子的需求為第一位,家中每個人都是平等的,父母愛孩子,孩子同樣也要愛自己的父母。記得一個案例,一個奶奶經常帶孫女去吃牛肉麵,每次奶奶都會把自己碗裡的牛肉挑出來給孫女吃,有一次遲遲沒挑出來,孫女立馬就打了奶奶一巴掌,質問奶奶為什麼不把牛肉給她吃。這樣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認為別人的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心中沒有感恩之情。那個在雨中給孩子打傘而淋溼自己的父親,雖然看了讓人感動,卻不能是常態。

其次,良好的習慣養成和人格品質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葉聖陶先生說過,教育就是培養習慣,衡量教育是不是成功就看有沒有形成良好的習慣。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孩子每一次試錯後,家長都要及時跟進教育,告訴孩子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讓孩子慢慢地形成觀念、養成習慣,追求積極健康向上的生活品質,避免誤入歧途。在日常的教育中,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培養孩子科學的生活習慣,主要包括:良好的作息習慣、良好的飲食習慣、良好的衛生習慣、良好的文明習慣、良好的守規習慣。二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主要包括:課前預習的習慣、上課認真聽講的習慣、定期複習的習慣、獨立思考的習慣、合理安排時間的習慣、主動請教的習慣、查缺補漏的習慣、歸納總結、舉一反三的習慣。三是培養孩子優良的性格品質,主要包括:相信自己、擁有自信,樂觀進取、積極主動,面對挫折、不棄不餒,勇於探索、敢於競爭,愛護自己、樂於助人,嚴以自律,持之以恆。四是培養孩子正確的道德觀念,主要包括:謙虛尊長、不狂妄自大,誠信友善、不投機取巧,敢於擔當、不推卸責任,心存感恩、不自私自利,勤勞節儉、不盲目攀比,寬容以待、不驕橫跋扈,知明守理、不唯利是圖。

家庭教育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就如李嘉誠所言,「一個人事業上再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子女失敗的缺憾。」,希望大家在看了《誤殺》後都能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祝願各位家長都能培養教育出優秀的孩子。

下一篇,我還會再談《誤殺》中一個平凡家庭的親子關係,是如何由親變淡、再由淡變濃的。我是《今日頭條》上的「紅爐煮雪親子教育」,也是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國家認證親子溝通培訓師,希望今後與大家一起溝通交流親子教育等方面的話題。

相關焦點

  • 中國家庭教育的痛點是什麼?看看德國家庭是怎麼做的?
    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在孩子成長的每一個階段都發揮著各自的作用,共同影響著孩子的成長和今後的發展。尤其是家庭教育,更是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孩子的思維和成長,甚至決定了孩子未來能夠到達的高度。哪怕是在教育水平極其不發達的地方,亦有家庭教育很成功的事例,養育出了優秀的孩子;而相反,在一些世界教育水平頂尖的國家,也不乏有一大堆家庭教育失敗的人士,培養出了失敗的孩子。
  • 《誤殺》父母對子女的愛沒有錯,家庭教育缺失,誠信是本片的關鍵
    看了2019年上映的這部劇情片《誤殺》,說實話,還不錯。顯然議員的家庭教育是不健康的,失敗的。尤其是那位身為警察局長的母親責任更大,慈母多敗兒!不能正視自己的家庭環境,不能體會父母賺錢謀生的艱辛,丫環身子小姐脾氣。這些應該都是他父母慣的,從小沒樹立好積極健康的價值觀,心態歪了。
  • 《誤殺》:電影背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019年12月13日,在中國大陸上映的電影《誤殺電影圍繞兩個家庭之間的故事展開敘述,成功的反映出了人性的黑暗。值得我們注意的是,電影背後映射出的家庭教育觀念,值得我們分析。電影當中兩個家庭的教育觀念是不一樣的,一個充滿著溺愛、自私、不尊重他人的生命權的家庭;另一個則是弱小、社會底層的家庭。
  • 從家庭教育缺失的角度看《誤殺》,才知道父親對孩子的缺位多可怕
    2019年底,一部反映家庭教育問題的經典電影上映,引起廣大網友的討論,那就是《誤殺》。影片中的故事發生在泰國,以兩個截然不同、相差懸殊的家庭為背景,講述家庭教育對孩子成長的影響。李維傑和阿玉有兩個女兒,他們在泰國打拼17年,開了一家網絡公司,夫妻恩愛,孩子和睦,本來是非常幸福的一家四口。
  • 肖央主演電影《誤殺》披露了原生家庭與父母教育的真相!太現實!
    電影《誤殺》目前在豆瓣上的評分為7.7,被許多網友稱為年度最佳懸疑劇。它由蕭揚,陳衝和譚卓等有實力的演員主演。它改編自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我看過原始版本,不可否認的是,該版本的改編很好,情節緊張,令人興奮,細節到位。尤其是演員選擇的非常到位,角色飽滿,高潮不斷,結局有些意想不到,跟原版有所差別。「誤殺」的主人公李維傑是一個只有小學學歷的低水平人士。
  • 興智家庭教育艾江生:整個社會對孩子心理健康只是喊 沒有做輔導
    團隊在過去四年當中,打造了中國應用類最專業的一個專家團隊,我們的家庭教育指導師團隊大概有100多個教師,100多個教師如何去順應。第二個就是家庭教育服務體系,這個服務體系是我們在中國獨創的一個體系,做過家庭教育專業的人士都知道,家庭教育是一個非標類的東西,每個家庭教育的出發點是不一樣的,每個家庭的起點、終點不一樣,有些家庭孩子生下來已經到了終點,有些家庭起點跟終點是兩個很大的差距。
  • 電影《誤殺》告訴我們:父母的溺愛,是毀掉孩子的噩夢
    一個發生在兩個家庭之間的「誤殺」與「反殺」悲劇電影講述的是一個發生在兩個家庭之間的「誤殺」與「反殺」悲劇。扮演李維傑的肖央是筷子兄弟的主唱之一,那首令人淚目的《父親》,就是由他和筷子兄弟的另一名成員王太利合唱的。他是個多面手,不僅能唱能導還能演。在這部電影裡,他扮演的父親李維傑,經營著一家小網絡公司,是個充滿智慧又有些悲情的角色。老戲骨陳衝飾演警察局長拉韞,不怒自威,氣場沖天。譚卓扮演李維傑的妻子阿玉,表演也十分出彩。
  • 《誤殺》:好故事造就好電影
    《誤殺》是一部看完之後想多次給大家推薦的電影,是一部懸疑推理電影,改編於印度電影《誤殺瞞天記》,但是再次改編的影片還是具有自己獨特的亮點,人物的設定,劇情的環環緊扣,奪人眼球推理手法,躲避警察的模仿手法,都是這部電影多層次的價值體現,這樣新穎的表現形式足夠吸引觀眾,不老派,不枯燥。
  • 肖央「誤殺」破九億!到底是誰誤殺?
    前段時間的電影「誤殺」近日破了九億大關因市場需求更是延長上映至2月12日,不知道喜歡犯罪燒腦的你們有沒有去看這部電影呢?《誤殺瞞天記》李維傑與妻子阿玉來泰打拼17年,膝下育有兩個女兒,年屆四十的他靠開設網絡公司為生,為人也頗得小鎮居民的好感。
  • 《誤殺》藏在細節裡的真理:人生裡最重要的兩件事,你必須懂
    誤殺》才明白,婚姻裡最簡單的幸福,就是遇事有我在,人生最大的失敗就是教錯孩子。誤殺》這部電影裡,男主人公中年的婚姻很平淡,但遇到問題時,這份平淡中卻展現了驚人的擔當。從社會的角度來看,他護著妻兒的行為屬於犯罪,但從家庭入手,他就是一個好丈夫好爸爸。
  • 影入人心 |《誤殺》: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就是禽獸
    激烈衝突中,他被平平和媽媽阿玉誤殺。《誤殺》中的素察父母,擁有得天獨厚的好條件,好學歷、好收入、好地位,卻教育出一個惡魔。平平父母,沒學歷、沒錢、沒地位,但是卻給了兩個女兒最溫暖的家庭,最以身作則的教育。
  • 原生家庭可能束縛孩子成長?家庭教育很重要,首先要培養自主意識
    一個在健康的原生家庭裡成長的孩子,父母恩愛,兄友弟恭,關係和諧,溝通無礙,那他一定會成為一個擁有健康心理的孩子。反之,如果他的原生家庭,充滿著暴力和謾罵,或者說得到了父母的溺愛,那他一定無法成為真正健康優秀的孩子。所以說,原生家庭對於孩子的成長的可能性是多方面的。
  • 《誤殺》:兩個家庭的悲劇,「父親缺位」忽視對孩子的保護
    電影《誤殺》熱血豆瓣2019年度電影榜單,成為「十大評分最高華語片」之一,口碑持續大爆。如果單從電影技術層面簡單的將《誤殺》歸類為一部正義與邪惡交鋒的犯罪爽片,顯然會忽略其背後所隱藏的深刻情感內核,可以說,「誤殺」事件的產生及擴大發展,離不開兩個家庭父親角色的缺失,也就是所謂的「父親缺位」影響:主角李偉傑對女兒教育的缺位;政府高管都彭對其兒子教育的缺位。
  • 馬伊琍:我是個壞媽媽,「懂事」的孩子,是家庭教育最失敗的產物
    都說家是溫暖的港灣,在最親的家人面前,都不能自由的表達自己的真實情緒,那他怎麼能夠感受到家的溫暖呢?席瑞在《奇葩說》第5季中說:「親情,最不需要的就是懂事!」。不被愛的孩子才會懂事當一個家庭裡,那怕只有一個人,特別的寵愛孩子,那怕只有一個,那麼在孩子手了為去,難過生氣的時候,都會覺得自己還有一個可以依靠的人,都會想著去找那個人撒撒嬌、哭哭鬧鬧,被那個人抱一抱,哄一哄,就會會膚以往的朝氣。
  • 《誤殺》:一次蓄意失敗卻優秀的瞞天過海
    《誤殺》是由柯汶利導演,肖央、譚卓、陳衝領銜主演的犯罪懸疑電影。該片講述了,開設網絡公司的李維傑與妻子阿玉來泰國打拼,所住小鎮治安混亂,各種權力碾壓公平正義,自己的大女兒更被當地警院督察長兒子強暴,妻子和女兒因為反抗誤殺對方。
  • 張戈:從「人民的名義」看家庭教育
    達康書記的家庭生活是現實中很多官員的真實寫照,我認為還是極具代表性的。他的孩子「佳佳」,作為一個官員家庭孩子的成長的縮影,也讓我們窺見了部分高知父母或高幹家庭在家庭教育中的問題。  第一種典型問題就是我們的孩子,我們沒空管。
  • 看完《小偷家族》,才發現家庭教育有多重要
    小編最近才看完《小偷家族》這部斬獲了坎城金棕櫚獎的最佳影片,這部來自日本鬼才導演是枝裕和的電影作品一經上映便受到了影迷們的追捧。《小偷家族》講述的是6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由於特殊的「羈絆」而相互扶持成為一家人的故事。
  • 《誤殺》現實意義剖析!當法制失守 個人的慎獨
    《誤殺》,該部影片是由陳思誠監製、柯汶利執導的華語懸疑電影,於2019年上映,斬獲了5.5億不俗的票房成績。據悉,影片翻拍自被網友封神的印度懸疑佳作《誤殺瞞天記》。經過導演和編劇的重新構思,結合中國當下的社會現實,立足於中國影視市場,《誤殺》有了中國式的精神內核。
  • 嘉禾縣關工委舉辦關愛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公益講座
    這是在嘉禾縣關工委舉辦的關愛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公益講座上發生的一幕。坦坪鎮會場巡迴講座現場在講座上,袁傑文在講解家長要多做示範、少講道理的原則時,反問大家:「家長總是喜歡問孩子考了多少分,可你想過沒有,自己在孩子心目中能夠打多少分呢?」這突然的一問,引發大家深深地思考和反省。
  • 《誤殺》詮釋4種校園霸凌根源:校園霸凌面前,誰都無法置身事外
    《誤殺》目前豆瓣評分7.7,這部電影拍攝的背景位於東南亞某一國家裡一個充斥走私,販毒活動,各種權力交織碾壓公平正義的邊陲小鎮。《誤殺》主要講了李維傑一家四口人因為女兒平平誤殺富裕家庭之子素察而改變家庭走向的一件事。這部電影的巧妙之處在於導演安排的拍攝背景以及拍攝角度,他利用兩個相差懸殊的家庭,因為一場校園霸凌事件改變兩個家庭人生走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