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頭下香港電影黃金年代

2020-08-29 她影像

對著鏡子整理儀容的林青霞、雙手託頭的徐克、身穿底褲的林子祥、健身室裡的許冠傑,還有石堅、成龍、蕭芳芳等,這些熟識的臉孔,2018年尾忽然流傳開來,不禁令人驚嘆電影圈的美好年代。

林青霞

徐克,導演、監製,1980

林子祥,演員,歌星,1981

這批電影人照片來自1979至1983年間攝影師盧玉瑩在《電影雙周刊》的專欄〈曝光人物〉,令幕前幕後的電影工作者得以「曝光」,事隔三十重載,《電影人》最近第三度結集成書,年屆七十的盧玉瑩老師笑談往事,一切仍歷歷在目。

我以照片表達對80年代香港電影的感情,希望留給業界一個美麗的東西。

——盧玉瑩

盧玉瑩

近距離捕捉巨星光環以外

《電影人》的經典,不僅記錄這些電影人物的青蔥歲月,還捕捉他們光環以外的罕見一面。李翰祥導演當時在邵氏電影可謂呼風喚雨,偏偏盧玉瑩沒有視他如皇帝,「我將他和片場的劇組人員一齊拍攝,令他看上去只是一個工作人員,不讓他威風。」面對不願上鏡的人,盧玉瑩則善意誘請,專欄的第一個電影人是許鞍華,明知許鞍華害怕上鏡,還苦苦哀求,可她還是在深夜的電車裡按下快門。

李翰祥,導演

〈曝光人物〉欄目首位電影人許鞍華,1979年。

電影人照片有逾百張,全是28mm廣角鏡頭拍攝,近距離捕捉對方最自然的一面。「當我拿著相機時,會覺得自己很強勢,當你走近時,會令他們有種壓迫感,那樣才過癮,才會有火花。」自言挑剔的她,總會等待最完美的場景才按下快門,拍攝成龍時,她捨棄常見的動作場面,而是捕捉他難得靜靜沉思的一刻。「那是我最喜歡的照片,我將他的精神狀態拍攝得太漂亮。」試過有電影老闆想她幫周潤發拍攝,然而相處一整日,她一下快門都沒有按。「我覺得不好的畫面,我不會拍攝;一拍到滿意效果,便收工,而非拍攝一大堆照片慢慢挑選。」

成龍靜靜沉思的一刻,是盧玉瑩最喜歡的照片,1981年。

蕭芳芳,演員,1980

當時她的正職是中學美術老師,攝影只是空閒時的一腔熱血。熱愛藝術電影的她,與友人在1973年創辦火鳥電影會,引入電影做放映。「我不僅要設計海報,那時沒有人拍攝訪問及座談會,於是就由我拍攝。」在香港沙龍照片盛行的年代,她反而深受紀實攝影影響,在剛創刊的《號外》雜誌開設攝影專欄。作為自由攝影師,她一早踏足內地,記錄下那個純樸年代的精神面貌,連金庸、倪匡都在談論她的照片。1979年《電影雙周刊》創刊,她主理的〈曝光人物〉欄目,為許多巨星留下倩影。

鄭少秋,演員

吳宇森,導演

那時電影圈不像現在般複雜,可隨時向電影公司了解電影人的工作日程,她也甚少預約,直接往片場拍攝。她不喜歡跟電影明星交際應酬,然而為了拍攝照片,坦言有潔癖的她,多惡劣的環境也能忍受。「片場通常都是很暗的,周圍烏煙瘴氣;去到片場沒水飲,沒有廁所,我不會坐片場的髒凳子,但我竟然願意去拍攝,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她通常躲在片場一角,見到有趣的畫面,便快速地按下快門,就如那幅林子祥身穿內褲等待開鏡的照片。

文字引導重溫美好歲月

她說每次拍攝人物,總是很興奮,即使在街頭拍攝陌生人,那種交流也很過癮。「我是很惡的,但我有一種磁場,令人願意給我拍攝,那種感覺是很好,所以我拍照是很開心。」作為她鏡頭下一員,就連張堅庭也說,「盧玉瑩把庸俗人也拍得好似好有性格,後無來者。

張堅庭,編劇、導演、演員,1981

惠英紅,演員

1983年,當時她要應付新工作,〈曝光人物〉欄目因而停止,當年拍攝的菲林,後來亦不知所終。幸好她的學生將保留的這堆舊照片進行掃描、整理,放上臉書後反應熱烈,更有出版社聯絡出書。在新版《電影人》裡,她為每位拍攝對象寫下文字感受,雖然她認為一張好的照片不需要文字引導,但她亦成全出版社的想法。「我強迫自己寫的時候,重溫以前的美好歲月,結果寫得很開心、很充實。」

1985年(圖右)、2005年(左上)及2020年(左下)出版的《電影人》。

狄龍,演員

盧玉瑩(中)年輕時候在片場

-

文章來源 | photogstory

圖片來源 | 網絡綜合

文字 | 顯影

相關焦點

  • 馬家輝:回到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借著一股市井隨性的「塑料氣質」,再把九十年代歌舞廳的審美搬到舞臺上,這個樂隊已經收穫大批死忠粉。黑皮衣,綠襯衫,偏分髮型,粗糙的真實感,以及混不吝的生命力……許多個瞬間都讓人疑心,他們從上個世紀的香港穿越而來。帶著舊時代痕跡被熱捧的五條人,撞上流行的港風,也召喚出無數沉迷於香港流金歲月的人。
  • 細數香港電影黃金年代10大編劇
    「編導演,從來都是編劇在先」,這是豆瓣9.2分電影《南海十三朗》的經典臺詞。劇本是電影的骨架,優秀的劇本能夠鑄就經典的電影。香港電影黃金年代大名鼎鼎的導演眾多,聲名在外的編劇卻屈指可數。縱觀香港影史,許多編劇和導演都是絕佳的靈魂搭檔,下面小編就為您盤點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十大編劇。十、王家衛墨鏡現已是功名成就的大導演,香港逼格最高的文藝片標杆。
  • 流金歲月—香港電影鏡頭下大陸形象的變遷
    作者:大隱者原創文章,謝絕轉載曾經與好萊塢齊名的香港電影,已經慢慢成為一個懷舊的符號了,時過境遷,今天大隱者和影迷們一起回顧香港電影的那段黃金時代——鏡頭下大陸形象的變遷。從1984年確定香港回歸之後的歲月裡,香港電影大致經歷了牴觸、迷茫共存、慢慢接納三個過程。
  • 任達華如何在70年代香港電影黃金年代中崛起?運氣?努力?後臺?
    任達華出生於1955年的香港,父親是一名警察,那時候的香港作為英國海外管轄地區,鞭長但也莫及,況且此時的英國已經不是一戰時期的英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主力,並且是敵方的主要目標,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英國已經走在下坡路上。對香港治安的管理也非常鬆懈。
  • 追憶香港樂隊黃金年代
    1月10日,這個由原香港著名樂隊達明一派成員劉以達在自己微博上透露的消息,令無數樂迷為之興奮不已。今年4月,這支具有濃鬱香港氣息的樂隊將在香港舉行他們的復出演唱會。無獨有偶,與達明一派共同創造了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樂隊盛世的另外兩支重量級樂隊也都在近兩年復出或醞釀復出。太極樂隊已經於2011年舉行了他們的復出首演。
  • 驚豔了90年代的香港女星,她們才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在讀這句話時,便想到了一個年代,一群用相機定格的經典之美。她們就是90年代的港星美女們。80、90年代的香港女明星,又美又獨特,真的是風情萬種即便女神在婚後宣布息影,忠於家庭,她的美還是在90年代的香港
  • 香港大腕們在80年代的模樣
    盧玉瑩鏡頭下的劉德華在香港電影最燦爛的時期,有這樣一班電影人,他們都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使香港電影成為80、90年代的文化主流,盧玉瑩鏡頭下的徐克盧玉瑩鏡頭下的許鞍華年輕時的成龍,黃金年代已然回不去,但對於每一個電影人和影迷來說,香港電影的傳奇永不落幕。
  • 香港當初4位在黃金年代脫穎而出的女星
    在香港80年代電影黃金年代,每年都會出現一部分美女,辨識度超高。當年票房位居前列的,林青霞飾演東方不敗太適合她了,仙氣逼人,(2)邱淑貞1968年5月16日出生於中國香港,祖籍廣東開平市1987年,邱淑貞參選香港小姐,與李美鳳並列當年的最大熱門佳麗,1988年,得到導演王晶的賞識進入影壇邱淑貞面相中帶著性感和清純並存的矛盾氣質型美女
  • 女神們的顏值巔峰,10部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神劇推薦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與秋作伴創作立場聲明:本文內容為個人經驗心得分享,歡迎理性討論~在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血洗紅花亭截圖要說誰是香港電影黃金年代最美的女神真假威龍截圖港片黃金年代中平平無奇的一部動作喜劇片
  • 日本攝影師鏡頭下的搖滾黃金年代
    他於上世紀六十年代正式入行,數十年來,用鏡頭記錄下了許多搖滾巨星鮮為人知的一面。長谷部宏在一次採訪中提到過自己入行的經歷:在巴黎休假時,他偶然得到一份工作,即前往倫敦給彼時已經大紅大紫的披頭四樂隊拍照。之後,各大樂隊都爭先恐後地赴日演出,他也就跟著片約不斷了。在彼時的日本,搖滾樂尚未進入主流文化。
  • 港人對電影精神的執著,成就了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還有王家衛,人稱墨鏡王,是著名的華語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從1982年編寫個人首部電影劇本《彩雲曲》,從而正式進入了電影圈。歷年來獲獎無數,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等等無數國內外大獎。 王家衛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對電影理念有著一種超乎尋常的執著。
  • 港人對電影精神的執著,成就了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曾經有一個電影《歷年來獲獎無數,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等等無數國內外大獎。王家衛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對電影理念有著一種超乎尋常的執著。
  • 90年代初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一張眾多影人的集體照引發感嘆
    90年代初是香港電影的最後一個黃金時期,那一時期,出品了眾多電影佳作,不論是武打片,喜劇片,槍戰片,還是文藝片,不少都是高質量的,明星們穿梭於各大片場,不知你是否還能記得當年的盛況了?這裡我放上一張1992年眾多香港影人的集體合影照,你一定能看出許多熟悉的面孔,一部戲裡出現這麼多的大腕,在當場並不鮮見
  • 瑪格南攝影師鏡頭下的六十年代中國
    瑪格南攝影師鏡頭下的六十年代中國 2019-08-03 11: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香港電影最經典的5個鏡頭,第一當屬王祖賢,意義重大,實至名歸
    在經歷了國語、上海話、潮州話後,最能代表香港電影的是嶺南文化的粵語。在一些熱門的粵語電影中,不妨挑選出最能代表香港電影的五個鏡頭。電影中的英雄史詩,暴力美學迅速成為香港電影的主流,也是隔壁韓國的學習模板。而且影片中發哥燒美金來點香菸的鏡頭已經成為香港電影最具標誌性的一幕。就如大衛·波德維爾對香港電影影像風格的評價一樣。
  • 梁鵬飛:看著《寒戰2》,真懷念80年代香港電影
    香港警匪片的變遷 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新人輩出,流派紛呈,迸發出了無限的想像力和無窮的生命力,時人稱之為「盡皆癲狂,盡皆過火」,這句話包含了兩層意思,你可以把它當做是一種批評這三類電影的代表人物分別是周星馳、成龍和周潤發,號稱「雙周一成」,是最有票房保證的代名詞,壟斷了香港電影黃金年代所有票房冠軍。 別的不論,單說下香港警匪片。雖然以「曹探長」聞名的曹達華在香港電影早期老粵語片裡面出演過一些偵探片,但那還算不上警匪片。後來成龍的經典《警察故事》雖然也是警察題材,但電影類型還是我們熟悉的成龍式的功夫喜劇片。
  • 香港電影往事之黃金配角午馬
    香港電影從80年代從開始風靡亞洲,到20世紀出走向沒落,這裡面雖然說雙周一成影響力功不可沒,但紅花還需綠葉配。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香港電影的黃金配角午馬午馬,本名馮宏源,1942年5月28日生於天津,香港話劇演員、影視演員、導演、編劇。邵氏影業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第一期畢業生。
  • TVB新劇重現70年代香港不成功?首播便出現現代網站穿幫鏡頭
    近日,TVB推出了新劇《黃金有罪》,這部劇集是以70年代的香港作為故事的背景,劇情講述的是在70年代的香港,當時的股票市場可以說是廣大人民群眾改寫命運的「戰場」,各個階級的人都想利用這個股票市場來改變命運。
  • 紅花還得綠葉襯,香港電影裡的十大黃金配角
    今天無二君盤點一下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經典配角。曾經多次獲得最佳男配提名,並榮膺第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劉以達‍在上世紀80年代樂隊出身,從九十年代中後期開始甚至在香港電影市道低迷、很多演員無戲可拍之際,林雪卻能每年參演十部以上電影,堪稱王牌配角。
  • 在香港的黃金年代,爾冬陞到底見識過多少美人?
    她雖然上鏡也漂漂亮亮,但和當年香港電影黃金時期的美女相比,爾冬陞做了導演後,鏡頭下更是美女雲集。憑藉《忘不了》,爾冬陞也得到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的提名明朗活潑、天生神顏、氣質文藝,三種不同類型的頂尖美女,在爾冬陞導演的鏡頭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