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個電影《無間道》的訪問,對其中一位編劇莊文強,做了簡短的採訪,他說,在拍攝無間道時,他除了寫劇本,更參與美術燈光攝影,甚至音樂的構思,以追求自己作品的完整性。他覺得,如果每一位編劇都願意與導演及其他工作人員做類似的溝通,編劇的地位獲得尊重並非難事。他一有空閒便會密集地看書和欣賞大師作品,《英雄本色》他看了百多次,《教父》一二集看了六七十次。藉以揣摩其他人的造詣,他的故事或許沒有英雄故事的偉大、動人情節,但他同樣受人尊敬,因為他自帶專業,因為他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還有王家衛,人稱墨鏡王,是著名的華語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從1982年編寫個人首部電影劇本《彩雲曲》,從而正式進入了電影圈。歷年來獲獎無數,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等等無數國內外大獎。
王家衛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對電影理念有著一種超乎尋常的執著。
《阿飛正傳》裡,為了劉嘉玲擦地的一個鏡頭,她連擦27次,擦到哭為止。走近時能明顯感覺她髮絲間那一縷熱氣蒸騰,這就是王家衛想要的效果,而同樣在這部電影中,劉德華拍完一場3分鐘的戲份,全場掌聲雷動,該片攝影指導杜可風更是連連驚呼完美,可王家衛只說了一句:重來!事後他解釋:世界上本就沒有完美的事物,我需要在演員的表演中發現缺陷。
《擺渡人》的劇本前後改了118稿。每一句臺詞,每一首老歌,每一個誇張的情節、復躁的抖包袱,都被心機策劃,每一位觀眾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代宗師》他整整準備了十年,走遍各大門派尋找素材,要演員們提前三年封閉式集訓,跟各大派高手練習真正的功夫。所以等拍完戲之後,天天習武的張震獲得了八極拳比賽的冠軍。趙本山扮演的「東北之鬼」熬蛇羹,幾分鐘的戲份拍了幾十天,天天在那熬,裡面趙本山要嘗一口湯,光嘗那一下就拍了百八十次,也不管能不能吃,每次喝一勺,熬到最後趙本山的高血壓都犯了。
選了上百個演員後,選定了二十多歲的金城武出演《重慶森林》,王家衛對初次合作的大帥哥沒有絲毫的憐惜,片中金城武吃鳳梨罐頭的習慣和那段關於保質期的臺詞已經成為金城武標誌性的影像。那時的青澀最讓人動容,可那個標誌性的影像,他付出的代價是連吃了30罐鳳梨罐頭 ,吃到嗓子腫痛。在《墮落天使》裡 他演的啞巴, 是因為在上部戲《重慶森林》裡吃了太多的鳳梨罐頭嗓子受損,嘶啞無法說話。
在阿根廷拍攝《春光乍洩》時墨鏡王為了怕演員受不了他的「折磨」回港,甚至扣下幾位主演的護照,就是在這次拍攝中,哥哥張國榮因水土不服,差一點命喪異鄉。生病也沒能成為敷衍的藉口,他會為了一個表情,甚至一個眼神而不厭其煩的拍攝了一遍又一遍。
那部風情萬種的《花樣年華》整部電影的視聽元素幾乎都是呈現出風格化意識和唯美主義的色彩。特別是對於光的運用,光和影的變幻都極其具有個人意象和韻味。再加上張曼玉那二十多套變幻莫測的旗袍,解放前老上海的旗袍文化在這部電影中被淋漓盡致的再現出來。
趙本山曾盛讚王家衛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沒有像他這麼幹的,弄一個電影的前期就三四年,拍了一個月的戲,他看著不舒服可以一下子就不要了,又重排,一個劇組有三百多人,一天的吃住開銷,花出的錢像流水一樣。為了電影,他可以忘掉自己,忘掉血本,寧可拍破產也要把戲拍好,他的這種精神真讓人敬佩,這麼多有成就的演員,那麼聽導演時間的安排,這也證明王家衛的個人魅力吧。」
正是因為香港電影人持有這樣的專業工作態度,才能在八九十年代,不懼美國好萊塢電影的強大市場競爭力,能牢牢地立足於整個亞洲電影市場。面對全球競爭,一個有專業態度的人會不斷問自己,我是否做好了自己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