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對電影精神的執著,成就了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2021-01-10 騰訊網

曾經有一個電影《無間道》的訪問,對其中一位編劇莊文強,做了簡短的採訪,他說,在拍攝無間道時,他除了寫劇本,更參與美術燈光攝影,甚至音樂的構思,以追求自己作品的完整性。他覺得,如果每一位編劇都願意與導演及其他工作人員做類似的溝通,編劇的地位獲得尊重並非難事。他一有空閒便會密集地看書和欣賞大師作品,《英雄本色》他看了百多次,《教父》一二集看了六七十次。藉以揣摩其他人的造詣,他的故事或許沒有英雄故事的偉大、動人情節,但他同樣受人尊敬,因為他自帶專業,因為他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還有王家衛,人稱墨鏡王,是著名的華語電影導演,編劇,製片人。從1982年編寫個人首部電影劇本《彩雲曲》,從而正式進入了電影圈。歷年來獲獎無數,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等等無數國內外大獎。

王家衛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對電影理念有著一種超乎尋常的執著。

《阿飛正傳》裡,為了劉嘉玲擦地的一個鏡頭,她連擦27次,擦到哭為止。走近時能明顯感覺她髮絲間那一縷熱氣蒸騰,這就是王家衛想要的效果,而同樣在這部電影中,劉德華拍完一場3分鐘的戲份,全場掌聲雷動,該片攝影指導杜可風更是連連驚呼完美,可王家衛只說了一句:重來!事後他解釋:世界上本就沒有完美的事物,我需要在演員的表演中發現缺陷。

《擺渡人》的劇本前後改了118稿。每一句臺詞,每一首老歌,每一個誇張的情節、復躁的抖包袱,都被心機策劃,每一位觀眾都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代宗師》他整整準備了十年,走遍各大門派尋找素材,要演員們提前三年封閉式集訓,跟各大派高手練習真正的功夫。所以等拍完戲之後,天天習武的張震獲得了八極拳比賽的冠軍。趙本山扮演的「東北之鬼」熬蛇羹,幾分鐘的戲份拍了幾十天,天天在那熬,裡面趙本山要嘗一口湯,光嘗那一下就拍了百八十次,也不管能不能吃,每次喝一勺,熬到最後趙本山的高血壓都犯了。

選了上百個演員後,選定了二十多歲的金城武出演《重慶森林》,王家衛對初次合作的大帥哥沒有絲毫的憐惜,片中金城武吃鳳梨罐頭的習慣和那段關於保質期的臺詞已經成為金城武標誌性的影像。那時的青澀最讓人動容,可那個標誌性的影像,他付出的代價是連吃了30罐鳳梨罐頭 ,吃到嗓子腫痛。在《墮落天使》裡 他演的啞巴, 是因為在上部戲《重慶森林》裡吃了太多的鳳梨罐頭嗓子受損,嘶啞無法說話。

在阿根廷拍攝《春光乍洩》時墨鏡王為了怕演員受不了他的「折磨」回港,甚至扣下幾位主演的護照,就是在這次拍攝中,哥哥張國榮因水土不服,差一點命喪異鄉。生病也沒能成為敷衍的藉口,他會為了一個表情,甚至一個眼神而不厭其煩的拍攝了一遍又一遍。

那部風情萬種的《花樣年華》整部電影的視聽元素幾乎都是呈現出風格化意識和唯美主義的色彩。特別是對於光的運用,光和影的變幻都極其具有個人意象和韻味。再加上張曼玉那二十多套變幻莫測的旗袍,解放前老上海的旗袍文化在這部電影中被淋漓盡致的再現出來。

趙本山曾盛讚王家衛對藝術的執著追求,「沒有像他這麼幹的,弄一個電影的前期就三四年,拍了一個月的戲,他看著不舒服可以一下子就不要了,又重排,一個劇組有三百多人,一天的吃住開銷,花出的錢像流水一樣。為了電影,他可以忘掉自己,忘掉血本,寧可拍破產也要把戲拍好,他的這種精神真讓人敬佩,這麼多有成就的演員,那麼聽導演時間的安排,這也證明王家衛的個人魅力吧。」

正是因為香港電影人持有這樣的專業工作態度,才能在八九十年代,不懼美國好萊塢電影的強大市場競爭力,能牢牢地立足於整個亞洲電影市場。面對全球競爭,一個有專業態度的人會不斷問自己,我是否做好了自己的工作。

相關焦點

  • 港人對電影精神的執著,成就了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曾經有一個電影《歷年來獲獎無數,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 、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導演獎、坎城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國電影獎、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北京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等等無數國內外大獎。王家衛是個講故事的高手,他對電影理念有著一種超乎尋常的執著。
  • 馬家輝:回到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借著一股市井隨性的「塑料氣質」,再把九十年代歌舞廳的審美搬到舞臺上,這個樂隊已經收穫大批死忠粉。黑皮衣,綠襯衫,偏分髮型,粗糙的真實感,以及混不吝的生命力……許多個瞬間都讓人疑心,他們從上個世紀的香港穿越而來。帶著舊時代痕跡被熱捧的五條人,撞上流行的港風,也召喚出無數沉迷於香港流金歲月的人。
  • 細數香港電影黃金年代10大編劇
    「編導演,從來都是編劇在先」,這是豆瓣9.2分電影《南海十三朗》的經典臺詞。劇本是電影的骨架,優秀的劇本能夠鑄就經典的電影。香港電影黃金年代大名鼎鼎的導演眾多,聲名在外的編劇卻屈指可數。縱觀香港影史,許多編劇和導演都是絕佳的靈魂搭檔,下面小編就為您盤點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的十大編劇。十、王家衛墨鏡現已是功名成就的大導演,香港逼格最高的文藝片標杆。
  • 鏡頭下香港電影黃金年代
    對著鏡子整理儀容的林青霞、雙手託頭的徐克、身穿底褲的林子祥、健身室裡的許冠傑,還有石堅、成龍、蕭芳芳等,這些熟識的臉孔,2018年尾忽然流傳開來,不禁令人驚嘆電影圈的美好年代。1979至1983年間攝影師盧玉瑩在《電影雙周刊》的專欄〈曝光人物〉,令幕前幕後的電影工作者得以「曝光」,事隔三十重載,《電影人》最近第三度結集成書,年屆七十的盧玉瑩老師笑談往事,一切仍歷歷在目。
  • 任達華如何在70年代香港電影黃金年代中崛起?運氣?努力?後臺?
    任達華出生於1955年的香港,父親是一名警察,那時候的香港作為英國海外管轄地區,鞭長但也莫及,況且此時的英國已經不是一戰時期的英國。作為兩次世界大戰的主力,並且是敵方的主要目標,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英國已經走在下坡路上。對香港治安的管理也非常鬆懈。
  • 吳孟達走了,帶走了香港電影所剩無幾的一片雲彩
    港片與無腳鳥,漂浮在南海中的無根之萍 如今我們回想吳孟達的一生,記憶總不免與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捆綁在一起。可以說,無腳鳥的形象幾乎代表了那個年代香港人的精神素描,也展現了香港電影在百年發展中的特點。在這段歲月裡,由於特殊的歷史因素和政治影響,香港電影在東亞地區近一個世紀的電影發展進程中幾乎一枝獨秀,亦因此被世界稱為「東方好萊塢」。香港電影一路高歌猛進,直到在70年代迎來它的光輝歲月。
  • 90年代的香港電影群星璀璨,你記得哪一句港味臺詞?
    借著一股市井隨性的「塑料氣質」,再把九十年代歌舞廳的審美搬到舞臺上,這個樂隊已經收穫大批死忠粉。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那是群星璀璨的光輝時刻,也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黃金時代的香港電影,就這樣處處湧動著閃光的生氣。
  • 七十一載黃飛鴻,香港功夫電影裡的「中國往事」
    上世紀3、40年代,上海影人為避戰亂,掀起幾次南下香港的潮流,「滬影港漸」,把上海電影的文脈傳承給了香港,也把「華人對世界電影的最大貢獻」(導演何平語)——華語功夫電影的旗幟,交到了香港電影人手上。但在那個年代,這種粗糙的銀幕連載式黃飛鴻電影,卻是廣東移民自我投射和寄託鄉愁的「精神癮品」。
  • 香港最神秘的女作家,成就了90年代香港電影的半壁江山
    在這場張國榮離世前一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演講中,他如此說道,還表示《胭脂扣》中的十二少是自己飾演過的最喜歡的角色。她的書也許你沒有讀過,但改編的電影你一定看過,裡面全是七情六慾,看得眾生落淚。痴男怨女、悲歡離合,奇情怪異、天馬行空,創造出獨具一格的個人風格。
  • 爾冬陞罵得再狠,也喚不回那個一去不復返的香港電影黃金年代
    他出生在1957年的香港,當時香港商業電影冒頭,像邵氏電影公司這樣的大製片企業湧現。爾冬陞的父親爾光,就是香港五六十年代頗有影響力的電影製片人及導演,幫永華、邵氏、國泰等電影公司擔任過製片。不僅香港人看,香港電影還會出口到東南亞其他地方。而爾冬陞的電影理念,也是在那時候打下基礎的。他在採訪中說過,雖然不喜歡武俠片,但楚原導演算是他的啟蒙老師。
  • 【香港精神 專刊】林威:執著演藝 家國在心
    香港,對於初來乍到的林威先生來說,可謂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一個全新的世界。那時的他也會充滿好奇地觀察香港人與內地人有何區別。「其實也沒什麼很大的不同。」但他發現,香港人勤勞、獨立、上進,普遍具有一股學習精神。還有一點是他感觸非常深刻的,那就是香港同胞普遍擁有強烈的愛國情懷,甚至超過了他這個內地過來的人,這是他沒想到的。
  • 90年代十大香港經典電影
    導演:吳宇森《英雄本色》成就了兩個男人,一個是被稱為票房毒藥的周潤發,另一個就是被稱為無片可拍的吳宇森,兩個失意的男人走到了一起,再加上徐老怪的幫助,一部經典影片就這樣誕生了。《英雄本色》把槍戰的方式發揚光大,代表了香港電影槍戰片的最高成就,也是世界槍戰片的最高成就。
  • 驚豔了90年代的香港女星,她們才是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
    在讀這句話時,便想到了一個年代,一群用相機定格的經典之美。她們就是90年代的港星美女們。80、90年代的香港女明星,又美又獨特,真的是風情萬種即便女神在婚後宣布息影,忠於家庭,她的美還是在90年代的香港
  • 香港電影往事之黃金配角午馬
    香港電影從80年代從開始風靡亞洲,到20世紀出走向沒落,這裡面雖然說雙周一成影響力功不可沒,但紅花還需綠葉配。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香港電影的黃金配角午馬午馬,本名馮宏源,1942年5月28日生於天津,香港話劇演員、影視演員、導演、編劇。邵氏影業公司南國實驗劇團第一期畢業生。
  • 香港電影發展歷程
    不無原因,1949年後大批中國內地的電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經濟理由紛紛南下,在香港設電影廠,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攝電影,使香港成為南中國唯一的也是最大的電影中心。再加上20世紀50年代中期,新加坡、馬來西亞電影勢力過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歐電影文化所帶來的衝擊,遂令香港電影邁向成熟的雛型。
  • 女神們的顏值巔峰,10部香港電影黃金年代神劇推薦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與秋作伴創作立場聲明:本文內容為個人經驗心得分享,歡迎理性討論~在香港電影的黃金年代血洗紅花亭截圖要說誰是香港電影黃金年代最美的女神真假威龍截圖港片黃金年代中平平無奇的一部動作喜劇片
  • 23年前的鄭伊健,才是香港電影最溫柔的一把刀
    《刀劍笑》於1994年香港上映,在香港電影輝煌的尾聲,《刀劍笑》質量並不盡如人意,其撲街也展現了港影類型單一的內容危機。即便集合了劉德華和林青霞,《刀劍笑》依然沒能呈現出漫畫原著的俠義精神。風流俠姿和高絕冷豔的浮於表面,讓這次漫改神形無存。
  • 90年代初香港電影的黃金時期,一張眾多影人的集體照引發感嘆
    90年代初是香港電影的最後一個黃金時期,那一時期,出品了眾多電影佳作,不論是武打片,喜劇片,槍戰片,還是文藝片,不少都是高質量的,明星們穿梭於各大片場,不知你是否還能記得當年的盛況了?這裡我放上一張1992年眾多香港影人的集體合影照,你一定能看出許多熟悉的面孔,一部戲裡出現這麼多的大腕,在當場並不鮮見
  • 當今是香港電影的最後鼎盛年代,以後將不復存在
    這也能說明香港電影曾經獲得的極大城東。有道德的電影公司、傑出的演員、與眾不同的導演,整整在香港電影中走過了近百年的時光。然而隨著演員們的逐漸老去造成的青黃不接和整體電影製作水準的下降,近年來香港電影的質量顯得參差不齊。久而久之香港電影的年代已然遲暮,再也難以恢復之前的輝煌。
  • 澳門回應何時放寬港人入境 明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停辦
    新聞速覽 今日重點 1、澳門回應何時放寬港人入境 2、廣州浪奇5.72億元存貨不翼而飛七新冠康復者仍欠費 3、明年香港電影金像獎典禮停辦 延至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