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務新聞網 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糧食安全造成負面影響。據聯合國最新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顯示,疫情可能導致全世界食物不足人數今年新增8300萬至1.32億。
人口的絕對數大直接擴大了糧食需求,人口持續增長率在未來一個時期內也快於糧食增長率,此外,人口增長區域分布與糧食供給區域分布之間存在嚴重錯位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目前,發達國家的城市化率已達到80%,新興市場國家城市化率也已達到40%至60%。消費人口與食品生產基地的距離越遠,糧食生產和供給的鏈條將隨之拉長,糧食供應鏈脆弱的壓力會越來越大。供應鏈中的食品損耗仍然廣泛存在,尤其是對保鮮要求較高的冷鏈物流。目前,發達國家生鮮農產品綜合冷鏈流通率在90%以上,中國這一數據僅為19%。冷鏈建設召喚著國際合作。
冷鏈建設助力農產品流通
全世界每年約有1/3的食物被丟棄或是浪費,在工業化國家折合價值約為6800億美元;在發展中國家約合3100億美元。生鮮農產品流通對於過程中的儲運環境、管理流程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大多數國家都還沒有建立起完善的跨地區生鮮農產品流通體系。生鮮農產品供應有明顯的區域性,影響了農業尤其是經濟類蔬菜、水果的周年供應和規模化、工業化生產。
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牽引性工程,可以有效提升農產品產區貯藏保鮮和產後商品化處理能力。在這方面,荷蘭農產品運輸提供了範本。
荷蘭國土面積僅4.2萬平方公裡,1/4低於海平面,約一半國土海拔不足1米,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小國土大農業」國家,在全球生鮮品貿易、分銷領域佔據重要地位。技術創新、全球化戰略、高度組織化以及全產業鏈的協作布局締造了荷蘭農業的奇蹟。
荷蘭中央統計局最新報告顯示,2019年荷蘭農產品出口額約為945億歐元,較2018年增加4.6%。多年來農產品出口一直在增長。根據這一最新估算,荷蘭仍然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業出口國。
締造荷蘭農產品出口奇蹟的首推物流。荷蘭在不同地點建立起若干個農產品和食品供應鏈樞紐,加之荷蘭位於歐洲的交通中心地區,各種運輸方式發達,使荷蘭成了為歐洲和世界其他地區市場提供物流服務的最佳中心。荷蘭的冷鏈行業非常發達,具有現代化的製冷和冷凍技術,且工作效率高,充分保證高質量的農產品的運輸、儲存和配送服務。
中外聯動,打造更完善的供應鏈
近年來,憑藉生鮮電商和移動網際網路帶來的新零售模式,中國冷鏈行業突破了傳統的商超模式,近五年保持著15%至20%的年均複合高增長率。然而,整個冷鏈行業卻也面臨挑戰。長期以來,受困於地域限制和技術瓶頸,國內大部分冷庫都不能滿足現代倉儲和保鮮的需求。
農業農村部日前發布信息,為加強現代農業基礎設施建設,今年中央財政安排50億元資金,到今年年底,新建或改建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1.4萬個。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冷鏈倉儲中的保溫、防火安全等關鍵問題已經成為行業發展的主要痛點。因此,近年來,中國正在進行一系列綠色材料方面的改革,以加速打造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
在這些方面,中外企業以實際行動提供了經驗。
全球領先的特殊化學品企業亨斯邁集團將食物供應鏈解決方案作為新的重要發力點,通過提供以泰絡優聚酯多元醇產品為主的綠色保溫材料,助力解決當前突出的食品安全問題,發力冷鏈物流中的倉儲環節,保障食物供應鏈安全。
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的當下,進口冷鏈食品「頻頻中招」,人們甚至談「冷」色變,進口海鮮更是首當其衝。印度航空公司SpiceJet的貨運部門SpiceXpress與Om物流公司合作,提高其運輸對溫度敏感的新冠肺炎疫苗的能力。運營商表示,該合作夥伴關係旨在為新冠肺炎疫苗的運輸提供「快速、無縫和可靠的解決方案」,並在印度國內和國際上「建立可持續的冷鏈運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