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飛天是人類永恆的夢想,雖然直到最近100多年才實現,但是在此之前人類已經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比如設計飛行器的圖紙,研究飛行的科學技術原理。在歷史上,還留下了一些經典的飛行器設計圖紙,比如國友一貫齋的阿鼻機流大鳥秘術,雖然能媲美於達文西的單人飛鳥,但它卻存在一個缺陷,究竟有什麼問題呢?下面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在很多資料中,都表示飛機是美國工程師萊特兄弟於1903年發明,其實這並不是唯一答案,因為飛機的發明者還存在爭議。比如,法國人認為飛機是法國工程師克雷芒·阿德爾在1890年發明的,比萊特兄弟要早13年;還有人認為,萊特兄弟和克雷芒·阿德爾發明根本就不是飛機,真正意義上的飛機是在1906年巴西飛行家桑託斯—杜蒙特發明的14BIS號。
不管怎麼說,雖然最早的飛機存在爭議,但最早設計飛行器的人毫無疑問是達文西。對於達文西很多人都十分熟悉,他不僅是歐洲偉大的畫家,還是傑出的科學家。19世紀初,一位美國科學家在米蘭圖書館查找資料,無意中翻出一張繪製於1475年圖紙,內容明顯可見是一種螺旋式飛行器單人飛鳥,人站在底盤上以鋼絲控制方向,而它的作者就是達文西。
後來科學家們經過研究,確實達文西的這張圖紙是世界上最早的飛行器設計構想,雖然他並沒有將其變為現實,但是也給我們留下了巨大的想像空間,還將它看成是現代直升飛機的「鼻祖」。值得一提的是,在1964年3月,日本長濱市的考古學家在整理國友一貫齋留下的文稿資料時,意外發現了古老的飛行器設計圖紙,比達文西設計的飛行器還要先進。
國友一貫齋(1778年-1840年)是江戶時代傑出的發明家,因此考古學家們對他的遺物也十分重視,所以才能讓這件飛行器設計圖紙重見天日,即阿鼻機流大鳥秘術(音譯)。在一開始,阿鼻機流大鳥秘術分散在一本書的好幾頁當中,因為都是零散的圖紙,所以考古學家們都看不出所以然,但後來有人突發奇想將它們拼在一起,於是就有了一個驚奇的發現。
零散圖紙拼在一起之後,竟然是一隻展開雙翅的大鳥,但不過仔細一看又不是鳥,因為除了尾部和翅膀像鳥之外,其他地方都是工業設計的零部件結構。考古學家們都成了丈二和尚,琢磨了半天才反應過來,確定這是一件基於仿生學設計的飛行器圖紙。後來,考古學家又在林林總總的資料中,找到關於這件圖紙的解釋,就叫做阿鼻機流大鳥,可以稱作是一種飛行器。
按照圖紙的設計,飛行器有一個底盤,兩側安裝雙翼,後側安裝尾翼,這樣的設計靈感完全來自鳥兒。在底盤上部算是駕駛艙,為單人駕艙模式,裡面有傳動結構帶動雙翼上下煽動,尾翼也能通過連接杆控制。根據圖紙的比例,如果完全製造出來之後,它長約6米,寬約13米,在當時來說儼然是個龐然大物。問題來了,阿鼻機流大鳥飛行器真的能飛嗎?
在阿鼻機流大鳥走紅之後,很多航空學家就對它進行過討論和研究,他們對其利用仿生學的想法給予了高度肯定,但是並不認為它能夠實現人類飛天的夢想。首先,阿鼻機流大鳥秘術並沒有解釋清楚動力來源,我們都知道汽車要跑就需要有發動機,而飛機要想飛天肯定也需要航空發動機,但是阿鼻機流大鳥只說煽動雙翼,難道是駕駛員手動操作充當發動機嗎?顯然這是不合理的,因為人不是機器,也許用胳膊扇幾下後,就沒有力氣了,其次,飛機要想平穩升空,還要考慮空氣動力學結構,而阿鼻機流大鳥的設計顯然不具備。
另外其他的缺陷還有不少,總之阿鼻機流大鳥只能說是一架「紙上飛機」。即便如此,我們也不能將阿鼻機流大鳥一票否決,因為它代表了人類飛天夢想的又一次嘗試,雖然沒有成功,但是讓我們距離成功又更近了一步,正所謂「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可以讓我們看得更遠」。另外,如果不從歷史的角度來看待,阿鼻機流大鳥秘術也是一件珍貴的文物資料。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