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轉念,見日光之下所行的一切欺壓。
看哪,受欺壓的流淚,且無人安慰;
欺壓他們的有勢力,也無人安慰他們。
——《聖經·傳道書》第四章一節
在人類漫長而又悠遠的歷史長河中,總有一些社會事件會泛起洶湧的波瀾,令人類自嘆力量的微小。在小小的內心世界裡感受過深深的絕望之餘,有些人偶爾也會仰望星空。如果還沒解決的話,一些人就會長嘆一口氣,然後很快選擇性遺忘;另一些人卻會被聖靈感動,在自己的心靈裡催生出憐憫的種子,這是屬神的性情。
正如中國詩人艾青的詩句:
為何我的眼裡飽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艾青因愛流淚而成的詩句曾令無數國人動容。可是我們站在這個時代裡,放眼望去,它僅僅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成的句子,如果它足夠幸運的話,還會偶爾客串一下高考語文試卷。它已經無法抵達多數人心靈麻木的港灣。因為在這個人人利益至上的時代裡,讓別人可以有尊嚴的活下去,已然不再是每個人的追求。
活著,本來就是一個沉重的話題。正如騰訊新聞裡最有道德價值的欄目《活著》每一期呈現出來的人類生存問題所表達的那樣。
對於緬北地區的孩子們來說,沉重的話題依然沉重,如鉛似鐵。
被世界遺忘的角落
被世界各國政府力量拋向空中的果敢(KOKANG)先後經歷了封建社會,英國殖民,日本侵略,抗日解放,獨立聯邦,直到2015年3月26日,緬甸軍方宣布已控制整個果敢地區,派緬甸國防軍33師駐紮於此。直到今日,渴望自由的果敢人民經歷了無數次的戰爭,饑荒,疾病與死亡。
戰爭最大受益者永遠是政府,最大的受害者永遠是底層人民;戰爭是製造悲劇的最佳手段,戰爭也是催生孤兒的最快途徑。
紀錄片《邊境少女》(Berdor Girl)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被世界遺忘的角落裡,剛剛經歷了戰亂的漢族少女楊梅清說道:「如果可能的話,我希望這一切都只是一個夢。可是我知道,我們再也回不到從前了,從戰爭打響的那一天起,果敢就不再是我熟悉的樣子了!」
殘酷的現實是許多果敢兒童的夢魘,他們成為孤兒,原本就沒有身份的他們現在又失去了父母,沒有了打開他們認識世界之門的教育與帶給他們溫暖的家庭。理想就像是卡夫卡筆下的《城堡》,近在咫尺的中國是他們最想去的地方,但是,現實中的他們就是小說中的k,永遠也到不了那個地方。中國也是他們的最美想像,可是因為他們沒有身份證,他們難進國門。
「沒有身份證,即使我們越過邊境,我們也寸步難行!」紀錄片中的一個人用純正的普通話絕望對著鏡頭無奈地說著自己的絕望。
特特和他的朋友們
在紅黃藍恐怖降臨中國大地之前,從朋友那兒得知,有一個途徑可以認領那裡的孤兒。2017年11月23日感恩節,我給自己定了一個小小的目標,找十個朋友成立一個基金會,用每個人每天的一塊錢,將這筆錢匯給「麥種之家」,然後交由他們支配。就目前的局勢來說,這筆錢可以滿足一個孩子一個月的生活所需。
我現在不能確定我們可以堅持多久,又會給他們帶去什麼樣的幫助,但是可以確定的是:他們是這個殘酷世界的美麗天使。他們改變了我們用錢的習慣,增進了屬靈的友誼,也促使我們在行動中增長憐憫之心。
書的世界裡被祝福的故事
一個人從原本毫無憐憫,到去關愛身邊每一個人,最後終於明白聖誕節真實的意義,這個過程會給他的心靈帶去多少的喜樂呢?如果你想知道答案,我會毫不猶豫地推薦你去讀讀狄更斯(Charles Dickens)先生的《聖誕鐘聲》。
美國房角石教會的牧師弗朗西斯-陳(Francis chan)牧師也用筆墨為我們描述了一個被祝福的故事:多明戈和艾琳-加西亞(Domingo and erin Garcia)。
多明戈是機械維修工,艾琳是理髮師,他們養育了32個孩子,其中16個是收養的,多明戈和艾琳將近60歲了,如今還有11個孩子和他們生活在一起,他們告訴我,如果還有能力,他們還想領養更多。他們認真地對待《雅各書》一章27節的命令(照顧孤兒)。同齡人都想著怎麼才能過得最舒服,他們卻惦記著美國50萬需要父母的孤兒。
他們很享受的一個奇妙祝福就是,看到了親生兒女們跟隨著自己的腳步,也去撫養孤兒。他們有兩個兒子,其中一個兒子有四個孩子,兩個親生、兩個領養;另一個兒子有六個孩子,三個親生、三個領養。
多明戈和艾琳的婚姻生活曾經陷入到毫無希望的地步。但是上帝喜歡把人從最糟糕的環境中帶出來,用他的靈來改變他們。如果有人覺得自己的生活婚姻毫無希望,請看看多明戈和艾琳。
不想毫無憐憫地活著,然後帶著仇恨死去
重疊的色彩在我們心中形成了黑色的恐懼,稚嫩的孩子的軀體裡被埋下白色的回憶;
藍色的制服為大地鋪上了灰色的恐懼,羸弱的人們扭動著他們微小的身軀;
冬日的寒風中飄著紅色的淚雨!
經歷了冷血的戰爭,我們開始渴望和平;
訴說了無數的謊言,我們開始追求真理;
犯下了累累的罪行,我們開始立志行善;
可是我問問你啊,
你擁有了多少上帝所賜的財富,
才會開始慷慨贈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