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河南商丘發生一件匪夷所思的事件,許先生家媳婦早產,到醫院剖腹產後醫生告訴許先生嬰兒已經死亡,但是許先生拿到裝有嬰兒的「袋子」,發現裡面的嬰兒還動了一下,而且還有哭聲,最後立即搶救,最終嬰兒的命是搶救回來了,但是嬰兒因為長時間在塑膠袋裡缺氧,搶救過來,也變成重度「腦癱兒」。更讓人生氣的是,醫生說沒有證據顯示孩子腦癱是醫院造成的,如果是健康的孩子,就不會早產了。

對於這樣的「醫患」糾紛,「明日良醫」來分析:
第一:很多早產兒,也活得很好。許先生的孩子28周出生,雖然早產,但是很多這時間出生的早產兒,經過護理,現在也很健康,活得很好。問題的關鍵是,孩子剖腹產後,沒有嚴重對待,僅僅憑藉主觀上認為孩子已經死亡了,其實再小的生命,也是一條命,每一位醫生都要認真對待,最終還是許先生發現自己的孩子還活著,還有哭聲,還在動。

第二:醫生還是要多「練」技能。很多醫患糾紛緊張,很多是由於錯誤診斷,很多手術也是這樣。由於現在學生學醫,三年在高校裡學習理論,很少去實踐,一個老師帶30幾個學生是常有的現象,很難做到每個學生「手把手」教,這樣學生只能把書背得滾瓜爛熟,動手能力很差。經常會出現,本科畢業的醫科大學學生,還不會最基本的「穿刺 」,所以要加強醫生的「練」。

第三:「醫療錯誤」為主要死亡因素。在國外,即使最發達國家美國,「醫療錯誤」也為第一大死亡原因,2012年「醫療錯誤」死亡44萬人,大於排名第二位「心血管死亡」38萬人。而且美國的醫學學生一入學,就是進入醫院學習,醫學院與醫院只是2塊牌子,一個單位,學習與「練」結合在一起。比如最出名的梅奧醫學院,他們的老師與學生比為13比1,13個老師帶1個學生,其它學院平均師生比為1比1,這樣手把手教學生,減少「醫療錯誤」發生,但是「醫療錯誤」還是第一大死亡原因,反觀我們呢?

第四:解決「醫療錯誤」,減少醫療糾紛,醫生還是要多「練」。由於教師不足,就必須在「智慧醫教」,模擬現實環境的機器人系統上練,最好不要在「橡皮人」身上練習,因為「橡皮人」不能反映你練習時是否出錯,「智慧機器人」會隨時告訴你錯在哪裡,哪一步沒有做到位,最好以後每個醫學院都有一個供學生練習的場所,智能醫教中心,這個方面做得比較好的就是貴州醫科大學。

每年醫療糾紛越來越多,一方面反映老百姓的法律意識加強,另外一方面也要求我們醫生不斷提升自己的技能。病人安全,醫生也會安全!《高菲日日報》將會持續報導,關注點一點,歡迎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