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除草劑越來越多的應用在農業生產中,使用量不斷增加,不但減輕了農戶的勞動強度,更為農作物增產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是農戶經常遇到除草效果不徹底,雜草反彈等問題,排除購買假冒偽劣產品因素,我想有以下幾個原因:
1、溫度
氣溫高有利於除草劑被雜草吸收,作用效果好。但不是氣溫越高越好,氣溫過高,噴出的霧狀液很快被蒸發,特別對一些易揮發的除草劑及見光分解的除草劑,會降低除草效果,如2.4—D、氟樂靈、禾大壯、二甲四氯等,還會因揮發飄移到周圍敏感作物上產生藥害。氣溫過低時使用撲草淨,植物對其不能及時降解,容易發生藥害。正確的施藥時應為:高溫季節,晴而無風的上午11點前及下午4點以後;低溫季節宜在上午10點至下午3點之間。
2、土壤墒情
土壤水分充足,作物和雜草生長旺盛,有利於作物對藥劑的分解和雜草對藥劑的吸收並在體內傳導運輸,從而達到最佳除草效果,尤其是土壤處理劑必須有土壤溼潤條件才能發揮良好的藥效。如土壤乾旱,作物和雜草生長緩慢,作物耐性差,並有利於雜草莖葉形成較厚的角質層,影響對除草劑的吸收傳導,從而使除草劑藥效下降。同時雜草為了適應乾旱環境,大部分毛孔關閉,影響藥劑的吸收,根系更加發達,增加防除難度。因此,乾旱的天氣,推薦高限量,同時施藥時要加大噴水量。土壤墒情溼潤情況下,使用效果最好。土壤溼潤,雜草生長需要養分,才能更多吸收除草劑藥液。特別是封閉除草劑對土壤墒情影響最大。
3、施藥時期
冬小麥產區,施藥時間分為冬前施藥和節後施藥。除草劑藥效發揮要有適宜溫度,低溫施藥會導致除草效果差,嚴重者會出現小麥中毒現象。冬前施藥建議使用耐低溫效果好的產品。節後施藥建議在冬小麥播種後澆完蒙頭水(第一水)後的40天以後打除草劑最為安全,此時小麥正值4葉或4葉1心期,對除草劑 較為耐受,4葉以後打除草劑最為安全,另外,小麥4葉期時,大部分的雜草已經出齊,而且草齡比較小,小麥又沒有分櫱,葉片不多,比較容易打死雜草,此時打除草劑最為高效。雜草2~4葉期間,噴施除草劑,效果最好。雜草2~4葉期,植株比較小,正處於快速生長周期,草小,葉片嫩,更容易吸收藥液。
4、使用量
施藥濃度過多過少都會對除草效果有影響,所以除草劑配水要科學,要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切忌不要擅自增加用藥量。隨著雜草的生長,除草劑的使用量也要適當增加。值得關注的是,有的除草劑隨意增加使用量,容易出現藥害。比如小麥田除草劑成分~唑草酮,超量使用,容易造成小麥發黃,出現藥害。再如花生田除草劑甲咪唑煙酸,超量使用,容易造成後茬作物藥害等。
5、用水量
除草劑和打藥用水量有很大的關係。用水量少,不但除草效果不好,還容易出現藥害頻發。據我了解,我國北方大部分地區,一桶水(15公斤)噴施一畝地,有的更多,除草效果肯定不好。最好一畝地用30公斤左右水量,很多專家學者不建議使用植保無人機噴施除草劑,就是因為植保無人機、彌霧機打藥,用水量太少。
6、土壤酸鹼度
除草劑包括農藥,由酸鹼度組成,有偏鹼性,有偏酸性,而土壤同樣,比如河南蘭考、河北滄州部分地塊,土壤偏鹼度比較大,正常除草劑要加大使用量,才能保證效果。
7、配藥不合理
有些市場,老百姓打藥比較粗放,背次藥桶,打除草劑,連帶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一起使用,美其名曰「全管」,效果可想而知。千萬記得,大部分除草劑嚴禁與有機磷類農藥使用,不但除草效果不好,還容易引發藥害。
8、噴勻噴透,不重噴漏噴
除草劑強調的噴勻噴透,不重噴漏噴,大家都能理解。漏噴效果出不來,重噴容易出現藥害。
9、二次稀釋
二次稀釋的作用是為了更好地讓藥液在水中充分的均勻稀釋。一定要注意。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當然還有其他原因,歡迎大家留言補充。
來源:拉板車抽中華百家號,圖文編輯:天山植保,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