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其林:三國隱藏的一代名將陳到

2021-02-13 當代作家

在《三國演義》裡有一個重量級人物隻字未提,就連《三國志》也只有幾處零星的記載,為什麼?或許大家會以為,這個人物不值得史學家去記載,但是在三國時期的這個人物身上,我只找到一個解釋,那就是歷史是一個將錯就錯的東西。為什麼這麼說呢?這事得從劉備起家時說起,劉備起家依靠的是在涿郡招募的一支兵馬,經過無數次戰鬥的洗禮, 在他擔任豫州牧後,這支兵馬被建設成為三國歷史上一支著名的部隊——白毦。白毦是劉備的貼身衛隊,不參加攻城奪地的戰鬥,專門負責保衛劉備及重要部屬的生命安全,領導這支部隊的將領是屬於劉備直管的。《三國演義》已經明白告訴我們了,劉備當了兩年的左將軍領豫州牧後,從曹操身邊跑了出來,依然是屢敗屢戰,多次命懸一線。也就是說在此種危機下,只有這支中央衛隊在他身邊拼死保護著他與整個中央機關的安全撤離,那麼可以肯定統領這支部隊的將領是劉備充分信任的人,這份信任是關羽張飛都不能及的,而負責這支部隊的將領卻被三國風雲不小心隱藏了。

為什麼說是隱藏而不是被淹沒呢?縱觀各種史料,只有一個解釋,劉備為了自己的宏圖大業,沒有向外界公開這位將軍的任何信息。

據相關史料記載,曹操為徹底消滅劉備曾先後多次派遣特務組織進行大規模的暗殺行動,但每次都被這位將軍徹底粉碎掉,從而使劉備化險為夷、轉危為安。後來,曹操、孫權集團接二連三的進行某種利益交易時,逐漸獲悉劉備身邊有這麼一位將軍的存在。曹操、孫權集團曾多次絞盡腦汁追查其身份,均是無功而返。最終得出一個結論,這人是劉備刻意隱藏的重量級人物。在《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中有一處記載「徵南厚重,徵西忠克,統時選士,猛將之烈。──贊趙子龍、陳叔至。叔至名到,汝南人也。自豫州隨先主,名位常亞趙雲,俱以忠勇稱。建興初,官至永安都督、徵西將軍,封亭侯。」

叔至名到,是姓陳名到,字叔至,生年不詳。從劉備任左將軍豫州牧始一直跟隨劉備,整整二十六年,直到劉備去世之後,才逐漸公開走向蜀國的政治舞臺,官至永安都督,徵西將軍,封亭侯。那麼這個陳到在劉備身邊二十六年,都起到了什麼作用呢?我們只能從歷史的空隙中,與《三國志》對陳到的零星記載裡,尋找他的功績。 

《三國演義》裡當陽之戰,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長坂坡之戰,張飛一聲斷喝嚇退曹操八十萬大軍,趙雲單騎救主,關羽去荊州借兵。大家觀看這些精彩片段的的時候,卻忽略了一個問題,保護劉備這個中央機關的將領會是誰?一場被曹操打得妻離子散的會戰,劉備身邊就沒有任何戰鬥,可能嗎?曹操是來滅劉備搞統一的,這次戰役曹操是有計劃有戰役目的是做了長期準備的。他不會派特務,特功隊,敢死隊或者是其他部隊攻擊劉備的中央機構?我們看到的是什麼,劉備指揮若定地撤退,還有時間為百姓流流眼淚,很仁義的樣子。只有一種解釋,曹操派來的人,都被陳到率領的白毦滅了,而且滅的徹底。曹操找不到痕跡,劉備死不承認,也就造成了歷史無法記載。還有一個無法記載的原因,據相關史料顯示,三國時期的蜀漢沒有史官。羅貫中發現了這個問題,只好在趙雲身上渲染他的單騎救主,砍殺曹操五十幾名戰將,以求掩蓋這個問題。那麼我們就可以想出一個問題,曹操的五十幾名戰將,有一部分是死於陳到之手,只是劉備只表趙雲的功勞,還大肆宣傳,曹操又不認識人,糊糊塗塗的又說不清楚,斬殺五十幾名戰將的功績,自然也就落在趙雲的身上。據記載,趙雲是長坂坡一戰成名的,才分為官居五品樣子的牙門將軍,才成為了劉備身邊一位能參政議政的重量級人物。趙雲的破格升遷,這就說明趙雲當陽之戰不僅有功,還說明劉備對趙雲有刻意的成分。

西蜀大臣楊戲有一篇《季漢輔臣贊》,幾乎把蜀國大臣列舉了一遍,其中把趙雲和陳到並列到了一起。陳壽就把這篇《季漢輔臣贊》全文錄在《三國志》,也就構成了《三國志》對陳到的一處記載。我以為,這種並列是有道理的,因為陳到是在劉備當左將軍領豫州牧時期(建安三年四年)追隨劉備的,而趙雲則是在建安五年劉備依附袁紹時,趙雲至鄴城投奔劉備的。他們都是劉備的早期追隨者。陳到的官職是徵西將軍,趙雲的官職是徵南將軍。陳到的爵位是封亭侯,趙雲的爵位是永昌亭侯。這種並列說明一個問題,趙雲立了那麼多戰功,《三國演義》卻對陳到隻字未提,而我們所理解的趙雲是居功至偉,排名應該在馬超、黃忠之前,我們看到的《三國演義》也是這樣安排的,不過這樣安排不是羅貫中的本意,清初毛宗崗父子為了貶低馬超,並將趙雲列於五虎將第三位,他一生的主要作品就是刪改的《三國演義》。我以為我們現在看到的《三國演義》並不是原版,而是毛氏父子刪改過的。為什麼?這就是歷史的空隙,羅貫中對這個問題是有過仔細考量,把趙雲放入「五虎」已經有些不妥了,還往前推,會與各種正史典籍所記載的東西相差太遠,加上趙雲這個人物在《三國演義》裡,已經被羅貫中自己搞得前後年齡都搭配不上,毛氏父子對於這個問題在刪改時只有突出卻沒有減弱,因為他是在加強「尊劉抑曹」的觀念下進行的,對於《三國演義》本身就存在的這種矛盾,只有一種可能,陳到很多戰功被趙雲冒名頂替了。這種冒名頂替是劉備為大局記而有意安排的,劉備面對馬超、黃忠這種自己手裡的中央軍委大員,也就只能擺實實在在的功勞了。

我們再說說夷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之後,劉備逃竄,陸遜不可能不安排部隊圍追堵截最大限度地絞殺蜀國的有生力量。《三國演義》裡最後救劉備的是監督糧草的趙雲。真實的歷史是陳到與趙雲一起救的劉備。據相關史料記載,在那次戰役中,陳到領著白毦軍隊,以一擋十,抵擋上萬吳兵,保護劉備安全撤離。而且在白帝城的百裡之外有過一場阻擊戰,陳到將七百白毦長矛軍士,每人使二丈長矛一根、帶雁翎刀一把,分三隊,死戰吳兵。吳兵被陳到打的均無鬥志只想後撤的時候,趙雲出現了,對吳兵進行了包抄打擊,而《三國演義》只寫趙雲一人。

對於陳到身份,我是從陳壽撰寫的《三國志》中讀出幾分端倪,這位身價不菲,善於掃特戰,善於敗中救急險中求勝的劉備親信,在該書中沒有列傳,陳壽或許已經察覺到不給陳到專門列傳的不當之處,他對此事在其他的書籍中有過一個解釋,他說是陳到的事跡已經無從考證。我們都知道《三國演義》是從《三國志》演變過來的,歷代學者認為《三國演義》是把《三國志 》通俗化了,起到讓晦澀難懂的《三國志》走向了大眾的作用。也就是說,源於陳壽的無從考證,或者說是懶於考證,羅貫中的將錯就錯,來了個徹底輕鬆,連一個名字都不留,歷代史學家呢?源於他們沒有穿越到三國時代的本事去找陳到商量商量,也不敢「假設」行史。陳到這位三國名將也就讓劉備真正的隱藏到了現在。

陳到明明掌握劉備集團最精銳的部隊,卻不擔任重要職務,不在公共場合拋頭露面,從這點看,也能看出是劉備刻意安排的,保衛元首的將領完全不需要擔任重要的職務,以免樹大招風,這也說明陳到是劉備最信任對劉備最忠誠的人,手上掌握了劉備集團的王牌之師,不在意官職高低。但他在劉備投劉表時,已經是劉備集團裡僅次於關羽、張飛第三員虎將。這時候的趙雲呢?還只是一個等機會立功升遷的小頭目,連牙門將軍都不是,對誰都沒有威懾力。我以為這時候我們在《三國演義》裡看到的趙雲,只是陳到的替身。劉備死後,陳到立即快速上位,成為蜀漢集團的二號軍事人物,名位位列趙雲之右。他的身份才由絕密人物逐漸轉變為半公開的地方大員。當時蜀漢有四大軍區,分別是漢中、江州、 永安、庲降,其中漢中與魏國交界,由魏延擔任都督。而永安(即原白帝城,劉備敗退白帝城 以後改名永安)與吳國交界,陳到此時被委任為永安都督、徵西將軍,加封亭侯爵,他的麾下則是他已經統領二十六年的王牌部隊——白毦。陳到上任以後的吳蜀兩國關係面臨新的考驗,蜀漢朝廷對兩國邊境重鎮永安都督人選的抉擇慎之又慎。陳到的委任,不僅體現了蜀漢集團對陳到的重視,還體現了陳到的「神秘」有足夠的威懾力。故《諸葛亮集》中提到:「(陳)到所督,則先帝帳下白毦,西方上兵也。」

這裡還要說說蜀國內部的問題。劉備建立的蜀國主要由三個集團組成,諸葛亮、蔣琬為首的荊州集團,法正、李嚴為首的東州集團,黃權、譙周為首的益州集團。荊州軍團主要是劉備入蜀前的舊部,東州集團是入蜀時投靠的非益州的本土士人,益州集團是益州的土著氏族。劉備定蜀後的用人方針就是荊州集團為核心,拉攏重用東州集團,安撫提防益州集團。劉備的白帝城託孤是兩個人,一個諸葛亮,一個李嚴,那麼陳到一直跟在其身邊,劉備對他不可能沒有交代。我們可以從劉備死了,對陳到的任命永安都督就可以看不出來。劉備不僅把陳到留在了永安,李嚴也被任命為為中都護,統管內外軍事,留下鎮守永安。也就是說,劉備託孤,是讓李嚴鉗制諸葛亮的,或者是相互鉗制,安排陳到在李嚴的身邊,是鉗制李嚴的。《華陽國志·卷七·劉後主志》記載:「四年,永安都督李嚴還督江州,城巴郡大城。以徵西將軍汝南陳到督永安,封亭侯。」那麼這個記載與《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的時間對不上號,這個「四年」應該是建興四年,按這個記載,陳到升為永安都督是在李嚴離開之後。如果是這樣,作為白毦部隊的總司令,陳到與李嚴一起據守永安是有威信與實際兵權的。《三國志·李嚴傳》「以諸葛亮欲出軍漢中,嚴當知後事,移屯江州,留護軍陳到駐永安,皆統屬嚴。」《三國志》對陳到這處的記載,與後面的記載也不一致。這裡的記載是李嚴在永安時,陳到還是護軍,升永安都督的時間是李嚴離開永安的年份。在《三國志》卷四十五蜀書十五鄧張宗楊傳寫的是「建興初」。一個事實,陳到在劉備死後8年的軍旅生涯,一直沒有離開永安,直到公元230年離開人世。

在三國名將陳到的身上,我發現歷史有很多將錯就錯的東西,很多東西我們永遠找不到真相,那麼我們就只能在歷史中假設了!

相關焦點

  • 武力堪比三國最完美英雄趙雲的陳到,真是被嚴重低估三國名將嗎?
    不知道為什麼,現在有人極力抬高陳到而貶低趙雲,甚至說趙雲偷了陳到的人生經歷,網上有個陳到率領幾百兵馬與東吳幾萬人血戰,最終才有在劉備在夷陵之敗後能逃脫出去到白帝城
  • 劉備的保鏢陳到:三國中隱藏的高手
    在很多網友的印象裡,三國時期的高手有很多,比如呂布,一桿方天畫戟舞得虎虎生威,配上赤兔馬簡直就是一尊殺神,各國猛將不敢和他正面交鋒。
  • 三國被世人遺漏的名將,一個擊敗關羽張飛,一個被趙雲秒殺
    不過,在這個亂世之中,除了這些名將之外,還有很多名將,卻被世人遺漏,甚至忽略了。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盤點三國中被世人遺漏的名將。第一:蜀漢方面的(1)、防禦類型名將霍峻陳到,字叔至,史書上的記載,其以忠勇著稱,名位亞於趙雲。
  • 三國正史中,排名前十的名將都有誰?三國志說的很明白
    羅貫中的三國有影響力很多人,時至今日,人們對三國演義中的情節都是非常熟悉的。不可否認的是,三國演義的出現讓人們對三國時期變得盡人皆知。現如今看來,三國演義的出現對三國起到了「宣傳」作用,正因如此,人們大部分熟悉的內容都是三國演義中的,反而是正史中的不熟悉。那麼在三國正史中,排名前十的名將都有誰呢?恐怕這個問題的答案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 三國正史中,排名前十的名將都有誰?三國志說得很明白
    羅貫中的三國有影響力很多人,時至今日,人們對三國演義中的情節都是非常熟悉的。不可否認的是,三國演義的出現讓人們對三國時期變得盡人皆知。現如今看來,三國演義的出現對三國起到了「宣傳」作用,正因如此,人們大部分熟悉的內容都是三國演義中的,反而是正史中的不熟悉。那麼在三國正史中,排名前十的名將都有誰呢?恐怕這個問題的答案每一個人都不一樣。
  • 正史中的三國十大名將排行,他排第十名傷了很多三國迷的心
    那麼,正史中三國十大名將的排行是怎樣的呢?他們都是誰?其實陳壽在撰寫三國史的時候已經明確交代了三國名將的排行,依據他所記載的名將經歷,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發現三國十大武將的排行。在正史中,三國十大名將分別是張遼、關羽、張飛、文鴦、孫策、張郃、孫堅、魏延、趙雲、陳到。
  • 三國特種部隊之蜀漢白耳兵隊長——陳到
    都8012年了,能觸動眾多三國文化愛好者的還是那幾尊上古吉祥物,比如郭嘉,比如諸葛村夫,比如石家莊趙子龍等。就像只有太陽才能黑古天樂一樣,也只有雲黑才能黑趙雲。今天我也要做個雲黑,那麼用什麼切入話題呢?用玄德子龍斷背情?不好,這是個平權的時代,彩虹旗已經飄在大多數大陸的天空了。用七進七出救後主?不好,小胖都親開城門迎魏軍了,大魏皇裔也不是不可能,不好讓子龍背鍋。
  • 三國有哪些隱藏的神秘高手?萬人敵!
    也有呂布典韋許褚等人,在三國的歷史上他們所向披靡,高手過招,獨孤求敗。除此之外,三國還有哪些隱藏的神秘高手呢?當陽之戰,劉備向荊州南部逃亡之際,是陳到拼死相護而安全撤退。益州之戰龐統死於雒城,是陳到引一軍在張任出城時將其擊潰,奠定了雒城的勝利。
  • 忠心耿耿,虎將之烈——陳到
    陳到,字叔至,生卒年不詳,豫州汝南(今河南駐馬店平輿縣)人。         陳到的名次經常僅低於蜀漢名將趙雲,與趙雲一同因為忠勇而聞名,並統率白毦兵。建興年間,陳到擔任護軍、徵西將軍,被封為亭侯。
  • 三國志姜維傳,那些曾經名聲大噪的三國名將只剩下寥寥無幾
    三國志姜維傳的劇情主要是講述後三國時期的故事,遊戲中的人物大多數都不是我們所熟悉的三國將領,甚至後面關卡出現的高級敵將我們甚至根本就沒有聽過他的名字
  • 三國那些隱藏的神秘高手?打敗呂布的人?
    也有呂布典韋許褚等人,在三國的歷史上他們所向披靡,高手過招,獨孤求敗。除此之外,三國還有哪些隱藏的神秘高手呢?當陽之戰,劉備向荊州南部逃亡之際,是陳到拼死相護而安全撤退。益州之戰龐統死於雒城,是陳到引一軍在張任出城時將其擊潰,奠定了雒城的勝利。
  • 龐德:被三國硝煙埋沒的一代名將
    三國是一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湧現了一大批文臣武將,可謂是群星璀璨、將星如雲,但是由於一些文學作品的主觀性,很多人的歷史地位被降低,曹魏政權的龐德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真正的龐德可謂是一代名將,就算與三國的代表人物關羽相比,也是不遑多讓。
  • 張飛六十回合擊敗呂布趙雲,哪位三國名將能跟張飛大戰一百回合?
    陳壽在給蜀漢名將作傳的時候,諸葛亮單獨一傳,其後就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合傳,緊接著就是龐統法正合傳,這說明在陳壽眼裡,趙雲的地位是可以跟關張馬黃並列,是要高於龐統法正,更遠遠高於費禕蔣琬魏延。至於被網文吹上天的陳到,不好意思,在《三國志》裡只有一句話介紹,而且是在介紹趙雲的時候順便提的一句,在《三國演義》裡,根本就找不到他的影子。
  • 【三國猛將傳】《三國演義》中被忽視的兩員猛將
    陳到——劉玄德的貼身保鏢大統領陳到,字叔至,生卒年不詳,豫州汝南(今河南駐馬店平輿縣)人。三國時期蜀漢將領,劉備帳下白毦兵統領,名位常亞於趙雲,以忠勇著稱。蜀漢建興年間,任徵西將軍、永安都督,封亭侯。在任期間去世。
  • 被歷史忽視的三國四大猛將
    在三國那個全民皆兵的戰爭年代,自然湧現出了諸多優秀名將。 我們可以根據武力排名列出「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七許八黃九姜」,甚至連王雙、文鴛等一些二三流的武將也時常為人們談起在茶餘飯後。當然,三國名將們時隔千年還能被人們津津樂道,肯定是有《三國演義》的功勞。
  • ​三國時期下落不明的五員悍將,是死是活,成了歷史謎團
    三國時期的大將閻行、馬岱、陳到、嚴顏和高覽便都是如此。在三國名將之中,韓遂和馬超的名字被提及的次數也不算少。而在他們中間,還曾''夾著''一個頗有作為的閻行。閻行是韓遂麾下一員年輕大將。建安初年,韓遂和馬超兩兄弟因事反目成仇,大打出手。當時閻行為護主而持矛突襲馬超,矛被馬超慌忙折斷,而閻行憑藉斷矛也差點要了馬超的命。
  • 三國第一名將邢道榮
    (第163期)邢道榮忽然火了,力壓呂布、關張、趙雲,成為網友口中的三國第一名將。這是怎麼回事?
  • 三國名將夏侯淵和夏侯惇誰厲害?
    三國名將夏侯淵和夏侯惇誰厲害?夏侯惇為何在曹營位居第一?  在曹操的諸位兄弟中,夏侯惇的地位最高,最受曹操倚重。從曹操盤踞兗州開始,夏侯惇就是曹營眾將這首,位高權重,後來更官拜大將軍,在整個曹營中名位僅次於曹操。  夏侯淵也非常了得。他常年統兵在外,南徵北戰,屢立戰功,深受曹操喜愛。  那麼,夏侯惇與夏侯淵誰更厲害呢?
  • 中國歷史上三國時期下落不明的五員悍將,是死是活,成了歷史謎團
    三國時期的大將閻行、馬岱、陳到、嚴顏和高覽便都是如此。在三國名將之中,韓遂和馬超的名字被提及的次數也不算少。而在他們中間,還曾''夾著''一個頗有作為的閻行。然而建興十三年(235),馬岱奉蜀漢之命北伐魏軍時,在被魏將牛金大敗後就銷聲匿跡,再也未出現在三國的亂局之中。而在蜀漢,除了馬岱這位''銷聲匿跡''的將軍,另一位大將陳到也經歷過類似的沉寂。在劉備擔任豫州刺史和豫州牧期間,陳到加入劉備陣營。
  • 十部精品三國爭霸類小說,喜歡三國的朋友可以進來看看(上)
    主角虎軀一振、王霸之氣大發,收一大堆名將、名士,然後找地盤,發展,最終一統天下,這樣的情節是不是看膩了?那麼,換點新鮮的。如果主角只是一名黃巾小兵,卻被漢末名將忌憚,從此天下通緝,如何亂世求存?只能帶著一號人當流寇,四處流竄,在夾縫中求存。網友書評:此書的代入感也是很強烈的,從最開始的刀盾兵到最後飲恨赤壁,都讓我提心弔膽,廢寢忘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