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三國演義》等小說和電視劇的廣泛影響,曹魏的五子良將,蜀漢的五虎上將,東吳的四英將,相信很多朋友閉著眼睛都能夠說出來。
不過,在這個亂世之中,除了這些名將之外,還有很多名將,卻被世人遺漏,甚至忽略了。
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盤點盤點三國中被世人遺漏的名將。
第一:蜀漢方面的
(1)、防禦類型名將霍峻
霍峻,字仲邈,咋一聽,這個名字非常的陌生,基本上沒有什麼印象,跟蜀漢的「五虎上將」貌似基本上不是一個等級,知名度非常低,然而其本領卻非常高。
這個人本是劉表的部下,後來劉備奪取荊州,劉表又去世了,霍峻於是率了自己的子弟兵投奔劉備,被劉備任命為中郎將,跟隨劉備入川了。
劉備和劉璋反目,兩軍廝殺。劉備率大軍南下成都,留下霍峻孤軍鎮守葭萌城,這個地方是劉備在益州的後方,大本營,不容有失。
而霍峻扛住了2次重大的考驗,一次是張魯派遣部下楊帛誘降霍峻,要求共同守城,霍峻回答:「你們可以得到我的頭,但是你們得不到這座城!」
於是楊帛只好退回。第二次,劉璋派遣將領扶禁、向存率領一萬多兵眾,由閬水而上,圍攻霍峻。
霍峻帶領城中僅有的數百士兵頑強抵抗,扶禁、向存圍攻一年多也沒有成功。霍峻乘敵人鬆懈之機選派精銳部隊發動襲擊,於是大敗敵軍,並當場砍下向存的頭顱。
因為霍峻的後方成功保衛戰,讓劉備騰出足夠多的力量南下,對劉備平定蜀中有功,故而被為梓潼太守、裨將軍。
(2)、宿衛類型名將陳到
陳到,字叔至,史書上的記載,其以忠勇著稱,名位亞於趙雲。
這位猛將,在《三國演義》之中基本沒有出現,所有的功勞和事跡全部轉嫁給了趙雲。而事實上,陳到才是劉備最佳的宿衛保鏢。
陳到於劉備在豫州時成為劉備屬下,隨劉備轉戰四方,統帥著劉備最精銳的宿衛白毦兵,在夷陵之戰的時候,劉備慘敗,陳到所率領白毦軍團保護劉備撤退,以一當百,擊退追兵,故夷陵(猇亭)之戰劉備得以苟活,皆陳到之功也。
(3)、平賊類型名將李恢
李恢,字德昂,又一個不太熟悉的蜀漢武將,其本人更是文韜武略,在劉備與劉璋反目的時候,選擇劉備。
在劉備入川之前,沒有啥突出表現,主要去漢中連結馬超,讓馬超投降劉備。劉備自領益州牧後,任命李恢為益州功曹書佐、主簿。
劉備稱帝之後,李恢被劉備重用,拜為庲降都督,授予節符,出鎮南中。
劉備去世,南中豪族紛紛造反作亂。
建興三年(225年),諸葛亮南下徵討南中,李恢擔任中路軍統帥,在平定南中叛亂的時候,李恢立功最多,被封為漢興亭侯,並加拜安漢將軍。
後來,諸葛亮還回,南夷又再次反叛,殺害朝廷守將。
李恢親自統兵前往平叛,鏟盡行兇做惡的夷人,並把它們的首領遷往成都,從夷人中的叟、濮部落中徵收耕牛、戰馬、金銀以及犀牛皮作為賦稅,用以充實朝廷的軍用物資,使得當時蜀漢的財物開支不會缺乏。
二、其他勢力方面
(4)、陷陣型名將高順
高順,這位大將,是呂布麾下的中郎將。其在歷史上的名氣,還是蠻高的。一方面是他是一個忠臣,另外一方面,他是一個優秀的指揮者。
史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好飲酒,所統率的部隊精銳非常,號稱「陷陳營」(又稱「陷陣營」)。
高順本是一個名將,不過在呂布神勇的光環下,高順的光彩便暗淡了許多;尤其是呂布作為失敗者,這位名將的才能發揮以及表現嚴重打了折扣。
高順無論是在統兵,還是武藝方面,都是呂布麾下第一大將。
高順到底有多猛呢?
建安三年,呂布與劉備反目,派高順統率大軍攻擊小沛的劉備軍。即使是擁有關張兩位「萬人敵」的劉備軍,也沒有能夠抵擋「陷陳營」的兵鋒,高順佔領小沛,隨即擊破由曹營頭號大將夏侯惇所率的曹操援軍。
這是高順軍人生涯的巔峰。高順對呂布非常忠,屢進忠言於呂布,呂布雖知其忠而不能用。曹操擊破呂布後,高順被曹操所殺。因為高順死的早,其英雄事跡也就逐漸被遺漏。
(5)、步戰型名將麴義
麴義,這位能徵善戰的名將,在《三國演義》之中,是被剛剛出道的趙雲秒殺的存在,事實上,他在歷史上有著濃厚的軍事戰績。
隊伍十分強大,就是我們非麴義曾在涼州與羌人交戰,從而其麾下的精銳部常熟悉的「先登死士」。
說起,「先登死士」,就不得不說漢末那場驚心動魄的界橋之戰,在界橋之戰中扭轉乾坤,拯救袁紹於危難之中的人,就是麴義了。
麴義在這次戰役之戰,不僅橫掃了公孫瓚數萬騎兵精銳白馬義從,公孫瓚大敗,率兵逃走。
麴義乘勝追擊,在追擊過程中,再次擊潰公孫瓚,公孫瓚的兩千潰軍在逃跑過程中,與袁紹不期而遇。
此時的袁紹「惟帳下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餘人自隨」,雙方又一次展開激戰。
幸虧麴義及時趕到,終於解了袁紹之圍。在整個的界橋之戰中,麴義幾乎是僅憑一己之力,就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但是關於麴義的結局,有點撲朔迷離。他是死在他自己救過的袁紹手上的。這也是一代名將的悲哀。
寫在最後:喜歡三國和歷史的朋友,歡迎關注我的微信工重號「三國故事」,有些很精彩,有些很逗比,感興趣的可以訂閱一發,多謝支持
▼
後臺回復「111」
揭開三國第一猛將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