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故事在我國民間可謂家喻戶曉,即便是目不識丁的人,對三國故事也會津津樂道,說起三國,人們會想起一流謀士諸葛亮,也會想起見利忘義的呂布,總之,三國人物在我國民間有太大的影響力了。
而如果盤點一番我們會發現,如果以另類為標準,那麼三國的將領裡可以歸納出「24名將」,並且這24位名將裡面,有的人曾經讓孔明哭泣,有的人則讓關羽哭泣,還有一位,讓曹操哭泣,那麼,這些將領都是什麼人?
圖片:三國人物劇照
一、別具一格的名將
什麼是名將?一般情況下可以理解成在戰場上獨當一面的人,不過在本文所說的名將,指的是有一定知名度的將領,但是並不代表戰鬥力也強悍,他們之所以被認為是名將,主要的原因在於這裡面有不少人實在是太搞笑了。
圖片:三國將士們劇照
1、丑角
這類的將領如果在戲臺上的話,可以被視為丑角,因為這類人的出名是因為自己的能力十分有限,卻做出讓人格外關注的事情,並且這種事情多是十分不光彩的。
比如夏侯傑,夏侯傑在三國故事裡出場是在當陽橋那一段。當時曹操的大軍追殺劉備,劉備兵少,敵不過曹操的大軍,於是帶著百姓倉皇逃亡,劉備在逃亡過程中,張飛負責斷後。
張飛一個人在當陽橋,阻擋曹操的百萬大軍,而曹操見劉備只派遣張飛一個人出來阻攔自己的大軍,疑心劉備在給自己搞什麼陰謀,於是命軍隊停止過橋,暫時觀望。
而張飛則趁機對曹操的大軍大吼了幾聲,結果曹操身邊的將領夏侯傑被張飛的吼聲活活嚇死,成為了一個笑柄,這種事兒,要有多不光彩就有多不光彩。
圖片:夏侯傑被張飛嚇死劇照
話說曹操本來的姓氏是夏侯,而夏侯傑這樣的條件能夠當曹操麾下的將領,相信明眼人都知道,這夏侯傑是個關係戶,關係戶的悲劇,有時候就發生在需要拿出真本事的時候卻拿不出。
在24名將裡面,類似夏侯傑的還有四位。這四位其中兩個是:張達和範疆。這兩位本來是張飛麾下的將領,因為工作沒完成,被張飛暴打一頓後心生怨恨,於是利用張飛睡覺的機會,謀害了張飛,並且帶著張飛的人頭逃到了吳國,向孫權獻寶。
不過,當叛徒其實也是技術活兒,這兩位老兄可能是不知道,孫權當時比較忌憚劉備,十分不願意和劉備兵戎相見,因此這二位投降吳國沒多久,就被孫權殺死,理由是孫權不想和劉備結怨。
餘下的兩位則是麋芳和傅士仁,孫權偷襲荊州的時候,這兩位擔心被俘虜,於是主動投降,不過事後也都沒落得好下場。
圖片:張達和範疆劇照
2、喜劇人物
這類將領算是比較搞笑的人物,典型的人物有邢道榮,話說邢道榮本是荊州地區的將領,他和武俠小說裡面的柯鎮惡類似,邢道榮是打仗沒贏過,吹牛沒輸過。
邢道榮和張飛等人交手的時候,輕鬆被擒,不過,邢道榮還是嘴硬不服輸,而諸葛亮則利用邢道榮的性格特點,利用邢道榮,導致邢道榮成為了反間計的籌碼,類似邢道榮這種情況的還有潘鳳,一出場就被對手殺死,其意義只是成就了對手的威名。
秦宜祿,這老兄的名字可能很多人比較陌生,曹操收降秦宜祿以後,娶了秦宜祿的妻子。秦宜祿雖然沒了妻子,但也依靠和曹操的這個特殊關係,混了個榮華富貴,運氣可比潘鳳、邢道榮好多了。
夏侯恩,這老兄被趙雲殺死,而趙雲則通過他奪取了一把寶劍,這老兄的人生意義,多半是為了成就趙雲。
圖片來源於網絡:秦宜祿人物簡介
3、實力派人物
這類人物的特點在於,在這另類24名將裡算是確實有實力的,但其實力卻不能和呂布、關羽等人相提並論。
這其中以于禁為代表人物,于禁是曹操陣營武將的實力擔當之一。
曹操麾下有戰將千人,在這些戰將裡面,曹操經過千挑萬選,篩選出了五位名將,這便是大名鼎鼎的「五子良將」,而這「五子良將」裡,于禁就是其中之一。
于禁其實是一個很有實力的將領,只不過遇到了戰鬥力爆棚的關羽,而成為了俘虜,和于禁類似的,還有華雄、紀靈等八人。
圖片:于禁劇照
4、特殊群體
此外,在24另類名將裡,還有六位比較特殊,這六位的代表人物是祝融夫人,祝融夫人的特殊之處在於性別特殊,並且也確實打敗過諸葛亮麾下的將領。
當然,餘下五位的特殊也各有自身的特殊之處,比如蔡陽就是典型,蔡陽在明知道關羽戰鬥力的前提下,還敢找關羽單挑,因此這種另類行為,也被視為另類名將。
圖片:找關羽單挑劇照
二、讓人流淚的三位名將
本文開頭說過,在這24名將裡,有三位名將,讓當時的三個大人物流淚,那麼,這三個名將是哪三位?
1、馬謖
馬謖屬於實力派人物,當然,很多人誤解馬謖,認為馬謖只會空談,但其實,馬謖屬於理論家,而非實戰家,套用現代的戰爭觀念,馬謖適合當參謀長,但卻不適合當指揮長。只不過,諸葛亮因為蜀漢太缺乏將領,於是讓馬謖帶兵打仗,結果造成悲劇,為此,諸葛亮哭了。
圖片:馬謖帶兵打仗劇照
2、于禁
于禁是備受曹操器重的將領,並且曹操也常年教于禁這些將領學習忠義之道,所謂的忠義,就是寧死不屈。
不過,于禁被關羽俘虜以後,向關羽跪地求饒,乞求關羽饒命。
于禁這一跪,意味著曹操集團也隨之跪下了,因此曹操感到憤慨,並且淚流不止:于禁啊,你學學龐德不行麼?
圖片:于禁跪地求饒劇照
3、麋芳
其實麋芳之所以投降孫權,原因之一在於懼怕孫權,但是更大的原因在於關羽得罪過麋芳,平日裡麋芳沒條件報復關羽,不過,孫權偷襲關羽的時候,麋芳找到了機會,麋芳不戰自降,讓孫權的軍隊長驅直入,最終,關羽兵敗被殺。
想必失敗那一刻,關羽定會長嘆大哭:我怎麼得罪了你這麼個小人?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