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去看了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電影《鄰裡美好的一天》,本片根據真實人物經歷改編。拍攝靈感來源於《時尚先生》記者羅伊德所撰寫的一篇文章《你是……英雄嗎?》。
電影講述的既不是一天的經歷,也不是鄰裡關係。之所以影片如此命名,是因為片中的主人公弗雷德·羅傑斯主持的節目叫做《Mr. Rogers』 Neighborhood》,這是一檔兒童節目,從1968年到2001年播放了33年,影響了幾代美國人。
在多達895集的節目裡,羅傑斯先生不僅花時間傾聽和理解孩子,給他們帶來快樂。還會與孩子們談論許多大人不願意告訴他們的事,比如死亡、戰爭、離婚、種族歧視和超級英雄等等。
「鄰居,是一個當你感到擔心、害怕、不安、孤獨時,會照顧你,給予你理解的安全的存在。」這是弗雷德·羅傑斯所理解的鄰居的意義。
影片講述了一個自稱「破碎的人」的雜誌記者羅伊德·沃格爾在極不情願的情況下,接受了去採訪羅傑斯先生的任務,他本打算約一個時間見面採訪,完成400字專稿的任務。
可他卻沒想到,這次採訪對他的人生起到了重大的作用。這次和羅傑斯近距離的接觸治癒了羅伊德多年的情感創傷。
影片的劇情故事並不複雜,推進的也比較慢,但卻恰到好處的引發了我們的思考。為什麼道理我們都懂,卻還是過不好這一生呢?
影片一開始,羅伊德和妻子去參加姐姐的婚禮,卻在婚禮現場和自己的父親大打出手,結果就是第二天去上班的時候,羅伊德臉上帶著傷。
這件事是多年的積怨,羅伊德非常憤怒,是因為15年前,父親拋下年幼的一雙兒女,以及臥病在床的妻子,最終導致妻子病故。所以,羅伊德不能原諒自己的父親,因此,兩個人每次見面都是劍撥弩張,不歡而散。
也許我們年輕的時候都會犯錯,並不是做了父母我們就可以做出所有正確的事情。而父母做的事最終會影響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
羅傑斯先生為了讓羅伊德去了解父親的愛,在一次共進早餐的時候,邀請羅伊德和自己一起做練習,用一分鐘的時間去思考那些愛著自己的人,也是因為這樣,羅伊德感受到了內心真正的想法,也因此與父親和解。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人生的低谷,都會有不如願的時候。情緒是有力量的,特別是負面的情緒。你不好好去處理它,那它就很可能傷到自己或是別人。
我們說衝動是魔鬼,很多人做了讓自己後悔的事情,大多是因為沒有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片中提供了很好的解決方法,首先我們可以把我們的情緒大聲講出來,很多人害怕這樣做,是因為恐懼,但恐懼其實也是一種情緒。「我很傷心」「我很害怕」都是一種情緒,講出來就會好很多。
另外,「我喜歡你」「我愛你」也是需要表達出來的,我們要去習慣表達我們的感受,才會正確去面對它。
如果有情緒的時候,就去好好處理它,不要讓它無處可去,而選擇相互傷害。可以像片中羅傑斯先生說的那樣,去用力打一塊黏土,或是用力的將鋼琴的琴鍵按下去,亦或是去遊泳。消耗掉負面情緒的力量就好了。
作為父母,很多人都會和孩子講「你長大了,就好了,你就會……」這不過是父母的一廂情願,而在孩子心裡可能就是對孩子現在的不接納。這就好像在說「你怎麼不像別人家的孩子」。
而我們不止對孩子,對身邊的人也是如此,我們會提要求,希望他可以是我們心裡喜歡的樣子。如果他不是那個樣子,我就不喜歡他了。
這其實並不是接納,也不是喜歡。你只是喜歡你心裡的感覺而已。而不是喜歡對方,如果我們真的喜歡一個人,不但能接受他的好,同時也能接受他的壞。
在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可能就是成為你自己,而不是成為別人心中希望你成為的樣子。但我們有多少人,因為不被接納,最終活成了連自己都討厭的樣子。
片中羅傑斯有兩句金句是這樣講的「任何人在接納真實的自己之前,都沒辦法真正成長。」「內心深處有種力量,幫我們成為可以成為的樣子」。也許這一切皆來自接納的力量。
《鄰裡美好的一天》是一部非常治癒的影片,奧斯卡影帝湯姆·漢克斯也完美地再現了著名兒童電視主持人弗雷德·羅傑斯的神韻。片中他化身金句大王,每一句都戳中我們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他的表情,他的眼神,他的聲音,在那一個瞬間,也許你也和我一樣,眼眶溼潤。我想,看完電影,被治癒的應該不止羅伊德·沃格爾,還有銀幕前千千萬萬的觀眾。願我們內心深處的那種力量都足夠強大,最終我們都成為可以成為的樣子。
作者簡介:譯心,一個生活在南京的北京人,一個資深的金融從業者,一個希望讀萬卷書、行萬裡路、遇見有趣靈魂的人。歡迎@譯心清影,聊聊有趣的事兒,聊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