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說起這個名字,大家即使不熟悉,至少也是耳熟,因為學諸葛亮的《出師表》的時候,便在全文背誦的背景下,將其名字刻入了基因。今天要說的這個漢靈帝,還真是奇葩,一生都在賣官斂財,他怎麼就這麼缺錢?
列位您試想,聽說過官員斂財,沒聽說過皇帝斂財啊,沒必要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天下都是您皇帝一個人的,您還斂財做什麼呢?但咱們的漢靈帝偏要斂財,而且,他對錢財的痴迷程度,在歷代帝王中都無出其右者!
用一句時下比較流行的話來說,漢靈帝就是一個被當皇帝耽誤的土財主。咱別的且先不說,先說說漢靈帝是怎麼斂財的。怎麼斂財?攏共分為三種方法:第一招,抽提成!第二招,搞商業!第三招,也即終極大招,賣官!
先說第一招,抽提成。這裡說的提成可不是咱現在的搞銷售的拿提成,那能掙多少啊,漢靈帝直接從國庫裡抽提成!美其名曰「導行費」。這個法子簡單粗暴,可說是雁過拔毛,不管地方還是番邦進貢,漢靈帝都要先撈一把。
漢靈帝說了,這個費用是導行費,金銀財寶想入國庫?先讓我來點業務提成!可是這樣的斂財很沒排面啊,身邊的大臣也看不下去了,勸漢靈帝,天下都是您的,您還扒這髒錢幹嘛呀?漢靈帝對此毫不理會,依然拼了命地抽提成。
第二招是搞商業。漢靈帝通過拿提成,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後,想著乾脆在宮裡搞個商業步行街吧!他馬上命身邊的宮女、宦官們扮成商人、顧客,沿街叫賣,甚至還有人辦成賣藝的,失足婦女的,街上擺滿了奇珍異寶。
漢靈帝自己也下場扮做商人模樣,走來走去,買進賣出,掙了不少錢。這招就更損了啊喂!讓人家宮女、宦官無償出演就算了,還要從他們身上撈錢,缺不缺德呀你!坑完了這些小角色,漢靈帝又把斂財的雙手伸向了地方州郡。
小打小鬧沒意思,還是跟州郡玩著痛快!漢靈帝以修建宮室為名,要求各州郡向中央輸送木材和石料。這些建材到了洛陽,他又對這些材料百般挑剔,總之就是不合格,強迫各州郡以原價的十分之一賤賣,強買強賣,就是痛快!
隨後,這些建材又倒手給各州郡,賺個中間商差價美滋滋。這還沒完,宮室還得建啊,我要接著買建材啊!於是,套娃開始,這些建材運來運去,到最後真的爛掉了,成了次品,宮室終究是沒建成,但是漢靈帝的小金庫滿了。
第三招,賣官!明碼標價,無本萬利,這才是做生意的終極境界!一個精明的商人必須懂得自己手中的資源有什麼,漢靈帝有什麼?權啊!還不趕緊拿來賣?賣!行情是這樣的,地方官比朝官貴一倍,官員升遷也要交錢,呸!
還要投標,價高者得,一般來說官位的價格是官吏年收入的數倍。隨著官位越賣越少,漢靈帝又規定,凡是想升遷的,都必須先支付他所在官位25年以上的合法工資。這樣一來著實嚇到了諸多官吏,這特麼簡直是要人命啊!
官員們怎麼弄錢呢?到頭來還不是盤剝老百姓?說是賣官,搜刮到最後,還是民脂民膏。再者說,花了那麼多的代價當上的官,當上了豈不得好好撈他一筆回回血?雖說割的是官員的韭菜,但是最終買單的還是可憐的老百姓。
漢靈帝賣官挺羞澀的,可能覺得這樣太不好意思了,想站著把錢掙了,於是將賣官所得的錢美名為「禮錢」,也就是說,此非賣官,而是官員自願孝敬朝廷的,這還真是又當又立。話說回來,這漢靈帝到底為啥這麼痴迷斂財呢?
原來漢靈帝沒當上皇帝之前,只是世襲的一個亭侯,及到突然被選為皇帝,一下子就亂花漸欲迷人眼了,按說到處都是他的財富,可他卻缺乏安全感,他拼命斂財,就是想牢牢地抓住屬於自己的富貴。這是一種病,病名為「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