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讓動漫「順溜」走進軍營

2021-01-18 齊魯晚報網

  張振江,山東鄆城人,獲中國新聞獎一等獎、「五個一」工程獎各一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屆、第四屆政治理論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中國人民解放軍首屆新聞獎一等獎。出版《長空電波》《直面螢屏》等著作,策劃組織拍攝電影《目標戰》、系列動漫《聰明的順溜》等,參加1998抗洪、汶川地震、和平使命2005中俄聯合軍演等重大宣傳戰役,採寫徐洪剛、房萍、朱彥夫等典型事跡報導。

     熟悉張振江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文化領域的「領軍人才」:一方面,他曾在部隊政治機關擔任一定領導職務;另一方面,他因在宣傳文化領域的出色成績,獲評全國新聞出版行業領軍人才。由他參加編寫的《新時代雷鋒精神解讀》《見證人講述——雷鋒日記》,剛剛由人民出版社出版,面向全國發行……近日,張振江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暢談一個「新聞老兵」的文化觀。

  本報記者 倪自放    
 
有思想的媒體
最有力
  「從軍近40年,我把自己定位為一個新聞老兵。」張振江說。
  張振江所言不虛。張振江是原濟南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在一系列職務之外,張振江還是一名擁有高級職稱的記者,獲得過全軍新聞獎一等獎、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等一系列榮譽。作為一名「新聞老兵」,張振江為媒體支招,「做新聞,最重要的是要深紮根、接地氣,有群眾觀念、基層意識。有了文來文往,還要有人來人往;有了鍵對鍵,還要有面對面;有了網上來網上去,還要有風裡來雨裡去。」
  這些關於新聞採寫的說法,是張振江幾十年從事宣傳文化工作的總結,早在1987年張振江在山東省軍區機關工作時,他就曾主動要求到渤海深處最艱苦的基層連隊鍛鍊。「連隊裡有『富礦』、兵堆裡有『題目』。」談起這段往事,張振江告訴記者,基層的生活雖然艱苦,但也給他帶來了寫不完的素材,「眼界寬了,思路新了,素材多了,辦法有了。」
  張振江剛擔任濟南軍區政治部新聞電教室主任兼央視濟南軍區記者站站長時,正逢軍旅題材電視劇《亮劍》熱播,張振江頗受啟發:兵生活、兵題材、兵味濃鬱的文化產品受歡迎,同樣題材的新聞作品是不是可以嘗試?張振江報告上級得到支持,他帶兩路人馬深入部隊展開40多天的調研、籌劃、醞釀、拍攝,虛心聽取部隊領導和基層官兵的建議,推出20集《礪劍中原》系列電視新聞,充分展示了部隊從實戰出發錘鍊精兵勁旅的豐碩成果和嶄新風採,在中央電視臺播出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呼應了部隊大抓軍事訓練的熱潮。「這組報導被業內專家稱為電視新聞的『連續劇』,不僅形式創新,在數量、質量上也頗具震撼力。」
  網絡時代如何做新聞?張振江說,傳統媒體和新媒體,不同的只是傳播手段,最終勝出的,是有思想深度的新聞。張振江說,在之前的汶川抗震救災中,自己就有了上述的體會,「當時軍區部隊四萬五千名官兵奮戰震區一線,我擔任前衛報社副社長兼《基層建設》月刊主編。有人認為,期刊傳播慢沒優勢。我們調研發現,由於攜帶方便、深度解讀、形成系列,看雜誌成為前線救災官兵了解信息的好方式。經過申請,我們創辦抗震救災特刊,發行頻率提高,發行打破常規,有的直接空運到一線官兵手中,受到抗震救災部隊歡迎。」張振江說,期刊在抗震救災中發揮了較好作用,最重要的是深度解讀有思想,佔領了輿論先機。
傳統文化
要緊扣時代脈搏
  在今年紀念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向雷鋒同志學習」題詞發表55周年之際,張振江參與編印的《新時代雷鋒精神解讀》《見證人講述——雷鋒日記》公開發行,同時他帶隊組織「雷鋒精神與新時代同行」報告團,到軍營、學校作報告,引發好評。
  這些年,張振江根據上級總體部署,牽頭組織編寫了4卷本《戰功·戰將·戰例·戰鬥英雄》系列叢書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選編》等讀物下發部隊,在魯、豫兩省發揮35個紅色教育基地的育人作用,效果明顯;按照領導指示、呼應官兵需求,策劃組織了「前衛講堂」,逐漸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張振江說,優秀傳統文化、紅色革命文化和英雄主義精神從來都不是空洞無物的存在,而是緊扣時代脈搏的活生生的讀本,「這需要我們挖掘、弘揚、傳承,在這個過程中,緊跟時代腳步的新聞記者有著天然的優勢。」
  1993年8月,身為濟南軍區某紅軍團通信連班長的徐洪剛,以勇鬥歹徒的軍人英雄形象受到廣泛關注。在參加採訪中,張振江從徐洪剛受到億萬人民群眾的追捧熱議中受到觸動和啟迪,向新聞界老師求教,最後把新聞點打在人們對英雄的崇敬上,通訊題目為《人們崇尚這顆「星」》,在中央人民廣播電臺「新聞與報紙摘要」欄目分上下篇連續播出,打響了在中央媒體宣傳的「第一炮」,引起強烈反響,一舉打造出這位時代英雄的品牌。
  像追蹤時代英雄徐洪剛一樣,張振江此後奉命梳理總結了一系列名揚全國全軍的重大典型,某通信連指導員房萍的帶兵方法,就是其中一例。「我們歷時兩個月採訪調研,形成了近10萬字的《陽光帶兵36法》,此書曾印發全軍和武警部隊學習,樹立了新時期基層帶兵人的榜樣,房萍也光榮當選黨的十八大代表,成為廣為人知的帶兵模範。」
多媒體聯動
豐富軍營文化
  在擔任原濟南軍區政治部宣傳部部長期間,正值深入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的重要時期,根據時任軍區領導點題,張振江帶領創作團隊歷經兩年多奮力拼搏,製作了中國首部軍旅題材動漫連續劇《聰明的順溜》。該劇曾與《大魚海棠》《西遊記之大聖歸來》等一起榮獲中國文化藝術政府獎第三屆動漫獎,在動漫迷心目中影響廣泛。
  張振江表示,軍旅題材動漫連續劇《聰明的順溜》的製作,是多媒體聯動豐富軍營文化的嘗試,「順溜這個動漫形象,最早出現在我們前衛報『聰明的順溜』專欄,順溜定位於一個機智勇敢、精於計算、擅長靈機一動的偵察兵。順溜會出入於高科技信息化戰場,出入於反間諜高智商對抗的『智鬥』現場,順溜通過自己的故事為讀者出題,形成互動。」
  報紙專欄《聰明的順溜》很快在部隊官兵中引起廣泛影響,談順溜、幫順溜答題成為部隊官兵的熱門話題。在報紙專欄《聰明的順溜》之後,張振江組織相繼推出書籍《聰明的順溜》,接著受命與動漫公司、文化團體聯手打造出中國首部軍旅題材動漫連續劇《聰明的順溜》。 
  張振江還與軍區機關、部隊一起,聯手電影製片廠,組織了大型現實軍事題材故事片《目標戰》的拍攝。張振江說,《目標戰》的上映,真實再現了解放軍正在實踐的戰法、理論,這是多年來電影作品裡未有過的,「即使是《地雷戰》《地道戰》,也是在戰法實踐多年後才搬上大銀幕的。《目標戰》是解放軍作戰理論、實兵演練的現在進行時,該片的拍攝是實兵實彈實戰實爆,是解放軍實兵演練的『直播』,因而備受關注。」
  張振江任宣傳部長,分管著理論、宣傳、教育、文化等幾大塊工作,緊張繁忙之中,他致力強軍文化、紅色文化、媒體文化的研究傳播,其間軍區有3部作品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一批骨幹人才施展了拳腳,為此,軍區還專門召開會議予以表彰。每當談起軍區部隊宣傳文化工作取得的成果,張振江總是說,這是大家的共同創作,這是官兵的集體智慧。


相關焦點

  • 聰明的順溜:士兵從營中菜鳥經歷各種苦練,最終成為頂尖特種兵
    宣傳海報《聰明的順溜》系列動畫,相信很多的小夥伴們都認識吧,這是中國首部軍旅題材動漫連續劇,這部動畫也是前幾年發布的,也是以強國夢、強軍夢的時代背景,取材真實的特種部隊故事,製作為動漫的形式出現,動畫中以陸軍偵察兵「順溜」和他的戰友,為核心的故事劇情展開,故事勵志熱血。
  • 動畫大電影《士兵順溜:兵王爭鋒》引發同題材圖書《聰明的順溜...
    動畫大電影《士兵順溜:兵王爭鋒》預熱浪潮中,在全國各大圖書館開展了順溜國防大課堂巡講活動,受到了廣大狂熱粉絲的追捧和熱愛。引發了同題材圖書《聰明的順溜》的購買熱潮,受到粉絲們的瘋狂搶購!說到《士兵順溜:兵王爭鋒》,不得不提及一部電視劇——《聰明的順溜》。
  • 面對鬼子的獸行,順溜應不應該救他姐姐,順溜的選擇是正確的嗎
    在《我的兄弟叫順溜》中,為了完成陳大雷交付的任務,擊斃鬼子將軍石原,順溜埋伏在了姐姐家附近對面的山坡上,因為這裡是石原的必經之路。但坂田小隊先行通過對順溜姐姐進行了強暴,並殺了順溜的姐夫。為了完成任務順溜選擇了不動,只能看著這一悲劇的發生。
  • 70餘部動漫作品展現軍營多彩生活
    本報訊 王軍華、特約記者程永亮報導:5月中旬,在南京軍區某團政工網上,軍營的動漫愛好者們組織發起一場動漫作品展播,大學生士兵趙祥以戰友袁迪從「迷茫青年」到精武標兵的轉變為題材創作的動漫作品《快樂的軍營》,深受大家喜愛。團政委袁俊鋒告訴記者,近兩年來,官兵以身邊人身邊事為素材創作70餘部動漫作品,展現了青年官兵豐富多彩的軍營生活,同時讓官兵在寓教於樂中成長。
  • 《士兵順溜:兵王爭鋒》「胖子」不只是來搞笑的
    故事的主角是順溜,不過這不是咱們文章的主角,文章的主角的咱們這個四人小分隊的王超,一個聰明的在小胖子。在大多數人的眼中,胖子代表著什麼?懶惰,奸詐還是好色。可能都會有那麼一點吧。但是如果我們細細想來是不是這樣的「胖子」無論在哪個團隊,這樣的人都是不可或缺的呢!
  • 《我的兄弟叫順溜》為什麼這麼受歡迎
    《我的兄弟叫順溜》是一部比較經典的抗日劇,全劇沒有太誇張的劇情,劇情安排巧妙精細,不像抗日神劇一樣,很多故事情節經不起推敲。張國強(陳大雷),孫遜(三營長),王寶強(順溜),徐洪浩(翰林)等演員的演技也是爐火純青。不少人把這部劇當經典看了很多遍。
  • 「國家分配」的男朋友來了 100多名小姐姐走進軍營
    愛在軍營,「國家分配」的男朋友來了 100多名小姐姐走進軍營,與未婚官兵浪漫邂逅,其中26對青年牽手成功 武警湖南總隊 供圖 10月18日上午,由武警湖南總隊、湖南省婦聯主辦的「愛在軍營、情滿瀟湘」湖南省第二屆軍地聯誼活動在長沙九所賓館禮堂舉行,來自武警湖南總隊的112名未婚官兵與來自政務、教育、醫療、金融等行業的152名未婚女青年在這裡浪漫邂逅,其中26名小姐姐與26名兵哥哥現場成功牽手。
  • 駐地書法家走進軍營,為官兵寫春聯送祝福
    金鼠送福、春暖軍營,寒梅迎笑、翰墨飄香。1月20日上午,農曆鼠年春節來臨之際,甘肅省書協組織書法家,不顧嚴寒,走進武警基層中隊,開展「同心同書祖國新春好」書法進軍營新春慰問活動,以書法家特有的方式,為官兵贈春聯、寫福字、送祝福,獻上庚子鼠年的文化盛宴和精神大餐。
  • 玩遊戲、包餃子、學唱歌……「星星的孩子」走進軍營,感受溫暖和愛!
    戰士們還與孩子們一起遊戲、互動,讓他們感受軍營所帶來的溫暖和關愛。一大早,上海飛葉藝術特殊教育中心的孩子們,走進嚮往已久的軍營。看到武警戰士們整齊帥氣的軍事表演,孩子們的目光漸漸被吸引。武警戰士們向孩子們展示了日常訓練內容、執勤裝備等,還帶孩子們走進班排宿舍,看到方正整潔的白床單、綠軍被,孩子們也模仿起武警官兵大哥哥們的動作,學習疊被子,漸漸融入了這個集體。
  • 抗美援朝老英雄趙國珍走進軍營 講述戰鬥故事
    半島全媒體記者 劉笑笑 近日,北部戰區海軍某工程作業隊邀請軍休八中心抗美援朝老英雄趙國珍走進軍營,講述當年戰鬥故事。
  • 和小滋一起,重溫《我的兄弟叫順溜》
    滋源《我的兄弟叫順溜》講述了抗日戰爭過程中這個愣頭愣腦的小兵"順溜"(王寶強飾),在真正的戰爭中,憑藉著自己過人的射擊技巧,為部隊贏得了多次寶貴的勝利,同時他自己也在炮火的洗禮下成長的故事陳大雷賞識百步穿楊的神槍手順溜,與他稱兄道弟,並給順溜起了個新名字叫「陳二雷」。在陳大雷與三營長(孫遜 飾)的提拔下,順溜屢立戰功,並繳獲了日軍的新式狙擊槍,成為了軍中狙擊手、戰鬥英雄和傳奇人物,卻也日益驕橫,不服軍命。
  • 九一八:聊一部抗日劇《我的兄弟叫順溜》
    我的兄弟叫順溜順溜,一個大字不識的獵戶兒子。他不清楚自己姓甚名誰,僅知父親叫他「順溜」,所以他就是順溜。陳大雷後來使用自己的姓氏,給他起了一個「陳二雷」的名字,但是在殺死石原後,他又改回了「順溜」之名。
  • 異世界中藥鋪:軍營齊得結石症,莫非又是蔣天羽搗亂
    原來是軍營中的人一個個要麼都倒地不起,要麼就競相去上廁所。孫家有立馬就飛奔去了軍營之中。這邊筆者想略微吐槽一下製作組是不是對我們的男主太過寒酸了?難道就不能給他配一匹馬嗎?難道騎馬還沒有跑步快嗎?到了軍營之中,孫家有並沒有對大家做一個詳細的搭脈檢查,就僅僅是查看了一下面部情況和按壓了一下腹部,然後聽從一位軍中小哥說他們如廁的時候尿不出來,就推測說他們是患了結石之證。
  • 軍營迎來「小小兵」( 1 / 13 )
    軍營迎來「小小兵」——新疆軍區某團「軍營開放日」見聞11月16日上午,新疆軍區某團迎來了駐地塔孜洪鄉八村小學的40多名學生,官兵們精心準備的「視聽大餐」給學生們帶來一次難忘的軍營該團領導介紹,他們與該村共建以來,開展「軍營開放日」活動已經成為常態。學生們一下車,就被軍營裡的「新鮮事物」吸引,興奮得又蹦又跳。他們走進民族六連,參觀連隊榮譽室、班排宿舍、戰備庫室,被一張張斑駁的歷史照片、獎狀,生動的連史故事,稜角分明的擺放深深震撼,小臉蛋上時而緊張肅穆,時而充滿敬佩。
  • 【首讀】八一前夕,本報記者走進軍營,一睹軍人風採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7月31日上午,記著趕赴武警南陽市支隊,為您一探軍營生活的一點一滴,感受那一身戎裝的風姿和力量。從警官學院畢業的阿迪力江—— 不能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在武警南陽市支隊,說起阿迪力江·阿合買提江的事跡,戰友們都嘖嘖稱讚。
  • 軍事頻道春節特別節目《軍營大拜年》
    2月16日播出:2018軍營大拜年(1) ——走進白哈巴邊防連   文藝輕騎兵走進地處新疆阿爾泰山深處的「西北第一哨」白哈巴邊防連,和哨所戰友載歌載舞歡慶新春,還聽戰友們講述跨著軍馬趟過雪海的戍邊故事
  • 我的兄弟叫順溜,有多少人以為它只是句「口頭禪」?
    其實像這類的語言挺多,每年都會有新的「口頭禪」產出,比較出名的就有「皇上,臣妾做不到阿」、「忘了他,我偷電動車養你」、「我信你個鬼,你這糟老頭子壞的很」......不過有一句話從2009年開始就延襲至今,我的兄弟叫順溜,有多少人以為它只是句「口頭禪」?
  • 鼓勵動漫內容與形式創新 《大魚海棠》等11部動漫獲政府獎
    其中,《大魚海棠》《聰明的順溜》《西遊記之大聖歸來》《小濟公》《黑貓警長之翡翠之星》《少年師爺》《中華治水故事》《世說新語·六朝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繪本》《犟驢小紅軍》《小馬過河》11部作品獲得本屆國家動漫政府獎。最佳動漫國際市場開拓獎由《超級飛俠》奪得。
  • 軍營版「非誠勿擾」,我的CP你在哪裡?
    10月30日,在這美若童話的地方,由重慶市南川區人武部、南川團區委、駐渝部隊共同組織策劃的,「軍民魚水情鵲橋連軍營」軍營開放日主題活動正在駐渝某部營區火熱進行。「由於使命任務和戰備訓練的特殊性,大部分青年官兵『在合適的年紀沒有遇到合適的她(他)』,青年官兵婚戀問題沒有及時解決。」負責活動策劃的人武部政工科負責人介紹到。
  • 《小花》電視劇版,叫順溜的兄弟……三部優秀抗日/諜戰劇
    《我的兄弟叫順溜》是2009年在央視一套首播的軍旅題材影視劇,由花箐執導,王寶強,張國強等主演,影片改編自軍旅作家朱蘇進的同名戰爭題材作品。新四軍小戰士順溜(王寶強飾)在伏擊漢奸司令吳大疤拉(楊子驊飾)時竟打掉了自己六分區司令陳大雷(張國強飾)的頭盔。陳大雷賞識百步穿楊的神槍手順溜,與他稱兄道弟,並給順溜起了個新名字叫「陳二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