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身之所:一周城市生活

2021-01-18 澎湃新聞

當我們身處於建築當中,往往不會把它看作一個三維空間的量體,而是通過使用功能、觸感、明暗的變化去認識它。現代建築的設計時常會強調建築外觀的視覺效果,力求通過獨特的造型來吸引人的視線,這也導致人們忽略了建築真正的內涵與本質。在本周的主題推薦單元,我們將向大家介紹有關亞洲城市建築風格討論的講座。除此以外,還有一個線上工作坊,探討華人以及華語文學研究的東南亞視角。本周特別介紹了一個回聲徵集項目,而在回顧中,我們向大家推薦的是幾檔具有獨特主題內容的播客節目。

近期回顧:聽新鮮的播客

大氣科學研究者聊氣候變化,遊戲設計師聊建築

剛剛過去的2020年,是巴黎氣候大會閉幕五周年。與會的近200個國家達成共識,籤署《巴黎協定》,共同遏制全球變暖趨勢。2020年12月,中國也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納入2021年重點工作之一,氣候變化與碳排放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

《不成氣候No Such Climate》是一檔由兩位在大氣科學領域的科研人員主持的播客節目,他們會從新聞熱點和流行文化中尋找切入點,記錄並分享在大氣科學領域的研究和思考。在第一期節目《震驚!世界第三大碳排放國竟然是......?》中,他們就聊了聊食物和碳排放之間的關係。

建築歷史和遺產保護也是播客中較為稀缺的主題,《未命名播客》的主播解博知和蔣雨彤從自身研究領域出發,為聽眾介紹了《十三陵陵監》以及古代陵寢制度,在《開化寺的彩畫》中還將話題延展到了建築的制度與設計,以及古代色彩能否在當代重現的問題。

把視角拉回當代。世界資源研究所中國可持續城市部主任劉岱宗,曾做過一次題為《中國智慧城市的死與生》的分享,他在演講中分享了智慧城市的現狀與未來,以及技術沙文主義。播客《多元方城事》將這次分享製作為番外節目以饗聽眾。這是一檔專注城市發展的節目,主播們既會關注城市更新中的南北差異,也會探究規劃院發展過程中的變與不變。

最後,讓我們一起體驗一下賽博空間。未來的電子遊戲會不會成為建築師們的施展設計才華的新空間?遊戲文化主題播客《落日間》主播葉梓濤、雕塑裝置藝術家向向向做客城市主題播客《城市罐頭》。在這期《虛構:虛擬建築學與遊戲建構學》節目中,他們不僅聊到遊戲中的空間敘事與可以被稱為「紙上建築」的電子遊戲,也分享了遊戲和建築這兩個行業不同的權力關係。(文:王越洲)

主題推薦:東南亞與我們

東南亞不僅是我們地理上的鄰邦,也共同分享著華語文化圈。建築不僅僅是我們的隱身之所,也成為了社會思想觀念的表現形態。本周我們向大家推薦三場探討東亞和東南亞的活動,其中兩場和建築有關,一場和文學有關。(主持:劉懿琛)

上海·講座|泰國建築的未來性

泰國建築以曼谷暹羅式建築物風格的大王宮稱著,而在城市中,受政治、經濟與文化的影響又產生了另一種新文化的構築。本次講座從東南亞進入到泰國建築本土的實踐策略,帶領人們理解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新一世代建築家如何以建築回應城市與未來發展。

詳情請關注

群島丨Archipelago

微信公眾號

上海·講座|重想亞洲建築:從東亞到東南亞

本場講座,從泰國到整個亞洲城市獨特的人造景觀出發,透過事務所"設計+研究" 並行的方式,探討亞洲城市中的建築語言。包括商場邊緣的路邊攤棚戶、底層住宅的加蓋雨棚、馬路巷弄的雜亂大排檔、工地旁的移動式推車等,這些遊擊式的臨時構築共同建構出了不均質、肌理感和即興性的亞洲城市景觀。

詳情請關注

OCAT上海館

微信公眾號

線上工作坊|在流動與地方創生之間:現代華文與華人文學裡的東南亞世界

本工作坊以東南亞為中心語境,探討21世紀以來中國及華文現代文學和文化研究的全球化轉向。本工作坊將連結杜克大學籌辦的另一場工作坊(2020年3月11-13日),共同探討怎樣為中國及華文現代文學研究打造具有典範意義的東南亞視角。本次工作坊也是為籌備期刊《稜鏡:理論與現代中文/華文文學》的特輯內容而舉辦的活動。

報名請掃描圖中二維碼

詳情請轉至

新加坡國立大學網站

查看

特別介紹:回聲地圖徵集暢聽暢聊:回聲地圖的緣起與問答

由澎湃新聞、瑞士山嶽博物館、上海笛德侯文化實驗室共同策劃的

「回聲地圖:聲音暨影像線上徵集」

活動,將於1月22日在那行零度空間舉行徵集活動線下說明會「暢聽暢聊:回聲地圖的緣起與問答」。

說明會將邀請瑞士山嶽博物館「回聲:山以聲音回應」(Echoes: The Mountain Calls Back)展覽的參展藝術家克裡斯蒂安•贊德、博物館館長貝雅特•厄許樂,在線介紹「回聲」作為瑞士山嶽博物館2019年的展覽主題如何展開、以及在策展和空間設計方面的思考。同時,「回聲徵集」項目組將會介紹徵集的緣由及目標,並由參與項目的國內藝術家、錄音師、人類學學者,進一步對談回聲線上徵集計劃、把瑞士山嶽博物館的「回聲展」延伸成中、瑞合作項目的可能性,以及回聲作為聲音物理現象、與個人、環境、文化、藝術和空間的關聯。本說明會還將提供製造、收錄回聲的技術小教程。

詳情請關注

澎湃新聞城市漫步欄目

或澎湃市政廳微信公眾號更新的內容

線下活動推薦·海報集

上海·展覽|「醬子鼎豐」城市更新空間創意展

本次展覽由「城市更新空間創意展、未來規劃展、百年鼎豐歷史展」三大藝術展組成。其中「城市更新空間創意展」藉由鼎豐醬園原有建築風格與內部設備的展示,以舊創新,給予觀眾最直觀的文化體驗。

展期:2020年12月28日-2021年5月

地點:上海市奉賢區新建中路496號

詳情請關注

醬子鼎豐

微信公眾號

上海·讀書會|不平等的童年?農村留守兒童所處的時空格局

詳情請關注

陸家嘴讀書會LUJIAZUIBOOKCLUB

微信公眾號

上海·讀書會|上海,值得用一生來體驗的城市

詳情請關注

思南公館

微信公眾號

上海·分享會|時光不惑——麻進創作分享會

詳情請關注

XSPACE富士影像共享空間

微信公眾號

上海·觀影會|流水線,溜冰場——《殺馬特我愛你》放映討論會

詳情請關注

神獸之間

微信公眾號

上海·講座|紙張實驗室:紙之千

詳情請關注

上海外灘美術館RAM

微信公眾號

上海· 講座|電子遊戲的十二副面孔

詳情請關注

McaM上海明當代美術館

微信公眾號

上海·志願活動|上海海岸垃圾檢測

詳情請關注

仁渡海洋

微信公眾號

上海·放映&討論|《租賃一平方米》放映&城市勞工生活工作現狀研究討論會

活動將聚焦城中村人群居住、城市勞工生存現狀等話題,現場放映《租賃一平方米》、《人群之上》兩部實驗短片,並邀請短片創作者、藝術家王瑩,社會學學者薛紅進行分享。

時間:1月17日 19:00

地點:群島書店(上海市徐匯區雲錦路300-2號  11號線雲錦路站7號口)

詳情請關注

上海藝平臺

微信公眾號

上海·分享會|看見美好商業空間——RQ年度分享會

詳情請關注

RQ商業觀察室

微信公眾號

上海·市集|山河無恙,大過牛年

詳情請關注

早春遊學

微信公眾號

北京·工作坊|煤氣燈

詳情請關注

aotuspace凹凸空間

微信公眾號

寧波·放映|李偉《克什克騰蒼穹下》

這部電影的主要人物是兩位蒙古族牧民,寶音達來和阿拉騰德力格爾。他們生活在內蒙古赤峰市克什克騰旗貢格爾草原。為了保護鐵蹄馬,一種著名的蒙古馬,倆人借錢共同培育了一群鐵蹄馬。映後還將進行導演連線。

時間:1月16日14:00-15:20

地點:寧波市江北區八號公園三號樓假雜誌圖書館 一樓展廳

詳情請關注

假圖書館

微信公眾號

廣州·音樂會|「是又不是音樂會」

詳情請關注

扉FEI

微信公眾號

線上活動推薦

線上對話|李孜:在線城鎮化:重塑數字時代的空間認同

詳情請關注

Conversazione

微信公眾號

線上分享|平等的水域

幾位生活在北京的藝術家將沿著涼水河、金門閘、永定河逐一向上遊探索,直到官廳水庫,此次直播僅僅作為一個項目發起,接著將持續的是一個公共的視頻寫作項目。由田野到研究、書寫,以及製作的在線項目,地點不限。

詳情請關注

BeijingAIR

微信公眾號

(如果您想聯繫我們,請發郵件至shenjw@thepaper.cn)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如光如影: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如光如影:一周城市生活 王越洲 Jady Liu 陳鑫培 劉懿琛(實習生) 2020-12-31 19:38 來源:澎湃新聞
  • 建設者眼中的城市副中心:目之所及、皆是變化
    發布會上,9位工作和生活在副中心的民眾代表暢談感想。張杰慨嘆:「目之所及、皆是變化,心之所向、滿是欣喜。」  張杰表示,徵拆工作時效性非常強,容不得半點拖延,最怕審批周期長,影響工作進度,拖延整個項目周期。
  • 道教法術之隱身術,古籍記載的隱身術可信嗎?
    看不見的幻術隱身術,好像所有有關玄幻的電影、小說、影視劇中都有隱身術這門法術,可以算得上是世人皆知了,記得小時候還經常想,如果自己有了隱身術可以幹一些什麼事,其實早在漢朝就有了有關隱身術的記載,在《後漢書》中寫到過,有一個叫做張楷的人,精通《尚書》,常以霧氣隱身;到了三國時期就有了張角
  • 城市在展出: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在閱覽室、樓梯間、停車位、轉角、垃圾廂房旁,你可能會遇到一杯由生活設計師李偉斌改造的機器人剛剛做好的熱咖啡;或是一首8歲孩子寫的有溫度的詩;抑或是自動售貨機裡TANGO的漫畫變成的手伴;也可能會當即闖入一堂URBANUS建築設計事務所合伙人王叔在疫情期間開的網課;又或者是坐到青山周平設計的路邊臨時辦公空間內獨處片刻,聽退休主持人陳揚的「一個人的電臺」;或是走近罹患新冠後自愈的建築師萬謙和女兒共同創造的魁地奇樂園
  • 遊獵與定居: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因此,此處所說的記憶之內容往往是人事的變遷,而非地質的更迭。當土地淪為遺蹟,甚至廢墟,便只有人的記憶彰顯它的存在。以下所列之近年的電影、展覽、書籍便是土地這一概念之三個層次的演繹。另外,水利部、國家發展改革委11月1日公布,三峽工程日前完成整體竣工驗收全部程序。本次推薦的影片也與之有關。
  • 在遊戲中紀錄:一周城市生活
    上周末於B站線上舉辦的「科學全知道」,聯合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四所研究所,為科學愛好者創造了一場互動科普盛宴。街道森友會」為主題,帶著大家體驗北京充滿趣味的城市景觀,找回和自然植物、景觀環境的互動,了解城市規劃和景觀設計如何打造屬於市民的「綠島」。本次漫步將途經安德城市森林公園、環二環的城市綠道、二環城市公園,最後到達五道營胡同的沙龍場地。
  • 被藝術治癒:一周城市生活
    當藝術介入城市更新,當藝術被用於營造社區,當藝術變成特殊群體手中的魔法棒,它便成了現代人生活中的一劑良藥,治癒隱匿在心靈深處的瘡疤。我們本與自然是一體,卻大肆劫掠動植物及其生活環境,而這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也已經將人類自身商品化了;同時,審查、商業和政治宣傳亦深深地鉗制我們的天性,在不同國界的人們之間建起巴別塔。當我們置身於這一場域而又無法逃離之時,更需要正視問題,處理好與自己、與世界的關係。
  • 【季度之星網絡巡展⑯】王海濤:「隱身戰士」警心若桂
    【季度之星網絡巡展⑯】王海濤:「隱身戰士」警心若桂 2020-11-16 19: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都市映像: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關於一座城市的記憶往往源自於哪裡?是你小時候生活過的那個街道,曾經最愛去的美食鋪所在的那條老巷,還是你每日必定要途經的那個不起眼的路口?每個地區都有自己對於這種文化的命名和癖好,這些詞雖生成於不同地方,卻都體現出了城市的包容。有了這種包容,更多的人才能在城市裡過著不一樣的生活而又能和諧共處,「十三點精神」也許就延續了上海的這種包容。
  • 隱身戰艦的先驅:瑞典皇家海軍「維斯比」級隱身護衛艦
    「維斯比」級裝備的57mm隱身艦炮鮮明的隱身設計在西方種種海盜傳說中,海盜「鬼船」神出鬼沒,經常出其不意地出現在世界各大海域。「維斯比」級的隱身性能,可與海盜「鬼船」相提並論。現代戰艦隱身技術主要研究方向包括雷達隱身技術、紅外隱身技術、磁場隱身技術等。
  • 網紅還是野生:一周城市生活
    社交媒體塑造了生活與社交的新形式,同樣也影響著人們對建築翻新和城區設計的進一步探討,當網紅建築開始淪為自拍照中一張外形精緻的扁平化背景幕布時,我們又該如何去探尋建築的文化意義,去打造一張獨特的城市文化名片?在本周回顧中,我們將介紹一家美術館向社區開啟的「客堂間」和一場在北京發生的紀念「烏力波」60周年的活動。
  • 都市漫話: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本期話題,我們推薦了一些有關城市歷史的書籍和影像資料,希望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再次喚醒人們對於城市文化的關注。近期回顧表演《該我上場之後》:身體能超越意識形態的局限嗎?走在人潮湧動的街道,往往是被它五彩斑斕的霓虹燈所吸引,而不是一段有關它的歷史傳說。我們甚至想戴上耳機,把自己與喧囂刺耳的聲音隔絕開來,誰都不會去好奇有關這座城原本的聲音是怎樣的。本周我們推薦的內容,是關於城市歷史記憶的書籍,介紹了中國北京、上海和歐洲的一些以城市背景的人的故事,重新聆聽和進入都市傳說。下期我們會繼續推薦關於城市地理、視覺符號系統的書。
  • 美國隱身技術獨步天下?瑞典「維斯比」隱身護衛艦,第一個不服
    提到"隱身"這個詞語似乎必須講一講美國海軍,的確美國是最早推行隱身主義的國家,隱身轟炸機B-2、隱身戰機F-22、F-35、F-117,隱身驅逐艦"朱姆沃爾特"更是其封神之所!不過其實北歐國家瑞典同樣是隱身主義的先驅探索者之一,在軍艦隱身領域甚至還走在了美國人前面。
  • 「隱身」的譯者
    經過譯者之手,作品在另一種語言裡找到了生命,並在該語言的讀者心中紮下了根。然而,相對於作者,譯者的地位卻長期未得到應有的重視,這部電影中的一句臺詞很恰如其分地描述了這種現狀:「譯者就像隱形人,譯者的名字永遠不會被人記住,不會出現在封面,總是在第二頁。」
  • 北美票房:《隱身人》首映奪魁
    北美票房:《隱身人》首映奪魁 2020-03-02 07:50:01 作者:郭炘蔚 責任編輯:郭炘蔚   中新社洛杉磯3月1日電 恐怖科幻片《隱身人
  • 美國驚悚電影《隱身人》:一部出色的重拍示範之作
    《透明人魔》尺度大、口味重,口碑很一般;重拍的《隱身人》反而大獲成功!《隱身人》是英國科幻大師赫伯特·喬治·威爾斯所著的小說,面世至今已經有一百二十多年了,該作品也多次被改編成電影、電視劇。這些影視作品中,比較有名的作品當屬20年前的電影《透明人魔》,它由保羅·范霍文執導,凱文·貝肯、伊莉莎白·蘇、喬什·布洛林等人主演。
  • 回顧與展望:一周城市生活_城市漫步_澎湃新聞-The Paper
    隨後,「乘客」來到關注鄉村兒童營養攝入的「一個雞蛋」項目,該項目已經進入第8年,2020年春季學期覆蓋了雲南、貴州、四川、廣西等8個省份的13個地區,共有167所學校的16.7萬人次師生,在午餐中吃上了1800萬個雞蛋。在被疫情包圍的一年內,「一個雞蛋」也沒有停下腳步。
  • 「大牌」衛生間「隱身」看不見
    「隱身」在廣告牌下的公共衛生間 新鄉網訊(記者劉志松)公共衛生間竟然「隱身」在單身俱樂部的大廣告牌子下面,真讓人不可思議。1月9日,市民趙先生向本報反映。多虧附近的商戶提醒,他才找到「隱身」在單身俱樂部的大廣告牌下面的公共衛生間。 11日,記者在現場看到,雖然路邊有公共衛生間的指示牌,如果不仔細看,真不好發現這座公共衛生間。記者撥打廣告牌上的手機號,語音提醒:您撥打的電話已停機。 1月11日,記者就此問題採訪市紅旗區城市管理局。
  • 竹日門 | 隱身小明
    小明有一個神奇的能力,他可以隱身,他可以隨時隨地把自己藏起來,就像憋了口氣,「啵」的一下氣就不見了,在你面前不見的。在小明生活的時候,每個人都會在出生時獲得仙女送來的禮物,小明的禮物就是「啵」的一下藏得無影無蹤。 當然他開始的時候並不知道,不然他就會在不想吃菠菜的時候隱身,在不想上語文課的時候隱身,那就是麻煩不是禮物了。
  • 中國隱身技術大突破?印媒:中國將擁有一千多架隱身戰機!
    目前世界上已經問世的隱身戰機只有三款,隱身轟炸機只有一款,而制約各國研發隱身戰機的主要因素,既包括隱身戰機的外形設計,也包括其採用的隱身塗層,這其中的核心技術目前除了中美兩國,其他國家都無法掌握。最近,印度媒體爆出最新消息,中國在隱身技術上又有了新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