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青年觀大陸》轉身,遇到臺灣

2021-02-17 兩岸青年

作者:譚子美

2015秋-國立屏東大學

曲靖師範學院-幼教系

轉身,遇到臺灣!走過春的明媚,夏的炙熱,秋悄悄地來了,讓我與你邂逅一季。


臺灣的秋,桂花細細碎碎的開著,暗自芳芬,有著煙火的樸素,香氣淡遠。在臺灣的生活這般動容美好,讀清淡的字,行想走的路,養喜歡的花,陪心動的人,愛人愛己,體味生活滋味。夜迷陽明山,最美的既是夜景也是與你一起數小星星;暮歸高雄壽山,只顧看那秋水長天落日圓;情醉日月潭,繁星點點,風景曼妙;留戀九份,為夕陽沉入海灣的美景讚嘆不已;迎接第一道曙光的合歡山,說好臺灣,我們不離不棄;深深淺淺的藍,是不顧一切,第一次相遇的墾丁;還有那閒時在月色裡聽清亮的蟲聲的臺中禪寺,在佛光山感悟萬物生長。我說:轉身,遇到臺灣;你說:轉身,遇到你。感謝在最美的季節,遇到你。有些東西,節氣一過,便是昨日風景,珍惜當下,儘量把日子過得如落花一樣清閒,低眉煙火,微笑安恬。


秋的臺灣黎明並不黑暗,好久沒有靜下心來聆聽大自然的物語了,選一個微風不燥的清晨,去陌上觀日。合歡山海邊的空氣一如白晝一樣純淨而透明,彎彎的月亮猶如睡夢中的少女微笑的嘴,伶俐輕巧的懸在深邃的空中。在五嶺看一朵花與葉子的纏綿,聽小鳥歌唱,看秋風在豐收中徜徉,聞一聞空氣中花草與泥土的芬芳,讓靈魂與自然對白,頓覺身心怡然。我喜歡這水,喜歡這安靜的清晨,喜歡這種感覺。生命中的每一天,真的不需要許多,有陽光,有新鮮的空氣,有溫暖的情愫便可,也不需要太多的銘記,只需記住這一縷晨曦中的希望,一抹夕陽的點綴,和經歷過每一處動人的風景,還有那些願意為你駐足的人。


攜著《悲情城市》走進九份,早已是天階夜色涼如水。靜,於喧鬧浮躁的塵世間,如一闕宋詞。夜晚的九份景色是秀麗的。燈光是這個長夜的主角。街道上,路燈散發出飄渺的光芒 ,為這個城市舞臺披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卻也是柔軟的,月光朦朧,星光迷離,燈光燦爛,五彩的光交相掩映,流銀瀉輝。風輕輕的柔柔的飛翔著,巨大的翅翼親切的撫摸著一切。這月光星光燈光,這微風,交織成一張魅力無窮的網,包裹著世間萬物,使人們在溫馨的氣息裡滿足的睡去,沉入一個個甜蜜美好的夢鄉。於這奼紫嫣紅的季節,便是心曲。攬一份凊寧,開在時光的彼岸,有些時美好,是需要一個人獨自享受的,比如孤獨,比如,等一場花開。


走過陽明山,在深秋的陌上,楓叶韻秋。看火紅的楓葉,盡情的張揚著熱烈和喧鬧,仿佛要用盡力氣,來渲染這個季節。最惹人憐愛的是楓葉的那一抹絢燦,在這個季節裡,唯有楓葉訴說著一季的靜謐,演繹著秋天美麗的童話……秋高氣爽,閒花靜好,讓人瞬間擁有好心情。生活是一首詩,楓葉寄託了心靈深處美好的嚮往和淡淡的情懷,它傲立於清霜冷霧中,展示風採之韻與簡約之美。於是,在紅塵之中,讓我也戀戀風塵吧!追求著醉人的情懷與平淡的摯愛,尋覓著生命的熱烈與忘我的超然,把握真實的自己,珍惜擁有的一切。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個塵世間的一朵美麗的花,只有懂得你的人,才會為你留下欣賞的目光和真誠的表達。所以每個來到你身邊的人都是上天賜給你的緣分,無論這緣分是深是淺,只要是曾經為你來過的人,就是你相逢一頁的美麗記憶。在繁華的塵世間,起筆一首婉約的詩行,文字的寧靜就是心靈的寧靜,心靈的安好便是歲月的安好。無論清麗的或者朦朧的風格,只要是用心用情的抒發,便是一段至美的天籟。讓我牽你的手,與你一路揮墨而歌,且吟且行且遠且珍惜……每一天都有陽光燦爛和鳥語花香,但選擇什麼樣的生活,在於自己的心態。


漫步日月潭,一景一物皆渾然天成,詩畫般的意境,足以讓人流連忘返。林語堂說: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座療養院。人在大自然面前,容易敞開胸懷、忘卻憂愁,遠離喧囂城市,到日月潭品山看水、回歸自然,可以讓自己的心靈獲得最自由自在的解放。情思臺中禪寺,禪於佛光山誰知道,是經過多少流轉和沉澱,才能再次與我們重逢,就像人與人之間的遇見,要有對的時間,對的地點,才能遇到對的那個人,而這樣的遇見,又要修行多少年?很多時候,曾費勁千辛萬苦得來的緣,也僅是一場花事,在時光的門扉裡,轉身,便與你相遇。


臺灣的天空是湛藍的,明淨且澄清,給人以開闊;秋天的陽光下,那放眼的金黃,向徵著成熟和收穫,秋風輕輕,掠過枝頭,漫天的黃葉,以灑脫的姿態,隨風輕舞,宛若女子,有著為愛的義無反顧;秋雨淅瀝,不都是薄涼,還有一份思念於心間,千迴百轉,淺吟低唱。轉身,遇到臺灣,相逢不語,是懂得。

註:以上文章為作者投稿,轉載請註明作者姓名和《兩岸青年微信公眾平臺》,謝謝。

=========兩岸青年========

投稿郵箱:andylaw2443@foxmail.com

投稿內容:關於你和臺灣、大陸的所有,字數不限

相關焦點

  • 《臺灣青年觀大陸》臺灣之行,遇上更好的自己
    淡大有很多很牛的老師,風趣幽默的吳明勇老師講臺灣歷史,,從原住民時期講到日治時代,從蔣介石蔣經國講到李登輝……幾百年的歷史隨口像講故事一樣講出來。專業攝影課的沈昭良老師,嚴格要求的背後只希望我們能與理想照片的距離近些,再近些。最後final那一天,桌子上擺滿了同學們四個月所拍並層層篩選下來的成品,感動更是感激!
  • 從高雄口譯員到成都書畫家 臺灣姑娘在大陸華麗「轉身」
    中新網成都11月14日電 題:從高雄口譯員到成都書畫家 臺灣姑娘收穫事業和友誼  記者 王鵬  「18歲時我去了一次北京,當時就暗下決心,以後一定要來大陸發展。」11月中旬,成都天府新區「知遇齋」書畫工作室內,蕭琬融正為一幅工筆荷花上色。
  • 遊記:遇到臺灣來大陸的旅行團
    【墾丁~花蓮(縱谷線)】多良車站池上便當伯朗大道瑞穗牧場北回歸線【花蓮】東大門夜市清水斷崖太魯閣七星潭【瑞芳】猴硐十分平溪菁桐【九份】金瓜石黃金博物館九份老街【臺北】總統府國立臺灣博物館自由廣場中正紀念堂龍山寺西門町臺北賓館國立故宮博物院臺北小巨蛋國父紀念館松山文創鼎泰豐臺北101大安森林公園國立臺灣大學誠品書店北投圖書館梅庭地熱谷少帥禪院士林官邸士林夜市
  • 臺灣人在大陸:我遇到的一個上海姑娘
    臺灣人在大陸:我遇到的一個上海姑娘   中新網11月8日電 臺灣《旺報》刊載了臺灣高雄林士清的文章,作者描述了對自己所認識的一個上海姑娘的看法。
  • 這次,大陸還沒笑,臺灣人就忍不住了
    導讀:臺灣地區的很多所謂「軍事專家」,其實很大部分不過是井底之蛙罷了,對大陸並沒有徹徹底底的認識。臺灣地區所謂的「軍事專家」,早前就曾出現過諸多鬧劇,例如:大陸吃不起榨菜的「榨菜哥」,大陸民眾窮的只能吃田鼠的「田鼠哥」。
  • 大陸人在臺灣,臺灣人在大陸,冰火兩重天
    臺灣人在大陸如魚得水,大陸人在臺灣處境尷尬。這是現階段兩岸關係的一個特殊現象。僅僅5年前還不是這個樣子。5年前再往前推8年,是馬英九執政時期(2008年至2016年)。那個時候的兩岸關係,不但經貿交流進展順利、兩岸籤署了20多項協議,兩岸人文交流也非常熱絡。
  • 【一個臺灣妹子的感慨:大陸已不是原來的大陸,臺灣也不是原來的臺灣!】
    的確,我們知道一群沒有國際視野、逢「中」必反的臺灣年輕人,但也只能為他們感到悲涼。要坦然承認自己的失敗和大陸的成功,主動和大陸靠攏才是臺灣的出路,抱美國和日本的大腿是沒有用的!關於臺灣有少數人抗議臺灣當局申請加入亞投行,有位大陸教授在臺灣的節目說了一段話,大意就是臺灣人民要有點國際視野,大陸已經不是從前的大陸,要面對現實,不要活在自己的小世界……說得好!很多大陸朋友覺得終於有人說出他們心中的想法。
  • 臺灣人誤讀的大陸
    以前是臺灣人覺得大陸人都吃不起茶葉蛋,廁所都很髒,現在是陷入兩個極端,一種是覺得大陸哪哪都比臺灣強,諸如大陸年輕人很拼拉,行動支付很方便拉。另一種是覺得大陸哪哪都不如臺灣,諸如大陸大媽嗓門很大拉,大陸到處都是戰狼拉。 很多人可能覺得這種印象是被臺灣媒體塑造的,尤其一些喜歡做效果的政論和娛樂節目,但其實私底下我的很多臺灣朋友也會這麼覺得。
  • 【臺灣熱點】臺灣那些令大陸人震驚的細節
    他說:臺灣基本上都這樣。37、布袋戲在臺灣衰落了,在臺北布袋戲博物館所在街道,經常會演公益戲劇,我遇到了在街邊搭戲臺演出崑曲《牡丹亭》,值得注意的是,路過的人都可以從服務臺那裡拿到一份列印的劇本,對照著劇本的戲文看戲。
  • 不是臺灣現象級影片在大陸石沉大海,就是大陸票房神作在臺灣遭遇...
    而在籤訂ECFA之後,臺灣電影不再受配額限制,只要經大陸主管部門審核通過,就可以在大陸發行並放映,其中兩岸合拍影片還可享受國產電影發行待遇。這一系列的政策為臺灣電影在大陸的發展提供了便利條件。從2010年開始,每年在大陸上映的臺灣電影數量在不斷增多。但少有能在兩岸同時引起巨大反響的作品。
  • 大陸人在臺灣:火車上遇到兩個「投緣」的女人
    中新網12月25日電 臺灣《旺報》25日刊載了大陸交換生沈傑群的投稿文章,作者在臺灣坐火車的途中,遇到了兩位投緣的阿姨。在車廂這樣的小天地裡,三個人侃天侃地,親密有加,成為作者有趣的臺灣記憶。  文章摘編如下:  火車沿著臺灣東線一路南下。
  • 臺灣不承認大陸學歷
    清華大學臺灣研究所副所長寇廷耀:1997年當時臺灣教育部部長吳京,曾經擬訂承認祖國大陸學歷的73所高校的名單,但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實施。一怕大陸把臺灣學生挖走了,另外怕對臺灣高等院校招生帶來衝擊,因為生源少了。還有一怕,可能就是不太好說的,就是怕學生到大陸來讀書,進行了洗腦,怕變成統派。
  • 從疫情中看「大陸配偶」在臺灣的酸甜苦辣
    說到「大陸配偶」群體在臺灣的境遇,他們所碰到的酸甜苦辣兩岸同胞都一定要知道,凡是關心兩岸關係的同胞們更必須知道,以下就讓我們一同來看看這些年大陸配偶在臺灣所遇到的酸甜苦辣吧!根據考據,上世紀九十年代,臺灣新聞長將「大陸妹」指稱是「非法偷渡來臺之大陸籍女子」,直到2000年後這個詞隨著閩南話的發音變成通俗的菜名,但這無疑已經造成生活在臺灣的大陸同胞的不滿和憤慨。有一個例子,臺灣有一位男孩子調侃一位大陸配偶二代女孩,稱「你就是大陸妹」,只見那位兩岸婚姻二代的小女孩眼角泛著淚光,卻無力反駁,看的是令人憤恨不平。
  • 華麗轉身!臺灣人氣偶像在大陸當牙醫開診所,前隊友卻有兩人已離世
    曾紅極一時的中國臺灣男團「可米小子」主唱許君豪,近來被曝出在四川成都當牙醫、開診所。從2002年彩排中受傷、無奈退出娛樂圈,到海外學成歸國、華麗轉身精英牙醫,讓網友不禁直呼:「這才是勵志偶像!」2015年,他考取大陸執業醫師資格,選擇回成都創業。經過5年的努力,許君豪的口腔診所在成都已創出了良好口碑。41歲的許君豪如今提到轉職心聲:「當時沒人相信我會成為一名專業的牙醫!」許君豪曾被臺媒問到是否常回臺灣,他表示:「我常跟我爸媽說,其實也沒有什麼離開家鄉,就是從一個家,回到另一個家的感覺。」
  • 華麗轉身!臺灣人氣偶像在大陸當牙醫開診所,前隊友卻有兩人已離世
    作者:潘麗娟 來源:東方網 曾紅極一時的中國臺灣男團「可米小子」主唱許君豪,近來被曝出在四川成都當牙醫、開診所。從2002年彩排中受傷、無奈退出娛樂圈,到海外學成歸國、華麗轉身精英牙醫,讓網友不禁直呼:「這才是勵志偶像!」
  • 臺灣陸委會:大陸十分「依賴」臺灣
    擺明了是在自欺欺人 今年,臺灣地區對大陸的貿易總額達到了1951.5美元,比去年同期要成長很多。在疫情發生之後,很多新興科技不斷興起,大陸對半導體產業的相關扶持政策等方面,提高了對機械設備的需求量,除此之外,臺灣地區陸委會方面更是提到了大陸當前需要並依賴從臺灣地區進口。
  • 從「多元文化」到「創意臺灣」 ——臺灣文創園區的華麗轉身
    而在臺灣這種創意帶來的更是熱血沸騰與深刻感動。為何在臺灣,創意可以如此勃發?看看臺灣的這些文創園區,也許你就會找到答案。為了順應藝術與經濟結合發展的新趨勢,臺灣文化建設委員會( 以下簡稱文建會) 於1985 年提出「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概念,這是臺灣文化創意園區總體規劃建設的基礎。2000年,臺灣開始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重點培育的產業之一,其中「文化創意園區」的規劃與建設被臺灣當局列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旗艦計劃。
  • 國臺辦:臺灣經濟離不開大陸,大陸發展進步是臺灣的重大機遇
    海外網1月13日電 1月13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朱鳳蓮就涉臺熱點問題回答記者提問。有記者問:民進黨發言人日前稱,2020年臺灣對大陸出口創新高,證明大陸需要臺灣,而不是臺灣對大陸的依賴加深。請問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謝謝。 朱鳳蓮表示,我們已經連續好幾次發布會涉及到相關問題。
  • 從「多元文化」到「創意臺灣」——臺灣文創園區的華麗轉身
    而在臺灣這種創意帶來的更是熱血沸騰與深刻感動。為何在臺灣,創意可以如此勃發?看看臺灣的這些文創園區,也許你就會找到答案。為了順應藝術與經濟結合發展的新趨勢,臺灣文化建設委員會( 以下簡稱文建會) 於1985 年提出「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的概念,這是臺灣文化創意園區總體規劃建設的基礎。2000年,臺灣開始將文化創意產業列為重點培育的產業之一,其中「文化創意園區」的規劃與建設被臺灣當局列為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旗艦計劃。
  • 臺灣人看大陸 大陸人看臺灣:兩岸徵文選粹 2
    16件作品在兩岸「互看」中獲獎,其中大陸作者毛羽以《臺灣!臺灣!》和臺灣作者孫葦萍以《轎夫老曹的寶島之旅》分獲「大陸人看臺灣」、「臺灣人看大陸」的首獎。大陸20多家主要媒體的領導專程赴臺見證這一盛事,同時也記錄下大陸媒體人看臺灣的點滴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