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夢元是寧夏大學大三新聞專業的一名學生,是我們團隊裡一位實習生,因為她現在才大三,學業上課程還比較多,沒有大塊的時間參與實習,又加上疫情期間封校,只好採取「遠程實習」這樣一個特殊的方式。
暑假期間我要求她每周集中看紀錄片,並且把看完的紀錄片寫一篇觀後感,本以為她可能堅持不了,沒想到每周日都會準時交作業,並且寫的很認真,經過她的允許後,在這裡分享給大家,當然很多紀錄片也是值得去看的。
從本周開始更新的她的第一篇觀後感。
這篇觀後感裡她提到的三部紀錄片也是自己非常喜歡且推薦的,並且《三日為期》自己也有幸參與了創作。
本周看片《浮生一日》、《三日為期》、《人生果實》。
《浮生一日》是一部由全球網民自己拍攝的記錄片,在2010年7月24日這一天,通過YOUTUBE共徵集了超過80,000段共4,500小時的影片。然後由專業團隊進行剪輯,形成的與眾不同的紀錄片。
這是一部獨特的紀錄片,沒有主角,沒有廣義上的劇情,也沒有鏡頭的運用,更沒有編劇的匠心體現。整部影片猶如一個五彩斑斕的萬花筒,看似簡單的普通人們的一日生活,在導演的精心剪輯和配樂之下,展現出世界上各個角落人們的生活,人們的愛好,人們的恐懼。
整部片子給我的感覺是傳遞著一種積極的力量。不管你身在何方,無論是何種文化,富裕還是貧窮,博愛還是有偏見,你和所有人一樣,都一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偉大或渺小地存在著,扮演著自己的角色,活在這一天,活在每一天。
紀錄片《三日為期》用十二個三天三夜的時間,記錄了十二個真實短暫的人間劇場。它以觀察的形式,在我們無法抵達的遠方,在被繁忙日常忽視的近旁,將人物的相遇離別,悲歡無奈真實地呈現。
它打破了生活的邊界,讓看客在不曾涉足的他人故事裡,看到人間百態和千面美妙。
如果不是因為《三日為期》,也許很多人跟我一樣不會知道:在滇藏線上有一段驚險萬分的死亡公路,卻有無數人為之嚮往,冒險出發是為了抵達遠方還是為了路上的意義;在時間停滯的烈火街機廳裡有一群長不大的孩子視之為港灣堡壘,是逃避現實還是為了堅守童年的快樂回憶;在海南一個沒有男人的魚市碼頭,女人的戰爭是為了養家還是對自我生存的證明;在阿里巴巴附近的創業公寓裡,那些一直在創業一直在失敗的人又是為了什麼。沒有刻意的煽情,沒有為了影片的戲劇性而製造矛盾,甚至,這裡面出現的故事都是不完整的。所有的鏡頭和採訪裡,最具感染力的便是真實的平凡,這種真實難能可貴,且直抵人心。
好的紀錄片在於客觀記錄,而不在主觀批判。在這些平鋪直敘的故事裡,在一片看似平靜祥和的環境下,有時候會看到人性的閃光點比如善比如堅持,但也有人性的另一面陰暗或者說是不為人稱讚的特點,比如粗鄙或者怯懦。有的看客看到了希望,有的看客越看越絕望。
《人生果實》是一部極其感人的紀錄電影,展現了一對日本夫婦的生活現實。
一幢深居林間的小屋,位於日本高藏寺新城的一隅。那是建築師津端修一、按著其師安東尼雷蒙德自豪的木造住宅所建成的。一年四季景致萬千,庭園栽植的上百種蔬果,經由其妻英子的巧手都成了道道佳餚。不論烹飪、裁縫、耕作,沒有一樣能難得倒她。
看完這部片子,讓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一句話,便是修一一直對英子說:「緩慢而堅定的成長,慢慢來。」 一直堅信著一股力量,堅持做一件事情,終其一生必將所有獲得,緩慢而堅定的前進。影片中風吹落枯葉,枯葉滋養土壤,肥沃的土壤醞釀果實緩慢而堅定的生長,果實成熟修一和英子會用來製作美食,滋養生命,回饋自然,周而復始,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