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一團星火——2020年「最美基層民警」群像(上)

2021-01-18 新華社

新華社北京1月16日電題:恰似一團星火——2020年「最美基層民警」群像(上)

新華社記者任沁沁、熊豐

他們是和平年代的一團星火,聚攏於人民身邊,在漫長的歲月裡,守人民安寧,護社會安穩。

他們以「最美」的身體力行,詮釋著人民警察的使命擔當。青藍戰袍,奔騰著無窮盡的力量;金色盾牌,閃爍著新時代的警魂。

北京,豐臺分局右安門派出所民警傅天雷,是首都第一批「穿警服的副書記」。疫情發生以來,傅天雷日夜奔走,為轄區群眾築起抵禦疫情的「銅牆鐵壁」。

深夜裡,護送醫護人員回賓館休息;寒風中,在社區卡口為居民答疑解惑;烈日下,組織群眾有序接受核酸檢測;雨季裡,為社區修起「安心路」。

「每晚下班看著那閃爍的紅藍警燈,就像深夜裡的一道光。」護士們說。

紅,是熱烈與忠誠;藍,是堅定與深沉。兩抹顏色的交織,是寧靜祥和的交響。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讓江城武漢猝不及防。武漢市公安局武昌區分局中南警務綜合服務站站長劉俊,連續奮戰一線70餘天,沒有回過一次家。

「人生就是要不斷超越過去,挑戰未來。」曾獨自駕駛摩託車穿越羅布泊的他,自學警務英語,經遴選先後兩次赴非洲賴比瑞亞參與維和任務。

勇毅果決、無懼無畏,鋼多氣硬、挑戰自我,是一線民警的共同寫照。

在刑偵戰線摸爬滾打30年的張巖,是河北省秦皇島市公安局刑警支隊支隊長,「燕趙名探」。

掃黑除惡專項鬥爭開展以來,每個重大刑事案件的偵破現場,都少不了張巖的身影。隊友們稱他為「主心骨」「扛旗者」「領軍人」。

他很硬氣,喜歡啃「硬骨頭」。然而,2020年8月,硬漢張巖被確診胰腺癌,且已肝轉移。

確診之際,他告訴醫生,自己還有很多沒完成的任務、未交接的工作,希望等國慶節後處理完再來住院。

「即使到了生命的最後一刻,我也想留下最勇敢的身影。」他說。

從一片初心到一生恆心,無數基層民警,以赤色的忠誠、無悔的付出,書寫一曲大愛的生命之歌。

「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烏拉特中旗甘其毛都口岸,晝夜溫差20多攝氏度,全年風力6級以上。

巴彥淖爾市公安局交管支隊甘其毛都大隊公路巡邏一中隊中隊長斯日古楞在這裡工作了10年。

讓中蒙兩國司乘人員平安回家,是他最大的心願。「晴天一身灰,風天滿嘴煤。」經年累月,煤灰、粉塵嚴重侵蝕著斯日古楞的呼吸系統,2010年做了鼻、喉、肺聯合手術後,他喪失了嗅覺。

口岸每一條道路上、每一個蒙古包裡,都留下了斯日古楞堅毅的身影。他是一棵樹,紮根了。

遼寧錦州,也有溫暖在流淌。

郊區兩間小土房,劉家老少5口,病的病、小的小,擠在不到30平方米的空間裡,靠拾垃圾和租種2畝菜地維持生活。

1998年,在部隊服役的陳帥開始了對這一家人的幫助。春耕了,他買來菜種,施肥、耕種;夏天熱了,他買電扇、拉防曬網防暑降溫;入冬了,他送去舊軍裝、被褥和煤炭;搞養殖,他出錢,幫著蓋大棚、買豬仔……

自2004年從部隊轉業到地方公安機關,身為錦州市公安局巡特警支隊特警突擊隊大隊長,他帶領尖刀力量,築起人民群眾的安全屏障。

「把最簡單的事情做好就不簡單,把最平凡的事情做好就不平凡。」陳帥說。

正是一件件簡單平凡的小事,織就了無比堅硬的盔甲,為人們抵禦了現實的風寒和生活的不易。

在幫助73歲的「流浪漢」王某利解決落戶問題後,因其無法想起生日,浙江省長興縣公安局虹星橋派出所民警沈雲如為他選擇了7月1日作為出生日期。

「這是黨的生日,也是我重生的日子。」王某利說。

「全面小康,一個都不能少。」對於戶籍民警沈雲如來說,這句話意味的是,讓沒有戶口的弱勢人員擁有戶口,得到醫療、低保、養老等社會保障。

堅守邊疆17年,紮根公安基層20年。沈雲如一顆紅心向黨,使命情懷在肩。

這一片堅貞的紅心裡,也躍動著青春的力量。

1985年出生的宣恆,被譽為情報尖兵,也是尋親達人。

身為安徽省宣城寧國市公安局情報大隊副大隊長,他依託「大數據+網格化」優勢,每天處理數以萬計的涉「疫」數據,保障了全市疫情傳播擴散「零發生」。

2015年以來,宣恆成為打拐防拐志願者,助力120多個失散家庭團圓,幫助180餘名殘障人員找到家。

讓愛照亮回家之路的,還有41歲的河南省南陽市公安局情報指揮聯勤中心民警肖振宇。2017年,他加入尋親志願者團隊,參與公益尋親600餘次,幫助500多個家庭圓夢。

走失10年的新疆女孩得以與家人團聚,一名雲南女子被拐21年後得以回家,未出生即遭遇離別的女兒在父親節與生父團聚……一個個悲喜交加的團圓故事,凝聚著肖振宇每一次爭分奪秒的付出和尋找蛛絲馬跡的執著。

宣恆與肖振宇身後,成千上萬的公安民警和志願者為著「天下無拐,無失無孤」而拼盡全力。

同樣拼盡全力的,還有福建省泉州市公安局刑偵支隊四大隊副大隊長蘇海福。

這位掃黑先鋒的辦公室,總是放著裝有換洗衣服的背包,隨時準備出發。

42歲的蘇海福,善於在紛繁的偵查信息中抽絲剝繭,他思維縝密,與犯罪嫌疑人鬥智鬥勇,一次次突破他們的心理防線。而他的身心,也經歷著高強度、重壓力的考驗。

2019年12月26日,在案情分析會上,蘇海福突然咳出兩百多毫升的血。誰也想不到,治療痊癒出院後,他隨即投入工作。

支撐起疲憊身心的,是矢志不渝的情懷、堅韌不拔的力量。

1982年出生的賈銘毅,已在打擊犯罪一線奮戰了16年。他是戰友眼中的「鐵人」,是嫌疑人眼中的「多面人」,是群眾眼中的「神探」。

2018年春節,萬家團圓之際,為緝捕一名重要嫌犯,賈銘毅和戰友坐上了南行的飛機;除夕夜,他與戰友在蹲守中度過;正月初三凌晨,嫌犯歸案。

無論是窮兇極惡的殺人、放火、綁架、爆炸等嚴重暴力犯罪,還是盤根錯節、囂張跋扈的黑惡勢力犯罪,他們身先士卒,衝鋒在前。

對黨忠誠、服務人民——我們書寫他們,因為他們與人民心心相印、血脈相連。

執法公正、紀律嚴明——我們歌頌他們,因為他們緊握正義的利劍,一往無前。

在充滿艱辛和未知的道路上,人民警察步履鏗鏘,信仰彌堅……(完)

相關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