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退位前,效仿清帝提了六點要求,最後一條讓人心酸

2021-01-18 歷史茶館

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相繼死去,清廷解除了袁世凱的一切職務。袁世凱遂以身體有恙為由,回到了家鄉河南,過起了賦閒垂釣的悠閒生活。在家鄉,袁世凱韜光養晦,時刻都在尋找機會,東山再起。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一等就是三年。三年後,就在袁世凱以為要在安陽老此殘生的時候,他苦苦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清廷重新啟用了袁世凱。袁世凱掌握權力後,馬上以打仗需要軍餉為由,進宮索要軍費。隆裕太后無奈,不僅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就連慈禧太后留下的錢也一併交了出來。以至於後來主戰派說:「只要有錢,足可以一戰」時,隆裕太后哭泣說:「錢都被袁世凱要走了,除了退位還能怎麼辦?」

袁世凱就是利用這筆錢犒賞了前線的清軍將士,一舉擊敗革命軍,讓革命黨人意識到,他們根本無法擊敗強大的北洋軍隊,推翻清廷,只能寄希望於袁世凱。在日後的和談中,最終南北雙方達成了協議,如袁世凱能迫使清帝退位,將由他出任民國大總統。協議達成後,袁世凱加速了逼宮進度。

袁世凱為了迫使清帝退位,制定了一系列皇室的優待條件,比如清帝保留尊號,仍居紫禁城,民國政府每年發放四百萬兩白銀的歲用等等。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之下,隆裕太后最終接受了退位條件。

清帝退位後,袁世凱就任民國大總統,穩定了全國的局勢。英國使節高度評價說:袁是當前唯一能在中國建立起穩定政權的人。這句話可能是對袁世凱的恭維,不過在當時這句話也應該是事實。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功成名就袁世凱卻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讓他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1915年袁世凱突然做起了皇帝,幻想著萬民擁戴的袁世凱,馬上便遭到了全國人民的一致聲討。緊接著,南方各省紛紛獨立,通電全國要求袁世凱恢復共和。討袁檄文像冰雹一樣不斷向他襲來,本能在歷史上留下美名的袁世凱,因為稱帝遭到了全國同胞的唾罵。

袁世凱在無數的罵聲下,積憤成疾,一病不起,陷入絕境的他幡然悔悟,同意了退位。不過他希望能像當初清帝一樣,在自己退位後能得到政府的優待。於是,飽受病痛折磨的袁世凱提出了他的退位條件,共有六條:一、往事不在追究,二、公權不能剝奪,三、財產不能沒收,四、自由居住,五、民國政府每年提供十萬元歲費,六、全國人民應給予應有的尊重。

第六點要求應該是袁世凱在生命盡頭的最後一個願望,不免讓人感到心酸。袁世凱受夠了人們的唾罵,希望在退位後,人們能夠不在追究他的過錯,給他應有的尊重。幾個月後,袁世凱死在了北京,據說在臨死前他曾一直在念叨著一句話:這不是我想要的結局,我不想做皇帝。

相關焦點

  • 袁世凱一生中最大的貢獻,清帝退位詔書上加了一句關鍵的話,太重要了
    文/袁世凱一生中最大的貢獻,清帝退位詔書上加了一句關鍵的話,太重要了 大家好,小編帶你看歷史,今天的歷史故事已更新。 清朝最後一次早朝在1912年2月的一天舉行,隆裕太后代替溥儀宣讀了《清帝退位詔書》,全詔書一共有350個字,儘管字少,但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裡面的內容可以點也不簡單。有人問過這退位詔書是誰弄得,百口不一,最有可能的事是晚清的狀元張季直。例如唐在禮就說過,「傳聞最盛的是南方張季直與趙竹君所擬之稿,用電報傳至京,後經汪袞甫、徐世昌等修改。」
  • 清帝退位詔書 中國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終結的標誌
    對照退位詔的原件和抄錄件,除抄錄件沒有加蓋印章和袁世凱籤名被簡寫成「袁」外,其他內容無任何不同。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文後11位大臣的籤名中,紹英、唐景崇、王士珍和沈家本的籤名下均注有一「假」字,意指內閣會議當天4人請假。二在「退位詔書」中,清廷稱:「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
  • 短短三百多字的行文的《清帝退位詔書》,到底有什麼作用?
    這封《清帝退位詔書》,短短三百多字的行文,說明了形勢,展露了情懷,明確了前景,留好了退路,真可謂是千古奇文!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憑著手裡的槍桿子和革命黨叫板,最開始只想能實行君主立憲制度就好,他也滿足於當個大權在握的內閣總理。不過革命黨內部的混亂和武力的缺失、滿清大廈將傾的腐朽等等因素,都極大地刺激了袁世凱的野望——他準備自己當總統了!
  • 此人在清帝退位詔書中加了一句話 保我中華領土不失民族不少
    ——雨果 1912年2月12日,清宣統帝愛新覺羅 溥儀以清廷的名義,頒布了清帝退位詔書。 清愍帝退位詔 清帝退位的詔書是由著名的民族實業家(江蘇首富)、清末狀元張謇所擬定,袁世凱最終修訂。
  • 為亡清,袁世凱用過哪些梟雄奇謀?最精彩的當屬設計清帝退位詔書
    袁世凱在十二三歲的時候,曾一揮而就寫下這樣的詩句——大澤龍方蜇,中原鹿正肥。這兩句詩,前有帝王之志,後有梟雄野心。有人對不善文墨的袁世凱能寫下這樣的詩句表示懷疑,說這是政敵為了詆毀特意為他量身定製的,但更多人的人則相信此兩句詩的氣度屬於袁世凱,更有甚者認為王朝更迭總有龍吟虎嘯,這兩句詩絕非尋常之人可以仿製,晚清時節唯有袁世凱可以擔得起。
  • 清朝都亡了,《清帝退位詔書》還有什麼用?看下內容,你就明白了
    隆裕太后只是,相信好多人都會有這樣一個疑問:大清都亡了,《清帝退位詔書》還有什麼用?其實,我們只要清楚《清帝退位詔書》的詳細內容,就能明白袁世凱為什麼非得逼著隆裕太后頒布詔書了!根據《宣統朝政紀》的記載,《清帝退位詔書》共有三道諭旨,其大致內容如下:第一道諭旨:宣布清帝退位,宣告清朝滅亡這道諭旨的官方語言,我們不需要過分糾結,大體意思就是清廷為了天下蒼生不遭受戰亂之苦而「主動」退位,宣布「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
  • 溥儀退位,隆裕太后答應全部條件,唯獨1事死不妥協,袁世凱不要臉
    光緒和靜芬都是兩個苦命的人,他們的不幸都是慈禧造成的。為了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慈禧將兩人綁在了一起,讓他們終生不幸。 清光緒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光緒駕崩,他沒有子嗣,因此讓侄子溥儀繼位,史稱宣統帝。靜芬被尊稱為太后,上徽號「隆裕」,史稱隆裕太后。
  • 《清帝退位詔書》:國人高端話術的典範,三百多字藏盡各種名堂
    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任皇帝溥儀宣布退位。無論如何這一天都是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一天。這一天從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登基之後,兩千多年帝制的正式結束(雖然之後上演過袁世凱稱帝、張勳復闢等事,可都只是過眼雲煙);也是統治中國268年的滿清壽終正寢的日子。
  • 唯一拒絕在清帝退位詔書上簽字的親王,為了討好日本人,女兒都送
    人們對他的印象主要有兩個:一是他把女兒送給日本朋友,最終女兒成了臭名昭著的日本間諜川島芳子;第二,他是唯一拒絕在清帝退位詔書上簽字的親王。善耆,皇太極長子豪格的第十代嫡孫,同治五年(1866年)出生。1900年庚子之變,善耆因父病在家服喪而死。當得知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西逃的消息後,善耆不顧祭祖大典連夜追擊。
  • 袁世凱練新軍,入伍要求和裝備、穿著如何?規定嚴格,秒殺其他
    袁世凱能夠做到逼清帝退位,當上大總統,甚至於登基稱帝,與其自身擁有雄厚的軍事實力密不可分。袁世凱的實力都是從清末編練新軍起步的。袁世凱編練的新軍不僅入伍嚴格篩選、薪餉優厚,而且裝備精良,連穿著都有嚴格要求,有些我們今天都覺得過於苛刻,在清末時絕對秒殺清政府的其他軍隊。我們先來看看入伍的條件。
  • 袁世凱和司馬懿同樣是「偷天換日」,為何唯獨袁世凱成為歷史笑柄
    袁世凱強逼清帝退位,自己私底下與南方的革命軍籤下協議,自己只要讓清帝退位,告別帝制,承認共和,就推選袁世凱為中華民國的總統,袁世凱就這樣竊取了革命軍的成果,但是他不想只限於總統之位,權利的貪慾,使的袁世凱想更進一步,成為皇帝,這個時候他的親信楊度看出袁世凱的意圖,便投其所志,屢次建議袁世凱稱帝,袁世凱一聽,大喜,便一股腦的在1915年12月12日,又再一次,宣布承認帝位
  • 隆裕太后必須在武昌起義後下詔退位
    討價還價的主題是清帝退位後每年撥付給溥儀和後宮多少銀子。隆裕太后希望儘可能多地給自己和退位的小皇帝溥儀多一點生活費。而袁世凱馬上要「當家」當上國家的大統領了,他想儘量少開支一點財政費用;他對疲弱不堪的清廷剩下的家底很清楚,如果任由隆裕太后獅子大開口要錢花,他以後「當起家來」就會更加捉襟見肘。
  • 清庭最後一篇重要公文,只有300字卻大有深意:高端話術的典範!
    革命黨人與袁世凱達成共識,由他來「勸說」清朝皇帝退位並擔任第一位大總統。此外,民國將以外國元首的禮遇對待清朝皇室,每年給他們一定的糧餉,並允許其繼續居住在紫禁城中。 那時候的清朝皇帝是只有六歲的溥儀,實際當家人則是隆裕太后。主少國疑,這孤兒寡母的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又能作何應對。
  • 清皇室為何選擇和平退位,而不是繼續負隅頑抗?主要是因皇族內訌
    2月12日,宣統帝溥儀頒布退位詔書,詔書中說道:「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清朝同意頒布退位詔書,也就意味著清廷完全接受了袁世凱和南方民軍所提出的建立共和政府的主張。隨著清帝退位詔書的頒布,中華民國正式取代清朝,成為中國唯一之合法政府。
  • 袁世凱是通過什麼辦法,把整個清朝軍隊,變成他的私家軍的
    當辛亥革命爆發,全國各地的督撫們紛紛獨立的時候,當時只有袁世凱能夠出來收拾這種殘局。有四點可以證明,袁世凱在當時強大的力量。一是只有袁世凱能夠讓清朝滅亡。雖然辛亥革命爆發,很多地方督撫們鬧獨立。但實際上整個清朝的勢力還是比較強大的,支持清政府統治的人還是比較多的。
  • 溥儀退位,為什麼要頒布3次退位詔書?
    這一年,清朝的末代皇帝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宣布退位,自此,清王朝宣布滅亡。當然,這也標誌著從秦始皇開始,在中國歷史上綿延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就此宣布結束,中國就此走向了共和制。 但真的是這樣嗎? 其實不然!雖然皇帝已宣布退位,從君主制轉向現代政治的時候,對皇權的處理也沒有發生流血事件,但實際上,這次退位,並不徹底。
  • 溥儀退位後,陝甘總督仍在率領八旗精銳攻城,差一點就成功了
    升允反對清帝退位的心,與當年反對立憲是一樣的,他以「勤王」為名,率舊部徵伐四方,意圖攻下西安,然後將宣統帝迎接至西安,在這裡建立小王朝。 這邊升允為清朝是鞠躬盡瘁,經過數十戰,攻克了十餘城,差點就可以成功迎接清帝,但在1912年2月3日,隆裕太后授予了袁世凱全權,讓他同南京臨時政府商定清朝皇帝退位條件。
  • 袁世凱當了大總統後,為什麼一直想娶又老又醜的末代太后為妻
    隆裕太后是清朝最後一任太后。她叫葉赫那拉·靜芬,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長得不好看,又瘦又高,還有點駝背,只是性情很仁弱。1888年,還是小姑娘的隆裕,在慈禧的安排下,嫁給了光緒帝。慈禧之所以非要把不漂亮的隆裕塞給光緒,一方面是覺得隆裕易於控制;另一方面是讓隆裕去光緒帝的身邊做奸細,隨時替她盯著光緒帝。就這樣,隆裕成了光緒帝的皇后。
  • 袁世凱逼溥儀退位時,宮內1萬多禁衛軍為何不來救駕?他們去哪了
    因為溥儀戴上了一個傀儡皇帝的帽子和日本人走近,自然也就是中國人所不齒的事情,也就沒有必要再次詳談。如果把注意力只放在溥儀被袁世凱逼迫退位的時候,那人們可能就會疑惑:為什麼清朝的禁衛軍沒有保護著溥儀呢?其實簡單來說,還是離不開這兩個原因。第1個原因是不需要保護。因為袁世凱在逼迫溥儀退位時,之前就已經和隆裕太后做了約定。
  • 張作霖晚年已是陸海軍大元帥,見到退位的溥儀,依然選擇下跪
    如此豐厚的條件,溥儀只需做一件事——退位。 袁世凱的錢不好拿,但是對於毫無實權的溥儀來說,能拿到錢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倒也不錯,於是在這月的12日,溥儀向天下頒布了退位詔書,統治中國近300年的清朝就此畫上了句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