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太后和光緒相繼死去,清廷解除了袁世凱的一切職務。袁世凱遂以身體有恙為由,回到了家鄉河南,過起了賦閒垂釣的悠閒生活。在家鄉,袁世凱韜光養晦,時刻都在尋找機會,東山再起。可讓他沒想到的是,自己一等就是三年。三年後,就在袁世凱以為要在安陽老此殘生的時候,他苦苦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
1911年10月武昌起義爆發,清廷重新啟用了袁世凱。袁世凱掌握權力後,馬上以打仗需要軍餉為由,進宮索要軍費。隆裕太后無奈,不僅拿出了自己的私房錢,就連慈禧太后留下的錢也一併交了出來。以至於後來主戰派說:「只要有錢,足可以一戰」時,隆裕太后哭泣說:「錢都被袁世凱要走了,除了退位還能怎麼辦?」
袁世凱就是利用這筆錢犒賞了前線的清軍將士,一舉擊敗革命軍,讓革命黨人意識到,他們根本無法擊敗強大的北洋軍隊,推翻清廷,只能寄希望於袁世凱。在日後的和談中,最終南北雙方達成了協議,如袁世凱能迫使清帝退位,將由他出任民國大總統。協議達成後,袁世凱加速了逼宮進度。
袁世凱為了迫使清帝退位,制定了一系列皇室的優待條件,比如清帝保留尊號,仍居紫禁城,民國政府每年發放四百萬兩白銀的歲用等等。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之下,隆裕太后最終接受了退位條件。
清帝退位後,袁世凱就任民國大總統,穩定了全國的局勢。英國使節高度評價說:袁是當前唯一能在中國建立起穩定政權的人。這句話可能是對袁世凱的恭維,不過在當時這句話也應該是事實。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功成名就袁世凱卻犯下了一個致命的錯誤,讓他陷入了萬劫不復之地。
1915年袁世凱突然做起了皇帝,幻想著萬民擁戴的袁世凱,馬上便遭到了全國人民的一致聲討。緊接著,南方各省紛紛獨立,通電全國要求袁世凱恢復共和。討袁檄文像冰雹一樣不斷向他襲來,本能在歷史上留下美名的袁世凱,因為稱帝遭到了全國同胞的唾罵。
袁世凱在無數的罵聲下,積憤成疾,一病不起,陷入絕境的他幡然悔悟,同意了退位。不過他希望能像當初清帝一樣,在自己退位後能得到政府的優待。於是,飽受病痛折磨的袁世凱提出了他的退位條件,共有六條:一、往事不在追究,二、公權不能剝奪,三、財產不能沒收,四、自由居住,五、民國政府每年提供十萬元歲費,六、全國人民應給予應有的尊重。
第六點要求應該是袁世凱在生命盡頭的最後一個願望,不免讓人感到心酸。袁世凱受夠了人們的唾罵,希望在退位後,人們能夠不在追究他的過錯,給他應有的尊重。幾個月後,袁世凱死在了北京,據說在臨死前他曾一直在念叨著一句話:這不是我想要的結局,我不想做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