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文革結束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國門漸開,李小龍的電影開始通過錄像帶的形式,迅速風靡全國。藏家是個乖仔,不會去錄像廳,都是在家看,從此李小龍代替楊子榮成了他心目中的頭號英雄。
李小龍各時期的照片,圖片來自網絡
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把李小龍視為自己的民族驕傲。事實上,李小龍有四分之一的白人血統,出生在美國,持有美國和當時的英屬香港雙重國籍。但是,李小龍的自我認同是中國人。他的父親是中國人,電影裡扮演的也是中國人,他也說過自己是生於美國的中國人。(參見
《李小龍擁有白人血統和美國籍,卻被稱為中國武術家,為什麼?》,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4435783380907773&wfr=spider&for=pc)
藏家改不了小孩兒心理,一直偏愛戰爭片和動作片,李小龍創建的功夫片自然是藏家的最愛,可惜太少了。後繼的功夫片越拍越專業,但是再沒有一個演員具有李小龍這樣的魅力。
藏家對李小龍十分著迷,不但把他的電影翻來覆去看過無數遍,收藏了很多有關他的模型和書刊,而且以李小龍為題材創作過很多作品。內容較多,分三期分享吧。
雕像,李小龍,《龍爭虎鬥》
出品:Enterbay(香港)
型號:1/4 Scale HD Masterpiece Collection, Bruce Lee HD-1002
比例:1:4
產地:中國
年代:2010年
來源:網購
擁有:8年
這是藏家收藏的第一個李小龍雕像。2010年,Enterbay出品這款高清(HD)產品,震撼了兵人和模型收藏圈。以前,近似這種比例的兵人(一般為1:6),雖然服裝道具都使用真實材料,製作精良,但不重視面部刻畫都比較粗糙。以電影和遊戲為主角的樹脂雕像類,人物的姿態和表情自然是重點,但質感總是不夠真實。Enterbay在這個李小龍雕像上傾注了全部心血,以寫實為最高追求,頭雕特聘了韓國專家Arnie Kim,YJ參與了身體等部分的原型,並負責設計塗裝。藏家目測頭髮部分是單獨出模具套上去的,立體感很強,沒敢拆下來。面部特徵和表情是藏家見過的李小龍雕像裡最逼真的,身材也非常像,尤其是比例準確,這點十分難得。塗裝更是驚人,皮膚下爆露的青筋淡淡地塗了冷色,面部和身體上的汗珠是噴了一層細細的油珠,在光照下燦燦生輝。
雕像,李小龍,《龍爭虎鬥》
出品:Enterbay(香港)
型號:1/4 Scale HD Masterpiece Collection, Bruce Lee HD-1002
比例:1:4
產地:中國
年代:2010年
來源:網購
擁有:2年
2017年,藏家為了在沒頂畫廊的個展《博物館》準備作品,需要一個李小龍的雕像進行改裝,不捨得把上圖的毀掉,就去網上搜尋。六七年過去了,不太好找,後來在閒魚上看到一個,立刻買了。賣家說在玻璃櫃裡陳列了一陣就回盒了,打開看果然十分新淨。
藏家拆開褲子,發現這個雕像在看不到的腿和襠部做工粗糙,不符合藏家對作品的要求,而且1:4的頭,身體部分十分難找到現成品,就沒有改裝,作為收藏了。
雕像,李小龍,《猛龍過江》
出品:Enterbay(香港)
型號:1/4 Scale HD Masterpiece Collection, Bruce Lee HD-1003
比例:1:4
產地:中國
年代:2010年
來源:網購
擁有:2年
這個雕像和上面的《龍爭虎鬥》是同一組作者,從藏家的眼光來看,這個作品的軀幹刻畫很好,但面部不如《龍爭虎鬥》肖似,也比較拘謹。
李小龍短暫的一生,像火炬般熊熊燃燒後瞬間熄滅,作為功夫巨星在大銀幕上只活躍了兩年(1971-1973年),作品只有區區四部(《唐山大兄》,1971年;《精武門》,1972年;《猛龍過江》,1972年;《龍爭虎鬥》,1973年)。這三年,李小龍的面容、身材和表演技巧一直在變化,他在藏家心目中最典型的形象,還是最後一部《龍爭虎鬥》。
樹脂材料的雕像有一個缺點,如果環境溫度高會變形。尤其是這種寫實的雕像,全靠足下的幾個短樁支撐。藏家買的第一個擺了幾年,夏天時膝部和足部慢慢變軟變形,如果沒注意變形越來越大,會失去平衡跌倒。所以這個《猛龍過江》藏家比較愛惜,平時都是收在盒子裡保存。
雕像,李小龍
出品:Figma
型號:266
比例:1:12
產地:中國
年代:2016年
來源:網購
擁有:2年
FIGMA是由Max Factory企劃及開發,GOOD SMILE COMPANY發售的可動式人物模型系列…… FIGMA是合成詞,由figure+marionette(法語,指可操控的人形木偶)混合得來,本系列的設計和開發主要由MAX渡辺和淺井真紀負責,而原型設計則更集思廣益,目前素體設計已升級為2.0,未來將不斷發展,極具潛力的可動系列。
(摘自百度百科)
藏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有時在下學路上在小攤買1:12的可動小人偶,以當時流行特種部隊為主,也有個別科幻人物,大約五毛到一塊錢一個,多為殘次品,關節或塗裝有瑕疵,沒有任何包裝。早年的可動人偶關節都是鋼釘,可動範圍有限,經常是只可以向一個角度轉動,比較僵硬。現在的Figma設計很講究,球型關節,鬆緊適度,儘可能被外部結構包裹,特定角度隱藏的比較好。穿鎧甲的士兵比較容易造型,這種暴露身體的就比較難,需要更精心的設計。
這個Figma李小龍的形象應該是來自《精武門》,配有標準的透明塑料支架,可以擺出比較激烈的動態。三節棍的鎖鏈是金屬制,很精神。面容塑造一般,勝在身體造型生動,細節講究,塗裝也很好。
雕像,李小龍,兩個
出品:萬代(日本)
型號:SHF 《猛龍過江》,《死亡遊戲》(Yellow Track Suit)
比例:1:12
產地:中國
年代:2017年
來源:網購
擁有:2年
SHF是萬代的新一代可動人偶標準,比較注重寫實,提供幾個頭部和手部的部件,可以自行替換,擺出偏愛的造型。
藏家當時正要為沒頂畫廊的個展《博物館》創作一組有關街機的作品,街機都已經組裝和塗裝好了,就開始為它們尋找搭配的人物,正好看到萬代剛出品的這兩個李小龍,就買了幾套。
藏家的作品《雙李小龍》,限量版(3 editions + AP),2017年
注意街機的塗裝,白色塑料部分模仿了日久發黃的Candy感;煙缸也是點睛之筆
參考:
https://baike.baidu.com/item/李小龍
https://baike.baidu.com/item/figma
https://baike.baidu.com/item/band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