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收藏家馮夢波之二百六十七:李小龍(一)

2021-03-01 大收藏家馮夢波

按:文革結束後,隨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國門漸開,李小龍的電影開始通過錄像帶的形式,迅速風靡全國。藏家是個乖仔,不會去錄像廳,都是在家看,從此李小龍代替楊子榮成了他心目中的頭號英雄。

李小龍各時期的照片,圖片來自網絡

世界各地的華人都把李小龍視為自己的民族驕傲。事實上,李小龍有四分之一的白人血統,出生在美國,持有美國和當時的英屬香港雙重國籍。但是,李小龍的自我認同是中國人。他的父親是中國人,電影裡扮演的也是中國人,他也說過自己是生於美國的中國人。(參見

《李小龍擁有白人血統和美國籍,卻被稱為中國武術家,為什麼?》,http://baijiahao.baidu.com/s?id=1604435783380907773&wfr=spider&for=pc)

藏家改不了小孩兒心理,一直偏愛戰爭片和動作片,李小龍創建的功夫片自然是藏家的最愛,可惜太少了。後繼的功夫片越拍越專業,但是再沒有一個演員具有李小龍這樣的魅力。

藏家對李小龍十分著迷,不但把他的電影翻來覆去看過無數遍,收藏了很多有關他的模型和書刊,而且以李小龍為題材創作過很多作品。內容較多,分三期分享吧。

雕像,李小龍,《龍爭虎鬥》

出品:Enterbay(香港)

型號:1/4 Scale HD Masterpiece Collection, Bruce Lee HD-1002

比例:1:4

產地:中國

年代:2010年

來源:網購

擁有:8年

這是藏家收藏的第一個李小龍雕像。2010年,Enterbay出品這款高清(HD)產品,震撼了兵人和模型收藏圈。以前,近似這種比例的兵人(一般為1:6),雖然服裝道具都使用真實材料,製作精良,但不重視面部刻畫都比較粗糙。以電影和遊戲為主角的樹脂雕像類,人物的姿態和表情自然是重點,但質感總是不夠真實。Enterbay在這個李小龍雕像上傾注了全部心血,以寫實為最高追求,頭雕特聘了韓國專家Arnie Kim,YJ參與了身體等部分的原型,並負責設計塗裝。藏家目測頭髮部分是單獨出模具套上去的,立體感很強,沒敢拆下來。面部特徵和表情是藏家見過的李小龍雕像裡最逼真的,身材也非常像,尤其是比例準確,這點十分難得。塗裝更是驚人,皮膚下爆露的青筋淡淡地塗了冷色,面部和身體上的汗珠是噴了一層細細的油珠,在光照下燦燦生輝。

雕像,李小龍,《龍爭虎鬥》

出品:Enterbay(香港)

型號:1/4 Scale HD Masterpiece Collection, Bruce Lee HD-1002

比例:1:4

產地:中國

年代:2010年

來源:網購

擁有:2年

2017年,藏家為了在沒頂畫廊的個展《博物館》準備作品,需要一個李小龍的雕像進行改裝,不捨得把上圖的毀掉,就去網上搜尋。六七年過去了,不太好找,後來在閒魚上看到一個,立刻買了。賣家說在玻璃櫃裡陳列了一陣就回盒了,打開看果然十分新淨。

藏家拆開褲子,發現這個雕像在看不到的腿和襠部做工粗糙,不符合藏家對作品的要求,而且1:4的頭,身體部分十分難找到現成品,就沒有改裝,作為收藏了。

雕像,李小龍,《猛龍過江》

出品:Enterbay(香港)

型號:1/4 Scale HD Masterpiece Collection, Bruce Lee HD-1003

比例:1:4

產地:中國

年代:2010年

來源:網購

擁有:2年

這個雕像和上面的《龍爭虎鬥》是同一組作者,從藏家的眼光來看,這個作品的軀幹刻畫很好,但面部不如《龍爭虎鬥》肖似,也比較拘謹。

李小龍短暫的一生,像火炬般熊熊燃燒後瞬間熄滅,作為功夫巨星在大銀幕上只活躍了兩年(1971-1973年),作品只有區區四部(《唐山大兄》,1971年;《精武門》,1972年;《猛龍過江》,1972年;《龍爭虎鬥》,1973年)。這三年,李小龍的面容、身材和表演技巧一直在變化,他在藏家心目中最典型的形象,還是最後一部《龍爭虎鬥》。

樹脂材料的雕像有一個缺點,如果環境溫度高會變形。尤其是這種寫實的雕像,全靠足下的幾個短樁支撐。藏家買的第一個擺了幾年,夏天時膝部和足部慢慢變軟變形,如果沒注意變形越來越大,會失去平衡跌倒。所以這個《猛龍過江》藏家比較愛惜,平時都是收在盒子裡保存。

雕像,李小龍

出品:Figma

型號:266

比例:1:12

產地:中國

年代:2016年

來源:網購

擁有:2年

FIGMA是由Max Factory企劃及開發,GOOD SMILE COMPANY發售的可動式人物模型系列…… FIGMA是合成詞,由figure+marionette(法語,指可操控的人形木偶)混合得來,本系列的設計和開發主要由MAX渡辺和淺井真紀負責,而原型設計則更集思廣益,目前素體設計已升級為2.0,未來將不斷發展,極具潛力的可動系列。

(摘自百度百科)

藏家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有時在下學路上在小攤買1:12的可動小人偶,以當時流行特種部隊為主,也有個別科幻人物,大約五毛到一塊錢一個,多為殘次品,關節或塗裝有瑕疵,沒有任何包裝。早年的可動人偶關節都是鋼釘,可動範圍有限,經常是只可以向一個角度轉動,比較僵硬。現在的Figma設計很講究,球型關節,鬆緊適度,儘可能被外部結構包裹,特定角度隱藏的比較好。穿鎧甲的士兵比較容易造型,這種暴露身體的就比較難,需要更精心的設計。

這個Figma李小龍的形象應該是來自《精武門》,配有標準的透明塑料支架,可以擺出比較激烈的動態。三節棍的鎖鏈是金屬制,很精神。面容塑造一般,勝在身體造型生動,細節講究,塗裝也很好。

雕像,李小龍,兩個

出品:萬代(日本)

型號:SHF 《猛龍過江》,《死亡遊戲》(Yellow Track Suit)

比例:1:12

產地:中國

年代:2017年

來源:網購

擁有:2年

SHF是萬代的新一代可動人偶標準,比較注重寫實,提供幾個頭部和手部的部件,可以自行替換,擺出偏愛的造型。

藏家當時正要為沒頂畫廊的個展《博物館》創作一組有關街機的作品,街機都已經組裝和塗裝好了,就開始為它們尋找搭配的人物,正好看到萬代剛出品的這兩個李小龍,就買了幾套。

藏家的作品《雙李小龍》,限量版(3 editions + AP),2017年

注意街機的塗裝,白色塑料部分模仿了日久發黃的Candy感;煙缸也是點睛之筆

參考:

https://baike.baidu.com/item/李小龍

https://baike.baidu.com/item/figma

https://baike.baidu.com/item/bandai

相關焦點

  • 大收藏家馮夢波之八十一:撕拉片
    此外,實際上撕拉片也是不錯的入門大畫幅解決方案。因為全尺寸的富士撕拉片底片尺寸是遠大於120中畫幅的底片尺寸的,相較於高成本的大畫幅產品,這是一個頗為簡單的入門手段。」(摘自中關村在線)聽說紐約有一臺巨幅寶麗來相機,當年安迪沃霍等都用過,寶麗來還在專門為存世的幾臺機器製造相紙。藏家跟紐約那家公司通過郵件,他們詳細地提供了設備情況和報價單,尤其是攜帶機器外拍的條款。
  • #015-016 馮夢波:對照記
    我和葉梓濤一個月前以前錄製了一期播客,訪問對象是中國最早最早將電子遊戲做成藝術的人,馮夢波老師。他為人熟知的作品中,《長徵》系列把任天堂的橫版馬裡奧改造成滿是政治波普符號的長徵,《阿Q》則是把他自己編入了1999年風靡世界的第一人稱視角射擊大作《雷神之錘三》中,《真人快打》則把他的家人和朋友變成今天可能會被叫做MR(混合現實)的格鬥遊戲裝置中,每個人還有自己的大招。
  • 大收藏家馮夢波之二百八十八:首次直播
    失望之餘,搜遍全網,結果在Motu網站一個不起眼的地方看到一篇短文,解釋如何在連接iDevice時給M系列音頻接口供電的問題。藏家就起身來到事先設置好的Nord Drum電鼓前,坐下打鼓助興,然後回到自己的臺子前,播放龐寬個人版本的《龍虎人丹》,特點是人聲全變成聲碼器(vocoder)了,藏家則用一臺便攜唱機播放李小龍電影的七寸原版唱片配合。本來藏家給龐寬準備好了無線話筒和接收器,插在一臺聲碼器上,結果龐寬戴著頭盔笨手笨腳的,電源和信號線一下跌倒地上,可能把話筒線扯鬆了,沒能出聲。
  • 馮夢波的「無限遊戲」 | 遊戲藏家 VS 藝術家: 電子遊戲簡史
    比如虛擬男孩(Virtual Boy),早就聽說任天堂公司當年出過一款立體電子遊戲機Virtual Boy,一直無緣得見,周圍的朋友也都沒有。有一天心血來潮,上網買到一臺箱說全的中古機器,又陸續買了九個遊戲卡帶,包括非常罕見的《Wario Land》(瓦利奧世界)。
  • 大收藏家馮夢波之一百六十五:奧奎·恩威佐
    今年3月他去世的時候,朋友圈裡有不少懷念之詞,估計大部分都沒見過他。奧奎今年才56歲,英年早逝,令人震驚和惋惜。藏家心有所動,但一直沒有發言。這個公號裡會寫自己的朋友(參見第一百二十五期和第一百三十四期),但不會直接寫人,都是先要藉助於物,所謂睹物思人,並不是戀物癖,而是想找到一個比較客觀的寄託或出發點,這些物相當於「物證」。
  • 最愛"打電動"的藝術家——馮夢波
    近幾年來,馮夢波由早期的幻燈、電子、數字、模擬再次回歸到繪畫、攝影、裝置等媒介,並與巫娜、新褲子等音樂人合作進行了系列電子音樂的現場表演。「我從小就對電子遊戲痴迷,讓我在開始創作作品的時候不自覺地與之產生聯繫。」真正擁有遊戲機之前,馮夢波一直在和繪畫打交道。從少年宮開始,一直到後來的中央美院版畫系。
  • 大收藏家馮夢波之二百七十四:樂高精品
    今年初,樂高公司為了推廣新出品的幾款中國題材,尤其是《年夜飯》那一款,特地找到藏家給他們宣傳(參見第八十七和八十八期)。
  • 大收藏家馮夢波之八十九:巴斯光年
    藏家的兒子有點兒怕這個玩具,因為它的按鈕一按下去,就哇啦哇啦地說上一大段英文臺詞停不下來,而且展開翅膀的聲音巨大啪的一聲。這也是巴斯光年能一直完整地保留下來沒有被拆壞的原因吧!
  • 大收藏家馮夢波之二百八十五:Korg M1
    店裡只有一臺現貨陳列著,裹著一層塑料薄膜。藏家交了13000元現金,店員把琴收回紙箱裡,藏家攔了一輛面的,帶著新買的電腦和M1回到位於東直門外大街加拿大使館對面的的住所兼工作室。一般工作藏家看不上,在家宅了半年,每天做模型玩,後來突然開竅,開始畫自己心目中的電子遊戲,十分成功;這些畫1993年就參加了威尼斯雙年展,前途一片光明;但從義大利回來後,鬼使神差地買了電腦和合成器,這一入坑,至今都沒能出來。這臺Korg M1實在是害人不淺(笑)。
  • 9大證明李小龍的實力!
    這些都是親自跟李小龍對打過或親眼目睹過李小龍搏擊的人,其中三個是長期混跡香港功夫電影界的人士,三個是美國空手道屆人士。1,Jim Kelly,黑人演員,跟李小龍一起拍龍爭虎鬥,此人是1971年美國空手道中量級冠軍,後來跟格雷西家族學過柔術,他認為李小龍比任何已知格鬥家都更上一層,並把沒能跟李小龍一起持久訓練列為人生憾事Jim Kelly 與 李小龍
  • 大收藏家馮夢波之二百四十四:樂器、PA和家用音箱
    電吉他發明以後,吉他音箱隨之出現,頻響比較窄,特點是聲音大,突出吉他的音量,後來被吉他手玩出很多花樣,包括用刀割破喇叭,過載或不足,催生出無數的音箱和效果器(參見第二百零七至二百二十二期)。合成器出現時,還沒有專用的音箱,鍵盤手只好用吉他音箱,後來才有了專門用於合成器的監聽和放大音箱,頻響比吉他音箱要寬。電子鼓出現後,又有了專用的鼓監聽音箱。
  • 馮夢波陸平原苗穎田曉磊佩恩恩史萊姆引擎組隊遊戲趴溫州上線!
    國內各種新媒體或沉浸式展覽很多,但這個展覽『玩』的成分很特別。」在馮夢波看來,遊戲是人的天性,不光人愛玩,動物也愛玩。「藝術本來也應該是這樣,比如繪畫、雕塑等,最早也都是玩,藝術和『玩』的關係有時候密不可分。」所以馮夢波打小就愛玩。「我覺得自己拿遊戲來做藝術是很自然的事情,尤其『遊戲』還是一個非常好的媒介。」
  • 《李小龍傳奇》之李小龍死亡之迷
    今天,我們就來探一探這個全世界龍迷和影迷最關心的問題:李小龍離奇死亡的真正原因。1973年7月20日,李小龍在港星丁佩的臥室卒死,引發全世界龍迷的關注。由於李小龍是如日中天的世界級功夫明星,他的死影響面牽涉甚廣,其死因也確實可疑。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香港當局特地組建了死因研訊法庭,專門就李小龍之死一事進行調查取證。
  • 《荒野大鏢客》在線模式周更:收藏家福利等
    收藏家請注意 2月26日,R星公布了《荒野大鏢客》在線模式的最新活動公告:搜索世界各角落,尋找隱藏寶藏,將為你帶來更豐厚的報酬。以比原價少5根金條的價格獲得收藏家包,即可開啟收藏家職業生涯。
  • 功夫之王李小龍
    三年後,1973 年 7 月初,香港一位電視臺主持人貿貿然重提了當年深受關注的李小龍與羅維的爭執,後者是李小龍最初兩部成名作《唐山大兄》和《精武門》的導演。感覺遭到嘲笑的大明星一拳就把他摔倒在沙發上(不過事後,主持人何守信解釋說這個場面其實是節目效果,譯註)。不論如何,李小龍不需要任何人或武器,就能讓他的對手閉嘴,更不用說一個發了福的老導演!
  • 李小龍死亡真相:揭秘「功夫之王」李小龍的死因
    李小龍是如日中天的功夫明星,他的死不但牽涉面廣,其死因也確有可疑之處。在輿論的強大壓力下,香港當局特地組建了死因研訊法庭,專門就李小龍之死一事進行調查取證。  在談到丁佩給李小龍服用的止痛藥,也就是他開給丁佩的止痛藥時,朱博懷指出,這種藥的藥性比阿司匹靈要強烈,普通人服一片並無大礙,但是對有敏感反應的人來說,這種藥片卻可能產生不良作用。也就是說,李小龍對這類藥物過敏。
  • 【7.20】李小龍之死
    李小龍和琳達育有一子一女,兒子李國豪,女兒李香凝李小龍隨即答應回國,在1971年回到香港後拍了第一部電影,那就是《唐山大兄》。,於是重施拳腳,與壞人展開大戰的故事《唐山大兄》的製作成本雖然達到李小龍要求的10萬美元,但其實拍得非常倉促,連劇本都是邊拍邊寫的。
  • 永遠的功夫之王,李小龍
    李小龍想必大家都知道,更是男孩子崇拜的偶像。 李小龍生於1940年,為了有強健的體魄開學學武,後拜在葉問這一武學宗師的門下。之後拿下各大比賽的冠軍。之後進軍好萊塢弘揚中華武術精髓和武術哲學,並將中西武術融合創出截拳道。
  • 李小龍逝世45周年:死因之謎和至今仍保持著的9大記錄…
    在許多人看來,李小龍是一個武術家,一個電影明星,出拳速度超快、是9大記錄的保持者,打起來要先吼一嗓子。
  • 李小龍,永遠的功夫之王!
    《精武門》中由李小龍飾演的陳真說出的這句話,讓很多觀眾印象深刻,流傳至今。今天,是李小龍逝世46周年紀念日,但功夫之王的傳奇,從未落幕。1973年7月20日,年僅33歲的李小龍突然離世,但是他仿佛從未離開,龍魂不死,精武永存!李小龍的一生雖然短暫,成就卻不可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