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覺間,立冬已有半月,陽光燦爛的時節似乎已經過去,近日裡天氣陰鬱,烏雲似乎融化在天空的懷抱中,久久不忍離去。大風自北方來,越過長江,帶來濃濃的寒意,日曆悄悄告訴我們:「小雪」已經來臨。
小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0個。進入該節氣,中國廣大地區西北風開始成為常客,氣溫下降,逐漸降到0℃以下,但大地尚未過於寒冷,雖開始降雪,但雪量不大,故稱小雪。江南地區雖然可能並未下雪,但是氣溫通常亦會顯著下降。
"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
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
我國古代將小雪分為三候:"一候虹藏不見;二候天氣上升地氣下降;三候閉塞而成冬。"由於天空中的陽氣上升,地中的陰氣下降,導致天地不通,陰陽不交,所以萬物失去生機,天地閉塞而轉入嚴寒的冬天。
農諺道:"小雪雪滿天,來年必豐年。"這裡有三層意思,一是小雪落雪,來年雨水均勻,無大旱澇;二是下雪可凍死一些病菌和害蟲,來年減輕病蟲害的發生;三是積雪有保暖作用,利於土壤的有機物分解,增強土壤肥力。因此,在這個時候也便會有許多的農事活動,如儲藏蔬菜、魚塘越冬、開展積肥、造肥、柳編和草編等農閒副業。
「瑞雪兆豐年」
「小雪寒菘蟲害少,何妨大膽入庖廚。」大地經過一年的耕耘,在小雪時節終於可以靜靜入眠,為來年的收穫而蓄力。農人們變得空閒,而食倉變得飽滿,於是家家戶戶便美滋滋地準備在這樣寒冷的時節品嘗一些美味。
民間有:"冬臘風醃,蓄以御冬"的習俗。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
「霜蹄削玉慰饞涎,卻退腥勞不敢前」
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餈粑的習俗。古時,餈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餈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質地細膩的餈粑
像是人們用手捏出來的朵朵白雲」
小雪時臺灣中南部海邊漁民們會開始曬魚乾、儲存乾糧。烏魚群會在小雪前後來到臺灣海峽,另外還有旗魚、沙魚等。臺灣俗諺:十月豆,肥到不見頭,是指在嘉義縣布袋一帶,到了農曆十月可以捕到"豆仔魚"。
問劉十九
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小雪
左河水
太行初雪帶寒風,一路凋零下贛中。
菊萎東籬梅暗動,方知大地轉陽升。
初寒
陸遊
久雨重陽後,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僕,賣菜掘頭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氈。
身猶付一歃,名字更須傳?
和蕭郎中小雪日作
徐鉉
徵西府裡日西斜,獨試新爐自煮茶。
籬菊盡來低覆水,塞鴻飛去遠連霞。
寂寥小雪閒中過,斑駁輕霜鬢上加。
算得流年無奈處,莫將詩句祝蒼華。
早冬
白居易
十月江南天氣好,可憐冬景似春華。
霜輕未殺萋萋草,日暖初幹漠漠沙。
老柘葉黃如嫩樹,寒櫻枝白是狂花。
此時卻羨閒人醉,五馬無由入酒家。
「小雪匆匆過,不敢看人煙。」
冰盈「小雪」送來陣陣寒意,雖然還沒有下雪,但宿舍和被子似乎變得更加溫暖可愛,讓人不願輕易離開。不過大家可千萬不能被寒冷打敗!還是應當照常起床、學習和工作。天氣變得寒冷,也要注意多多保暖,多多添衣,照顧好自己,讓遠方的父母和親人們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