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陳:說點兒關於Hiphop的大實話

2021-01-11 界面新聞

口述| Wes陳

採訪、文| 黃昕宇

2017年的綜藝選秀節目《中國有嘻哈》,讓Hiphop這個小眾文化出了圈,變成了遍地開花的主流文化。年輕的歌迷可能很難想像,十多年前,中國還很少有人了解Hiphop。很多人認識這一文化,是因為一個電臺節目,《嘻哈公園The Park》,孔令奇和Wes陳2006年創辦了這個節目,每周介紹最新、最經典的國內外Hiphop音樂,受到他們啟發、鼓舞的,不乏如今成名的Hiphop歌手。

綜藝節目成功之後,娛樂資本大量注入,讓Hiphop市場在兩三年內迅速膨脹,許多人得了名,掙到錢,更多人正在往裡扎。而《嘻哈公園The Park》卻沒有享受到市場爆發的紅利。2018年孔令奇離開嘻哈公園,HitFm(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勁曲調頻)也終止了和節目的合作。Wes陳將《The Park》轉為線上音頻節目,繼續做了下去。直到今天,《The Park》依然提供著最純正的Hiphop內容,卻幾乎沒什麼收益。

Wes陳是來自美國加州的華裔,從小聽Hiphop,經歷了這一地下文化在美國一步步走向主流的過程。隨後他留學來到中國,成為Hiphop文化推廣人,又見證了中國Hiphop從慢慢生長的小眾文化,爆發式地成為流行現象。

Wes說:「Hiphop是最包容的文化,它本來就不見得只屬於小眾或獨立。它是一個很好的麥克風,任何人都可以用說唱來表達自己。我接受它變成任何一種樣子。只不過現在,做真實表達的聲音已經越來越弱了,那就要接受你的表達和你堅持的原則越來越小眾。但越是這樣,越需要說真話、有原則的人和內容。」

每期The Park開頭,Wes總是自我介紹道:「我是儘量給你們保持真實的Wes陳。」

「Keep it real」是一句早被濫用得有點可笑的口號。但每次聽到Wes在節目裡說大實話,自然、坦率地表達自己的看法,你就會覺得,那是真的。

Wes陳

1

我1979年出生在美國洛杉磯。美國是多種族國家,洛杉磯更是一個各種膚色民族混雜的地方。在我上學的八九十年代,美國社會非常混亂,經常發生各種幫派鬥爭和槍擊事件。墨西哥幫和黑人幫派經常碰撞,有一陣子亞裔幫派聲勢很大,洛杉磯從南到北接連發生好幾起亞洲幫派製造的槍擊案,電視報紙上持續報導這些新聞。

我上的是公立學校,學校裡什麼族群的孩子都有,有黑人,有亞裔,有墨西哥人,學生裡也有混幫派的,甚至校園裡也發生過幫派鬥毆。我們高中基本上每一年都有學生在暴力事件中喪命。有一回不是幫派衝突,只是有個人睡了另一個人的女朋友,結果就有槍手等在學校門口,放學所有孩子出來的時候,就在校門外給了那男孩一槍。

我中學時成績挺好的,一直在好班,一起上課的都是比較乖的孩子。但因為我喜歡打籃球,結交了好多朋友。我又愛混,喜歡去夜店、酒吧,那時美國剛剛開始流行Rave大電子派對,我也會去。在美國,買煙買酒必須18歲以上,很多夜店和酒吧規定成年才能入內。但其實,只要有辦法就能混進去。我哥比我大五歲,他把他的ID給我了。有了他的ID,我的每扇門都打開了,買菸酒,去酒吧,去賭場,我比同齡的孩子更早接觸到一切。我16歲,甚至更早就開始喝酒,約朋友出去玩。所以我中學的朋友很多很雜,也有混幫派的朋友。

他們平時的生活很亂,我的朋友裡有偷車的,也聽說過他們幫派的人在公園約架,結果到了地點,對方人沒出現,出現一輛車,槍從車裡伸出來「啪啪啪啪」。但因為他們不是特別狠的幫派,並不是像大家印象中的美國血幫和瘸幫那樣,天天暴力流血。我和他們接觸,大部分時候就是玩,過得很娛樂。

那時我比較小,這些朋友都比我大一些。他們有時開車來我家接我,一個個穿那麼肥的衣服褲子,身上都是紋身,男的一個個戴耳環。我爸媽一看就很緊張,這都是些什麼朋友啊?但他們不會強硬地管我,我爸給我定了幾條基本的規定:第一,別被警察抓了;第二,別把女孩子弄懷孕了;第三,成績一定要達到標準。所以我就保持一個不錯的成績,還是繼續在外面混。

按照幫派的規矩,新人加入時,大家就圍住他,一起揍他幾分鐘,按照北京話說就是「圈兒踢」。揍完,ok,站起來,你是我們兄弟了。這相當於一個入會儀式。

我那時雖然跟他們玩,但是沒有加入幫派。我那時認識的華裔幫派的人,大部分是東南亞的,很多菲律賓人。我記得有一個大哥跟我說,你別加入,當朋友跟我們玩就行了,他很認真地跟我說,「你是有未來的人」。

有一回,我跟我們那個區幫派的人去他們的總部,在洛杉磯中心地區,一個很破的房子。進去以後,一屋子人,都是一看就覺得巨狠那種,身上都帶著槍。那天正好另外一個跟他們有矛盾的幫派來找麻煩,來了好幾輛車在房子外面守著。那時屋子裡一幫人都不能出去了,大家臉色嚴峻,都不敢輕舉妄動,僵持在那兒,屋裡的氣氛特別緊張。我第一次那麼真實、強烈地感受到危險,真的見識到幫派特別狠的一面。我當時就意識到,這事真不是開玩笑的,我絕對不能參與其中。

在那個年代,現實社會就是這麼幫派橫行,所以匪幫文化也很盛行。很多MV、影視劇也會展現幫派情節,甚至有些美化,呈現得好像這事兒特別牛逼。Gangsta Rap(匪幫說唱)也是在那時流行起來的,確實誕生了很多跟匪幫文化相關的好聽的Hiphop音樂。

現在Hiphop在中國流行起來,我看到很多孩子很嚮往匪幫,會學它們的打扮,唱這些內容的歌詞。但他們其實就是拿個樣兒,以為是潮流,說白了就是裝逼。他們真的不知道幫派環境裡存在的真正的危險和不合理的暴力。即使現在美國的社會環境已經比那時好了很多,但幫派依然存在,我們有時還是會聽到某個說唱歌手遭遇槍擊甚至喪命的消息。中國這些模仿匪幫的孩子,穿得這麼狠,甚至文幫派文身,你如果去了洛杉磯,可能真的會有麻煩。

2016年Wes陳在成都拍VICE紀錄片《川渝陷阱》期間,與Harikiri(中)和Bohan Phoenix(右)在NASA合影

2

我爺爺奶奶是1949年左右離開大陸的。我的父母生在大陸,很小的時候跟著各自父母去了臺灣,後來移民到美國,在那裡生了我哥和我。小時候上學之前,我在家裡基本說的是中文,因為爺爺奶奶他們不會英語。但開始上學後,在外面呆的時間長了,我的中文就開始慢慢退步。我挺希望能有機會學好中文,這樣能跟爺爺奶奶更好地溝通,他們肯定有很多故事可以跟我說。大學讀到大四,我學分修得差不多了,就申請了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留學項目,進修漢語。

來到中國是2000年底,一下飛機,一股味道就撲面而來。後來才知道,是燒煤的味道,這就是冬天的北京的味道。

來了之後我覺得,哇,太有意思了。後來美國很多朋友問我,中國怎麼樣?是不是不自由?我說,你們才不知道什麼叫真正的自由。

那是一種不同的自由。在美國,你不能在公共場所、大街上喝酒。中國可以。那時的北京很亂,沒有太多規則,街上黑車、黑面的、小攤小販特別多。有一種很野生的氣氛。三裡屯南街是一串小酒吧,啤酒五塊錢,一出酒吧門口就是賣烤串的,各種新疆人、非洲人擺攤賣東西,在那兒想幹嘛幹嘛。

我和一些留學生朋友每周末就在那兒吃啊喝啊,在三裡屯喝得差不多了去工體的夜店玩,不是雙休日的晚上我們就去學校或者北大附近的酒吧。

每周四,我們固定去的是北大西門一家叫Solution的酒吧。這家酒吧的老闆讓年輕人、留學生去放音樂,掌控酒吧的氣氛。只有在Solution,你能聽到純粹的Hiphop音樂,一去到這兒,我就感覺,我操,終於找到一家我可以點我喜歡的音樂,而且DJ都知道,都能找到的地方了。老鄭,北京最早的Hiphop組合「隱藏」的成員,那時總是坐在吧檯,我看到他身上有個文身是一個Hiphop組合的Logo,就去跟他聊天。我敢保證北京最早聽Hiphop、玩Hiphop的年輕人那時都在那兒喝酒、聊天、跳舞,「隱藏」其他的成員王波和馬克一定也是Solution的熟臉。

那時剛到中國,看什麼都新鮮,經常到處玩,天天去酒吧。至於中文,我學到報刊課時就放棄了。我看中文報紙,覺得太不合理了,一個句子這麼長一大段從這兒到那兒,是個逗號!各種外國名字也不標出來,英文裡人名或地名會首字母大寫或者標斜體對嗎,中文完全沒有,如果你不知道這是個名字,就只好去翻詞典查這個字,發現跟後面那個字根本都連不上啊,詞典也查不到,還花了我一個小時!我就放棄了。我還是更願意通過跟當地的朋友交流,學口語或者文化,這更有意思。

一學期結束,我回美國讀完剩下的一個學期,結果「911」發生了。我大學專業是企業管理,沒想到畢業趕上美國金融行業最差的時候,根本找不到工作。我就想,中國這麼好玩,我的中文也還沒學到滿意的水平,猶豫了一夏天,又申請了一個留學項目回到北京。課餘時間還教英文,在大大小小的公司幹各種奇怪的兼職,掙生活費。晚上繼續喝,玩。畢業後自然而然地找了工作,後來又開始做Hiphop電臺《嘻哈公園》,就在中國一直呆下去了。

3

我記得很小的時候,我哥就覺得我有特異功能。每次坐車聽收音機,他就跟爸媽說,你看,換什麼電臺放什麼歌,他全都知道。那是因為我從小就特別喜歡聽收音機,到哪兒都一直開著聽。甚至到我上大學的時候,在宿舍裡也整天開著收音機。我從電臺裡聽了很多很多音樂。

從小學起,我就開始對Hiphop感興趣。當時的主流音樂是搖滾樂或者流行,Hiphop在美國還挺地下的,廣播裡根本沒有Hiphop節目,MTV這樣的主流平臺只有非常偶爾能看到一兩首Hiphop。但民間已經有人聽說唱了,那時有一個可以花錢點MV看的電視節目The Box,在這個節目上就會出現更多Hiphop音樂。另外還有BET(黑人娛樂電視臺),會放比較多的Hiphop。畢竟R&B和Hiphop本身就是黑人文化。

我也是通過學校的黑人同學接觸到了Hiphop的。我一聽這種音樂,覺得非常新鮮。它不像別的音樂帶給你的更多是情緒或者感覺,而是非常直接,具體,信息量很大,有很強的畫面感。另一個吸引我的點是,說唱非常玩語言。在中文裡,我們說起「詩」,總覺得很深奧很嚴肅。在美國不是這樣,也有一種給小孩讀的,很口語、玩押韻的詩。說唱就是一種更成人的玩法,說唱歌手就是詩人。

也就是在我剛接觸Hiphop不久,黑人音樂就慢慢在美國流行起來。先是R&B,接著把Hiphop也帶流行了。比如MTV就開始做一個叫做Yo! MTV Raps的Hiphop節目。廣播上也有兩個美國比較主要的電臺開始放主流Hiphop。

有一個電臺,會在每周末的一個晚上,放一到兩小時地下Hiphop音樂。前一陣大家都在轉謝帝、派克特和王以太到美國Hiphop電臺「Sway in the morning」做客的視頻,大家都在討論他們,卻沒人知道當時坐在他們身邊的那位黑人女主持,就是當年Hiphop還沒那麼主流時,就在夜晚放地下Hiphop音樂的女DJ。在Eminem、Jay Z還不出名的時候,她就把他們請到節目裡Freestyle。過了兩三年,原來在夜裡出現的音樂,都放到了白天。

後來我自己開始做電臺也堅持這個原則,如果是特別主流的,買流量的、有大音樂平臺助推的,我就不放了。他們已經獲得了足夠的曝光,根本不需要我來放。

做《嘻哈公園The Park》是個很偶然的機會。

2006年,有人找孔令奇做個排行榜節目,但他希望做一個Hiphop節目,就問我願不願意一起,我馬上答應了。我和孔令奇是2001年左右認識的,我們都是留學生,都喜歡Hiphop。那時候留學生少,都是一圈人,我們經常一起去酒吧玩,看NBA或者美國的橄欖球賽。後來他去臺灣出道當了藝人,之後又回到北京。於是,從2006年5月開始,我們和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勁曲調頻HitFm合作,開始做《嘻哈公園The Park》。

那時我在一個做留學生項目的小公司上班,頭幾年,節目每周六和周日兩天有兩小時時長,需要很多內容。我白天上班,晚上做節目。做《The Park》是沒有錢的,我那時候工資不高,但也完全沒想靠節目掙錢,做這個節目完全是我的興趣,我們做得很快樂。

每期節目我們都會挑一些歌來放,新的和老的都有。那時後說唱圈非常小,我去王波他們辦的每月一次的Hiphop Party 「Section6」,在老愚公移山,很快北京玩說唱的人就都認識了。我會問他們要一些他們錄的新歌。《The Park》播了一段時間後,廣州、上海和其他地方玩說唱的人也會主動聯繫我們,把他們的作品發過來。但無論是不是認識的人,首先都要我聽了,覺得這首歌確實牛逼才會在節目裡放。

我希望我們的節目是接地氣的,但我和孔令奇都是外國人,所以我會請一個本地的Hiphop愛好者作為第三人跟我們一起做節目主持。第一個人是我打籃球認識的Easy E,他很喜歡美國音樂,通過聽歌,英文也練得非常好。後來還找過現在在丹鎮北京的劉銳,之後還有魚駕浪,都是我在北京認識的本地人。

因為很希望能真正地推廣Hiphop文化,我們那時候除了放音樂,也設置了很多環節,比如教大家英文裡的黑人俚語,還請說唱歌手來節目裡freestyle。但那時候玩說唱的人太少了,嘉賓非常難請。我們希望能和來錄節目的歌手一起freestyle玩起來,於是我也開始試著寫點詞,玩freestyle,也是因為節目需要,我開始做DJ,自己也在這個過程中獲得很多快樂。

我們還有一個環節叫做「Hot Or Not(辣還是瞎)」,每期會放兩首中文說唱歌曲,進行PK,由聽眾投票,優勝的歌曲下一周會繼續放,和另一首新歌進行PK。如果誰的作品連續四周勝出,我們就會邀請歌手到節目裡做專訪。這個環節就是為了鼓勵那些玩說唱的年輕人多創作,給大家一個展示的機會。頭幾年國內新的作品太少了,值得放的好作品更少,我們得去找,去問認識的歌手有沒有新歌可以放。慢慢的,投歌的人越來越多,全國各地,甚至新疆、西藏的歌手都會投歌過來。歌曲的水平,錄音製作的質量都明顯提升。

我敢說,Hot Or Not是全世界最公平的音樂PK平臺,誰能勝出,完全由聽眾決定。我們的投票方式改過很多次。一開始是簡訊投票,後來有了微博,就試著用各種第三方投票插件,結果發現都是能被買的。有時候看到某個作品的票數不正常地高,就知道又是花錢刷票。現在我們又改成了在公眾號發的圖文下留言1或是2。這樣首先你得關注我們,然後還要留言,投票的門檻比較高。票數都是我們看後臺留言一個個數的。人工數票非常麻煩,這麼做都是為了公平。

《The Park》是一個非常純粹公正的節目,從來沒有為了錢推過任何一個歌手。曾經有唱片公司一直跟我聯繫,讓我們給他們的一個歌手做採訪。我說你至少得把作品發過來,歌曲發來後,我覺得一般,就把他的歌放到Hot or Not,讓聽眾決定。我說,如果你的歌能拿到四周冠軍,你就可以來,和其他獨立歌手一樣,You are not special。後來他的歌被PK下去了。

2019年1月,Wes陳和小老虎在錄音室錄製《聲療》

2012年,Wes陳在北京MIX的Hiphop活動中。右一為Wes陳,左二為Hiphop歌手大狗

2012年,Wes陳在北京MIX的Hiphop活動中。

2015年,Wes陳主持進口紅牛的活動,隨後他也在Redbull上了一年班

2010年,Wes陳在愚公移山的活動中做DJ

4

我和孔令奇做節目挑選歌曲,他一直偏流行,我放的更地下。後來我搬到上海,我們在不同城市,錄節目就分成兩段,他剪他那段,我剪我那段。但他有時剪得不是很仔細,也經常放他自己的歌。後來我們的分工是,內容我負責,招商他負責。他有經紀人,資源也比較多。但《The Park》一直是不掙錢的,只是有時候有贊助商,很不穩定,沒錢的時候就只能扛著。

2017年,孔令奇跟我說有個公司要融資,想買我們的品牌。但這事拖了很久一直沒下文。到那年年底,那家公司又要用《嘻哈公園thePark》這個品牌辦活動 。我沒同意。但他沒有尊重我的意見,還是背著我辦了活動。這樣的事讓我覺得,他不太尊重我對節目的意見和決定。

2018年起,我開始有意識地把《The Park》往線上方向發展,把節目上傳到網絡。這年初,我跟淺水灣文化藝術中心談,把他們閒置的一間售票室借個我們,然後我把這間屋子裝修收拾好,作為錄音室,並且開始做PTVN網絡視頻節目,邀請小老虎、大傻、AR、派克特這些說唱歌手來這兒做採訪。那時,節目也正好聯繫到一筆贊助。我當時覺得一切都OK了,好多事情準備要開展。

沒想到,到了夏天,我又突然從別人那兒得知他要去參加《中國新說唱》。此前他沒有跟我說過這事。我覺得雖然上節目是他的個人選擇,但並不是對我們一起做的《The Park》沒關係、沒影響的,應該先跟我商量。但是他連提都沒提過。幾個月時間內,又發生這種事,我特別生氣。我沒法跟他一起錄《The Park》了,就跟他說,要不他做,我走,要不我自己來。他回答我,他選擇用那段時間來做準備,去上綜藝節目。那時起我也想明白了,他選擇的是那條路。他自己的事不光比《The Park》重要,對他來說,甚至比哥們兒更重要。

之後,《The Park》的事就由我一個人做了。

5

Hiphop現在在中國,完全變成了主流。之前我們合作的HitFM是放流行音樂的電臺,他們現在買音樂包放歌,百分之八十都是Hiphop。總體來說,Hiphop在中國肯定是獲得了很大發展的,只是環境變得很混亂。

在《中國有嘻哈》之前,我們是看著這個東西慢慢地成長。選秀節目一出來,整個市場就炸了,好多人都冒出來,誰誰都是說唱歌手或者DJ。包括做生意的人,全都看到Hiphop這塊肥肉,騙子扎堆。

現在玩說唱的小孩跟以前很不一樣了。過去沒有成功的例子。我做到最成功,就是變成王波,掙不到什麼錢,只有小圈子的人認你。我操,那你還願意做Hiphop,你就是從心底真的愛這個文化。現在人的心在哪裡啊?可能只是覺得這東西時髦、潮,或者我要千萬的觀眾,百萬的收入,我要成為明星。原本在中國,Hiphop圈和娛樂圈離得特別遠,現在呢,音樂、文化和娛樂全都混在一起。好多玩Hiphop的孩子都忘了,他們開始做這些事情是因為什麼。

我覺得這個圈子最不好的現象是,太多人把《中國有嘻哈》(《中國新說唱》)看成唯一的出路。其實我覺得,不上節目是個很有自信的選擇,說明你足夠尊重自己的音樂,你相信你的東西不需要依靠這個娛樂平臺也能出來。

有很多朋友在上節目前來問我的意見。我首先會問他,你上節目是為了什麼?如果你是為了掙大錢變成明星,趕緊去吧。如果你不是為了這個,那就問問你自己,你開始的時候為什麼玩Hiphop。我也會讓他們多思考一下,所有的選擇都是有犧牲和代價的。你要想清楚娛樂節目會在多大程度上改變、限制,甚至出賣、利用你和你的作品,想清楚如果你選擇去選秀節目,你在得到曝光度的同時,失去了什麼,換掉了什麼。

圈裡很多朋友都去上節目了,我也能理解。每個人生活條件有區別。有的上節目的孩子,是從一些小地方或者條件更艱苦的地方出來的,他們願意犧牲更多來提升生活水平、獲得更多機會。比如去年參加節目的有很多新疆歌手,我完全能理解。但如果你家庭背景不錯、機會條件也還可以,你還是出賣自己和你的音樂,把自己變成商品,那你不是搞音樂的,你是追求利益搞娛樂的。

有很多人上了節目,出了名之後,音樂改變了,做人也變了。有些過去The Park推過他們作品的人,之前大家也是朋友,也喊我「Wes哥」,出名之後再約他們做採訪,直接來一句「跟我經紀人談」。但也有些人上了節目,我依然尊重。比如Bridge去了節目後沒有籤公司,自己的資源好起來了,也一直想著帶自己的團隊和兄弟們走起來。他依然是個特別隨和的人,還回到The Park跟我做採訪。我覺得且不說音樂,他做人做事的方式是值得尊重的。馬俊也是個好例子,他在上了節目後還發過一條很長的微博,評論這個節目和中國Hiphop,說得比較客觀。很多人上了節目後,不敢說任何關於節目的壞話。馬俊還願意寫那條長微博,我給他鼓掌。

去年AR寫那首《皇帝的新衣》diss吳亦凡,絕大多數上過節目的人不敢贊不敢轉。但是吳亦凡發一個所謂的反擊,全部人都在轉。當時我就想,你們覺得Hiphop是幹嘛使的啊?你們尊不尊重這個文化啊?

一個人遇到權力、名氣、利益的誘惑,或是遇到很大的困難時,你才能看出這個人是個什麼樣的人,這兩個極端的情況會讓你看清誰是你真正的朋友。

2016年,Wes陳作為主持人拍攝Vice紀錄片《川渝陷阱》期間和Bridge在重慶的合影

6

說實話,《The Park》現在挺困難的。團隊很小,沒有贊助,也缺少一個人去拉贊助,只能我想辦法跟人談。但我沒有那麼多時間,而且說實話,我也不是很擅長談生意。我自己接活談價錢,甚至之前上班跟人談工資,我都不大能談好。我們也想過一些辦法,比如申請在上傳節目的平臺開通打賞,但這個方式平臺抽成很多。前陣子我們也開始做一些T恤和貼紙,賣周邊,但這又增加了我們的工作量,賣得也不是很好,而且做產品還得先投成本,所以也不是一個很好的辦法。不過在現階段,這總比零收入好。

我相信如果能找到一個人專門幹招商這方面的工作,情況會好很多。我也不需要這個節目掙多少錢,只希望《The Park》能養活它自己,能留出一點發展的空間,就夠了。我不指望太多錢的贊助,因為這樣的話贊助商可能會對內容提要求,我不希望節目為了錢做犧牲。

孔令奇離開後,我找了大寶來跟我一起主持。大寶在Vice工作,英文不錯,對音樂很熱情,Vice音樂欄目的Podcast也是她做的,所以有一定經驗。找到大寶一方面還是為了接地氣,另一方面,大寶能提供年輕人的想法,我今年40歲了,我們的節目在年齡上也需要接地氣。而且大寶是《The Park》第一個女生主持,有時候我們也會討論新聞或一些話題,和聽眾討論互動,大寶經常能從她的視角提出一些我們都沒有想過的觀點。其實她做《The Park》拿的工資非常少,但我看得出來,她做這個是很開心的。我們現在的團隊還有一個成員是POE,負責微博微信運營,每次Hot or Not的投票就是他數的,挺辛苦的,但現在他的工資我都開不出來了。

其實現在做《The Park》對我來說已經不像開始時那樣,能從中獲得很多快樂了,它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工作。我花了大量時間在這上面,一周兩期節目,要找新歌,收集聽眾的互動,還要約嘉賓,做採訪和拍攝,做Mix,每期的節目也是我自己剪輯上傳的。

說實話,做《The Park》對我來說,是我在給年輕人提供我能給出的文化和音樂,自己的收穫很小。我現在反而更喜歡做自己的另一個電臺節目,叫「聲療」。我會請不同領域的朋友來很舒服地聊天。聲療不是採訪,有時候我只是和嘉賓就一個話題或者事情互相交流,有時候觀點不同,甚至有點爭執,但都沒關係,很真實。這種交流能讓人收穫很多想法和啟發。不過,聲療的更新真的非常慢,畢竟這個事情也沒有錢,而且我的大部分時間和精力都放在The Park上了。

我現在聽播客節目,也更喜歡聽對話訪談類的。過去我天天聽音樂節目,包括自己做電臺,做DJ,去夜店、Livehouse,太躁了,現在耳朵都有點耳鳴,永遠在「嗡嗡」響。我現在特別能享受安靜。我的生活跟原來完全不同了。以前我就是酒膩子,朋友們隨時見到我,手裡都握瓶酒。現在我的生活就是遛狗、買菜、做飯、做節目、健身,很少去Party。社交圈也縮小了,我把朋友圈都關了,我覺得信息應該自己去挑選,而不是人家塞過來,我也很討厭大家在評論底下聊天,看誰認識誰,我覺得這不是一個人跟人正常的交流方式。年紀越大,我越覺得,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值得的人和事上。

我的改變是從2013年開始的,我生了一次很嚴重的病,得了急性胰腺炎。當時我在美國,宿醉之後連著兩天疼得跟要死似的,醫生說,你已經喝完一輩子酒了,不能再喝了。我於是開始戒酒戒菸,戒了之後,整個人都清醒了很多,想想之前二十年我都是暈著過的。我比原來瘦了很多,精神狀態也不一樣了。

所以我想,好的改變都來自於困難和挫折。現在《The Park》的狀態比較艱難,但我覺得ok,我歡迎困難,後面一定會迎來更好的改變。

《The Park》對中國Hiphop的影響是很深的,雖然不那麼明顯。有無數大家熟悉的說唱歌手和他們的作品,都上過節目。在那些年,沒有別的平臺分享他們的作品。現在上節目後成為大明星的很多人,當年的第一步都是到《The Park》。那時Hiphop那麼小眾,環境根本不比現在,如果沒有《The Park》這個平臺給了他們讓自己的音樂被更多人聽到的機會,可能有些人都不會繼續做音樂了。

這個節目十幾年一直在推這個文化,我們分享的音樂和我們傳遞的態度也影響了很多人。有些人曾經是聽眾,後來變成了來投歌的歌手,或者成了DJ、製作人。也有很多聽眾說,我小時候就聽你們的節目,後來出國讀書,都回國工作了,發現《The Park》還在,太牛逼了。也有一些新聽眾是看了選秀節目知道了Hiphop,在網上扒著扒著找到這邊,發現,噢Shit,這個才是真正的Hiphop。能夠去影響別人,我覺得這就是我的使命。其實我最開心的是聽到聽眾說,他們通過我們的節目獲得了新的想法或者觀念,這比他們獲得Hiphop知識和音樂更讓我高興。

Wes陳和他的狗妹妹

—— 完——

題圖為Wes陳做節目的時候。文中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相關焦點

  • 「中國Hiphop第一位女歌手」陳梓童!出場瞬間真的是很爆炸!
    歌曲《H》接下來,就讓小編秀一秀這個人美聲甜的「中國Hiphop第一位女歌手」陳梓童!2015年7月17日,陳梓童在參加《中國好聲音第四季》盲選第一期中,以一首《雙截棍》贏得四位導師轉身,並選擇周杰倫作為導師。
  • 德雲社的「大實話」
    標題中的《大實話》是德雲社創始人之一張文順作詞的作品,作為德雲社的社歌在每一場演出後都會出現。這組肖像借用過來作為標題,是想聽聽這些相聲演員們面對當下想說什麼樣的大實話。就好像我在臺上拿搭檔孫越開心,大傢伙兒樂得不行,但孫越就會有點兒受傷,他是在拿自己受傷的錢去賺錢養家。你去聽侯大師的相聲,他裡面的人物智商不夠才引起了某個包袱,但你仔細想想,這講的是一個智障的故事,他的內核是很悲傷的。
  • 碧梨說hiphop很假引發巨大爭議,是網友過於敏感了嗎?
    碧梨在採訪中聲稱很多的說唱歌手和歌曲都很假,撒謊和捏造故事是有很大區別的,很多的歌曲只會撒謊,比如歌詞裡說「我有一把AK47「,但你其實甚至連槍都沒有,再比如歌詞裡說「我有很多的bitches沒想到她這一言論給自己引火上身了,網友們對她說的話表示強烈不滿。
  • THIS IS REAL HIPHOP!!!
    Korea ) U-dee profile6xense studio hiphop 老師Dancetown Studio hiphop 老師Gorilla dance hiphop 老師O.P.P party directorLevel up battle winner/HipHop & House
  • 你們說的 breaking 和 hiphop dance 到底是怎麼出現在這個世界上的?
    為什麼專業舞者和明星嘉賓都說他們帶來的是最原汁原味的hiphop呢?今天就想跟大家稍微聊聊breaking和hiphop dance有了這些鋪墊我們再繼續講hiphop dance實際上都是從派對中誕生上面說到人們開始尋找抒發的渠道也就有人順勢而為
  • hiphop文化
    接下來為大家介紹的是hiphop音樂主要的風格和分類。hiphop音樂分類的主要依據是伴奏。在九十年代出現了幾種非常重要的hiphop風格。第一種叫「Boombap」。boombap是一個擬聲詞,boom是底鼓,bap是軍鼓,節奏型形似「boom bap  boom boom boom bap」。如果在這樣的伴奏上說唱,便是Boombap風格。
  • 咖啡易融:德雲社的「大實話」
    這組肖像借用過來作為標題,是想聽聽這些相聲演員們面對當下想說什麼樣的大實話。就好像我在臺上拿搭檔孫越開心,大傢伙兒樂得不行,但孫越就會有點兒受傷,他是在拿自己受傷的錢去賺錢養家。你去聽侯大師的相聲,他裡面的人物智商不夠才引起了某個包袱,但你仔細想想,這講的是一個智障的故事,他的內核是很悲傷的。
  • 別相信說自己懂HIPHOP的人,除非他在閒魚上出過說唱專輯
    靠Travis Scott 的倒鉤或者椰子鞋了解說唱的潮人群體,連門都摸不到。」與此同時,借著PLAYYA1000的背書,HIPHOP逼格核心區的門戶才算正式洞開。不止是老炮,就連閒魚的推薦算法也會默認你的音樂品位已經到了high level。在「猜你喜歡」裡,會邂逅HIPHOP 「黃金年代」的中堅力量,不僅是耳熟能詳的2PAC  B.I.G NWA。
  • 關於陳逗逗的文案
    星河滾燙你是人間理想皓月清涼你是人間曙光人海冷漠你是人間熾熱萬世浮沉你是人間歸途眾人平庸你是人間星光世事無常你是人間琳琅@絕世的陳逗逗希望是陳逗逗,最後是陳逗逗,拜託是陳逗逗,千萬是陳逗逗,必須是陳逗逗,只能是陳逗逗,只屬於陳逗逗,熬到最後,一定是陳逗逗。
  • 《乘風破浪》寧靜又說大實話,被問為什麼這麼拼,她這句話太認同
    寧靜又被問到為什麼這麼拼,關於這個問題,好像上一期節目和鄭希怡一起吃飯的時候剛說過吧,這次還是鄭希怡問的。這次寧靜沒有說很多,但是說的很實在,做藝人的,做演員的,不拼是不可能的事經常會看到誇讚藝人敬業,辛苦,太拼的,甚至還有說「高危職業
  • 人物The Quiett,Hiphop是另一個世界(上)
    之後和朋友說一起好好地聽hiphop,像我朋友從小時候開始就是那種我說要幹嘛就一起做的朋友,而且家境挺好可以花錢,買CD、買漫畫…….,我是沒辦法的。老師說「自學的話就去英語會話輔導班」我就去了。1996年是我們家比較困難的時候所以去了一段時間就不能去了。對我來說其實是很傷感的過去,為了成為中學生而讓我去的學院,悲傷的故事啊。
  • 沒事兒甭瞎說大實話:任天堂惱羞成怒解僱大嘴巴發言人
    然後不知道被任天堂看到了還是怎麼著,如今那位聲稱「不要再問我們為何跟錢過不去」的任天堂美國發言人Chris Pranger已經慘遭任天堂解僱——他說他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右一即為「大嘴巴」Chris Pranger在最近一次採訪中,美國任天堂遊戲負責人Chris Pranger解釋了關於為什麼任天堂許多遊戲都沒有發布美版:「因為發售美版的銷量無法支撐龐大的翻譯和本土化成本。」
  • 人物CHANGMO,2017 hiphop潛力股
    我們與加入Ambition Muzik再次提升身價的hiphop圈潛力股CHANGMO見面,分享他的故事。-沉迷於hiphop是在那之後麼?「不是。第一次接觸hiphop是在14歲。覺得美國的hiphop看起來很酷,經常原封不動地copy。從groove、語氣、性格、行動,到穿衣方式,全部都模仿。」-有契機麼?「經常看音樂頻道。
  • Hiphop、Higher brothers成為微博禁詞?純屬誤會...
    1今天不少網友們發現HIPHOP、Higher brothers等關於說唱的詞被微博列為了禁用
  • 這些hiphop歌者如何穿衣服?
    當然,現在hiphop歌手們的形象早已不局限於此了。說唱歌手這個職業就是一種個性的象徵,對穿衣服方面也是這樣,不再是以前一樣的寬鬆肥大,他們也有著自己的風格。今天就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些hiphop歌手的著衣風格。
  • 一個hiphop愛好者的聽歌史(一)
    關於他96年在拉斯維加斯的遇害事件,眾說紛紜,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百度,現在比較公認的說法是因為2pac不滿自己老闆suge knight的行為,被suge僱傭殺手殺害了(所以我說他是帶惡人)。除此以外西海岸還有很多很傳奇的歌手和很著名的故事,比如N.W.A的發跡到解散,以及ICE CUBE的故事等等,很多,但是就不一個個說了,因為後面還有很多要說的,再說就真的寫不完了。由西海岸我們可以引入傳統的全美hiphop說唱格局,如下圖:
  • HipHop音樂到底該怎麼聽?把夜店市場重新奪回到HipHop的手裡
    ,而那些可能會成為hiphop音樂聽眾的潛在消費者又很少能在夜店受到hiphop音樂的薰陶。 一直致力於在國內普及hiphop知識、推廣hiphop文化的浪wave和營養怪獸,就聯合雲道一起開辦了曝光派對,剛剛在3月30日(上周六)在北京新club舉辦。
  • 曾被陳漢典模仿、陳冠希力推的18歲華裔hiphop男孩如今火爆全球!
    能入陳老師法眼的一定不是一般人!陳漢典還一度模仿,說其實自己與Rich Chigga有很多相似之處。各路hiphop rapper大咖們看了他的MV之後,反應是這樣的。往期回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