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日本蘭壽是蛋系金魚的最佳傑作,迄今已有上百年歷史,也是日系金魚中公認的金魚之王。日本蘭壽基本上可以分為三大系統:協會系與京都宇野系,以及大阪蘭壽。簡介如下:
派系一:大阪系
特點:三尾,沒有頭瘤
圖片來源facebook2018年3月的貼文:大阪蘭壽保存會的5歲魚
大阪蘭壽體型特殊,頭瘤並不如其他蘭壽一樣發達,但鼻隔處長有兩個繡球,且尾型為三尾,顏色以紅白花和六鱗色為主。據說大阪蘭壽迷最初極端排斥蘭壽頭部隆起肉瘤。
大阪蘭壽是明治到大正年間(約西元1900年前後)在關西(關西位於大阪附近,關東則在東京附近)一帶盛行,在第二次大戰後「消失」,期間,西川先生和尊父先生二人為了蘭壽、南京、土佐金等高級金魚的「復活」,不遺餘力。經過重新培育出的大阪蘭壽,在體型顯得太圓,和原來的マルコ(丸子,中國進口)二者太過接近,幾乎不被市場接受,因此,沒有繼續保存。據傳,改良後的大阪蘭壽應與南京相近,但要恢復昔日那種美姿,仍需努力花時間去複種培育,這也是為何市場上較少提及大阪脈蘭壽的原因。
大阪蘭壽目前僅有極少數玩家以保存會的方式在玩,其原因據宇野松仁分析有以下兩點:一是大阪蘭壽過分在乎顏色,把重心都放在體色上而忽略了體型。體色這東西幾乎是不會返祖的。連鎦金都很少有黑色的。一般墨黑色的魚也作不出來。註:國壽的黑壽其實也是返祖。就是因為只考慮體色而沒在意體型,大阪蘭壽才會變成了無藥可救的體形,輸給了關東蘭壽。
大阪蘭壽原本是很可愛,很好的魚。二是大阪蘭壽的消失就是因為審查制度不好造成的。」這話雖然也有道理,不過評審基準就像法律一樣,看起來好像是不必要的,要是大家都是紳士的話法律當然是不必要的啦,同樣的道理,像刺尾(尾芯插進胴部)這種返祖現象,要是因為這個返祖特徵很難淘汰就不用嚴格的基準條例來過濾掉的話,很快的就到處都是刺尾的魚啦。
派系二:協會系
特點:強壯的骨架,優秀的尾鰭,早熟
其最大特徵為強壯骨架及優秀尾鰭,當歲魚就有相當程度的體型和尾鰭表現,屬較早熟和體格壯碩型,這與宇野系的最大差異。協會系蘭壽的頭瘤由6顆小肉瘤所組成,成魚後的頭瘤表現,與紮實高聳型的京都脈相差甚多,頭型主要是龍頭型,吻瘤發達。協會系屬早熟型,當歲時都可到12公分以上,甚至超過14公分,這與「迷你型」的宇野系(一般當歲體長約為6~8公分)顯得大而雄偉許多。協會系的發源地在東京的宗家,所以也有叫關東脈的。
在日本目前飼養協會系愛好者的人數遠遠多於其他兩個系統的蘭壽,原因不外乎一下兩點,一是協會系有明確的品評標準和定期舉辦的品評會制度,使得飼養者有一個奮鬥的目標,二是在這個快速消費的時代有誰再願意花3-4年甚至5-6年來培養一條宇野蘭壽,並且不知道將來會長成什麼樣子?
派系三:宇野系
特點:體色鮮豔,鱗片整齊,頭瘤細膩,晚熟
宇野系在日本也稱為京都脈,原因是此蘭壽系統由京都的已故陶藝家宇野仁松先生特別培育出。
宇野系蘭壽特別強調蘭壽體色鮮豔的紅白對比、鱗片整齊排列與頭部肉瘤等方面表現,這就是京都脈特色所在。由於京都脈多採用近親交配繁殖,以維持最佳品種表現,但這樣的方式,卻帶來「後遺症」,在體型不僅顯得較為嬌小,連成長速度也顯緩慢許多。京都脈典型頭型為獅子頭,不少愛好者又稱其為獅子頭蘭壽。
宇野蘭壽但並非從小就有出色表現,甚至在當歲時,幾乎也沒有多明顯的肉瘤。一般來說,京都脈要到2歲後,肉瘤才逐漸發展成型,4歲後才會達到顛峰,頭部肉瘤遠比關東脈更為出色。在體長上,當歲魚大多為6~8公分,2歲約10~12公分,4歲以上頂多13~15公分,一般體長在10公分左右,需要長時間有耐心地培養,屬發育晚熟型。見下圖。
圖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後臺聯繫授權。
長按掃描下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點擊閱讀原文去論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