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小吃是漢族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閩南小吃為主,兼具客家,外省小吃。作為臺灣的特殊街頭食物的總稱,也是臺灣在地文化的最佳代表之一。針對國外背包客,觀光局也開始提供夜市抵用餐券,讓國外觀光客更了解臺灣的美食與夜市文化。
各種冰
地處亞熱帶熱帶交界處,年平均溫度約為22度的臺灣,自然少不了清涼解渴消暑生津的各種冰品啦。最早的蜜豆冰是龍井鄉人的陳溪先生在臺中火車站旁,以手推車沿街叫賣的方式經營的,當時的蜜豆冰是參考日本的四果冰,再加上十多種配料製成的。臺灣傳統的冰品美食相隔將近80年的發展歷程中,冰品到如今有哪些讓人記憶深刻的冰品美食呢?
花生雪花冰
在宜蘭的羅東夜市哦--如果有機會,從臺北去花蓮的時候坐公路鐵路聯運在羅東停留兩小時,去吃一下羅東夜市,不會失望噠!
愛玉冰
提起臺灣人最愛吃的冰品,愛玉冰絕對能排到前頭。愛玉樣貌明亮通透,口感軟硬適中,加入檸檬水和刨冰,便是一道夏日佳飲。
鹽酥雞
臺灣足可以給自己的鹽酥雞辦個展覽會,在傳統祭祀的時候常會製作一隻巨大的鹽酥雞,不僅如此,雞米花也是相當誘人的一種美味。整雞會被切成大塊浸泡在滷汁和麵糊中,炸透後即可撒上椒鹽食用。這種美味遍及城市的每一個角落。
嘗鮮地點:豪大大 臺大
胡椒餅
這是夜市中必嘗的小吃,胡椒餅酥脆的外殼裡有多汁的豬肉餡,它混合著芳香的黑胡椒。在土爐邊烘烤後的胡椒餅是對胡椒的頌歌。
鼎泰豐小籠包
小籠包可能是臺灣的小吃,但也有人說是臺灣人使其完美。鼎泰豐一口香小籠包一貫堅持的高質量。其如紙薄的皮裡包著多汁鮮嫩的豬肉餡。
魚丸湯
有什麼比新鮮的海鮮更好呢?當然是製成球的海鮮。臺灣的製作魚丸的過程中含納了更多的空氣,這可以使其吸收更多的湯汁。佳興魚丸由製作魚丸而聞名。
大腸包小腸
在臺灣的各個夜市,豬肉腸都具有很高的人氣,但是,和大腸包小腸比起來還是有些不足為道。大腸包小腸和熱狗有十分相似,不過要將包裹著豬肉腸的麵包換成糯米。簡單來說,就是將體積較大的糯米腸切開後,再夾住體積較小的臺式香腸。
嘗鮮地點:臺中市 逢甲夜市
麻糬
這種糯米糰子就像棉花團一樣柔軟,既有甜餡也有鹹餡。傳統的麻糬以紅豆醬為餡,並撒上花生粉。不過近些年來,草莓餡、黑芝麻餡、綠豆餡以及花生餡都頗受歡迎。如果有興趣自己製作麻糬,可以到臺灣麻糬主題館吃麻糬時記得要細細咀嚼,再吞下,否則一旦被這種黏性極強的糯米糰子噎住,可就不好辦了。
燈籠滷味
「燈籠滷味」小吃店裡的小吃都會淋上他們家的獨門五香醬,醬由丁香、八角、肉桂等香料製成,芳香撲鼻,味道不鹹不淡,微甜。客人們在店裡挑選好食材,然後由師傅放入醬汁中煮。夜晚外出,逛街逛得累了,來這裡吃上幾樣中意的小菜,美味又飽腹。烹調時,師傅們總是耐心等待食材將醬汁慢慢吸收,所以食客們也得有些耐心才成。
嘗鮮地點:臺北市 師大路夜市 燈籠滷味
太陽餅
太陽餅起源於臺中市,這種以麥芽糖為餡的油酥餅看似沒什麼特別之處,卻成為了臺中市著名的旅遊紀念品。臺中市內的太陽餅店數不勝數,都聲稱自家的產品最正宗,真假難辨。最正宗的太陽餅店-太陽麵包店已經因為68歲老闆的退休而宣告停業。
三杯雞
三杯雞的三杯指的是一杯米酒,一杯油以及一杯醬。如果再加上辣椒和大蒜,味道更是無與倫比。不過,也有廚師將「三杯」理解為一杯酒,一杯芝麻油以及一杯糖。
嘗鮮地點:高雄市 鼓山區 新臺灣原味
可樂餅
可樂餅是臺灣街頭常見的小吃之一,與日本的炸肉餅類似。可樂餅以土豆泥或肉末為餡,然後裹上麵粉、雞汁和麵包屑。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將肉末、蔬菜、海鮮以及其他食材混合在一起。我們最喜歡的莫過於肉末和奶酪的混合。
嘗鮮地點:臺北市 萬華區 肉丸餅
甜不辣
甜不辣指的的魚糊被製成各種各樣的形狀和尺寸,長時間油炸後,在肉湯中煮熟。食用前,將魚糊塊從肉湯中撈出,悶在褐色的醬汁中。它是臺灣人所深愛的一種瀰漫著濃鬱的香味而且百嚼不厭的美味。甜不辣基於日式雜燴,口感更加甜香,並配有更硬的魚豆腐和獨特的醬汁。完成魚豆腐的製作後,還有很多的工序。在小攤販的美食車上用小碗乘些許湯汁和醬汁,攪勻後去品味這種屬於臺灣的獨特美味吧。
---
圖文內容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