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0.13 香港經濟日報 - 副刊 C10
中國人的喜慶,一定要有乳豬,因為夠體面。過去酒席的菜牌,都是先上兩熱葷、魚翅,然後才到乳豬。到了八十年代,飲食方式隨社會環境改變,兩熱葷開始過時啦,上菜就用乳豬打頭陣。舊時做到會,因為一般時間比較緊拙,所以師傅『取皮不取肉』,以皮燒得靚為標準,肉不會用來奉客,反而無所謂。
傳統乳豬是燒成光皮,賣相油亮光滑,又香脆;後來經過改良有了芝麻皮乳豬,表皮均勻布滿芝麻般的氣泡,吃起來酥鬆、入口即化,因此大受歡迎。以前用炭火燒,香味特濃;現在多數用煤氣,其實也有個好處,那就是火候均勻易於控制,畢竟,現在懂得掌握炭火的師傅真的不多了。6至8斤的豬只,燒出來最好食。以前我們做到會,乳豬是找『永合隆』幫我們燒──當時永合隆有『五虎將』,五個師傅都好勁,20分鐘內就可以燒好一隻豬!但醃醬卻是我伯爺研發的獨家秘方,以兩種面豉、南乳、蒜頭、幹蔥等混合磨成,乳豬食味特別甘香,這條醃醬秘方沿用至今。另外,我們也自創以人手按照紋理把乳豬肉撕下來吃,吃起來特別嫩滑。
講乳豬,順道一提風味不同的另一產物:燒腩仔。燒腩仔最緊要用最靚的五花腩,但每隻豬能切割出五花腩的數量好有限、也不是每頭豬都有肥瘦均勻的五花腩,很視乎『豬底』的條件,所以比較矜貴。本地元朗豬的素質很不錯,同時勝在夠新鮮,所以我做酒樓也愛採用。好食的燒腩仔,一定是燒得皮色甘赤如琥珀、肉色仍然呈微微的粉紅;然後,肉質是肥瘦相間層次鮮明、肉嫩味香甜,且要帶著入口即化的口感,吃完都不覺得油膩!
撰文:家全七福老闆徐維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