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萬港漂都在這兒
月末糧尾,港漂們想好今天晚飯吃什麼了嗎?錢包拘謹的圈妹就沒有這種煩惱,因為圈妹只會泡方便麵,所以.沒得選!
當然,方便麵同盟愛好者可不只圈妹一個。有數據顯示「港人最愛吃」就有方便麵這一項!
想想也是,不管去7仔還是惠康,貨架上總是放滿了出前一丁、公仔麵、印尼撈麵、合味道等各式各樣的方便麵。
(圖片來源:日清食品網站)
香港的出前一丁黑蒜油口味還入圍了「2017全球即食麵TOP10」,不折不扣的即食麵之神!
不過除了方便麵,入圍港人最愛美食的還有牛油和三文魚。
說起牛油,其實它也叫黃油,在香港吃飯基本也是天天見!比如茶餐廳餐包上抹的是它↓
(圖片來源:全景網)
香港大大小小的西餐廳煎牛排要用它↓
菠蘿包裡也還是它↓
但是!最近圈妹留意到香港不少關於食品安全、飲食健康的新聞,這些港人最愛吃的美食們,竟然都上了頭條!
(圖片來源:橙新聞)
來來來,跟圈妹看看這些美食到底有多邪惡!
香港大學FoodSwitch App研發團隊,最近收集了全港主要超市包裝食品含鹽量報告。
(圖片來源:hk01)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每人每天的鹽分攝入量大致是5克,然而香港大部分民眾的攝入量是8-11.5克,超出近一倍!
別以為攝入鹽超標是個小問題,分分鐘導致血壓升高,還有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長期的高鹽膳食還會給腎臟的代謝帶來負擔。
(圖片來源:hk01)
恰巧報告還指出,香港市民每日食用的鹽量有超過7成來自預先包裝的食品,而非煮飯時候自行添加的鹽分,於是方便麵中槍了…...
(圖片來源:hk01)
含調味料的方便麵每份含有20克鹽,也就是說,吃一包已經超標4倍!而且方便麵的鹽分主要來自調味粉,所以要減少鹽的攝取,就快把手中的調料包扔掉吧!
同類食品中的差異也十分大,同等份量的淨烏冬中含鹽量僅僅是0.5克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然而,方便麵鹽含量超標只是其一,其二就是鈉含量超標。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的鈉攝取量,是每日2,000毫克。但是方便麵平均鈉含量1,900毫克,也就是說:吃一碗方便麵,就已經達到一日的攝取量了。
(圖片來源:hk01)
高鈉飲食是高血壓的一個高危因素,而且高鈉會導致水腫,體重上升,想減肥的港漂可得留心!不過圈妹有個小tips:吃方面便時不要喝湯,這樣可減少鈉的攝取近一半!
香港現在市面上,鈉含量最高的三款方便麵分別是「公仔碗面」日式豬骨濃湯味,「味味一品」原汁珍味牛肉麵,「滿漢大餐」紅燒牛肉麵,看到這三款千萬要繞道。
(圖片來源:hk01)
第三宗罪就是方便麵熱量極高,平均達到了380千卡。換句話說,吃掉一個方便麵,要跑步一個小時以上才能消耗掉!
(圖片來源:痞客邦)
逃掉了方便麵,可別掉以輕心,茶餐廳裡的牛油分分鐘也是陷阱!
香港餐桌上的牛油有植物牛油(又稱人造牛油:Margarine),和動物牛油(Butter)兩種。
(圖片來源:daydaycook)
俗稱的牛油,通常指動物牛油,它們大多是通過巴斯德消毒法,將牛奶或奶油內有害的細菌和微生物消滅後,不斷攪拌和離心,將油脂和水分離出來的奶製品。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換句話說,動物牛油是由牛奶提煉出來的,是牛的油脂,也就是動物脂肪,當中含有大量飽和脂肪,因此與人體中的膽固醇息息相關。
(圖片來源:痞客邦)
植物牛油則是通過植物油加氫化,加入人工香料,雖然其不含膽固醇,但因為其加工過程,所以會出現對人體健康不利的反式脂肪。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動物牛油有飽和脂肪,植物牛油有反式脂肪,兩者其實都是高膽固醇的兇手,按專家的話說,兩者都有危害,吃牛油不過兩害取其輕。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近年來,高膽固醇就好像是大城市的通病。衛生署的人口調查數據就顯示,香港有高膽固醇血症的人數達到290萬,10年間增加了百萬。
圈妹相信,這些數據的增長,和香港人的飲食習慣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
(圖片來源:明報)
註冊公共營養師侯啟明表示:牛油和人造牛油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但人造反式脂肪的危害,遠比動物牛油的飽和脂肪嚴重。
不管怎樣,牛油都應該慎重選擇,少吃才行。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另外,消委會早前測試了30款預先包裝的牛油、人造牛油及相關產品,發現有八成半的人造牛油含有基因致癌物。
(圖片來源:hk01)
這些基因致癌物分別為:3-MCPD以及環氧丙醇。3-MCPD是汙染物,會損害腎臟的功能、影響男性生殖系統。環氧丙醇更是具有基因毒性和致癌性。
(圖片來源:hk01)
雖然這類致癌物沒有一個絕對安全的攝入量,但是港漂們別擔心,以下11款常見牛油是不含致癌物的,可以放心食用。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牛油的最後一宗罪,就是部分產品的營養標籤錯漏百出,有誤導消費者的嫌疑。
比如說安佳牛油其「反式脂肪」標示為0,但測試中每100克含4.8克反式脂肪酸。
(圖片來源:消費者委員會)
而香港兩大快餐集團大家樂、大快活都是用的這個牌子的牛油。
(圖片來源:hk01)
香港人愛去日本玩,也愛吃日本菜。近年來不少高檔日料店進駐香港,而香港各區的日本料理餐廳超過1,500間!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元氣壽司做過「港人最愛日本壽司Top5」調查,排名第一是三文魚壽司,其次是炸蝦卷、辣味三文魚軍艦、八爪魚軍艦、飛魚籽軍艦。
光是元氣壽司每年賣出的三文魚壽司量就達到1,500萬件!可見香港人對三文魚有多愛!
(圖片來源:hk01)
可就是這麼個人見人愛的三文魚,近年來卻備受爭議。著名美食家蔡瀾就曾說過:日本人是不吃三文魚刺身的!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據說是因為三文魚產卵時要到河流上遊,而淺水區域的魚類,比較容易出現寄生蟲,因此日本人只會吃深海魚的刺身。
這也是為什麼去日本玩耍,很少看到正宗日料店,會有單獨出售的三文魚刺身!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也發生過一些吃三文魚感染寄生蟲的事件,香港公立醫院在15年內就發生了9宗絛蟲寄生感染。為了港漂們的感官著想,圈妹就不把噁心的寄生蟲圖片放上來了。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香港人吃的三文魚,95%來自挪威,達到12,000噸,足夠製作8億件三文魚壽司,相當於每人每年吃114件三文魚壽司。
香港從挪威進口的三文魚,大多以養殖場形式養殖,因其生長環境被嚴格監管,其安全質量也有保證。
食安中心三年來都有為三文魚及三文魚刺身做恆常化學測試,除了一個樣本被檢出致病菌超標外,其餘全部合格。
(圖片來源:hk01)
看到這裡,港漂們是不是都鬆了口氣。但是,野生的三文魚染蟲風險仍然很高,港漂們應該在食用刺身時多加留意產地。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可肥美的刺身下,卻和動物牛油一樣,隱藏著心血疾病的元兇:膽固醇,這也不能馬虎!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既然說到圈妹最愛的三文魚,就來說說它的不同吃法,既有煙三文魚、也有火熾三文魚,還能煎三文魚腩,是不是聽起來就想流口水。
有研究發現烹煮方式,對三文魚的營養價值、功效發揮有著不同的作用。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研究還對比了幾款三文魚的熱量、蛋白質、脂肪和鈉質。夏天快要到了,不少要減肥的港漂們,還不快點mark下來。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不僅是三文魚,圈妹還網羅了其他壽司的熱量,供減肥的精緻女孩們參考。
(圖片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今天就先看到這裡,再說下去,圈妹怕你們都看餓了。
雖然現在不少食品或多或少有安全問題,或是攝入過多對身體不利。但是總不能因噎廢食,只要適度也可以接受。
有句俗話說得好:大菌食細菌,細菌變無菌,大概就是當今流行的「佛系」活法。畢竟如果所有的事情都戰戰兢兢,那可能就無法享受到人間的美味了。
好了不說了,圈妹要去吃放題了。
圖片及資料源於網絡,本文為港漂圈原創,轉載請聯絡港漂圈,投稿請發送至fengyaqi@gangpiaoq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