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許多觀眾老爺的朋友圈裡最近一定被一部電影刷屏,就是由管虎執導,王千源、魏晨、姜武、俞灝明等人主演的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抗戰劇《八佰》,這部電影據說點映就超過了幾億票房,正式上映的時候一天就破億了,可以說在當下眾多影院排片率只有百分之三十的情況下還能有如此好的成績是個很大的奇蹟,等同於為我們現下不太景氣的影視行業打入一針強心劑。
有些看完的觀眾反映這是繼2007年《集結號》之後中國影壇又一部精彩的抗戰劇,實際上自我國誕生第一部抗戰劇以來從來就不缺優秀的影視作品,比《八佰》更精彩的抗戰劇更是不在少數,只不過有些隨著時間的沉澱已經變為美好的影像留在了觀眾的記憶裡。
本期節目便讓九哥打開存儲已久的時間囊,帶著各位衣食父母共同回憶五部精彩的抗戰劇,通過排名梳理的方式重溫過去觀看時的美好回憶。
第五名:民兵葛二蛋
播出日期:2012年9月8日
經典指數:六星
回味指數:八星
綜合評分:7.8
主演人員:黃渤、高虎、王迅、童瑤
上榜理由:底層小人物的家國情懷
該劇講述了底層小混混葛二蛋,從一個不學無術只知道賭錢的小混混,一路成長為基層抗日力量裡最優秀的民兵的故事。
以往的抗戰劇都是講述我黨八路軍主力部隊與日寇英勇作戰的故事,這部抗戰劇卻一改以往傳統的套路,將多人團隊大規模抗日縮短為一個草莽出身的小人物,學問不高又一身的陋習,平時看起來吊兒郎當對誰都七個不服八個不忿,卻仍然保留著底層群眾的血性和家國情懷,對於大是大非有固執卻最正確的判斷力。
從某種角度來看這部劇的種種設定顛覆了傳統抗戰題材戲的套路,但因該劇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做基礎,使得創作不會脫離歷史真實和生活實際,也沒有將嚴肅的抗戰和敵鬥娛樂化。而是更加關照中國人綿延至今的「幸福觀」、「榮辱觀」、「愛情觀」,不但更加符合當代觀眾的審美節奏,也更容易吸引不同年齡段的觀眾。
第四名:雪豹
播出日期:2010年7月20日
經典指數:五星
回味指數:七星
綜合評分:8.0
主演人員:文章、張若昀、杜玉明、喬鵬樾
上榜理由:舊社會富家子弟的軍旅之路
該劇講述了周衛國從富家子弟走上抗日道路,組建了雪豹特戰部隊最終成長為優秀指揮官的抗日英雄傳奇故事。
該劇的重要主角全都是當時正值青春的八零後,切入點也和以往的抗戰劇不同,從一個富家子弟因為愛人槍殺日寇不得不加入軍隊抗戰作為引子,隨著故事的發展主角愛國情懷不自覺的產生,對於打鬼子從純粹報復到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好的未來而戰,以男人從男孩成長為男人的心路歷程作為主角心理變化的內線,使得看起來很真實一點也不做作。
對於劇中的反派人物,周衛國的宿敵竹下俊也有著客觀的設定,以往的抗戰劇裡的反派法西斯人物都是那種面目猙獰語氣蠻橫的無腦壞人,這部劇裡卻塑造的很人性化,反派是一個原本不想參與到非正義戰爭,卻礙於軍人的職責不得不服從命令,最後認識到自身的錯誤,以自殺式的行為謝罪的這樣一個可憐的戰爭犧牲品,這不光是對真實的歷史做出最全面客觀的認識,也可以體現出導演的反戰理念和對人性最真實的探討。
第三名:永不磨滅的番號
播出日期:2011年8月16日
經典指數:八星
回味指數:八星
綜合評分:8.8
主演人員:黃海波、王雷、李建、白雨
上榜理由:抗日版水滸傳
該劇講述了老兵油子「李大本事」帶領著被他忽悠來的戰友們組成了一支沒有正規建制番號的縣大隊,在敵佔區浴血抗擊日寇的悲壯故事。
該劇主角李大本事原型取材自真實人物,此人是原冀中區武功隊長。泊頭市富鎮亭子河村人,村民都叫他李大膽,喜歡拿著一把武士刀到處和村民們吹牛,自身嫉惡如仇殺鬼子漢奸的時候特別狠,一般頭朝下活埋,名曰倒栽蔥。所以一般漢奸和二鬼子都比較怕他,賭咒發誓的時候會說要是怎麼怎麼樣就叫我遇到李大膽。
該劇的主線劇情是聚集各路人馬抗日救國,副線是李大本事向上級討要番號從草頭軍變為正規主力部隊,雖然結局是悲壯的,中間穿插的劇情確是十分搞笑且耐人尋味。這樣的故事,奇特,而且壯烈,其結局更是驚天地泣鬼神,但它卻用詼諧、幽默的喜劇甚至荒誕劇,輔以正劇的手法講述出來,這樣的演繹方式使傳統的抗戰故事,有了不一樣的藝術形態,因而更添了幾分由陌生而來的新鮮感,自然也就有了不一樣的觀賞性。
雖然片中為人詬病的地方很多,比如光是看著過癮、痛快,但也有很多情節經不起仔細推敲,比如,在李大本事的小機靈面前,日本人顯得兇殘有餘智商嚴重不足;一口行軍鍋的安排很巧妙,但因此影響了整個華北地區戰局就過於誇張失實了。另外,李大本事打鬼子的各種招,屢屢得手,但偶然性都大於必然性。
但不可否認本劇是將娛樂性和觀賞性融入的最好的抗戰劇無疑,即使片中有很多不合理,也是瑕不掩瑜不妨礙它成為一部經典,所有觀眾看完了都會被片中真實可貴的兄弟情和民族大義感動。
第二名:我的團長我的團
播出日期:2009年3月5日
經典指數:八星
回味指數:八星
綜合評分:9.0
主演人員:張譯、張國強、段奕宏、王迅
上榜理由:炮灰團的抗戰之路
該劇改編自蘭曉龍的同名小說,主要講述了1942年期間中國各地軍民聯合抗擊日本侵略者、承受戰爭苦難的故事。
該劇的創作背景始於編劇蘭曉龍的真實經歷,2007年蘭曉龍和康洪雷來到了一個地方這是一座叫做松山的山,在松山上,蘭曉龍發現了一座墓碑。一座兩平方米的墓碑,什麼都沒有。 蘭曉龍說,他在想這裡究竟埋了誰呢?於是上前一看,然後整個人都傻掉了,腦袋「轟」的一下炸開了。這座墓碑沒有名字,墓碑下埋了八千人;因為這座山叫松山,是中國遠徵軍裡松山戰役的遺址。松山戰役有另一個名字,叫做「松山血戰」,在這裡日軍傷亡1250人,國軍傷亡7763人,極其慘烈。這時蘭曉龍找了一個樹叢,直接往後一趟,雙手緊扣,閉著眼睛,周遭特別安靜,只有康洪雷以煙代香坐在墓碑旁看著他。而蘭曉龍在沉思……不,不是沉思,後來蘭曉龍自己說,他也不知道那時他在想什麼,非常混亂、非常複雜的情緒,根本無法用一兩個詞來概括。 就在那一刻,蘭曉龍知道自己要寫一個什麼樣的劇本了,他希望寫出來的劇可以讓觀眾看完後,有他在樹叢中躺下閉目時腦子裡那糟糕的感受,當天晚上《我的團長我的團》的大綱就寫完了。
《我的團長我的團》是一部主旋律題材作品,它從一個獨特的視角展現了中國各地軍民聯合起來共同抗擊日本侵略者、承受戰爭苦難的歷史全景圖,突出了中國軍民的民族大義和豪邁正氣,有著歷史真實度與深刻的歷史存在感,令每一個在看該劇的觀眾能再一次成為該段歷史的親歷者與見證人。
雖然說了很多優點,但本片從首播的收視率和最早一波的評論來看,在商業角度是失敗的,可即使商業上無法獲得原本的預期,至少本片敢於探討血淋淋的真相,並且做到儘量客觀不摻雜任何個人情緒濃重偏向性的主觀情感。多年之後從影迷和軍事迷對其一致好評可以看出,這是一部很難復刻的經典,簡單一句話就可以總結其特點,「一朝風月,萬古長青」
第一名:亮劍
播出日期:2005年9月12日
經典指數:八星
回味指數:八星
綜合評分:9.2
主演人員:李幼斌、何政軍、張光北、童蕾
上榜理由:最受觀眾歡迎的抗戰劇
該劇改編自軍事小說作家都梁的同名小說《亮劍》,講述了革命軍人李雲龍歷經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等歷史時期,軍人本色始終不改的故事。
該劇拍攝時條件異常艱苦,無論是資金方面的短缺還是異常艱苦的生活條件,即使這樣也沒有阻擋經典的誕生,所有演員都抱著戲比天大的態度認認真真完成了所有戲份。
片中李雲龍是一個反傳統的「流氓氣」很足的革命英雄,一身的毛病但對待敵人總是嫉惡如仇,蔑視出現在成功道路上的所有敵人。李幼斌在剛接到這個角色的時候還有點猶豫,他是軍人出身,他知道軍人當中的確有一些草莽氣很重性情暴躁,但這畢竟是少數,而且在以往的抗戰劇裡很少有這種熒幕形象當主角,好在最後在他妻子的勸說下還是同意出演。果然首播時真有一些人批評其偏激化革命領袖,但很快便被「真實個性」『「可愛直率」』等褒義評價淹沒,現在已經一致的好評。
該劇是一部戰爭藝術和傳奇色彩融會貫通的主旋律作品。劇中,愛國精神與英雄主義、鐵血丹心與人世常情、鬥智與鬥勇、友情與愛情交相輝映。該劇的最大突破在於:把社會潛藏著的傳統審美心理變成了現實,把戰爭題材領域呼喚了幾十年的期盼變成了現實——掘出了中國式的「巴頓將軍」。
和其他真實性過高的抗戰劇相比,該劇雖在一定程度上修飾了原著的結局,規避了某些不便在影視劇這一大眾傳媒裡明面上講出來的東西,在某些方面上有一味討好大眾趨勢的意向,但因其人物真實性和對家國情懷的完美體現,使其成為無論在藝術角度還是商業角度都是非常成功的典型。
好了本期節目就到這裡了,各位衣食父母們還知道哪些給您留下深刻映象的經典抗戰劇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哦,麼麼噠!
(以上原文由「九哥侃侃侃」撰稿編寫,如若此文章發布者非此ID且沒有特別標註即是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