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八佰》,你還應該看一下這4部抗戰題材劇,部部都經典

2020-09-04 X先生影評

在2020年國內電影市場一片慘澹的情況下,一部戰爭大片迎難而上,憑藉超高的口碑與超高的評分掀起了2020年第一股觀影狂潮,這部電影就是8月21日上映的《八佰》。

電影《八佰》講述了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他們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影片通過宏大的場面和群像刻畫的手法,讓觀眾深刻體會到了戰爭的殘酷以及民族英雄們為保家衛國作出的英勇犧牲。

除電影外,抗戰題材影視劇也一直都是觀眾比較關注和喜愛的劇集類型。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5周年紀念日,近期,抗戰主題電視劇也成為觀眾觀看的熱門題材。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幾部抗日題材的佳作,每一部都是真正的經典,不管是劇情還是演員演技都在線,非常值得一看。

一、《亮劍》



《亮劍》這部劇是2005年播出的一部抗戰電視劇,這部豆瓣9.4分的電視劇,播出十幾年來熱度仍然不減。在這麼多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電視劇中,亮劍絕對是最為經典的一部,很多網友表示這部電視劇重複看了不下於十遍,每次看完都有一樣的體會。

劇中飾演李雲龍的李幼斌,也是劇中的男主,充分的演繹出了當時戰爭的熱情,也告訴了我們如何一步一步的讓自己成為一個將軍,劇中李雲龍所帶領的獨立團可謂是越戰越勇,從一個團硬生生的打出了一個師的戰力,讓敵人聞風喪膽。就是這樣的一支隊伍,他們一路下來不斷地克服各種困難,一路的困難險阻都沒有將這支隊伍打趴,一直不斷的壯大。


在《亮劍》這部電視劇中,幾乎沒有一個角色是多餘的,每一個人物刻畫的立體並且細膩。他們很真實,也會生病,也會衝動,在面對敵人的時候也會出現指揮失誤,打了敗仗的現象。這與當下很多抗日神劇中手撕鬼子、八百裡開外一槍幹掉一個鬼子等不切實際的故事情節形成鮮明對比。

大家喜歡《亮劍》這部電影,還有一個原因是李雲龍這個角色。李幼斌老師確實是把李雲龍給演活了,演到了骨子裡面。篾匠出身,大字不識一個,滿嘴髒話,鬼點子賊多還參加過義和團。但是在打仗方面絕不含糊,可以說是一個戰術天才,極其優秀的指揮官。

因為過於火爆,這部劇更是造了許多梗在網友之間流傳。最著名的當屬「義大利炮」這個梗了,甚至都被網友玩壞了。


二、《我的團長我的團》


2009年播出的《我的團長我的團》,背景原型是中國遠徵軍強攻松山的慘烈事實,從2005年《亮劍》橫空出世收穫好評如潮後,這又是一部軍迷必刷的經典之作,而《我的團長我的》能有這樣一部好劇,除了歸功於演員如張譯、段奕宏的精湛演技之外,編劇蘭曉龍也有很大功勞,他也是之前《兄弟連》和《士兵突擊》的編劇。


有網友說,憑它反映出的內容,僅一秒就足夠震撼心靈,看第一集過半時,眼淚就已經不爭氣地掉下來了,代入感實在太強。《我的團長我的團》當屬心中最好的抗戰片,沒有之一。


《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沒有鮮明的好人壞人,畢竟人心永遠是複雜多變的,哪有那般扁平化的人物形象。其實沒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不建議大家去看《我的團長我的團》,畢竟很多人在看第一集就被「嚇哭」了。

有一個場景非常衝擊眼球,一小隊沒上過戰場的半路當兵的殘兵,手拿著棍、刀甚至樹枝,對著一個大型的塔克打、砍。甚至有一個人因為從沒有見過坦克,把頭伸向坦克的炮筒,被活活炸死,坦克把殘兵一掃而光後揚長而去,留下滿地的屍首。殘兵的愚昧令人嘆息,置身於那個時代便能明白所謂的愚昧終究現實所逼。

三、《戰長沙》



《戰長沙》由導演孔笙、張開宙執導,侯鴻亮任製片人,霍建華、楊紫、任程偉、左小青主演的近代革命史詩劇。


這是一部以小家寫大國的抗戰劇,劇中的人物都很紮實,完美地詮釋出了一家平平凡凡的長沙人在戰爭中的遭遇。不浮躁,不功利,卻讓人真真切切感受戰爭之痛離別之苦。

開始追劇的時候對胡家人是百般嫌棄,唯一喜歡也只有姐夫,雖然有點狡猾精明但是卻非常真實,老爸太古板懦弱,老媽沒有存在感,老姐跟表哥牽扯不清,雙胞胎吵吵嚷嚷不幹正事,可是最後卻是每一個胡家人都讓我肅然起敬。



楊紫當時拍這部戲的時候還很年輕,但是沒想到她能把胡湘湘演活了。由霍建華飾演的顧清明,網友也是調侃霍建華終於拍了一部對得起他長相的好劇。

四、《太行山上》



《太行山上》是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精心創作的重點劇目,該劇匯集唐國強、劉勁、王伍福、張再新、楊俊勇、馬曉偉等一眾實力派演員,全景展現了八路軍在太行山區、冀南地區堅持抗戰的光輝歷程,是一部描述全民抗戰的史詩大劇,也是一部細緻描繪戰友情、兵民情的作品。

2015年,《太行山上》在央視播出後收穫了收視率第一的成績,可見觀眾對該劇的喜愛度。


相關焦點

  • 比八佰還精彩的抗戰劇你看過嗎?每一部都是經典少看一部都是遺憾
    有些看完的觀眾反映這是繼2007年《集結號》之後中國影壇又一部精彩的抗戰劇,實際上自我國誕生第一部抗戰劇以來從來就不缺優秀的影視作品,比《八佰》更精彩的抗戰劇更是不在少數,只不過有些隨著時間的沉澱已經變為美好的影像留在了觀眾的記憶裡。
  • 《八佰》的背後,推薦五部正面戰場國軍抗戰的影片
    文 | 李嘯天一波三折之後,《八佰》終於上映了。作為一部提振國民士氣的影片,《八佰》目前最大的作用是用來提振因疫情而瀕於困境中的院線行業。大家都期望《八佰》的票房能夠達到10億以上。才算能夠起到為電影院線注入強心針的作用。目前來看,《八佰》有望完成這一任務。據點播觀影的第一波反應,《八佰》的口碑總體來說還不錯。
  • 看完《八佰》,又刷了這6部經典戰爭片,每部都令人噓唏不已
    3、《全金屬外殼》;影片可以分為三個部分:魔鬼訓練、敵後新聞和身臨戰陣,和其他兩部有名的越戰電影《現代啟示錄》《野戰排》外露的反思和批判不同,庫布裡克的這部《全金屬外殼》除了第一部分有著明顯的傾向,展現了人被國家機器體制化後如同行屍走肉般的恐怖;後面兩部分則似乎很難看出導演具體的傾向,甚至戰爭本身的荒誕都所剩無幾;最後一部分美軍小分隊與越共狙擊手的對決是整部電影的高潮
  • 看完《八佰》不過癮?這12部高分國產抗戰片值得一看
    公眾號:源野WilderArt 歡迎關注最近上映的抗日電影《八佰根據貓眼電影的數據,《八佰》上映的第8天,累計票房已突破15億大關,觀影人次接近4000萬,妥妥的票房黑馬。相信很多朋友看完《八佰》後意猶未盡,對於那個似遠似近的歲月想進行更深入的了解
  • 看完《八佰》,我又刷了這5部經典戰爭片
    《八佰》的出現,毫無疑問是國產影院的救市之作。 拋開關於影片的諸多爭議,至少在「戰爭片」這個類型定義上是達成共識的。影片在戰爭場面的拍攝上,可以稱得上是近10年國產戰爭片最佳,而這部分的出彩,攝影師曹鬱功不可沒。
  • 看完《八佰》,我又看了這幾部電影,每部都讓人潸然淚下!
    你是否還記得這句話: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八佰》的上映,點燃了我們心中的愛國熱情,好似心中的一團火在熊熊燃燒,戰爭,在人類發展史上是永遠跳不開的話題,千百年來,無數的藝術家,通過詩歌,繪畫,音樂,影像等形式對戰爭進行無情的批判和揭露。而小編下邊說的這幾部將是有著教科書般的意義,它們的存在是為了讓後人警醒以銘記!
  • 最經典的五部抗戰劇,哪一部讓你百看不厭?
    抗戰劇,在我國可以說是源遠流長,經久不衰。再加上近年來國家文化軟實力的不斷提升和發展,湧現出來地多部抗戰劇集更是一部比一部質量高。今天,筆者就給大家安利五部最經典抗戰劇,大家看下哪一部讓你百看不厭吧1、《我的團長我的團》段奕宏、張譯這是一部嚴重被低估的作品,我沒有看過比這部刻畫人性刻畫國民性更深刻準確的電視劇了,而且在還原歷史的基礎上多重解讀皆可。
  • 17年前TVB的六部劇,部部經典看完還想再看,可惜收視都不高
    這年的TVB還沒有沒落,就是因為好劇太多了,以至於有些劇明明很經典很好看,但在當年收視率卻並不高。這部劇應該還有印象吧,TVB很少拍梁羽生的作品,可惜只有20集太短了,原著中很多情節都沒展開。林峰那個金世遺的造型,太無法接受了,完全就拉低了顏值,他一定是得罪了造型師。這裡面差不多大家都不喜歡谷之華吧,葉璇才是最大的亮點,妖女厲勝男演得太有魅力了,可惜結局讓人好難過。
  • 3部被低估的經典抗戰劇,絲毫不輸《亮劍》,連刷3遍都不過癮
    3部被低估的經典抗戰劇,絲毫不輸《亮劍》,連刷3遍都不過癮有人說,這劇很熱血,音樂也很燃,非常悲壯!說實話挺想看黃海波再演一次,你是這麼認為的嗎?1,長沙保衛戰美中不足是碰中華無處不在2,抗戰神劇早就看得嘔心瀝血了,厭煩了!3,亮劍劇,看後,能帶入身臨現場實戰意境之中!無第二!就好比翁美玲飾演黃容,替代的演員不是先前那個味!4,遠徵,遠徵這部劇才真的有歷史意義5,血戰臺兒莊是經典,細節上已經非常不錯了,現在有技術、不差錢的時代也沒拍出這麼好的影片。
  • 收視率超高的4部劇,部部是經典,你熬夜追過哪部?
    隨著現在條件的越來越好,隨著技術的越來越成熟,誕生出的許多比較經典的影視作品,雖然與以前的影視作品風格上有了很大的改變,但大家喜歡它的程度卻是有增無減,今天小編就為大家推薦收視率超恐怖的四部影視作品,可以說部部都是經典,有的人可以說熬夜也都追過,甚至有的人一口氣把整部劇都看完了,這四部劇分別是什麼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 國內五部經典戰爭片:《八佰》無緣前三,第一口碑票房雙豐收
    1、《紅海行動》張譯、黃景瑜兩個多小時,一直都熱血沸騰。這是我最喜歡的國產戰爭片,沒有之一。影片節奏緊湊,海戰,狙擊戰,偷襲戰等等,多個戰爭場景切換急促,但某些殘酷的場面,尺度較大,全程看完也會比較疲倦。
  • 國內五部經典戰爭片:《八佰》無緣前三,第一口碑票房雙豐收
    1、《紅海行動》張譯、黃景瑜 兩個多小時,一直都熱血沸騰。這是我最喜歡的國產戰爭片,沒有之一。影片節奏緊湊,海戰,狙擊戰,偷襲戰等等,多個戰爭場景切換急促,但某些殘酷的場面,尺度較大,全程看完也會比較疲倦。另外,作為軍事題材,影片高度還原真實現代化戰爭場景,無論是鋥亮的武器,還是爆炸效果,給觀眾以最自然的質感,讓人大呼過癮。
  • 今夏挺進影院的第一部國產大片,為什麼是《八佰》?
    復工之後,中國電影院第一部新上映的商業大片定了——《八佰》!「8月21日,電影院見。」一般情況之下,一部電影上映會選擇周五,好在周末公休日搏一個好彩頭。這個21日雖然是周五,但它另有玄機。作為一部抗戰題材的電影,選一個恰如其分的紀念日上映,自然很有必要。《八佰》也因此成為「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5周年」的第一部影片。《八佰》定檔,可能也是這個「無聲的」上海電影節最有意義的一次發聲。其實,事情早有端倪。
  • 5部「超懷舊」的經典老劇,你若看過1部以上,說明真的老了
    5部「超懷舊」的經典老劇,你若看過1部以上,說明真的老了!這是一部清裝特技劇,出品於2006年,改編自1995年的同名電影,這部劇講述擁有不同特殊技能的十兄弟,一起拯救父母,對抗惡勢力的故事,咋一聽有點像《葫蘆娃》,不過你要是真看過這部劇,就不會這麼認為了,這是一部挺好看,而且當年也很火的劇,由林文龍、郭可盈、李逸朗等港星主演。
  • 賞道具看劇情,看《八佰》和《金剛川》何以擊敗正牌戰爭類影視劇
    縱觀近些年來的國內乃至世界範圍的戰爭歷史題材劇,都不難發現其總體在票房方面存在疲軟問題,導致這一現象的一個核心因素就是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一批經典戰爭片在成功之餘難免讓觀眾產生審美疲勞之感。從拍攝的道具條件以及拍攝組的匠人精神來看,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都和外國同行存在差距,所以在同樣的不利環境下國產戰爭影片無疑處於更為不利的態勢,以至於經常成為票房炮灰。
  • 看完《八佰》,我又刷了這5部經典戰爭片,每部都令人噓唏不已!
    《八佰》的出現,毫無疑問是國產影院的救市之作。 拋開關於影片的諸多爭議,至少在「戰爭片」這個類型定義上是達成共識的。 所以看完《八佰》的老孟又起了衝刷戰爭片的衝動,幾天內接連刷了5部經典戰爭片,不禁感慨連連,噓唏不已:戰爭片從來不只是戰爭(以下排名不分先後,以上映年份為準):
  • 被「央視點名禁播」的4部抗日神劇,你追過哪部?
    經常看電視的小夥伴們應該不難發現,幾年前,電視中最常播放的電視劇題材就是抗日劇。也是因為這類題材的火爆,所以眾多導演都開始籌措拍攝,質量方面更是良莠不齊,有一些質量非常好的,比如說由文章所拍攝的雪豹。當然也有一部分是質量非常差的,朋友們通常把這類電視劇稱為抗日神劇,雖然越來越多這類抗日神劇的崛起,央視就不得不出手幹涉了,甚至也有點名批評的事情發生。
  • 影評丨《八佰》,半部神作,這兩點成全劇敗筆
    世界影史上,戰爭片一直是一個特別特殊題材,能處理好的戰爭片通常都能封神。國內的《亮劍》,時至今日仍然久久迴響,儼然早已成為國內戰爭片佼佼者。而作為疫情後檔期上映的《八佰》,不僅佔盡了天時,更以題材比其他電影超群不少。事實證明,從某些方面講《八佰》的確是一部神作。
  • 從《八百》到《八百壯士》,強烈推薦「臺灣四大抗戰經典」
    文 | 李嘯天《八佰》終於上映了。作為救市之作,大家對《八佰》的期望值甚高。據電影場的反映來看,至今表現都還不錯。不過,迅速就有資深影迷來與1975年上映的臺灣版《八百壯士》進行比較,作為林青霞的成名作,兩部《八佰》自然有得一比。由於目前《八佰》還沒有全面上映,目前只是點映階段。
  • 同是戰爭題材,管虎《八佰》和吳京《戰狼2》對比怎麼樣呢?
    《八佰》和戰2相同的是它們都是軍事題材影片、都在暑期檔上映、管虎和吳京都是國內認真做電影的誠意派、題材都具有話題性和能點燃觀眾的熱情。因此,《八佰》敢啟用全場IMAX數字拍攝,IMAX拍攝和IMAX版本是不同的概念,目前我們在影院觀看的絕大部分IMAX影片都是後期轉制IMAX格式的,這如同你拿一部已經完成製作的2D影片去轉製成3D格式,然後告訴大家這是3D影片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