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的背後,推薦五部正面戰場國軍抗戰的影片

2021-01-09 邑人電影院

文 | 李嘯天

一波三折之後,《八佰》終於上映了。

作為一部提振國民士氣的影片,《八佰》目前最大的作用是用來提振因疫情而瀕於困境中的院線行業。

大家都期望《八佰》的票房能夠達到10億以上。才算能夠起到為電影院線注入強心針的作用。

目前來看,《八佰》有望完成這一任務。據點播觀影的第一波反應,《八佰》的口碑總體來說還不錯。豆瓣打分達到了8.3分,屬於一個相當不錯的分數。已經得到了觀眾的認可。

今天,暫時不劇透《八佰》都演了些什麼。我們來說一說,與《八佰》類似的反映國軍在正面戰場上進行浴血奮戰的影片。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國內拍攝國軍正面戰場的影片並不多,即便有,也會展現國軍的黑暗面。正式以頌揚的形式來拍的影片,屈指可數。

我們就選出其中五部相當不錯的影片,來為大家推薦一下。

《血戰臺兒莊》

正面反映國軍抗戰的大陸出片的影片,首選必須是《血戰臺兒莊》。

這是一部影響了兩岸關係的影片,具有劃時代的意義。1988年6月11日,電影《血戰臺兒莊》在香港首映,萬民爭看,轟動香港。小蔣聽說後,迅速要求看一下。後來,他的需求經過大陸中央的特批,電影製片廠就複製了一盤錄影帶送給他。

臺灣方面收到拷貝後,宋美齡和蔣經國都很快地觀看了《血戰臺兒莊》,並請國民黨中常委的全體人員觀看。看完後,蔣經國說:「從這個影片看來,大陸已經承認我們抗戰了。這個影片沒有往我父親臉上抹黑。看來,大陸對臺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作些調整。」

不久後,蔣經國決定同意開放國民黨部隊老兵回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在骨肉分離了37年後,終於把苦苦的鄉愁化作了喜悅的重逢,從而揭開了海峽兩岸公開互動往來的序幕。

所以說,《血戰臺兒莊》完全是有正面意義的一部影片。它以正面講述了以李宗仁為首的國民黨第五戰區的抗戰總動員,浴血奮戰,以死抵抗侵華日軍的形象,為後世抗戰題材的影片樹立了一個高杆。至今,沒有能夠超越者。

《鐵血崑崙關》

如果《血戰臺兒莊》沒有看夠的話,可以繼續看下《鐵血崑崙關》,這部片是前者的姊妹篇。兩者的導演都是楊光遠。

這部影片講的是《血戰臺兒莊》後的一年1939年,此時的日軍在中國大地上勢如破竹,直撲當時的陪都重慶,中國處於危亡之際。這時,國民革命軍第五軍在軍長杜聿明的指揮下,挺身而出,抗敵於崑崙關。同時,桂林行轅主任白祟禧也調兵十五萬人,發動桂南會戰。

當時,杜聿明領導的第五軍與發動戰爭的日本的第五師團都是雙方的精銳。可以說,這一戰,是鐵與鐵的硬碰。杜聿明的第五軍是國民黨第一支機械化部隊,是國民黨最精銳的部隊,裡面的鄭洞國,邱清泉以後都是蔣介石的嫡系。

相對《血戰臺兒莊》,《鐵血崑崙關》的刻畫更加入微。不僅有國軍的高級將領,還有中下級官兵及平民,全都深明大義,團結一致,前赴後繼,視死如歸。

可惜的是,當時的大環境變了。此片可謂「生不逢時」,小蔣已經去世,兩岸關係已發生變化。1995年6月,臺灣當局領導人李登輝以「私人身份」訪問美國,並在康奈爾大學發表了一篇演講,鼓吹分裂祖國。兩岸關係驟然緊張,戰事一觸即發。在此大背景之下,想要一部反映國民黨軍抗戰史中可歌可泣的篇章的電影得到公映,可能性很小。

直到2005年,隨著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國民黨大陸訪問團訪問大陸。國共兩黨的關係得到了大的改善,加上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的到來,此片也隨之得到了解禁。但時隔10年,一切都已經變了。這部片沒有引發大的反映。實在有些可惜,但客觀說,這部片不輸於《血戰臺兒莊》,值得一看。

《大捷》

在《鐵血崑崙關》後多年裡,國內極少再出反映國軍正面戰場抗戰的影片了。畢竟,大環境不允許。

後來,直到馬英九上臺之後,大陸的大環境才稍有改善。首先是電視劇領域,出了一些正面戰場的抗戰劇,作為抗日神劇的對立面,拍得還不錯。在電影領域,隨著商業大片時代的來臨,全球戰爭片都式微的情況下,正面展現國軍抗戰的影片,少之更少,這種情況下,值得一提的是《大捷》。

相對有《血戰臺兒莊》與《熱血崑崙關》,《大捷》的戰爭體量就小得多了。切入面很也小,只是描寫了國民革命軍23軍新3團,在一次阻擊戰中3天2夜的故事,這次阻擊戰是整個戰役中很小的一次,可能也不是影響戰局的戰鬥。但是通過三天兩夜的故事我們卻可以看到整個抗日戰場的囧境。

這部片,可以說國軍版的《集結號》,它真正的重點也不是寫抗戰,而是抗戰下的人性問題,將在那種情況下中國人面臨的困境。因為這種困境不好以八路軍的形式體現出來,只好變成國軍。

所以說,《大捷》說是體現國軍的正面抗戰,其實不過是一種討巧。但即便如此,本片還是很好看,展現的是當時中國人的真實面貌。

《喋血孤城》

《喋血孤城》展現的是抗戰期間,八千代號虎賁的將士在師長餘程萬(呂良偉 飾)帶領下,在湖南常德與數倍於己的敵人的一場死戰。

1943年,侵華日軍為了挽救必然失敗的命運,揮軍進犯湘西北軍事重鎮常德。駐守當地的國軍第74軍57師臨危受命,在日軍的重重包圍之下,困守常德,血戰不退。全師戰到最後,只剩下區區幾百人。

作為一部展現國軍抗戰的影片,《喋血孤城》在當年的悄然面世,非常難得,最終票房也不怎麼樣。悄悄上映,然後又悄悄下檔。只有喜歡戰爭片的影迷,才會專門去看一看。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喋血孤城》的價值越來越大,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認可。

喜歡戰爭片的影迷,絕對值得一看。對於想看國軍如何正面抗戰的人來說,這部更是不可錯過。

《捍衛者》

《八佰》是反映淞滬會戰的一部影片,上映於2017年的《捍衛者》也是一部反映淞滬會戰的影片,同樣值得一看。

由於《八佰》講得是上海城內「四行倉庫」的戰鬥,因而更為人所知。電影《捍衛者》講述的則是國軍營長姚子青保衛寶山的悲壯故事。《八佰》是400人,《捍衛者》則是500餘人,前者其實沒死幾位,後來進入了租界的集中營。而《捍衛者》裡的國軍將士則在日軍海陸空協調作戰的情況,下血戰七天,最終全營無一人生還。

只是,相對來說,《捍衛者》作為一部電影,拍攝的手法有些稚嫩,只能算得上是電視電影,卻偏偏拿到院線去上映,有些不自量力。

故事是一個好故事,但是沒有拍好。包括上面的《喋血孤城》也是如此,人物形象過於扁平化,作為電影,藝術性不高。被人冷落,影片自身要承擔主要責任。不能怪觀眾不識貨,打鐵還得自身硬。

以上,作為大陸拍攝的反映國軍正面抗戰的幾部影片,已經是目前值得一看的五部了。更多的,壓根沒有。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極大的遺憾。

相關焦點

  • 《八佰》不僅僅是一部影片?有感
    然您去問當下最火的電影是哪部?絕大多數都知道是八佰。《八佰》此部影片能在當下環境中上映,是難得的。此部影片僅僅是描述淞滬會戰行將結束時的局 部戰鬥,但通過以點帶面反映了國民黨正面抗日的艱辛。此部影片勢必會激發更多的人來關注抗日歷史,去關注國民黨軍隊正面戰場的巨大作用,同時說明我們目前正在認可國民黨抗日的作用,預示著國軍正面抗張不再是秘聞,而會通過書籍或影視慢慢的走向前臺,形成一個完整的中華民族抗戰史。
  • 《八佰》後又一部國軍抗戰電影過審,演員陣容強大,檔期遲遲未定
    國軍抗戰題材電影《八佰》目前票房依舊遙遙領先,高達28億,斬獲2020年度票房冠軍恐不在話下,這或許是導演管虎和華誼兄弟沒有想到的吧。《八佰》電影《八佰》的製作質量確實超過了一般的抗戰題材影片近幾年來說,除了柳雲龍自導自演的諜戰劇《風箏》之外,《八佰》是第二部在國民黨軍人身上揮灑濃墨重彩的片子,有如今的高票房也在情理之中。
  • 【影視題材】十二部展現中國正面戰場的抗戰電影
    《八佰》上映後,有的小夥伴會問,還有其他反映淞滬會戰的抗戰電影嗎?還有其他反映抗戰正面戰場的影片嗎?當然有,筆者這次就來介紹與正面戰場有關的20部抗戰影片,每一部對應一次會戰,雖然不能完全表現22次正面戰場重大會戰的全貌,但連在一起也算是能構成一部抗戰正面戰場電影編年史。
  • 從電影《八佰》看抗日影片
    近期影片《八佰》在國內熱映。該片是華誼兄弟的7億投資大作,由著名導演管虎指導,演員杜淳、張譯、歐豪加盟,號稱國內第一部用IMAX攝影機拍攝的影片。為了真實再現歷史場景,製片方重新建造蘇州河等場景,並讓演員進行數月軍事訓練。影片戰爭場景真實感極強,有軍事版《南京,南京》之稱。
  • 中國戰爭電影編年史1:十二部抗戰正面戰場題材電影
    《八佰》上映後,有的小夥伴會問,還有其他反映淞滬會戰的抗戰電影嗎?還有其他反映抗戰正面戰場的影片嗎?當然有,筆者這次就來介紹與正面戰場有關的20部抗戰影片,每一部對應一次會戰,雖然不能完全表現22次正面戰場重大會戰的全貌,但連在一起也算是能構成一部抗戰正面戰場電影編年史。當然因為這裡所提及的都是電影,同題材電視劇就不包括在介紹範圍內了。
  • 中國戰爭電影編年史1:抗戰正面戰場篇
    《八佰》上映後,有的小夥伴會問,還有其他反映淞滬會戰的抗戰電影嗎?還有其他反映抗戰正面戰場的影片嗎?當然有,筆者這次就來介紹與正面戰場有關的20部抗戰影片,每一部對應一次會戰,雖然不能完全表現22次正面戰場重大會戰的全貌,但連在一起也算是能構成一部抗戰正面戰場電影編年史。當然因為這裡所提及的都是電影,同題材電視劇就不包括在介紹範圍內了。
  • 從《八百》到《八百壯士》,強烈推薦「臺灣四大抗戰經典」
    文 | 李嘯天《八佰》終於上映了。作為救市之作,大家對《八佰》的期望值甚高。據電影場的反映來看,至今表現都還不錯。不過,迅速就有資深影迷來與1975年上映的臺灣版《八百壯士》進行比較,作為林青霞的成名作,兩部《八佰》自然有得一比。由於目前《八佰》還沒有全面上映,目前只是點映階段。
  • 近些年讓人欣慰的影視劇創作——正面戰場國軍抗戰劇的不斷湧現
    早些年大陸表現抗戰時期的影視劇,大多以敵後八路軍和新四軍的抗戰經歷為題材,而正面戰場國軍抗戰為題材的影視劇不多。臺灣方面更沒有一部影視劇中有共軍抗戰的情節表現。近些年來,大陸越來越尊重歷史,並還原歷史,以正面戰場抗擊日寇的影視劇不斷湧現,這讓人非常欣慰。
  • 電影《八佰》沒有演的歷史背後!
    電影《八佰》去年上映未果,再到今年終於出映,雖然講述的是國軍抗戰,但是在抗日戰爭的大背景下,中國軍民保衛祖國的決心意志是一樣的,尤其是國共合作後的抗日初期,國民黨的正面戰場和共產黨的敵後戰場配合作戰,粉碎了日本滅亡中國的囂張企圖8月15日,電影《八佰》組織了超前點映,評分也一度到達9.4分,影片的製作,演員的選擇,場景的構設,劇情的搭配,感情的薰陶都使得在場觀眾無不動容,《八佰》作為電影無疑是一部成功的電影,但是《八佰》背後,還有許多我們不知道的歷史真相!
  • 深度分析電影《八佰》
    《八佰》確實拍出了中國人的抗戰血性,全片題材新穎,情節緊湊,戰爭氣氛渲染足,燃點不浮誇,淚點不突兀,唯一略感遺憾的是,比較關心那些留下來的「小人物」下場和謝晉元殘部進入租界後的結局,但影片就在高潮中戛然而止,整個結尾交待不足,不知是有刪減還是故意留白,也許是怕歷史的真相讓人唏噓吧,總的來說,拋開真實性和一些備受爭議的話題,影片就如那"八佰」壯士一樣,較好地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基本還原了一個當下國人喜歡的也尚可接受的正面抗戰史詩
  • 《八佰》抗戰影視劇
    我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生活,向800部電影之中犧牲的英雄致敬。本文是為了紀念在抗日民族戰爭之中英勇戰鬥、為國家犧牲的中國革命軍人。八佰戰爭片的第一個重要點是尊重學生的歷史。雖然蔣介石在前線戰場之上屢戰屢敗,但我們也要記住,蔣介石在學生之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畢竟,他們沒有進行正面戰場,他們是從哪裡來的。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今天的歷史。畢竟,接受日軍投降,國民政府,就是為國家而戰。士兵都是中國人。無論他們的信仰如何,屬於自己的派系和政黨,他們在危機之中為中國貢獻了自己的鮮血。
  • 國軍敗於貪生怕死?《八佰》最大的問題是主題思想
    《八佰》票房成績很不錯,同時吐槽《八佰》的文章也很多,歷史的細節真實問題其實沒必要過分去摳,《八佰》從技術上來說,是部成熟的電影,從商業上來說,是部成功的電影,它最大的問題在主題思想。能拍國軍抗戰是一種進步,到目前為止,《八佰》是影響力最大的一部——第二應該是《我的團長我的團》,電影中姚晨飾演的何香凝突兀地來到蘇州河邊,只為說一句「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這就是全片的主題句了,全片所有鏡頭都在表現起初國人是何等麻木,雜牌軍是如何垃圾,然後在中央軍殘餘幾百英雄的英勇感召下
  • 從《血戰臺兒莊》到《八佰》,抗戰大片熱血往事
    那是抗戰全面爆發後,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全國人心士氣都為之一振。 成蔭對周總理的提議念念不忘,但始終未能如願。直到離世前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廣西電影製片廠的陳敦德,希望協助完成。 在李宗仁歸國的20年後,電影終於提上日程。
  • 抗戰電影《八佰》和《捍衛者》哪部更真實?18軍戰場表現好於88師
    所以第18軍的這個營,所處的戰場環境要比88師那個營固守的四行倉庫殘酷的多,因為後者與公共租界僅一河之隔,日本人投鼠忌器不敢使用重炮直接轟擊,而在輕武器對射中,抗日軍隊其實並不吃虧。  然後是戰鬥堅持的時間,由於援軍不及,姚子青營從1937年9月1日到9月8日整整硬抗了日軍八天,以不滿編的500多人(之前恢復寶山時有一定傷亡)抵抗日寇第3師團主力第68聯隊的進攻,兵力至少相差六倍,火力乾脆要弱於對手幾十倍。而四行倉庫保衛戰實際只打了四天,10月27日奉命堅守,謝晉元率部10月31日就撤了,苦戰時間剛好差了一半。
  • 《八佰》:放下偏見,致敬英雄,歌頌國軍抗日,沒有錯
    不得不佩服《八佰》,敢於在這樣的時期上映,而且還賭對了,現在成為了電影院一枝獨秀。《八佰》的成功,還得益於影片的質量。如果沒有過硬的質量,即使是在這個片荒的時期,也很難有收穫。《八佰》從一開始就被人詬病,因為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國軍抗日,而這一點是很容易被認為是「政治錯誤」的。
  • 一寸山河一寸血,關於國軍抗戰電影的那些事
    即便如此,表現正面戰場的抗戰題材作品,實則鳳毛麟角,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但*銘*記*歷*史*是對未來負責。 所以,讓我們打開記憶,去回顧一下正面戰場上抗戰的電影,雖然不多,但精品不少。「這是*國*民*黨的抗戰,能出現紅旗嗎?」而且對於大眾而言,提起表現正面戰場的作品,多數會想到這部作品。本片不僅是內地拍攝的第一部表現國*軍抗戰的電影,而且還是最著名的一部。
  • 從《血戰臺兒莊》到《八佰》,抗戰大片熱血往事
    那是抗戰全面爆發後,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全國人心士氣都為之一振。 《血戰臺兒莊》應該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展現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電影。 大屏幕沉寂,寥寥幾部反映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國產電影,真正取得社會影響和票房成功雙豐收的也只有《血戰臺兒莊》,直到今年《八佰》的出現。
  • 抗日電影《八佰》——讓我們銘記那些抗戰中陣亡的英雄
    抗日電影《八佰》是華誼影業拍攝的電影,是一部抗戰紀實電影。除了投入大量資金製作成了背景和特效外,影片自然少不了明星大腕 。這部電影拍攝的目的是為了渲染愛國主義情懷,讓現代群眾的內心達到同國軍將士相呼應的效果,從而引起跨越時代的共鳴。
  • 《八佰》上映,觀影前須知這三點
    《八佰》同樣如此,它在歷史的長河中擷取一瓢,我們來補充幾朵濺起的水花。 早在管虎這部《八佰》以前,中國影史上還有兩版以四行倉庫保衛戰為背景攝製的影片。一部是1938年(保衛戰次年)應雲衛拍攝的《八百壯士》;另一部則是由臺灣導演丁善璽於1975年執導。
  • 反映國軍正面抗戰的電影《八佰》定檔8.21 你會去影院支持嗎?
    電影根據1937年的淞滬會戰期間著名的「八百壯士」改編。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為掩護抗日軍民戰略撤退,以400餘人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英勇阻擊日軍,為壯聲勢,對外號稱800人。這部反映國軍正面戰場抗戰題材的電影原定於7月19日發行,但在發行前夕撤檔。無疑是一部備受矚目的電影。您會去電影院支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