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血戰臺兒莊》到《八佰》,抗戰大片熱血往事

2020-09-03 兩江商業評論


1965年7月,飄零美國的李宗仁突破重重阻力回到中國大陸,周總理專程設宴款待。

席間,總理對電影導演成蔭說:「今天李先生從海外回來,我看他有兩件事今後可以拍電影,一個是1938年指揮國民黨雜牌軍在徐州會戰中的臺兒莊大捷,一個就是今天落葉歸根。」

要知道李宗仁戎馬一生,最為人稱道的就是打贏了臺兒莊戰役。


那是抗戰全面爆發後,正面戰場取得的第一次大勝利,全國人心士氣都為之一振。

成蔭對周總理的提議念念不忘,但始終未能如願。直到離世前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廣西電影製片廠的陳敦德,希望協助完成。

在李宗仁歸國的20年後,電影終於提上日程。

1985年,陳敦德找到八一電影製片廠導演楊光遠和編劇田軍利、費林軍,開始籌拍電影《血戰臺兒莊》。

電影還未開拍,爭議已經四起。

有人說,「共產黨怎麼能去表現國民黨抗日?而且還打了勝仗?」

還有人說,「我軍三大戰役還沒拍完,怎麼能先拍國民黨?」

很多人都擔心拍這樣的片子,不僅經濟成本有風險,政治上也不容易通過。

當年11月,由電影局局長石方禹主持的《血戰臺兒莊》劇本座談會在京西賓館召開,曾做過李宗仁秘書的程思遠提出影片應展現出兩個形象:

一個是在銀幕上拍出國民黨官兵當年抗戰的形象;


另一個是在銀幕後中國共產黨人胸懷博大、高瞻遠矚、實事求是的形象。

劇本經過17次修改後才得以定稿,第二年春天,電影開機,滿載拍攝器材和物資的汽車,浩浩蕩蕩地開赴臺兒莊。

濟南軍區派了七八百名戰士參與拍攝,由於還原戰場殘酷性太過真實,很多戰士入戲太深,哭得拍不下去,導演只能用喇叭喊:「攝製組的同志們不要哭!」

曾親歷「臺兒莊大捷」的荷蘭紀錄片電影導演伊文思,提供了當年戰場真實影像《四萬萬中國人民》作為參考文獻,後來電影中許多震撼人心的場景都取材於這部紀錄片。


李宗仁兒子李幼鄰聽聞拍攝《血戰臺兒莊》,專程從美國回國。


當時電影尚未製作完成,他就看了沒有音樂剪輯合成的樣片。剛看沒多久,李幼鄰就開始流淚,連聲說:「太像我父親了,太像我父親了!」

好不容易完成了拍攝和剪輯,導演楊光遠懷著忐忑心情參加了電影局的審片會,由於擔心審查不過,他特意帶了一本《毛主席語錄》。

因為那裡面有一段話:「每個月打得一個較大的勝仗,如像平型關、臺兒莊一類的,就能大大地沮喪敵人的精神,振起我軍的士氣,號召世界的聲援。」

1987年2月,電影局傳達了中央高層對影片發行的指示:

第一,今年是臺兒莊戰役49周年,該片可以在全國發行放映。

第二,有人提出要在片頭添加一段毛主席語錄,可以不加。

第三,有人提出要刪掉影片中「蔣介石不怕日機轟炸」的細節。刪或不刪,由藝術家們自己決定。

就這樣,《血戰臺兒莊》全國公映,立即引起轟動,據說當年票房達到2.7億。


長期看慣了《地道戰》《地雷戰》《狼牙山五壯士》的觀眾驚呼,「原來國民黨也抗日」。

作為80後,我是90年代從電視機上第一次看到這部電影,有幾個片段至今印象深刻。

第一個,藤縣被日軍包圍,川軍師長王銘章在城破之時,發出最後一封電報。


面對想要活捉他的日軍,毫無懼色,默默抽完一根煙之後,自盡殉國。

第二個,蔣介石參加王銘章追悼會,突然想起空襲警報,侍從官連忙上前攙扶勸其躲避。


蔣呵斥,「慌什麼慌,我們身為軍人,要以王師長為榜樣,臨危不懼,視死如歸」。

這是蔣介石第一次以正面形象出現在大陸影視屏幕上。

第三個,堅守臺兒莊的31師傷亡慘重,繼續打下去勢必全軍覆沒。師長池峰城打電話詢問是否可以轉移陣地。

長官孫連仲回答,「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上去;你填過了,我就來填進去。有誰敢退過運河,殺無赦!」

第四個,中國軍隊組織敢死隊奪回陣地,孫連仲開動員大會,把李宗仁特批的大洋分給大家。


沒想到,所有人把大洋撒在地上。

一名軍官說,「長官,眼下咱命都不要了,還要大洋幹什麼。留著這點錢,等抗戰勝利後,別忘了,給咱立塊碑就行」。


一場慘烈的國運之戰,一部推動歷史的電影。

《血戰臺兒莊》應該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展現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電影。


在那個打開改革開放大門還不久的年代,能夠以正面形象描繪國民黨軍隊抗日,已經是很大的突破了。



更大的反響在大陸之外。

《血戰臺兒莊》在香港上映,萬人爭看。

有一次放映結束後,兩個姑娘攙著一個雍容華貴、白髮蒼蒼的老婦人走向王銘章的扮演者翟俊傑。


老人家突然抱著翟俊傑哭了起來,原來那是王銘章的遺孀。

消息傳到了臺灣。「中央社」駐香港負責人找到新華社香港分社,把電影拷貝帶回臺北。

蔣經國看完影片之後說:「大陸承認我們抗日了,這個片子沒有抹黑我父親。看來,大陸對臺灣的政策有所調整,我們相應也要做些調整」

幾個月後,臺灣同意開放國民黨老兵回大陸探親,兩岸關閉已久的交流大門就此開啟。

很難說是不是一部電影推動了兩岸公開往來,但它之所以在特定時期引起兩岸三地轟動。


最重要的是它超越了黨派,尊重了歷史,尊重了歷史中的那些人。

《血戰臺兒莊》取得巨大成功後,楊光遠再次與廣西電影製片廠合作,在1994年拍攝了《鐵血崑崙關》。

崑崙關戰役是中國軍隊在正面戰場為數不多的主動戰略進攻,在付出慘重代價之後給予日軍重大殺傷。


崑崙關戰役之後,抗戰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遺憾的是,《鐵血崑崙關》並沒有成為第二部《血戰臺兒莊》。


由於當時對崑崙關戰役歷史影響存在爭議,影片始終未能公映,直到11年後的2005年才正式公映。

90年代的製作拍攝水準在2005年的電影市場票房大敗。


即便如此,這部電影依然在西班牙電影節上拿到「歷史見證獎」。



90年代,內地陸續拍攝了一些反映國民黨正面戰場的電影。


比如1995年的《七七事變》,1996年吳子牛導演,劉若英、秦漢主演的《南京大屠殺》。

尤其是《南京大屠殺》,我記得是小學六年級學校組織看的,講一個中日結合家庭在南京的遭遇,有著對戰爭、民族和人性的思考。

以南京大屠殺為背景,後來又有了陸川拍的《南京、南京》,張藝謀拍的《金陵十三釵》,質量皆屬上乘。


雖然題材不聚焦在具體戰役上,但兩部片子也都呈現了國民黨守軍奮勇抵抗的情節。

2010年,以常德保衛戰為題材的《喋血孤城》上映,導演沈東,演員呂良偉、袁文康、安以軒、楊紫。


呂良偉扮演常德守軍「虎賁」主將餘程萬。

這部片子戰爭場面頗具商業片氣質,但在人物塑造和情節鋪陳上略顯不足。


不熟悉這段史實的觀眾很容易雲裡霧裡,搞不懂雙方為什麼要在常德進行一場殊死搏鬥。

因為製作成本和宣發的原因,這部電影的票房也很慘澹。

後來從媒體報導中得知,《喋血孤城》最終完成拍攝製作,是一對名叫彭道成、胡央珍的夫婦多年嘔心瀝血,傾盡家財的堅持。

要知道,拍這種戰爭片成本巨大,又因為題材原因,很難實現成功的市場運作。

大屏幕沉寂,寥寥幾部反映國民黨正面戰場的國產電影,真正取得社會影響和票房成功雙豐收的也只有《血戰臺兒莊》,直到今年《八佰》的出現。

淞滬會戰,堪稱抗戰正面戰場規模最大,最為慘烈的大會戰之一,中日雙方傾其主力在上海灘決一死戰。

會戰歷時三個月,雙方反覆拉鋸爭奪戰場主動權,一寸河山一寸血。

11月初,上海戰事結束,蘇州河沿岸再無國軍。

國民政府發表自上海撤退聲明:「各地戰士,聞義赴難,朝命夕至,其在前線以血肉之軀,築成壕塹,有死無退,陣地化為灰燼,軍心仍堅如鐵石,陷陣之勇,死事之烈,實足以昭示民族獨立之精神,奠定中華復興之基礎。

事實上,整個淞滬會戰期間發生了很多激烈的戰役和戰鬥,比如寶山保衛戰、薀藻浜阻擊戰等。


但因為四行倉庫孤軍的象徵意義,使得八百壯士的事跡更廣為人知。

早在1938年,中國電影製片廠就拍攝了電影《八百壯士》,在各大城市放映,用於鼓舞全國抗戰士氣。



又過了三十多年,臺灣版《八百壯士》出爐。那是1975年,《八百壯士》算是一部大片,拍得盪氣迴腸。

柯俊雄演男一號謝晉元,秦漢演男二號,22歲的林青霞演女童軍楊惠敏,還有一名女配角是22歲的張艾嘉。


剛出道的林青霞憑藉該片獲得了亞太電影節最佳女主角。


《八百壯士》在臺灣上映引起轟動,主題曲「中國一定強」的歌聲一度響徹臺北街頭。


彼時的臺灣島對於「一個中國」絕不含糊,人人心中都裝著長江長城。

45年後,大陸重拍四行倉庫孤軍,取名《八佰》,再次掀起熱潮。


在一片爭議聲中,《八佰》票房已經突破14億,有望衝擊20億。



說實話,我對這部電影期待很久,從去年放出上映的消息,到經歷波折延期上映,始終報以期望。

整個片子看下來,導演很真誠,演員很真誠,攝影很真誠,編劇很真誠,算是一部比較優秀的國產抗戰片。

儘管結尾過於煽情,過於藝術化,劇情也略顯零散破碎,但它仍然不失為一部誠意之作。

小人物被戰爭裹挾,一頭扎進命運洪流,生死之間,天堂與地獄之間,只隔著一條窄窄的蘇州河。

什麼家國情懷,民族大義,什麼升官發財、個人榮辱,最終都在槍炮聲中灰飛煙滅。

唯有那份孤勇和熱血,在時光中不曾磨滅。那是支撐國人自強的底氣和動力。

去年,我到上海出差,專門去看了四行倉庫遺址。


那牆無聲佇立,遺留的無數彈孔,就像歷史的傷口,昭然若揭。

蘇州河兩岸依舊繁華如夢,像極了小湖北在倉庫中嚮往的天堂。



相關焦點

  • 從《血戰臺兒莊》到《八佰》,抗戰大片熱血往事
    留著這點錢,等抗戰勝利後,別忘了,給咱立塊碑就行」。一場慘烈的國運之戰,一部推動歷史的電影。 《血戰臺兒莊》應該是中國大陸第一部展現抗日戰爭正面戰場的電影。在那個打開改革開放大門還不久的年代,能夠以正面形象描繪國民黨軍隊抗日,已經是很大的突破了。更大的反響在大陸之外。
  • 《八佰》的背後,推薦五部正面戰場國軍抗戰的影片
    文 | 李嘯天一波三折之後,《八佰》終於上映了。作為一部提振國民士氣的影片,《八佰》目前最大的作用是用來提振因疫情而瀕於困境中的院線行業。大家都期望《八佰》的票房能夠達到10億以上。才算能夠起到為電影院線注入強心針的作用。目前來看,《八佰》有望完成這一任務。據點播觀影的第一波反應,《八佰》的口碑總體來說還不錯。
  • 《血戰臺兒莊》才是真正的抗戰神片
    《八佰》的票房火爆,讓人不得不重新開始關於審視抗戰片,尤其是關於二戰的國產影片。由於題材的敏感性、特殊性,讓這類影片在國產影片中顯得頗為稀缺。對於如今《八佰》能夠上映也是歷經一番曲折。即使如此,在上映之後也是遭遇了爭議不斷。其實早在34年前,就有一部關於二戰的國產影片,取得了2.7億的票房成績。
  • 《八佰》,再燃的熱血也難敵一頂大帽子
    中國歷史戰爭題材的電視劇和電影,或許就關於抗戰題材的作品不好拍,數十年來,幾代電影和電視劇人,無數部作品中,能稱得上經典的,大概就是1985年大陸電影的《血戰臺兒莊》,2012年臺灣電影《賽德克巴萊》;電視劇的話,有李幼斌版《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
  • 《八佰》導演好好學學《血戰臺兒莊》,和鬼子同歸於盡該怎麼拍?
    最近《八佰》熱映,票房已經突破12億,不出意外將破20億,這麼算下來的話,它很可能是今年全球目前為止的票房冠軍。《八佰》的票房是很不錯了。但是網上關於這部電影的爭議卻越來越大,拋開這部電影是否美化當年的國民政府抗日這種話題不說,《八佰》作為一部電影到底如何呢?
  • 父親血戰臺兒莊
    年年歲歲,每逢「路上行人慾斷魂」的清明節,我都要回到家鄉——陝西戶縣澇店鎮趙家堡,為他掃墓獻花,表達思念之情,重溫他血戰臺兒莊的悲壯故事。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發生,日寇全面侵華,揚言要在3個月內滅亡中國。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民族存亡之際,國共第二次合作,共赴國難,全民抗戰開始。中共敵後抗戰頻頻告捷。
  • 除了《八佰》之外,經典國產戰爭大片有哪些,這幾部你大都沒看過
    反映抗日戰爭時期淞滬會戰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戰爭大片《八佰》即將在8月21日正式上映,從歷史背景來看,這應該是一部氣勢恢宏的抗戰大片,也是影迷從去年就一直期待看到的一部國產戰爭大片,但究竟這部片子是否名副其實並成為經典之作,還有待看了再說。
  • 除了《八佰》之外,經典國產戰爭大片有哪些,這幾部你大都沒看過
    反映抗日戰爭時期淞滬會戰上海四行倉庫保衛戰的戰爭大片《八佰》即將在8月21日正式上映,從歷史背景來看,這應該是一部氣勢恢宏的抗戰大片,也是影迷從去年就一直期待看到的一部國產戰爭大片,但究竟這部片子是否名副其實並成為經典之作,還有待看了再說。
  • 國軍抗戰電影巔峰,應該是《血戰臺兒莊》,直接改善兩岸關係
    光天化日,朗朗乾坤,原來學校當了《血戰臺兒莊》劇組的宿舍。拍攝完成後,全鎮人民都得到了去電影院免費看《血戰臺兒莊》的機會,從此,這部電影成為筆者永恆的記憶。,解放後以反映國軍抗戰為題材的電影,開山之作和巔峰之作均為《血戰臺兒莊》,甚至於如果將範圍擴大到國內戰爭片領域,《血戰臺兒莊》依然能佔據很高的地位。
  • 抗戰勝利75周年!推薦《八佰》《風聲》等十大抗日電影
    《血戰臺兒莊》本片氣勢磅礴,震撼人心,具有一股中華民族的陽剛之美。從臺兒莊戰役的基本進程、人物設置、矛盾展現等,都圍繞著真實的歷史事件來鋪陳的,本片透過紀實性的暴力風格,讓製作達到當時一個巔峰。5.《賽德克巴萊》本片不但震撼於戰鬥場面之激烈和原住民性格之剛烈,更能從內心深處體味到堅毅、勇猛、寧死不屈的精神。鮮血、殘肢、斷頭,伴隨著美到讓人難以呼吸的山川河流,都讓本片成為抗日電影中的經典力作。6.
  • 抗戰勝利75周年!推薦《八佰》《風聲》等十大抗日電影
    抗戰勝利最近迎來75周年,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緬懷革命先烈。在這個特殊的日子,心情更是沉痛,接下來讓小編懷著沉痛的心情為大家盤點十大經典抗日電影。《血戰臺兒莊》本片氣勢磅礴,震撼人心,具有一股中華民族的陽剛之美。從臺兒莊戰役的基本進程、人物設置、矛盾展現等,都圍繞著真實的歷史事件來鋪陳的,本片透過紀實性的暴力風格,讓製作達到當時一個巔峰。
  • 《八佰》催淚點映期待票房飄紅
    齊齊哈爾新聞網8月20日訊(馮濤)經過一年的等待,備受廣大影迷矚目的抗戰巨製《八佰》終於迎來了超前點映。8月14日晚,鶴城資深影迷、齊齊哈爾盛達影視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影視製作人張琦和眾多影迷一道,在萬達影城觀看了首場點映,先睹為快!
  • 老電影經典:《血戰臺兒莊》
    這不能不說這是抗戰題材影片上的一個突破。    《血戰臺兒莊》的編劇,是田軍利和費林軍這兩個年輕人。劇本刊登在《八一電影》雜誌上,發表已三年卻無人問津。1985年3月,陳敦德在北京見到了兩位編劇,用當時的高價——3000元買走了劇本,並從八一電影製片廠「借」楊光遠出任導演。
  • 《八佰》後又一部國軍抗戰電影過審,演員陣容強大,檔期遲遲未定
    國軍抗戰題材電影《八佰》目前票房依舊遙遙領先,高達28億,斬獲2020年度票房冠軍恐不在話下,這或許是導演管虎和華誼兄弟沒有想到的吧。《八佰》電影《八佰》的製作質量確實超過了一般的抗戰題材影片近幾年來說,除了柳雲龍自導自演的諜戰劇《風箏》之外,《八佰》是第二部在國民黨軍人身上揮灑濃墨重彩的片子,有如今的高票房也在情理之中。
  • 硬核抗戰不只有《八佰》 反戰大片《天道王》今日熱血上映
    正在熱映的抗戰電影《八佰》票房已破30億,片中悲壯的戰爭場面和捨生取義的愛國情懷讓觀眾淚流滿面,也用事實證明了並非只有商業大片才能賣座,愛國主義主旋律影片拍得好,也能受大眾歡迎,創造票房佳績。
  • 硬核抗戰不只有《八佰》反戰大片《天道王》今日熱血上映
    正在熱映的抗戰電影《八佰》票房已破30億,片中悲壯的戰爭場面和捨生取義的愛國情懷讓觀眾淚流滿面,也用事實證明了並非只有商業大片才能賣座,愛國主義主旋律影片拍得好,也能受大眾歡迎無獨有偶,繼《八佰》燃爆之後,又一部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令人血脈賁張的硬核抗戰大片《天道王》將於今日(10月15日)熱血公映,上演一場驚心動魄的十二獵戶「生死狙擊戰」。
  • 電影的力量(三):《血戰臺兒莊》!
    1986年,楊光遠攜手翟俊傑,兩位八一廠的導演,製作完成了電影《血戰臺兒莊》,它是新中國拍攝的第一部反映抗戰時期正面戰場的影片。
  • 看了《八佰》的預告片,我隱隱有一絲擔心
    很多人都矚目的電影《八佰》(管虎 導演)今晚就要首映了,相信很多朋友已經通過網絡看了這部片子的預告片,本人也看了,這裡發表一些想法:首先,《八佰》毫無疑問不是中國大陸攝製的、反映當年國民黨軍隊抗戰的第一部電影。
  • 比《八佰》慘烈,比《戰狼2》票房高,周總理點名拍的片好在哪?
    影片傳達出的積極態勢,甚至影響了兩岸關係走向,波及到海峽對岸李宗仁的老東家蔣家王朝。這就是《血戰臺兒莊》這部電影經久不衰的魅力。回頭再看現在正在熱映的《八佰》,同樣表現國軍抗日,同樣高舉愛國主旋律,同樣的票房一路走高,可怎麼看都和《血戰臺兒莊》相比,差了那麼一大截。可能,中間隔著的,是800個《戰狼2》的距離吧。
  • 2部經典好看的抗戰電影:《英烈千秋》《血戰臺兒莊》
    英烈千秋《英烈千秋》是一部以張自忠將軍在抗戰中抵禦日寇、壯烈犧牲的事跡為題材的大型戰爭巨片。由丁善璽執導,柯俊雄等主演,影片通過張自忠生前幾個重大光輝事跡和經歷,表現了一個中國軍人的忠貞國家民族,不屈膝投降的壯烈情操。1933年日軍侵犯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