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有一首唱遍大江南北的歌,是這樣說的:
愛江山,更愛美人哪個英雄好,漢寧願孤單好兒郎,渾身是膽壯志豪情四海遠名揚人生短短幾個秋啊不醉不罷休東邊兒我的美人哪西邊兒黃河流
但現實總是不如歌中唱的那麼簡單,「愛江山更愛美人」終是一種奢望。不知從何時開始,江山和美人成了對立面,世間的男兒們就開始了一場場艱難的選擇,一場場動人的傳奇紛紛上演。
在這場抉擇裡有項羽與虞姬的動人愛情,我們很難想像當項羽唱完「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當虞姬起舞和下「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時,她是懷著怎樣一種悲情自刎的。在這場抉擇裡也有唐明皇與楊玉環的的悲劇,當唐玄宗選擇將一襲白綾賜給最愛的女人時,我們很難想像這是一場怎樣艱難的選擇。
於是在經歷了種種江山美人的愛情悲劇後,到了清代終於有人發出了「不愛江山愛美人」的一嘆。那這句詩對於到底是褒還是貶?或許需要讀完全詩才能明白。詩名為《題桃花扇傳奇》,作者是清代詩人陳於王。讓我們來品一品:
《題桃花扇傳奇》清.陳於王玉樹歌殘聲已陳,南朝宮殿柳條新;福王少小風流慣,不愛江山愛美人。
作者陳於王是清代文人,著有《西峰草堂雜詩》。陳於王平生詩作並不多,這首《題桃花扇傳奇》是其最燴炙人口的一首。這是一首諷刺詩,當年清代文學家孔尚任的經典傳奇劇本《桃花扇》問世,有感於劇中短命的昏君朱由崧一生驕奢,罔顧江山導致覆滅,於是便題下此詩。
詩的一、二句詩人想起當年歌舞昇平之景,用「玉樹」和「歌殘」來形容當年昏帝的生活,而柳條新卻是物是人非之感。詩人用「南朝宮殿柳條新」將朱由崧比作昔日的後主陳叔寶,當年陳叔寶醉心聲色,隋軍揮師南下,他兵敗被俘至長安。楊堅賜他豪宅美女,他便在醉生夢死過完了一生。
詩的三、四兩句直抒胸臆,道出了詩人的嘲諷。「不愛江山愛美人」或許還看不出褒貶,但前一句「福王少小風流慣」就可謂一語道破了。朱由崧曾被封為福王世子,在詩人眼中他亡國的原因 就在於「少小風流慣」。
「愛江山更愛美人」太難了,卻不曾想一句「不愛江山有美人」並不像說得那麼輕鬆。對於世上更多的人來說,這麼大格局的選擇或許沒有,有的或許只是「我抱著你就沒辦法搬磚了」的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