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從文
有人說沈從文是「世界上最會寫情書的人」。沈從文寫給張兆和的情書裡,最美的該是這一句:「我這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年齡的人。」
1929年,上海吳淞中國公學,沈從文27歲,張兆和19歲。當時沈從文是張兆和的老師,從講課見到張兆和的第一眼起,他就喜歡上了人家。
不知道為什麼忽然愛上你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忽然愛上你了。」這就是身為任課教師的沈從文第一次給學生張兆和寫的情書。
張兆和是誰呀,張兆和的曾祖父,是清末威名遠播的江蘇巡撫、兩廣總督張樹聲。她的父親張武齡,是民初著名的教育家。
張家四個女兒個個蘭心蕙質、才華橫溢,大家稱她們為「合肥四姐妹」。葉聖陶都這麼說:「九如巷張家的四個才女,誰娶了她們都會幸福一輩子。」
張家四姐妹
當時喜歡張兆和的男子排著隊追求她,可她個個都看不上,給那些孜孜不倦的追求者編號為青蛙1、青蛙2……,在她眼裡沈從文與這些追求者相比,連青蛙都不是,簡直就是癩蛤蟆。
原因有二、第一,他是老師,老師怎麼可以追求他的學生呢?第二、沈從文水平這麼差的老師,怎麼敢追求她這個校花級的人物呢?
說他水平差是有來由的。1928年,一位來自湘西鳳凰,連小學都沒畢業的「鄉下人」,在徐志摩的推薦下,來到上海的中國公學做教師,這個人就是沈從文。
年輕時的沈從文
當他進到教室,看到底下黑壓壓的一片,心裡開始發毛,緊張得5分鐘之內一句話也說不出來。
他故作鎮靜扭頭抹了把額頭的汗,在黑板上寫下「等我5分鐘」這幾個字,5分鐘過去了,他竟然還沒找到講課的感覺,雖然課洋洋灑灑準備了一肚子,可關鍵時候,茶壺裡煮餃子--肚裡有貨倒不出。
又過了5分鐘,他還是不能直面底下的學生,只得老老實實拿起粉筆,又一次笨手拙腳地寫道:「今天是我第一次上課,人很多,我害怕了。」
雖然,學生們被他的善良感動了,可這種沒有學歷、沒有風度、沒有見識的傢伙,怎麼可能讓張兆和喜歡上呢?
文質彬彬沈從文
這位講課出盡洋相,卻被徐志摩和胡適大力提攜的沈從文卻來追求張兆和。別說張兆和這位女主不服氣,有就連全樣的師生,很多都跑校長胡適那兒抱怨:堂堂高等學府,怎麼能聘請一位上不了臺面的老師來給學生上課,這完全是給學校丟臉。
胡適的回答是:「他站在講臺上十分鐘沒開口,學生卻沒有轟他下去,這便是成功了。」可見,在胡適的眼裡,沈從文就是一匹還未被開墾出來的千裡馬。
胡適
沈從文對張兆和的愛戀來得突然,卻是一發不可收拾,寫給她的情書一封接一封,延綿不絕地表達著心中的傾慕。在1931年6月的一封信中,他以做張兆和的奴隸為己任。他說,多數人願意僕伏在君王的腳下做奴隸,但他只願做張兆和的奴隸。
貧窮的沈從文只能動手自己豐富的感情來實現自己的愛情。
「當我從一面籬笆前過身,見到那些嫩紫色牽牛花上負著的露珠,便想:倘若是她有什麼不快事纏上了心,淚珠不是正同這露珠一樣美麗,在涼月下會起虹彩嗎?」
「你的眼睛還沒掉轉來望我,只起了一個勢,我早驚亂得同一隻聽到彈弓弦子響中的小雀了。
沈從文夫婦
饒是驕傲的張兆和,也不得不承認,沈從文的文很美,寫給她的情書,她能不感動是假的。
1932年的夏天,沈從文特意從青島跑去蘇州看她,還帶了很多西方名著。這是巴金給出的主意,他說送書最好,不失禮節又不落俗套。
沈從文為了追求張兆和運用了多少文人啊,先是徐志摩,後是胡適,連巴金都給他出主意。
其實張家的人都挺喜歡沈從文的,他能用甜言蜜語打動花草樹木,他照樣能感動張家的每一個人,張兆和也只是表面上的反對,其實心裡早就種下了愛。
二姐、沈從文和張兆和
沈從文從蘇州臨別時,請求二姐張允和幫忙向張家父親提親,有結果早點告訴他,他這個鄉下人好喝杯甜酒。
張允和趕緊和父親說親,父親說兒女的婚事,兒女自己決定。張允和給沈從文發去電報,內容只有一個字:「允」,一語雙關,張允各的名字好像專門為這張電報而來的。
張兆和這次急了,擔心沈從文看不懂,偷偷又發了一封電報給他:「鄉下人喝杯甜酒吧!」張家這個姑娘也沒那麼淡定了。
張兆和兄弟姐妹
沈從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用幾百封情書打動了張兆和,1933年9月9日,沈從文苦戀4年,終於抱得美人歸。
新婚不久,因母親病危,沈從文回故鄉去探望。他在船艙裡給遠在北平的張兆和寫信說:「我離開北平時還計劃每天用半個日子寫信,用半個日子寫文章,誰知到了這小船上卻只想為你寫信,別的事全不能做」。
沈從文寫的情書,把旁邊的花草樹木都打動了,在他的生活中,一切皆有情,都是為張兆和而生。沈從文為張兆和著迷。
沈從文和張兆和
沈從文親暱地叫張兆和三三,因為她在家裡排行老三。張兆和平生第一次流露出了戀愛中女孩子的溫情,叫沈從文二哥,她在信裡熱烈地回應:「長沙的風是不是也會這麼不憐憫地吼,把我二哥的身子吹成一塊冰?」
然而好景不長,這一切美好都因為一個叫高青子的女子,把他們的一個頑固地愛來的,一個頑固地不愛的愛情生活打亂了。當然,高青子其實只是一個引子。
高青子
他們結婚以後,兩個人的各種不對付都凸顯出來,生活的拮据把沈從文的浪漫打得七零八落,而張兆和也只是喜歡他的情書。這種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在現實面前不堪一擊。
他們的教育經歷、興趣愛好和價值觀念相差太遠。這就是傳說中的門不當戶不對。
沈從文的自尊心逼著他假清高,還高唱放你自由。生活中的張兆和也被現實折服了。沈從文見到高青子時,當初追求張兆和的那種情愫從心底油然而生。他一生追求浪漫,這種感覺讓他流連忘返。他把事實如實告訴張兆和時,張兆和徹底不理他,回了娘家…
愛情也要同步
雖然最終張兆和經不住沈從文的百般求饒,他們又和好了,但是,直到沈從文最後的時光,才和好如初。當張兆和真正懂得了沈從文對她的愛時,沈從文已經感受不到了。
這就是兩個人對愛情的感知的不同步。
所以,沈從文的張兆和的愛情裡有兩點我們應該沉思:第一、不喜歡的人要不要給他結婚?第二、要不要和戀人談自己的戀愛史?
很多女性看了《我在呼吸和想你》都會喜歡上沈從文。很多男性看了《我在呼吸和想你》都追到了自己喜歡的心上人。
邊城
沈從文的《邊城》、《湘西》《從文自傳》等,在國內外有重大的影響。他的作品被譯成日本、美國、英國、前蘇聯等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被美國、日本、韓國、英國等十多個國家或地區選進大學課本,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評選候選人。
有人總結他們兩個人的一生就是:兩個人的婚姻,一個人的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