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專家呼籲保護植物「大熊貓」雅礱江冬麻豆
記者24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在四川省新龍縣雅礱江河谷考察時發現,該地區特有殘遺類種群、被稱為植物「大熊貓」的雅礱江冬麻豆生存環境受到破壞。科研人員已收集其種子保存至中國西南野生種質資源庫,同時呼籲當地政府或相關部門儘快並採取有效措施對其原生生境加以保護。
-
【中國科學報】雅礱江冬麻豆陷極度瀕危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孫航研究組的博士張建文和研究生楊斌、陳洪梁等在對四川省新龍縣雅礱江河谷考察時發現,受人為活動的影響,該地區特有殘遺類群——雅礱江冬麻豆的生境被嚴重破壞。該物種已處於極度瀕危狀態,亟待保護。 據張建文介紹,雅礱江冬麻豆是古地中海殘存下來的古老特有類群,有很高的園藝觀賞價值。
-
【科學時報】雅礱江河谷發現冬麻豆新種
孫航/攝影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孫航的團隊同雲南師範大學合作,在橫斷山區四川新龍縣雅礱江河谷發現重要殘遺植物新種雅礱江冬麻豆。據孫航介紹,冬麻豆屬是中國橫斷山區特有的古老的殘遺植物,一直以來人們都認為中國特有屬冬麻豆屬僅一種,為古地中海殘遺下來的物種。他們在野外採集中發現,生長於四川雅礱江乾熱河谷的冬麻豆與生長於雲南瀾滄江、怒江河谷的冬麻豆居群在形態上有著顯著差異。
-
植物王國再添 「新成員」—西南林業大學科研人員發表豆科新物種...
Gao & Xue Li Zhao),研究成果以「Indigofera yuanjiangensis (Fabaceae: Papilionoideae), a new species from Yunnan, China」為題名發表於國際知名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taxa》。
-
兩種瀕危野生植物首次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園開花
兩種瀕危野生植物首次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園開花 顯脈木蘭和廣西火桐是兩種極小種群野生植物。這幾天,這兩種世人罕見的植物,相繼在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植物園首次開花,標誌著對其遷地保護工作獲得初步成功。
-
過時名錄嚴重影響瀕危物種保護,委員呼籲:應儘快更新
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張恩迪、馬進,呼籲新建國家自然資產保護與管理部門,依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紅色名錄評級和《中國自然觀察2016》的物種保護狀況評分,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和《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做出調整,儘快更新《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植物名錄》。
-
四川科研人員發現「隱世」百年的貝葉芒毛苣苔
【解說】近日,中國科研人員在西藏自治區發現一種「隱世」百年後再次被找到的植物物種「Aeschynanthusmonetaria」,並為其首次擬定中文名--貝葉芒毛苣苔受到廣泛關注。6月30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胡君向記者介紹了此物種以及此次發現的重要意義。
-
轎子山保護區管護局走村訪寨找到1900株植物「活化石」
攀枝花蘇鐵是我國公布的第一批珍稀瀕危保護植物,屬於世界性珍稀瀕危殘遺物種,是植物界的「活化石」, 是經過第四紀冰川浩劫而在金沙江河穀子遺至今的最為古老的種子植物之一,具有稀有性
-
深化科研,中科院昆植所植物醫生研發中心植物護膚研發實驗室建成
(原標題:深化科研,中科院昆植所植物醫生研發中心植物護膚研發實驗室建成)
-
《植物多樣性(英文)》出版「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專輯
,為了慶祝並紀念COP15的召開,黃宏文研究員、孫航研究員和周浙昆研究員共同在《植物多樣性(英文)》組織了題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就是保護我們的未來」的專輯,希望通過本專輯分享有關保護植物多樣性的最新研究成果、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有效措施和戰略,以及參與「2020年後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框架」的籌備工作等。
-
植物醫生攜手餘承恩走進中科院昆植所
本文轉自【鳳凰網】;繼6月6日走進順德工廠展現國際化生產水平之後,植物醫生在6月13日攜手新生代藝人餘承恩和主播叨叨醬紫驚喜亮相昆明,在直播中先後走進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扶荔宮、植物醫生體驗館等不同場地,再次溯源品牌科研力,進行高山植物化妝品原材料大揭秘
-
劉宇寧採摘國家保護植物:多少物種,滅絕於人們的無知和欲望之中
儘管它不是真正的「雪蓮」,但水母雪兔子由於人們的違規採摘,已經成為瀕危物種,名列《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名錄(徵求意見稿)》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事情一經發酵,在9月21日中午,劉宇寧就在節目中的行為在社交平臺上發文道歉,並且表示尋找雪蓮花是節目中的任務,而自己採摘的實則是道具雪蓮,由節目工作人員提前擺放
-
昆明植物所利用基因組揭示板藍靛藍生物合成的遺傳基礎
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民族植物學團隊的野外調查發現,居住在雲南的少數民族「藍靛瑤」對靛藍的利用具有特殊的文化內涵,他們崇尚藍色服飾,以藍色為民族文化的主色調(圖1a,b),板藍的利用對維持藍靛瑤傳統文化具有意義。此外,靛藍indigo(一種吲哚生物鹼)具有多種藥物活性,是傳統中藥中的重要方劑,在當今我國傳統中藥的現代化利用中具有前景。
-
COP15保護生物多樣性三大主題影展昆明開展
本報訊(民族時報全媒體記者 孫貴升)12月28日,由昆明市委宣傳部主辦的COP15保護生物多樣性保護主題系列攝影展在昆明市博物館正式開展,帶給市民一場擁抱自然的視覺盛宴。雲南作為我國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寶庫,生態系統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類型,享有「植物王國」「動物王國」「物種基因庫」等美譽,一直肩負著維護區域、國家乃至國際生態安全的重大職責。與此同時,雲南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顯著,是公認的生物多樣性重要分類群分布最為集中、具有全球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區。
-
全國三八紅旗手何萍:「做好科研,最重要的是熱愛」
做好科研,最重要的是熱愛。」在何萍看來,做科研首先要投入熱情,「認準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順著科學邏輯不斷深挖,追著一件事情越做越深,這樣才能逐步靠近成功。」何萍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所首席專家、研究員,從事生態環境保護科研工作20餘年,致力於生態文明制度支撐性、創新性研究,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管理。
-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在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新華社仰光12月18日電(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兩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小勇介紹說,德曼蟹屬是德林達依省物種多樣性最高的淡水蟹屬。科研人員將採集的兩種淡水蟹與其他已知德曼蟹屬的蟹種進行形態比較,並結合分子系統發生樹,認定這兩種淡水蟹為德曼蟹屬的新種,它們均為狹域分布物種。
-
野生動物保護要關注基石物種,它們連被吃掉都很有意義
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媒體邀請我們對於一些議題進行解讀,我們注意到,總理報告措辭中,沒有進一步把野生動物區分為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三有」動物和非保護動物,沒有沿用有價值和沒價值的資源判斷,也沒有割裂水生動物和陸生動物。我們希望,這意味著野生動物全面保護的開始。
-
野生植物又添「新」了
巴洛特櫟 記者1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歷經7年,多次到西藏自治區開展野生植物種質資源調查,發現須彌四帶芹、巴洛特櫟等
-
全國三八紅旗手何萍:「做好科研,最重要的是熱愛」(中國環境報)
做好科研,最重要的是熱愛。」在何萍看來,做科研首先要投入熱情,「認準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順著科學邏輯不斷深挖,追著一件事情越做越深,這樣才能逐步靠近成功。」圖為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所首席專家、研究員何萍何萍是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生態所首席專家、研究員,從事生態環境保護科研工作20餘年,致力於生態文明制度支撐性、創新性研究,服務生態環境保護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