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在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2020-12-22 瀟湘晨報

新華社仰光12月18日電(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

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一篇在《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發現的兩個南鰍屬新種,被分別命名為法蘭南鰍和高尾南鰍。

兩篇論文的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陳小勇介紹說,德曼蟹屬是德林達依省物種多樣性最高的淡水蟹屬。科研人員將採集的兩種淡水蟹與其他已知德曼蟹屬的蟹種進行形態比較,並結合分子系統發生樹,認定這兩種淡水蟹為德曼蟹屬的新種,它們均為狹域分布物種。

據介紹,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多樣性研究組的科研人員,還通過對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南鰍屬魚類的系統整理發現,2014年至2019年間採集於伊洛瓦底江流域的南鰍屬魚類中有兩個尚未被描述的新種,並對此展開研究。南鰍屬隸屬於鯉形目條鰍科,在伊洛瓦底江水系記錄的南鰍屬已有20餘個種,這兩個新種的發現為伊洛瓦底江南鰍屬又增添兩個新成員。

2014年以來,依託於中科院東南亞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緬甸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部下屬緬甸林業研究所,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多樣性研究組科研人員在緬甸多次進行水生生物考察。相關研究還獲得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支持。

【來源:新華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新知新華社訊 (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一篇在《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發現的兩個南鰍屬新種,被分別命名為法蘭南鰍和高尾南鰍。
  • 中國科學家最新研究建立中華盔甲魚類新屬種
    中華盔甲魚(左)和西坑裂吻魚(右)在淡水河流中的生態復原圖。郭肖聰 繪圖中新網北京5月17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17日從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中科院古脊椎所)獲悉,該所科研人員通過對江西修水志留系(約4.3億年前)西坑組發現的中華盔甲魚類新材料深入研究,建立了中華盔甲魚科一新屬「裂吻魚屬」,並建立新屬下的一新種「石盤裂吻魚」。中華盔甲魚(A)和西坑裂吻魚(B)頭甲復原圖。
  • 魚類時代又添新丁
    《科學通報》2020年第21期發表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龔一鳴教授團隊的論文「在西準噶爾晚泥盆世陸相地層中發現首例缺棘短胸節甲魚類」。論文報導了新疆晚泥盆世(距今約370Ma)地層中新發現的缺棘短胸節甲魚類一新屬——布龍魚。布龍魚隸屬於盾皮魚綱節甲魚類,這是節甲魚類首次在我國西北地區被發現。
  • 寄生蟲學家:所有淡水魚類都可感染肝吸蟲
    8月10日,中國水產流通與加工協會牽頭髮布了《生食三文魚》團體標準,將淡水養殖的虹鱒(Oncorhynchus mykiss)歸為「三文魚」。在21日的討論會上,當談到淡水養殖虹鱒和海水養殖大西洋鮭生吃時的寄生蟲風險是否相同時,協會三文魚分會理事、北京北歐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鄭維中表示,二者的風險並沒有大小之分。「海水魚也並不是鹹的,我們做黃花魚的時候都會放鹽。
  • 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在緬甸發現兩個南鰍屬魚類新種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18日,記者從中科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近期,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水生生物多樣性研究組的研究人員通過對緬甸伊洛瓦底江水系南鰍屬的系統整理,發現有兩個尚未被描述的新物種,於是取名為法蘭南鰍和高尾南鰍。相關研究成果近期發表於國際動物分類學期刊。
  • 【北大領銜科研團隊找到有望成藥的高活性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由...
    【北大領銜科研團隊找到有望成藥的高活性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由北京大學領銜的科研團隊17日在美國《細胞》雜誌在線發表論文介紹,他們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動物實驗證明,這些抗體有望用於新冠治療藥物研發和短期預防。
  • 朱國平研究團隊揭示南極中層魚類關鍵種南極電燈魚耳石種群標記特性
    朱國平研究團隊揭示南極中層魚類關鍵種南極電燈魚耳石種群標記特性 2020-10-15 17:5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援緬甸疾控中心和醫護人員培訓中心項目舉行開工儀式
    本文轉自【中緬胞波兄弟情】;1月10日,中國援緬甸疾控中心和醫護人員培訓中心項目開工儀式在內比都舉行,中國駐緬甸大使陳海、經濟商務參贊譚書富、緬甸衛生體育部部長敏推、副部長妙萊盛、內比都委員會主席苗昂等出席。
  • 中國瀕危野生魚類大全
    本種為我國臺灣省特有種,僅分布於臺灣省南部和東部的河流和山溪。這種魚過去曾為臺灣省產的淡水重要經濟魚類之一。近期由於河川自然環境受到人為因素的破壞;水利建設工程引起水文條件變化,水流量減少,水位降低,魚類正常的繁殖和生活均受影響;工農業廢水的排放造成水體水質的惡化,原有生境有比較明顯的改變;加之過度捕撈等綜合因素,促使本種數量的急劇下降。現已處於易危狀態。
  • 四川科研人員發現「隱世」百年的貝葉芒毛苣苔
    【解說】近日,中國科研人員在西藏自治區發現一種「隱世」百年後再次被找到的植物物種「Aeschynanthusmonetaria」,並為其首次擬定中文名--貝葉芒毛苣苔受到廣泛關注。6月30日,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員胡君向記者介紹了此物種以及此次發現的重要意義。
  • 中國科研團隊發現治療抑鬱症的新靶標,網友:謝謝你們
    記者26日從中國藥科大學獲悉,該校洪浩團隊經多年研究發現,一種名為TGR5的受體與抑鬱行為相關,這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神經精神領域學術期刊《生物精神病學》上。洪浩告訴記者,近年來,團隊一直關注TGR5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作用。研究發現,在出現類似抑鬱症狀的小鼠中,CA3錐體神經元TGR5的表達水平顯著下降,其下降程度與抑鬱嚴重程度相關;如果提高CA3錐體神經元TGR5的表達水平,則能夠顯著改善小鼠的抑鬱樣行為。
  • 大到超乎想像的淡水魚類-上遊新聞 匯聚向上的力量
    12-25 11:07:48 來源: 動物世界公眾號 本期介紹的主題是大型淡水魚類,列舉了有代表性的6種。排名不分先後。在古代,分布在全世界各地的淡水區域,在歐洲曾發現1.2億年前的化石。到後來,只分布分布在北美洲及其附近。鱷雀鱔卵有毒,肉可食,但在美國中部和北部幾乎從不被人食用。
  • 盒子一樣的魚、會接吻的魚……魚類的世界實在是太奇妙啦!
    主持科研項目11項,發表論文50多篇,申請國家發明專利2項,獲授權1項。指導本科生獲國家級、省級和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10餘項。魚類是指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用鰭作為運動器官,大多體被鱗片的變溫脊椎動物。目前,世界上發現的魚類有27977種,而其中淡水魚類有11952種。
  • 中國撈起來那麼多魚,吃得還不如緬甸柬埔寨?
    寧看看亞洲各國水產品在總食物攝入的佔比可以發現,中國雖然捕撈上來了那麼多魚,但每個人每天的飲食平均數中,水產品的佔比似乎並不高。 其中,左縱軸為柱狀圖軸,右縱軸為魚類食物佔比(星號) 可以發現,柬埔寨超過一半的食物都是水產品,居亞洲之首,緬甸第二。而中國的人均吃魚佔比(18.68%)也只是剛剛過了亞洲平均線。難道每日三餐中,我們吃的魚蝦蟹貝居然沒有緬甸、柬埔寨多?
  • 中國首位三湖慈鯛女博士
    ,研究方向為非洲慈鯛(cichlids)分類與進化及淡水魚類入侵生態。Adrianus Konings合作研究非洲馬拉威湖慈鯛科魚類分類與進化。博士論文整理了Pseudotropheus elongatus類群,並且描述了該科1個新屬Chindongo及7個新種。 2015年回國之後,致力於我國淡水魚類入侵的研究,奔赴青藏高原雅魯藏布江流域開展科考工作。
  •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來源:新華社作者:彭茜責任編輯:喬楠楠2020-05-19 09:11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記者彭茜)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說
  • 研究人員在太平洋海平原發現破紀錄數量的魚類
    據外媒報導,來自三個著名海洋研究機構的科學家們日前發現,在海洋表面以下9800到19600英尺(3000到6000米)的深海區域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大的魚類聚集地
  • 中國海洋魚類圖庫(3)
    溫水性中上層小型魚類。一般體長110~120毫米,體重8~9克。喜棲息於沿岸淺海。卵浮性。為黃海和渤海習見種。  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我國產於東海、黃海和渤海。圖片:  暖溫性中上層魚類。平時棲息於近海,每年春末夏初溯河作生殖洄遊。進入長江的鰣魚上溯到鄱陽湖生殖;進錢塘江的,上溯至富春江上遊生殖;進珠江的,上溯入黔江生殖。為名貴魚類,初入江時脂厚味美,生殖後體瘦味差,故有「來鰣去鯗」之稱。  分布於我國南海和東海,繁殖季節溯河進入長江、錢塘江和珠江。圖片:
  • 蟹蟹你......辣麼美!
    之前和大家分享過一篇《瘋狂的「聖誕島紅蟹」大軍》今天繼續和大家分享關於觀賞蟹的內容【視頻:蘇拉威西-瑪塔諾湖】所有蟹蛻殼的時候都不能人工幫忙,和螯蝦一樣。*雌雄分辨:雄蟹鰲足兩指間的空隙較雌蟹鰲大,兩指內緣具鋸齒,第一腹肢粗壯,腹部呈三角形,尾節近圓形。*繁殖:無法人工繁殖,在河口近海的地方產卵,幼體在海裡生活,但賣的成體完全能淺水淡水飼養。-7-南海溪蟹
  • 重大發現!中國境內又發現了一種新恐龍 大小和一隻雞差不多
    今天上午,中國境內又發現了一種新恐龍。有中國地質大學的網紅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團隊在河北豐寧地區發現了美頜龍類新物種。美頜龍是一種很小的恐龍,忽略骨骼形態只看大小,和一隻雞差不多。這種恐龍發現最多的地方在德國索爾恩霍芬群島和中國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