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中國科研團隊發現治療抑鬱症的新靶標,網友:謝謝你們

2020-12-27 北晚新視覺網

記者26日從中國藥科大學獲悉,該校洪浩團隊經多年研究發現,一種名為TGR5的受體與抑鬱行為相關,這為研發新型抗抑鬱藥物提供了新思路。相關成果近日發表在國際神經精神領域學術期刊《生物精神病學》上。

新華社記者黃宗治攝

據論文通訊作者、中國藥科大學藥學院教授洪浩介紹,當前臨床治療抑鬱症的藥物主要基於單胺類神經遞質學說研發,雖然種類較多,但也存在效率低、起效慢、副作用大、停藥易復發的問題。

「因此,我們迫切需要從新角度揭示抑鬱症的發病機制,尋找新的分子靶標,開發更有效的藥物。」洪浩說。

洪浩告訴記者,近年來,團隊一直關注TGR5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的作用。研究發現,在出現類似抑鬱症狀的小鼠中,CA3錐體神經元TGR5的表達水平顯著下降,其下降程度與抑鬱嚴重程度相關;如果提高CA3錐體神經元TGR5的表達水平,則能夠顯著改善小鼠的抑鬱樣行為。

研究人員進一步採用了病毒追蹤、光遺傳學、化學遺傳學及光纖鈣信號記錄技術,結果顯示,TGR5通過激活一神經環路產生抗抑鬱作用。

「這些結果表明,CA3錐體神經元TGR5參與並調控抑鬱行為,增加腦內TGR5可能有抗抑鬱作用。」洪浩說,接下來,團隊將尋找中樞TGR5激動劑,進一步明確中樞TGR5激動劑的抗抑鬱作用,以期開發出安全高效的新型治療抑鬱症藥物。

網友評論

網友:太好了!

延伸閱讀:

最小抑鬱症患者才8歲 出現這些症狀家長要留

如今,精神疾病的發病年齡已經越來越低齡,暨南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精神醫學科主任潘集陽教授接診的抑鬱症患者中年齡最小的只有8歲,他表示,我國抑鬱症識別率只有20%,不到10%接受過藥物治療。

如何儘早地識別孩子是否患有抑鬱症或者雙相情感障礙呢?潘集陽表示,失眠、焦慮、性格改變等都是身體發出的報警信號,家長一定要注意。

比如,孩子這段時間老是鬱鬱寡歡、很焦慮等;或者出現跟同齡人、周圍人不一樣的行為,比如大冬天的,只有他穿一件短袖等;或者突然不想上課,對上學很恐懼等,家長就要留意了,最好找醫生做個排查。

「每個人都應該正確認識精神疾病,積極預防或治療,消除偏見。」潘集陽介紹,需要服藥的患者在服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精神狀態不好、失眠、肥胖等副作用,甚至會出現病情反覆,有些患者就擅自停藥了,「這是萬萬不可的。」潘集陽說,一定要堅持服藥,才可以提高治癒率和降低復發率,同時患者和家屬一定要有信心,目前精神疾病的治癒率越來越高,比如雙相情感障礙患者的治癒率就高達92%。

(原標題: 中國科研團隊發現治療抑鬱症的新靶標)

來源:北晚新視覺綜合 新華社 網友評論 廣州日報

流程編輯:TF021

相關焦點

  • 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在緬甸發現淡水蟹和魚類新種
    新華社仰光12月18日電(記者張東強 車宏亮)中國科研人員領銜團隊近日在國際專業期刊發表兩篇論文,分別介紹了在緬甸發現的德曼蟹屬淡水蟹和南鰍屬魚類的新種。一篇在《甲殼動物生物學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南部德林達依省發現的兩個淡水蟹新種,被分別命名為劉氏德曼蟹和萊厄亞德曼蟹。一篇在《動物分類雜誌》上發表的論文報告了在緬甸伊洛瓦底江流域發現的兩個南鰍屬新種,被分別命名為法蘭南鰍和高尾南鰍。
  • 好消息!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說,他們發現了兩種可有效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有望用於抗新冠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中國首都醫科大學、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等多家單位參與這項研究。
  • 這位中國「女神」,讓全球三億多抑鬱症患者看到了曙光
    (通俗所說的增強自信心)從而提高在更困難比賽中獲勝的可能。」這次實驗讓胡海嵐想到如果可以通過刺激大腦皮層影響生活行為或許,很多科學實驗也能應用到治療大腦疾病中她開始把目光投向那帶給了無數人痛苦的疾病抑鬱症
  • 中醫藥治療新冠肺炎時大顯身手,其科學機制是什麼?
    按:中國歷史上,中醫藥曾數百次與疫病交手,在中華文明綿延五千年的歷史中功不可沒!中醫藥在此次抗擊新冠肺炎的疫情中表現優異。特別是來源於《傷寒論》、共包含21味中藥的「清肺排毒湯」,經過10個省57個定點醫療機構的701例確診病例的臨床使用觀察,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本文將為各位讀者解讀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的科學機制。
  • 我科學家發現全新抗衰老靶標基因
    向著健康長壽的美好願望努力奔跑,如今我國科研人員有了新的進展。2月27日凌晨,《自然》期刊在線發表了一篇題為《兩個保守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妨礙健康衰老》的論文:研究人員通過全基因組篩選,發現了一系列潛在調控衰老過程中行為退化的基因,並鑑定出兩個能夠加速衰老過程中行為退化的表觀遺傳調控因子,這很有可能成為抗衰老的藥物靶點。
  • 抑鬱症治療方法:孩子得了抑鬱症怎麼辦?
    抑鬱症治療方法:孩子得了抑鬱症怎麼辦?諸葛長青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國學儒釋道,是中國文化的三大支柱。儒家提倡忠孝仁義,「行善積德,必有福報」。道家提倡道德清淨,「上天無親,常與善人」。佛家提倡脫離苦海,「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老子說,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
    中國團隊發現可阻斷新冠病毒感染的人源單克隆抗體來源:新華社作者:彭茜責任編輯:喬楠楠2020-05-19 09:11 新華社北京5月18日電(記者彭茜)中國科研團隊近日在美國《科學》雜誌在線發表論文說
  • 我國科研團隊發現新冠病毒可以感染睪丸,導致男性精子質量下降
    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目前已導致超5000萬人感染和100多萬人死亡。隨著世界各地新冠感染人數的不斷增加,科學界致力於新冠病毒的研究,以了解這種未知的病原體,並指導疾病的傳播、預防、易感性和治療。目前,新冠病人屍檢的病理研究主要集中在肺、心臟和腎臟等主要器官,而對新冠病毒感染在睪丸細胞損傷及精子發生方面的相關研究還比較有限。
  • 鄭大一附院餘祖江團隊發現阿茲夫定治療可能縮短新冠患者核酸轉陰...
    大河網訊(記者 張黎光 通訊員 周厚亮)8月24日,記者從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獲悉,該院餘祖江、任志剛團隊聯合光山縣人民醫院胡傳松團隊,順利完成了《阿茲夫定片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隨機、開放、對照臨床試驗》,初步結果顯示,在輕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中,與標準抗病毒治療相比,阿茲夫定治療可能縮短核酸轉陰時間
  • 【北大領銜科研團隊找到有望成藥的高活性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由...
    【北大領銜科研團隊找到有望成藥的高活性新冠病毒中和抗體】由北京大學領銜的科研團隊17日在美國《細胞》雜誌在線發表論文介紹,他們利用高通量單細胞測序技術,從新冠肺炎康復期患者血漿中成功篩選出多個高活性中和抗體。動物實驗證明,這些抗體有望用於新冠治療藥物研發和短期預防。
  • 李孟鴻、方樂堃團隊「找到」腸癌治療新靶點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和居民生活習慣、飲食結構的改變,我國結直腸癌發病率和死亡率依然在不斷升高。靶向療法聯合化療藥物已成為晚期結直腸癌治療的主要趨勢,可將晚期患者生存期提高至約十個月。靶向藥物的不斷發展為改善晚期結直腸癌患者的預後提供了新的途徑,然而人們對藥物反應性和個體化治療等需求日趨強盛。
  • 長海醫院舉行重大科研成果新聞發布會,劉建民教授團隊腦卒中...
    這是中國神經介入領域和神經外科領域首篇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原創論著。此項研究成果,是目前全球首次公開發錶針對是否可以跳過靜脈溶栓直接進行取栓治療的研究成果,將為全世界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診療指南改變,提供新的高級別證據支持,也會對未來此類患者的治療決策、診療流程、治療費用等產生積極影響。
  • 解藥|多個中國團隊發現抗新冠中和抗體 或嘗試雞尾酒療法
    來源標題:解藥|多個中國團隊發現抗新冠中和抗體 或嘗試雞尾酒療法 中國科學團隊發現更多潛在有效的中和抗體。此前,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醫學科學院生物工程研究所所長陳薇團隊發表預印本論文稱,已篩選出具有強病毒中和能力的單克隆抗體,並通過體外實驗證實其具備抑制病毒入侵機體的潛力。這個新篩選抗體名為4A8,針對新冠病毒S蛋白的N端結構域起作用,而非病毒S蛋白的受體結合域(RBD),RBD是以往抗體、疫苗篩選的主要靶點,在病毒與宿主細胞結合中發揮重要作用。
  • 「謝謝你們」是白衣天使聽過的最美語言
    一位65歲老人感染新冠肺炎,經過兩個月漫長的治療後終於出院。為了表達對內蒙古醫療隊員的感謝,老人出院前親筆寫下了感謝信,「謝謝你們,真的謝謝你們!」隊員們說,這是她們來到武漢聽過最多的一句話,也是此生聽過最美的話。
  • 用情緒密碼破解抑鬱症
    長久以來,情緒背後的腦神經奧秘一直是個未解的迷,胡海嵐和她的團隊正在慢慢地破解這個謎題。胡海嵐利用一項名為TAI-FISH的新技術解釋了各腦區對於喜好或者厭惡的情緒反應編碼模式。找到大腦中和每種基本情緒相關的神經環路,也就破解了情緒的密碼,乃至一些心理疾病的「命門」,比如抑鬱症。
  • 淺談抑鬱症的音樂治療
    駐馬店市第二人民醫院 郭豔平抑鬱症心理治療方法中最受患者歡迎的一種,莫過於音樂療法。大腦邊緣系統和腦幹網狀結構,對人體內臟及軀體功能起主要調節作用,而音樂對這些神經結構能產生直接或間接影響。輕音樂一般以小型樂隊加以演奏,結構簡單、節奏明快、旋律優美。
  • 「95後」科研團隊:讓科學「秀」出來
    作品《過冷》近日獲得了由中國科學院科學傳播局、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中國科學報社、中國科技館、字節跳動聯合發起的「DOU知短視頻科普知識大賽」三等獎。   高伊揚介紹,他們這個團隊平時科研方向是關於電化學,主要實現了柔性透明材料的離子導電性;「這項新材料的研究對未來柔性觸控螢幕市場具有很大的價值。」《過冷》是科研過程中的一個「衍生品」。   面對不熟悉的短視頻製作,在創作初期,「桓法嗣」團隊也為策劃內容而煩惱,他們曾多次探討,怎樣才能生動地講好「科學故事」。
  • 網友提問:抑鬱症的症狀是什麼?這種疾病如該何治療?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們的生活的節奏也咋不斷的加快,尤其是生活在一線或者二線的人們,時代的進步人們也在成長,適應不了的就可能會壓力很大,然而壓力變大後不懂得釋放就會讓我們自己的情緒越來越低,長時間就會患上心理疾病,而抑鬱症就是常見的一種,相信很多網友經常會在網上看到一些關於抑鬱症的報導
  • 超九成抑鬱症沒治療!80%患者規範治療後可回歸社會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健康時報聯合主辦,京東健康協辦,靈北中國支持的「精神健康人民安康——2020 世界精神衛生日綠絲帶主題科普活動邀請全國精神疾病領域的專家做客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為網友帶來最權威的精神疾病科普知識。
  • 好消息!中國108人已注射新冠疫苗,志願者發的「買家秀」火了!
    昨天 一個特殊的買家秀收穫了全網好評 網友小米(化名)在微博發了條「買家秀」 說的是自己作為一期臨床試驗志願者 接種了新冠疫苗!